第176章 許柴佬的小心機

第176章 許柴佬的小心機

得國至正,莫過於明。

匹夫起事,無憑藉威炳之嫌。

為民除暴,無預窺神器之意。

朱元璋驅逐胡虜,依靠的是堂堂正正的手段。

大明建國后,天下民生凋敝。

朱元璋沒有禍害百姓,而是與民休息、為民謀利。

他殺了很多人,手段殘忍、人頭滾滾。

可與百姓,沒有一丁點關係。

貪官污吏,該殺。

呂宋百姓歸心,也就順理成章了。

大量的貨物,在此傾銷。

碼頭上忙碌一片,到處都是吆喝聲、粗重的喘息聲。

由於年輕的勞動力不足,年紀稍大一點的百姓,也參與到碼頭的裝卸當中。

他們的身軀健壯有力,沒有因為年紀而消退。

在海上、海岸討生活,沒有堅韌不拔的意志,很難立足。

呂宋島很大,明人佔據的地方,也只是其中一角。

王守敬穿梭在碼頭的縫隙之間,傾聽商賈們互相討價還價的聲音,心曠神怡。

每一筆交易的成功,他都發自內心地欣喜。

貿易,才是一個國家掙錢的靈魂。

依靠土地的產出,無法實現經濟的騰飛。

廣袤的市場,將促進大明的生產。

百姓從事農桑、手工業等等,收入也會隨之提升。

只是他們的利潤,比較微薄罷了。

官府、朝廷在商貿上獲得了足夠的利益,自然不會緊盯着土地。

百姓也就有了喘息的機會。

當然。

這要堅決抵制土地的自由貿易。

否則土地兼并的局勢,依舊很嚴峻。

王守敬將主意打到了美洲之行上!

獲得土豆、玉米、地瓜等產品后,百姓可以在旱地進行耕種。

這相當於擴大了耕地面積。

大明的平原稀少,適合種植小麥、水稻的土地比例太小。

「大人,以後在下唯您馬首是瞻。」許柴佬深施一禮道。

王守敬意味深長地望了他一眼,氣定神閑道:

「以後呂宋,就是大明的領土了。」

「無論你通過什麼手段,都要儘快統一島嶼。」

「當然,如果能夠通過貿易,讓土著們倒戈最好不過了。」

許柴佬一愣,王守敬的回答實在太巧妙了,讓他琢磨不透,只能在一旁陪笑稱是。

王守敬知道許柴佬是官場老油條。

總督之職,再怎麼說也是兩三品大員了,比王守敬還要高。

他怎麼可能老老實實臣服?

許柴佬只是忌憚王守敬的潛力罷了。

如今寧波知府可是香餑餑,地位不在布政使之下。

王守敬年紀輕輕,未來一定能夠成為國之棟樑。

許柴佬自然要巴結。

反正王守敬不可能長期駐留呂宋。

這片領域,還是許柴佬說了算。

王守敬只是留下一枚暗子,未必會啟用。

所以許柴佬獻殷勤,聽取一半就好了。

二人又聊了呂宋的發展,許柴佬聽得津津有味。

王守敬的獨到見解,令許柴佬豁然開朗。

墾殖開荒,建城置寨,都是其次。

如何繁衍生息、擴大耕地,才是凝聚力量的根本。

「隨着貿易的發展,大商越來越多,他們積攢的財富,堆積如山。」

「若是以往,商賈們一定會購買宅邸、田產,擴大家業。」

「可是朝廷禁止土地交易!」

王守敬說到這裏,許柴佬已經恍然大悟。

「明人購買土地的需求,不會減少。」

「所以下一步,他們很可能尋求中原之外的土地。」

「朝廷也會合理地指引著大商們,投資舊港宣慰司、馬六甲、呂宋等地的土地。」

在王守敬的規劃中,整個西洋都囊括其中。

大明要潛移默化地佔據這一片領土!

甚至。

王守敬都做好了打算。

等到朝廷對安南開戰的時候,適當拋出安南土地可自由貿易的訊號。

商賈、官僚們一定會不遺餘力地支持!

安南的土地,也將得到一場大開發。

既得利益者,一定不會捨棄安南這一塊土地。

朱瞻基要想放棄這一塊土地,也要掂量掂量後果、以及反噬。

王守敬一直堅信,事在人為。

當官僚、豪紳、富商、勛貴、皇室,都有土地在安南。

再艱苦的戰爭,都會持續下去。

所有問題,都必須得到解決!

倘若徵收江南士大夫的財富,去穩定偏僻的安南地區。

他們一定不樂意!

大明會陷入歷史的死循環。

安南的土地,水稻一年三熟。

想必士大夫們,一定會很樂意進行開發。

在南方進行大規模耕種,通過海運將糧食運輸至北方前線。

這才是合理的發展模式。

呂宋地區,只是捎帶的罷了。

王守敬一點播,許柴佬如獲至寶。

寧波府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首先是進行招商,讓諸多商賈入駐。

各種投資,緊隨其後。

寧波府有市舶司,呂宋的土地,可以自由交易。

這就是將優勢,擴大到極致。

大明的海上絲綢之路不會斷絕,最少在二三十年內,都會繁榮昌盛下去。

絡繹不絕的大商往來,只要能夠留下一批,都足夠呂宋消化好一陣子了。

王守敬也希望商賈們,能夠進行消費。

他們每一次消費,都會促進大明的商貿。

哪怕是在呂宋消費,也比把真金白銀屯起來要好。

這是壞毛病。

得治!

大明艦隊在呂宋貿易將近一月,躲過了一次颱風以後,分批次向廣州、泉州、寧波返航。

「許柴佬很識時務,為人也很圓滑,不要將特別重要的事,託付給他。」

「只要留着人情,暗中掌控一支力量即可。」

王守敬叮囑廖銘,廖銘頻頻點頭。

「志恆放心,我會留一個心眼。」

「許柴佬想掌控呂宋,還得咱們通文館點頭。」

廖銘信心十足,他將一些安排,和盤托出。

王守敬嘴角上揚,安心和鄭和商談返航之事。

他們此行耗時九個月,比預計的時間,多了一個月。

龐大的貿易利益,讓商賈們賺得盆滿缽滿。

具體的數額,還要通過廣州、泉州、寧波三地的市舶司進行統計。

在和許柴佬簡單地告別後,使團隊伍乘風破浪離開港口。

留下許柴佬在風中凌亂。

四處他以為能夠得到王守敬準確的答覆,沒想到依舊模稜兩可。

他失去了拿捏把柄的機會。

m.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殺不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大明:方孝孺第十族,朕殺不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76章 許柴佬的小心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