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前言

天意是比互聯網更虛擬的存在。

大概在5年前,我第一次看《茶花女》這本書時,書的開頭作者就謙虛地指出自己還沒有到妙筆生花的年齡所以只能平鋪直敘地講故事,但貴在講述的是一件有據可考的真實故事。當時我在想作者自稱文筆普通而故事也非自己憑空想像,那麼這本小說的真實性難道就是它流芳百世的關鍵?畢竟真實的戲劇性更耐人琢磨。

在了解這個真實故事的過程中我越發聯想起自己的一些情感經歷,不禁感慨不管在什麼年代,愛給人的感覺都是那麼的相似,只是我沒有男主人公那麼幸運能在女主知道他的誠意后得到自己愛慕的「女神」的垂青,這種共鳴頂多是一個愛着和自己不在同一階層的女人的男人為愛完成他的使命的過程。《茶花女》可謂是滿足了我對自己那段情感另一種發展的幻想。所以那時我在想是不是自己也可以寫一本書。

現在想來如果那時寫出來的話故事結尾也就停留在了現在這本書的三分之二處。

本來想給書的名字起作《告白》因為日本有一部小說就叫《告白》,也正是因為突然想起了這部小說以及這部小說的名字從而閃現出了自己故事的寫作框架,然後才決定寫出這本書。但後來經過命運的指引我決定改名為《生命的告白》。

日本的那部小說《告白》被拍成過電影,起初看到電影海報上女主角不凡的外貌讓我錯以為是一部愛情電影。也正是這部電影激起了我對日本這個國家的興趣,更準確地說是電影的女主角松隆子讓我對日本這個國家產生了興趣,我的故事也註定和日本有關。

我沒有讀過《告白》但我讀過這本書作者的另一部小說《花之鏈》,本來是懷着看《告白》的心情去看它的,但沒想到《花之鏈》是和《告白》風格完全相反的治癒系小說,文章採用非線性敘事手法描寫,當讀到文章最後部分時內心似乎會響起懸疑電影揭曉真相時所放的那種背景音樂,之前所有的記憶碎片都在那一刻呈現並拼接。

我希望自己的這部作品也能有如此的效果,讓讀者感受到「命運之鏈」。當然,如果故事有非線性敘事元素的話,完全是因為自己記憶的迷失造成的。

(文章有第一人稱敘述和第三人稱敘述兩個版本,請自行選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命的告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生命的告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