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事(2024.10.14)

正事(2024.10.14)

我所期盼的是一個錯覺。即便我是弱弱地期盼著,可到最後,我還是因為發現了這是錯覺而重重地傷心。

每一種情緒都會走向死亡,所以你必須頻繁切換情緒,看似是句廢話,萬事萬物都沿著這個軌跡走著,其實我想說的還是,早點準備,一面延緩死亡,一面另闢蹊徑。

啊,如果可以豪放一點,不如打包行李,然後丟掉那些裝不進來的,去雲遊一番也不賴。

不想屈從於堆砌、虛偽和所謂的權威。

其實也只是想調查一下,杜甫之「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僅僅是一句詩,還是一句可以終身行之的真理嘛!

其實我小時候也看了很多書的,只不過都在成長的路上賣廢紙了,沒有統計。

也許在某個範圍內,只要想做,用心去做,一定會大範圍一致漸進穩定地收斂到一個令人滿意的地方去。

其實這只是漸漸發現自己的四周有無數的牆壁,發現牆壁是打破牆壁的第一步。

我感覺我不一樣了,我開始渴望著什麼!人生苦短,不及時讀書學習,就沒時間了啊!我不會成為別的什麼樣子,我只願意成為我想要成為的樣子。

人的認知受到環境影響,如果你是勤儉的人,在生活中你必然會用最節約的方式處理問題,而這種方式就是他所處的環境里最豐富的資源,當然了,因地制宜。

深深地回憶后才知道,我的回憶里只有悲傷的情感,除此之外空無一物。

有些東西本沒有用,只因為它稀有,就顯得珍貴了。

人在一言不發的時候,其實已經說了很多。

好了百星了,收拾收拾學習了。其實玩遊戲嘛,也是對多巴胺的一種追逐,只不過這種比較安全,畢竟好控制。

自不想恐慌,但是身不由己。細想為何會恐慌,不過是平時太安逸享樂,從不委屈從不思考從不焦慮,則當事情發生了就如晴天霹靂猝不及防,才會恐慌。所以的話,還是盡量把那一瞬之間的情感拆分到生活中的分分秒秒中,這樣就能顯得泰然自若了。

依舊不妄圖證明什麼,一如我不妄圖能理解誰。

你要奔赴的是真正的山海,否則怎麼會進步呢?人的精力好比水流,如果總是浪費在無意義的事情上,怎麼會辦成大事呢?如果不集中起來,這也參與那也參與,總去臨淵羨魚,手忙腳亂,什麼都想要,胡思亂想,怎麼可能掌握自己呢?怎麼能收放自如呢?

要集中。

理應感到幸福,如果感到不幸,可否先檢查自己是不是很任性,如果不是,那麼檢查自己缺的是什麼,看看哪些可以做,先在自己的可做範圍內改變,也許後面的部分也會跟著變好的。

過去的殘夢么?不再重複了,目前這個狀態很令人滿意。再回顧是多餘了。

不是我該考慮的事我不考慮,明智之舉。

大腦持續興奮會很累的,這不單單是身體上的,需要休息好久,所以以後盡量避免持續興奮,就算是讀啊,學習也要適可而止。

暫時可以不要那麼多目標,先完成既定目標,整理好,自然會發現之後的目標的,先,悶頭學習就好。

習慣和經驗不一定直接構成原理,而原理呢,一般是披著習慣和經驗的外衣。

想問不一定是不知道,但是不知道呢就隱含著想問的意思。於是,「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就比「想問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意思更豐富一些。這樣寫,總會摻雜進一些落寞。

還有就是加入人的體感來代替抽象的形容詞,比如說「超級冷」就不如「凍得受不了」更接近人的感知。硬比自然沒啥區別,只是稍稍不太一樣吧。

「不應有恨」,就比「我好恨」,多許多心理活動,內心的搖擺和釋懷。其實「不應有恨」也是恨了,恨過之後無奈,勸說自己不要再恨下去。

越是強調不在乎,越是強調已經釋懷,越發說明沒有釋懷,自然也可用作文字表現手法。「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越是勸自己,越是期待,越是樂景襯哀情,《水調歌頭》總體是較為悲哀的,但是,也有一定的對未來的期待吧,三七開。

明知故問,也是一種手法啦「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比較含蓄,他知道啊,這句話就是,天上的月在變化,你自己看,但是含蓄一些,不直接說你好,委婉地建議你去請教一下。一如「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除了委婉,人也喜歡確定之中的不確定。

既是喜劇的起源,那必是悲劇的起源。

短台詞意蘊豐富是因為潛台詞太多,其實和含蓄是一個意思,加之前面的,他沒有說話,就已經說了很多了,是類似的。

但是總這樣含蓄,偶爾直來直去,也是很好的,不能總彎著吧哈哈,開個玩笑。

你會發現,結構美和韻律美之間的紐帶是數學。

把差不多能做成的做好了,變成成就就可以,不要想那些做不成的。你能做的挺多的,何必去碰那些夠不到的呢?

從呂布的故事中我看到了什麼呢?我不知道愛情到底是不是有條件的,也不想問,我只知道,順利的話,貂蟬會在身邊說一直一直陪著的話,而不順的時候,陪著呂布的,只能是方天畫戟和赤兔馬。

進一步地篩選下去吧。

同義復用很常見吧,「夜晚」就是。

所以我的建議是還是,遇到問題想開一點,反正想不開也沒什麼用的。

意識流也許是一種流,由形象的場景出發,逐步聯想,脫離,變成完全的抽象,逝去了原來的形象,而後又歸到另一件事情上去,也許會不斷地跳躍,從一件事到另一件事,從一個場景到另一個場景。屬於一種可以掌控的胡思亂想吧。

任何事情都有它固有的格,可是這種格並不能完全約束它們,於是才會有出格。有向上的出格,也有向下的出格。

當我們面對那些超越了生命周期的東西時,總會產生強烈的感慨。後來才知道,人家是沒有心,畢竟「天若有情天亦老」嘛!

拼貼。唔!有沒有那樣的作品,讓我看完以後的回味很深,而在看的時候只覺得邏輯很亂呢?如果寫成文字又會是什麼樣子?不如去搜索一下。原來有很多呢,就是蹦出來一句似乎毫無實體的話,營造氣氛,甚至引領全文,升華主題,如「山迴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如「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都是飄飄忽忽的,看似無物,其實把所有想營造的氛圍感都寫進來了。三體中的用於營造恐怖氛圍的描寫,其實也是蒙太奇。利用的是讀者的腦子,而不是光靠文字,妙哉,這就是客觀與主觀結合誕生的產物嘛?

啊,我們是怎樣理解這個世界呢?我想無論怎樣,總會是有偏差的,無妨吧。

很有意義的影響很可能是負面影響,嘖嘖。

如果與人相處總是不舒服,那就要離人群稍微遠一點,有些性格的缺點就是,很難與人親近,因為總是會有摩擦、衝突,無法調和。其實稍微鬆弛一些就可以解決,可是鬆弛與保持距離,不是一個意思么?熱烈的火遇到水不避開,那就只能等著被冷卻。

心緒會被帶偏,怎麼帶呢?無非是踩與捧,沒人喜歡被踩,沒人不喜歡被捧,這是絕對的事實,即便能看穿,也抵抗不了這種虛榮。

同時也存在著無法解釋的悲傷,就如同與杠精交流,簡直寸步難行,只得作罷。

任何句子都有適用範圍,更加嚴密,就增加更多的約束,難免又會啰嗦。

唉,什麼東西都是這樣,細品的話,要好久好久。

有沒有考察,差距既然存在,到底是存在什麼地方?是不是還是那句話,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麼。哈哈哈!

考察真正的能力,必然是要在變化之中。定式意味著陳腐嘛!

真正的理解是兩方面的,既明白這個東西的優勢,又明白它的劣勢,那才算明白。如果讀了一本書,一個缺點都沒找到,那不由得不讓人懷疑連讀書筆記都抄別人的。那還讀什麼書呢?

想要成功,必須學會審視。審時度勢也可吧。

也許是因為我不甘於缺失大量的情感,於是將有的沒有的都寄託於虛幻。那個人不是我認為的那個人,都是幻覺么?

做個訓練吧!好也好,不好也好,你得承認有這麼個東西在。

研究文學的人,是一位工學博士。啊,人工智慧真的無所不能耶!什麼時候我也學一點?嗯!我已經給自己無限畫餅了,什麼餅沒吃過?

不要用太短的句子總結太多,除非你的隱含很是特別。

唉,我真不希望把華麗和虛捆綁在一起。100句里能調出30句不錯的,言之有物,不長不短。流動思維比對仗工整更加具有美感。

有實物更有美感,有可操作性更有美感。如,「想陪著你,去看日出,再看日落」可能比「我曾愛你愛得義無反顧」更加美一些,個人淺見。非主流的少年終究是要回歸到主流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梁寒郡的日記書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梁寒郡的日記書
上一章下一章

正事(2024.10.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