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1

371

」雲頂茶場的主人姓朱,家族裏在明代曾經出過數位將材,其中一位甚至被加授昭武將軍,正三品。但由於奸人惡意污衊詆毀,最終落得整族籍沒,家訓里就有了一條,後人不管如何,遠離是非名利,權勢富貴不求,隨貧隨富。他的家族在廬山種茶近千年,雖然有幾株上古的好茶,但這家人品行端正,知足常樂。酒香難掩深巷,總有人慕名而來,起初只是寥寥幾個雲遊的愛茶者,逐漸又又了些文人雅士,再後來一些商賈之流也開始登門拜訪,朱家一向大方贈予,求茶者絕大多數都是心存感激的人,但世事無絕對。在咸豐年間,第一次鴉片戰爭結束后,大量的外國商人在廣州尋找好茶,一些中國商人出錢派人到全國各地尋茶,好茶難覓,價高如金,就看尋茶人的本事。其中一個姓李的讀書人來自一個小村莊,他讀了些書,但並無建樹,和一些朋友商量著也隨別人全國各地尋茶。他去雲貴川藏,兩廣福建,兩湖AH,也找到一些人脈,尋得一些商機,當人問他哪裏人時,他總是報上幕阜山之名,但知道的極少,他只得改稱廬山腳下,事實上廬山離他的原籍尚有幾百里。然而籍著廬山的美名知道的人就多了,都叫他廬山老李。直到他五十多歲,幾乎無法四處闖蕩之時,在廣州遇見一個人,此人也問他何方人士,他答廬山,那人就笑他,廬山的還四處尋茶?他不解,那人說他的父親曾是江州知府的鳳樓,如同一個小小秘書,與知府本人同是福建人,有名的產茶地出身,愛茶如命。喝茶極為講究,涉獵甚廣,但他任期將滿的時候,對鳳樓說,於江州有一處不舍,乃上古雲霧也。離職之前特意帶着鳳樓一起到廬山上一個古老的村落里,跟一個姓朱的當地人討了一包雲頂雲霧茶,還慷慨地送了一包給鳳樓本人。鳳樓回家后對子孫說,閩茶甚好,但鄙人不忘雲頂之霧,惜哉,惜哉。為什麼可惜呢?鳳樓後人對廬山老李說,因為那姓朱的人從不賣茶,所以他父親後來再沒機會和喝上一回那茶,市面上也買不到,但絕對極品。廬山老李回來后,就跟人打聽雲頂雲霧,但廬山的人也不知道他說的是什麼,他滯留在廬山幾個月,尋遍了幾乎每一寸能去的地方,姓朱的人不少,但始終沒碰上種茶的朱姓人,直到有一天他在漢陽峰的半山腰上,看見一個頗為破落不起眼的人家,他攀爬了很久,饑渴難耐,就上前敲門討水喝。那家人十分善良友好,將這個陌生人迎入家中,並給他遞上一碗茶水。廬山老李接過碗的時候,只見碗底沉着三兩片綠葉,一飲而盡。片刻回甘,他沉默半晌,又問主人討了一碗,這回他定睛觀瞧,茶葉一芽一葉肥壯,條索清秀緊湊,一寸白毫若隱若現,聞則香氣幽蘭,新鮮清爽,茶湯綠中帶黃清澈見底,葉久泡依然保持翠綠,整齊均勻,淺嘗醇厚,深品甘甜,乃湯清,色秀,香幽,味醇的極品。老李與他攀談,得知這家主人姓朱,而且在此地居住已久,便提出能否在他家歇息片刻,主人欣然允諾,並回了後院耕種。片刻后老李出現在後院裏,主人有些意外,老李說他要上茅房,主人給他指明方向,但後來不速之客依然賴在家裏,不光不走,還四處查看。直到他親眼看見主人屋后的一片茶場,和裏面耕種的老老少少,才肯離去。老李看見了什麼?不是那一簇簇碧綠的茶葉,也不是主人家十幾口人,而是十三株茂盛,繁盛的古茶。他一眼看出那幾棵茶絕不簡單,一定是故人口中的上古神茶。雖然從漢陽峰離開了,回到家中,這老李定是嘲笑自己怎敢自稱廬山老李,果然是不是廬山真面目的糊塗蛋啊,他近乎茶飯不思,只想着要怎麼才能把那茶弄到手。回到家中,家人問他這趟外出如何,他搖搖頭,後來兄弟見他抑鬱,問他怎麼了,他把事情一五一十的說了,別人都勸他不要那麼執著,但他卻已悄悄下定決心,誓要把神茶拿到手。終於過了半年,等到塵埃落定,他和自家兄弟十六人一起分別從幾個方向上廬山,人均攜帶刀劍匕首,以茶農打扮。於傍晚時上山,待天黑潛入漢陽峰朱姓人家,殺盡一家十幾口人,搶走金銀錢財,並一把火燒了茶場,點燃幾乎所有的茶樹,唯獨那十三株上古神茶全部被連土挖起,裁去枝丫,放在籮筐裏帶走。事情格外順利,唯一蹊蹺的,只是老李下到半山的時候,突然覺得聽見有什麼在哭喊,像只猴子,又怕是孩童,於是懷疑少數了人頭數,要十六兄弟回去再搜查一次,但兄弟們覺得一定是老李聽岔了,只是老李堅持說聽見有人哭,十六兄弟商量一下,決定由七人帶着茶樹先走,剩餘九人再上山一趟。等他們上到山頂,卻奇怪地發現,整座山被濃霧籠蓋,伸手難見五指,而且無論如何找不着那漢陽峰上的古村戶。兄弟們一合計,說再山下等個幾天,如果沒人下來,那就是你聽錯了,於是在山腳下又等了兩天,吃光了乾糧,也沒見有人下山,這才放心離去。「

」有人哭喊?「李征笑眯眯地看着這個將故事編的惟妙惟肖的年輕人。

冷狗將衣服放在木沙發上,繼續說,「兄弟們回到幕阜山,將茶株種在幕阜之巔,十三株里,死去六株,剩下的七株都活了下來。生的茶葉和當年老李喝的一模一樣,老李將最好的茶采了去廣州尋找最好的買家。當然有人識貨,最好的時候,這種茶的價格和黃金一般貴。兄弟幾個早忘了當年廬山上有人哭喊的事情,那一幕僅僅只是反覆出現在廬山老李的惡夢裏。那到底是誰在哭喊呢?是老朱家的小兒子。十來歲的孩子,最愛爬樹,但可惜是個啞巴,家人看他天生殘疾,也難溝通,採茶耕種的事也不安排給他,由着他在山上跟群猴嬉戲。當天廬山老李上山起孩子就看見過他,模樣記得清清楚楚,過了半年,廬山老李帶着兄弟們上山,他也看見了,並且在吃晚飯的時候,手舞足蹈的跟老朱報信,但老朱沒弄明白他說什麼,以為他不但啞,還傻,沒當回事。後來出事的時候,孩子逃到樹上躲過一劫,等賊人離開,不禁放聲大哭,聲音如猿猴般凄厲刺耳。孩子沒有名字,不能言語,無法溝通,從此開始要飯流浪,從江西到AH,到河南,再到四川,後來又到了湖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幕阜山雜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幕阜山雜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