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內容

補充內容

做點兒補充內容,首先別信那些營銷號,公眾號上面所說的漢代根本沒有什麼學校,學習知識困難,什麼潁川書院,荊襄書院,全都是演義里杜撰的,現實上根本不存在的話語。

作者可以很負責任的告訴你,漢代從文景時期開始就已經普遍的在各地開設官學,漢朝中央設立的太學等等先不談,就說說地方的學校。

漢武帝時,就曾「天下郡國皆立學校官」。至平帝元始三年(公元3年)頒布地方官學學制。要求各級地方政府普遍設學。

設在郡國的稱為「學」,設在縣(縣、道、邑、侯國)的稱為「校」,設在鄉的稱為「庠」,設在村落(「聚」)的稱為「序」。

當然這項制度也不是說徹底就落實了,各地官學的具體狀況更多各個地區官府間的貧富情況,地區主官的喜好與性格等等,情況多有不同。

一些為偏遠與落後的地區,官學多為名存實亡,甚至根本就不曾設立的情況也是有的。

即便是如此,從整體上來看,在漢朝時期想要讀書識字,其實還是挺容易的。

當然,這裡的容易是指那些豪強,富戶,地主等有錢人,畢竟你只要有錢就能去各地遊學。

所以對有錢人來說,想要讀書還是挺容易的,至於那些飯都吃不飽的庶民,那還是先考慮考慮要怎麼活下去,那才是最重要的。

此外就是關門寒門的話題,也順便說一下。

唐宋之後,隨著科舉的大規模普及,寒門的意義漸漸向如今靠攏暫且不談,在魏晉之前,寒門可不是說的平頭老百姓。

簡單一句話,寒門就是指寒微的門第,已經落魄的士族,他是和士族一樣有文化的人,社會地位甚至還要高於那些地方豪強。

除了外戚宦官一黨這種特殊的群體之外,你經常能看到某某寒門成為了士人領袖,成為了天下名士,成為了海內名儒,甚至位列三公,你聽說過幾個豪強成為天下名士的?

往上數個三五代,家裡沒出現過一個2000石的官員或者是海內名士,都不夠資格稱之為寒門。

魏晉時期,隨著九品中正的施行,出現了一個狀況,上品無寒門,下品無世家。

這裡要搞清楚一個狀況,無論上品還是下品,寒門都是入了品的,能當官的,和你平頭老百姓完全是兩個品種。

世家大族的人,往往等到成年之後找一些讀書人相互吹捧一下,舉個孝廉,舉個茂才,就能直接進中樞做官或者下地方做個主官。

而寒門在大多數情況下,則是只能從基層的吏干起,慢慢累計政績升遷。

簡單概括一下,世家大族掌控了文化,掌控了知識,掌控了天下的喉舌,掌控了通往高層的升遷渠道,同時寒門和豪強有的他們都不缺。

豪強掌握了地方的資源,掌握了大量土地,掌握了大量的財富,掌握了大量人口,卻沒有家傳經學作為文化底蘊,不被讀書人所認可,沒有升遷渠道。

寒門有的可能真的貧窮,但大部分寒門財富,土地,資源等等是絕對不缺的,同時不同於豪強的是他們擁有著累世傳承的文化底蘊。

同時在基層官員里的關係網較為廣泛,由於高層的關係缺乏很難直接入仕為官,但成為基層的小吏小官對寒門來說並不困難。

而且只需要等到某個機會或者某位大才的出現,寒門往往能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困龍升天,拔升自己的階層,讓自己也成為世家大族中的一員,這中間幾乎不存在瓶頸。

用一個今天的例子來舉例,像是那些有房有車,生活還算小康的雙職工家庭,在古代就相當於那些有自己的土地和房屋的人,可以稱之為平民。

而沒房沒車的打工仔,放古代如果不選擇成為豪強富戶的家奴,那隻能成為流民,地方官員缺政績的時候就把你的腦袋給噶了,然後上報中央,在某年某月圍剿流寇多少。

但是你家地下突然發現了煤礦,一頭蒙進房地產里發了,抓住某個風口起飛了,差不多可以稱之為豪強了。

你正常成年之後可以進地方的鄉鎮派出所當個所長,縣裡當個縣委辦公室主任,常務副縣長啥的,才能稱為寒門。

至於世家豪族,甚至於那些累世公卿的家族,放今天作者不敢說,只能說懂的都懂。

這下明白了寒門和庶民的區別了嗎?

當然這是在魏晉之前,等到唐宋之後,特別是明清時期,寒門的定義已經和如今差別不是很大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我能召喚猛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三國:我能召喚猛將
上一章下一章

補充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