錦衣衛10

錦衣衛10

京軍三大營

五軍營:五軍營分為中軍、左﹑右掖和左﹑右哨。軍士除來自京師衛軍外,又調中都留守司及山東﹑河南﹑大寧三都司衛所馬步官軍輪番到京師宿衛和操練,稱為班軍。隸屬五軍營的還有掌隨駕馬隊官軍的十二營,掌操練上直叉刀手及京衛步隊官軍的圍子手營,以及幼官舍人殫忠﹑效義諸營。

三千營:以三千蒙古騎兵為骨幹,實際人數不止三千,全部為騎兵。分五司,分掌皇帝的旗﹑輿服﹑兵仗金鼓、御用寶物等,是明朝京軍的主要機動力量。

神機營:是明代京城禁衛軍三大營之一(其餘兩營為五軍營及三千營),是軍隊中專門掌管火器的特殊部隊。中軍分設四司,掖﹑哨各分設三司,掌銃﹑炮等項火器。

隸屬該營的還有五千營,掌操演火器及隨駕護衛馬隊官軍。三大營各設提督內臣﹑武臣﹑掌號頭官統領。

各軍﹑各司分設坐營官﹑把總﹑坐司官﹑監槍內臣﹑把司﹑把牌不一。洪熙時(1425年),命武臣一人總理三大營營政。

平時,五軍營練習營陣,三千營練習巡哨,神機營練習火器。

當皇帝親征時,三大營環守於皇帝大營,一般是神機營居外,騎兵居中,步兵居內。

關寧軍

關寧鐵騎是明末組建的一支兵力並不很多、但戰鬥力相當強的騎兵部隊,是明末最精銳的部隊,能與后金的八旗軍正面交鋒(明末三大軍)。

「關「是指山海關,「寧「指寧遠,山海關、寧遠、錦州等遼土是大明抵禦后金的重要防線,「以遼人守遼土,以遼土養遼人「。因此在歸附的遼民中精選身體強壯者充實軍隊,同時大力栽培祖大壽、滿桂、趙率教等一大批遼將。

天雄軍

明末名將盧象升的軍隊,是明末最強的軍隊之一,手持勁弩,軍紀嚴明。

由於都是老鄉、朋友、兄弟、家人等等構成,往往一個人戰死,就可以激發大部分人的憤怒,戰鬥力強勁。

崇禎二年(1629年)清兵犯境,京師(今BJ)報警。盧象升起兵勤王,后清兵退走。次年,進右參政,為防清軍再次來犯,受命整治大名(今屬河北)、廣平(今河北永年)、順德(今河北邢台)三府兵備,嚴明軍紀,加強練兵,軍容大振,人稱「天雄軍「。

崇禎六年(1633年)起,參與鎮壓李自成等農民軍有功,又升任右副都御史,總理河北、河南、山東、湖廣、四川軍務,兼湖廣巡撫,后升任兵部侍郎,再遷兵部左侍郎,總督宣州、大名、山西軍務。

崇禎七年,任右僉都御史,擊潰張獻忠農民軍。

戚家軍

戚家軍(又稱義烏兵、浙軍),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成軍於浙江義烏,總兵力四千人,主力是義烏的農民和礦工。主將戚繼光(1528~1588)明朝名將,民族英雄,軍事家。字元敬,號南塘,晚號孟諸。蓬萊人。

其七世祖為河南衛輝府人,六世祖戚祥年幼時與母親為避戰亂,隨舅父一家遷居AH定遠昌義鄉(「從外氏避亂濠梁,居定遠之昌義鄉「)。

五世祖戚斌襲世職登州衛指揮僉事,經六世至戚繼光。

戚家軍因為戚繼光從而得名,是明朝的一支很有名氣的軍隊,戚家軍賴以成名的,是嚴明的軍紀,職業化的訓練水平,東亞最先進的裝備,百戰百勝的戰績和高達十餘萬級的斬級記錄。

戚家軍被譽為「16至17世紀東亞最強軍隊「。

秦兵

明末時代最精銳的部隊之一,陝西邊軍構成,約10000人,由孫傳庭組建並統領。

崇禎對孫傳庭寄予厚望,臨行前親自召見了他,一番寒暄之後,孫傳庭提出了兵餉不足的困難,請求皇上支持。

崇禎表示錢沒有,政策倒是有一條。這個政策就是孫傳庭可以採用多種形式,自行籌措經費,用以招兵買馬,朝廷不加干涉。

經驗證明,給政策往往比給錢更有用。政策是來錢的渠道,有了渠道,何愁沒錢?當然,好政策也要有人去落實才行。

孫傳庭到陝西以後,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按照「以秦兵衛秦地,以秦地養秦兵「的理念,實行屯田,發展經濟。經過治理,年收稅銀14.5萬兩,米麥1.35萬石,孫傳庭以此招募訓練了一隻勁旅。

這隻勁旅就是秦兵。

白桿兵

白桿兵,明朝末期四川石砫土司秦良玉為其丈夫馬千乘訓練的一支善於山地作戰的特殊兵種。

此兵種所持的白桿槍是用結實的白木(白臘樹)做成長桿,上配帶刃的鈎,下配堅硬的鐵環,作戰時,鈎可砍可拉,環則可作錘擊武器。

狼兵

狼兵是起源於明朝中期,是當時壯族土司組建的地方武裝。又叫「俍兵「。

廣西狼兵曾以保家衛國的忠義之血,書寫過中國古代戰爭史上輝煌燦爛的一頁。壯族先民在明代被稱為俍人,狼兵乃俍兵音轉,有學者認為「狼「有歧義,堅持稱俍兵。

狼土兵,來自湖廣、廣西兩省。在湖廣的是湘西永順、保靖兩土司的紅苗;在廣西的是壯瑤,分別征自江水、右江一帶的南丹、東蘭、那地、田州,以及歸順、恩思兩府。此外還有廣東莞蠻蜑雜的一支土兵,善用長牌砍刀,亦經飛檄徵調。

錦衣衛

錦衣衛是明朝專有軍政搜集情報機構,前身為明太祖朱元璋設立的「拱衛司「,后改稱「親軍都尉府「,統轄儀鸞司,掌管皇帝儀仗和侍衛。洪武十五年(1382年),裁撤親軍都尉府與儀鸞司,改置錦衣衛。

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統治,特令其掌管刑獄,賦予巡察緝捕之權,下設鎮撫司。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下令焚毀錦衣衛刑具,所押囚犯轉交刑部審理;同時下令內外獄全部歸三法司審理,將錦衣衛廢除。明成祖時,錦衣衛又得以恢復,並由北鎮撫司專門處理詔獄。

作為皇帝侍衛的軍事機構,錦衣衛主要職能為「掌直駕侍衛、巡查緝捕「,從事偵察、逮捕、審問等活動。也有參與收集軍情、策反敵將的工作,如在萬曆朝鮮戰爭中收集了大量的日軍軍情。其首領稱為錦衣衛指揮使,一般由皇帝的親信武將擔任,直接向皇帝負責。

可以逮捕任何人,包括皇親國戚,並進行不公開的審訊。

有學者認為發端於唐宋時期的中國火器製造技術,在明朝發展到了很高的水平。這時的火器不僅僅種類多,而且製造技術以及性能均有極大提高。火箭與鳥槍是明朝軍隊的主要輕型火器,地雷在明朝也很盛行,管形火器的發展尤為顯著。明中期,佛郎機以及紅夷大炮等西洋火器傳入,使得明朝得以汲取其瞄準器的長處,以改良自產的火器性能。當時中國的冷兵器時代即將終結,火器時代正在來到,中國完全有機會趕上西方的火器技術水平。可惜這一過程卻隨着明朝的滅亡而中斷了。

有學者指出,中國比西方早兩個世紀使用熱兵器,到了15世紀技術開始被葡萄牙人超越,後來清軍利用了明朝和西方的技術和經驗,多次改良並製造出比明朝更有威力的火器,到了三藩之亂期間,中國的熱兵器技術已接近西歐國家的水平。然而這些觀點並不是非常嚴謹,首先14世紀--18之間,都屬於早期熱兵器解讀,相比18世紀後半葉和19世紀的火器,發展還不是非常完善。不過從16世紀以後,中國開始借鑒歐洲的火器規格和經驗來改造本土的火器,另一方面,中國明朝的弓弩技術也非常優秀,因此火器和弓弩並存使用,其中火器比例更高。

因為明朝引入了一些歐洲火器,所以在火器方面與歐洲差距還不是那麼大,但是在火器體制上要遠遠落後歐洲。

另外,按照美國學者蔡斯的觀點,認為早期火器僅僅社會在農耕區內部的戰爭適用,他提出,早期火器僅僅適合對付農耕區的重步兵方陣和機動性較差的重裝騎兵,但對付來自東歐草原和沙漠,機動性強的的輕騎兵則作用有限。

早期的單兵火器操作不便,發射效率低下,火炮無論是中國還是歐洲,都比較笨重,不利於機動作戰。對比俄軍的軍事發展,由於俄軍和東歐國家長時間主要以對付東歐草原上的韃靼人為主,故而火器發展較晚,而東歐國家由於既要對付游牧民族,還有對付農耕區的軍隊,因此東歐火器的發展,相比西歐要緩慢許多。無論是俄國,東歐,中國,還是西亞的奧斯曼帝國的騎兵依舊大量裝備弓箭。

等到18世紀後半葉,火槍的發射效率更高,火炮實現機動化,加上工業革命,機械動能超越了畜力機動,才使得游牧民族的騎射手變得不堪一擊。

而日本方面,由於是農耕社會,國土多山,平原少,且碎裂分佈決定了機動空間非常狹小,戰爭模式也是農耕區域的城市攻防作戰和小規模的野外作戰,很少發生大規模的機動作戰,因此,在16世紀後半葉,歐式火器在日本很受歡迎,但是時間進入17世紀以後,日本內亂平息,開始長期的和平時期,但是因為日本的社會問題,在戰亂結束后,火器開始不受到重視,因為武士階層的存在,決定日本在江戶時代不會刻意的發展火器,因為這會威脅到武士階層在社會的特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漠邊城浪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大漠邊城浪子
上一章下一章

錦衣衛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