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誰的貢獻最大

第二百四十五章 誰的貢獻最大

昌國縣城內有一家李氏雜貨鋪,位置雖然不如沈氏、王氏、劉氏等雜貨鋪,但是在昌國城內頗為有名,時間長了,不少外地的客商也知道了李氏雜貨鋪的名號,只要來昌國進貨,總會來李氏雜貨鋪轉一轉,看看昌國沈氏有沒有最新的產品上市。

沈氏、王氏、劉氏等雜貨鋪雖是處於昌國頭等家族沈府、王府、劉府所開設,但多以銷售大批量生產的鐵器、農具、玻璃、水銀鏡為主,沈氏幾十家工廠幾乎每隔幾天便有新產品上市,這些雜貨鋪以走量為主,沒有精力去經營這些新產品,便給了李氏雜貨鋪這樣的商鋪讓出不少市場。

李氏雜貨鋪能拿到沈氏最新的產品,自然有自己的門路。許多外地客商都以為李氏乃昌國沈家軍首領李老黑的私業,李氏雜貨鋪沒有承認,也並沒有否認,反正借李老黑的名號能讓外地客商更加相信自己的實力。但事實上,李氏雜貨鋪卻是沈氏集團另一名股東李申的產業,李氏雜貨鋪的吳掌柜乃是李申的娘家親戚,通過李申能搞到許多沈氏新出的產品,在玻璃、水銀鏡、眼鏡、自行車最緊俏的時候,李氏雜貨鋪便是第一批對外銷售這些火爆產品的商鋪。

自從月初開始,李氏雜貨鋪所在武安巷便傳出一個好消息,沈氏集團又發明了一件名叫肥皂的新物什,此時在大周流行的洗滌劑主要有澡豆、香皂和肥皂,沈氏集團出產的肥皂與杭州生產的肥皂外觀、質地都不相同。此時一斤澡豆粉賣一百文,一斤香皂粉賣八十文,一斤肥皂粉賣五十文。一塊沈氏出產的肥皂大約三兩重,雖然售價三十文,算起來一斤沈氏肥皂賣到了一百六十文,但一塊肥皂卻能頂幾斤杭州肥皂粉的作用。而且沈氏肥皂使用起來極其方便,只需沾水輕輕一擦,便有許多泡沫,能將污垢洗得乾乾淨淨。

澡豆最早出現在魏晉時期,唐代孫思邈在《干金要方》記載有澡豆的製作方法:先把豬的胰|腺污血洗凈,除去脂肪后研磨成糊狀,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勻地混合,又經過自然乾燥便可。澡豆不但洗滌能力強,而且能滋潤皮膚,所以成了當時一種優質的洗滌劑。後來,人們又在澡豆的製作工藝基礎上加以改進,在研磨豬胰時加入砂糖,以純鹼或草木灰代替豆粉,並加入熔融的豬脂,把它們調和均勻后,壓製成球狀或塊狀,這就是俗稱的「胰子」。

香皂是在大周時期才出現的洗滌劑,製作方法是將天然皂莢搗碎研細,加上香料等物,製成小孩拳頭大小的球狀,專供洗面浴身之用。

而肥皂則是近幾年在杭州一帶流行的洗滌劑,當地的皂角莢果具有更多油脂,因此得名「肥皂」,又叫「肥珠子」。

澡豆、香皂和肥皂由於製作成本較高,一般百姓極少使用,縱使一些士人官紳沒有使用這些物什的習慣。前些年在京城裏還流傳了一個笑話:王安石面色黧黑,門人憂之,向醫者詢問,醫者診脈后,答曰:「此垢汗,非疾也。」門人向王安石進獻澡豆,王安石使用澡豆洗面之後面色潔凈,煥然一新。上朝之時被官家發現,官家問明原因后,不禁大笑,當即賞了王安石十斤澡豆。

澡豆、香皂和肥皂乃是用來洗面、凈身,百姓洗衣還是多用鹼面、食鹽和草木灰。有了沈氏肥皂之後,便是洗衣服之時,也可以大膽地使用肥皂,而不必心疼花費,一塊肥皂足足能洗上百件衣物,花不到一文錢的代價,換來潔凈的衣物,百姓們能夠接受。

沈氏肥皂不僅效果顯著,作工也很精緻,全部被壓製為一個長方型的塊狀,並有醒目的凹紋和「昌國沈氏」的陰刻。每一塊肥皂都配有一個竹編的小盒,使用之後只需放入盒中,多餘的水份便可順着竹盒的縫隙流走,從而保持肥皂的乾燥,以便於下次使用。

沈氏肥皂的名聲只用了兩天時間,便傳遍了昌國的大街小巷,等沈方、王可兒兩人聞訊來到武安巷后,發現寬達兩丈的武安巷已被馬車、三輪車擠的水泄不通,都是前來購買肥皂的外地客商。

「這李申真會做生意,肥皂剛製造出來,自己便大賺了一笑。」王可兒笑道。

「就算是我給他的獎勵吧,也多虧了他改進工藝,昌國肥皂廠才能一天生產幾萬塊肥皂,他以成本價購進一半肥皂,對沈氏集團而言,只是少賺了一些而已。」

「一塊肥皂賺十五文,李申這雜貨鋪子一個月便能賺近一萬貫,這麼好的買賣,只怕整個大周都再難找到。」

「怎麼,你也想分一杯羹了?小富婆。」

「我還不是為你着想?你手下這下總經理一個比一個難纏,李申發了財,別人便會眼紅惹事。」自從王可兒從王壽光那裏得到沈方要立她為皇后的承諾后,她終於知道在沈方的心裏,自己的位置還是比張茹要強上一份,欣喜之下,對沈方更加百依百順,而且也更願意站在沈方的角度來思考問題。

「那你說在這些總經理當中,誰對沈氏集團的貢獻最大?」

「老黑叔,金樾大哥,劉四叔,顧弘章大哥,邱高傑大哥,這些人各有所長,實在不好比較,要是在裏面找貢獻最大的,我覺得應該選邱高傑大哥,這幾月,他那個玻璃每個月都能帶來幾十萬貫的利潤。」

沈方搖了搖頭,「李申呢?」

「李申?我對他不了解,他們材料公司不就是做些磚頭、瓦片,現在以生產水泥為主,這些產品又不賺錢。」

沈方想起自己在轉塘莊園時,便一頭扎在窯場與李申、邱高傑等人研究如何提高爐溫,如何改進琉璃工藝,改進練鋼工藝的日子,要不是當時發生了幾起事故,只怕自己還會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在窯場的嘗試之上。「李申的材料公司可不只是生產水泥、磚頭,昌國鋼鐵公司所使用的鋼鐵配方全部是由李申率領窯匠研究出來的。玻璃只是流行一時,官家拿到玻璃配方后,會大量生產玻璃,玻璃的利潤很快便會降下來。而製造槍支大炮,製造各種機器、零件,還有今後的發電機、電動機、蒸汽機都離不開李申他們研製出來的新型鋼材。所以,在我看來,材料公司的貢獻是最大的。包括這次官家拿去那麼多配方,除了水泥技術含量較低可以完全複製之外,其它產品受限於材料,還是沒有辦法和我們昌國出產的產品相比。」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宋時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宋時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百四十五章 誰的貢獻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