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六章

第五十六章

清晨天剛蒙蒙亮,一輛馬車從北京城的街道上飛馳而過,駛向了遠處的紫禁城,車裡面坐著的正是現任內閣總理大臣李鴻章。馬車的車輪在石板路上上下顛簸著,震得車內的李鴻章極為難受,可即便如此,他依舊催促馬車加快速度,這對於一向做事沉穩、不急不躁的李鴻章來說可是極為難見。

「伯行那個混賬如此緊要之事居然不叫我!混蛋!老馬再快一點!」車廂內李鴻章一邊罵著自己兒子,一邊催促著車夫。幾天前的他一直忙於視察天津的海防,直到昨天才抽得空閑回到北京休息一陣,可沒想就是昨晚,自己那「混賬」兒子居然把皇帝召見的事兒給瞞了起來,自己一個人去了宮裡!身為內閣總理大臣的自個偷懶,反倒讓兒子去了,這讓監察院那幫子人知道了還得了!

自1888年張彥開始大刀闊斧徹底推行改革后,原本臨時實行的四輔政大臣制度就被解散,同時也取消了雍正七年就已經存在的軍機處,另一方面則加強了內閣的權利與改組,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現代意義的責任內閣。在新發布的內閣官制章程中,對新內閣的組織結構和職權作了明確規定:內閣由國務大臣組成,國務大臣包括內閣總理大臣一人,協理大臣一至二人,各部大臣共十人(外務、民政、工業、學務、農業、國防、經濟、司法、交通和公安十部)。(本章節由網友上傳&nb)目前由李鴻章擔任內閣總理大臣,統領內閣,並對大清皇帝負責。自從新政實行之後,政府各部中便不再分設滿、漢官員,凡有能者居之,所謂政治待遇上的名族差異基本不存在,若要真較真兒起來,從官員比例上來說反倒是漢人的比重遠遠超過滿人,光看著內閣,一共就醇親王奕譞(現實世界死於1891年)、慶親王奕劻與肅親王善耆三人,擔任還都不是內閣要職。

雖然滿漢之間的政治待遇差異已經不復存在,可有一個新勢力正逐漸進入了人們的視線里,那就是李鴻章的李家。除了李鴻章為內閣總理大臣之外,他的幾個兒子同樣身居要職,而大兒子李經方更是進入了內閣,加上女兒李月祺貴為皇后,此時的李家儼然成了大清政府中一支舉足輕重的力量。不過越是如此,李鴻章反而越發謹慎起來,不但與其他大臣刻意保持距離,甚至在許多用人的問題上都不再過問,這與歷史上的李鴻章可以說是完全相反。在那一個世界里,李鴻章可是樂衷於在朝廷內安排自己派系的人,這從晚清駐外使臣的選用上便能看出一二。大清關於駐外使臣的任用,見諸章程的,主要有兩種:一是光緒元年總理衙門奏定的相關規定,二是光緒三十三年四月外務部《變通出使章程》中對舊章程的變通。不過事實上,對出使大臣的任用影響最大的「王大臣」,莫過於淮系首領李鴻章。已有研究表明,出使大臣郭嵩燾、許鈐身、容閎、曾紀澤、李鳳苞、許景澄、張蔭桓、劉瑞芬、洪鈞、黎庶昌、崔國因、薛福成、李經方等14人的出使,與李鴻章有或多或少,或近或遠的關係。其實,由李鴻章舉薦或贊成出使的,還不止上述諸位。如果不考慮留學和同文館出身的,也不考慮公事往來關係,僅就具有私僚性質而言,至少還有不下10位使臣與李鴻章有關係。當然,現在的李鴻章可是不敢再干涉官員的任命了。

能讓李鴻章如此小心的,其實也就一個原因,那就是大清的皇帝張彥。從1884年開始親政之後,張彥便有意重用李家的人,除了為重用漢臣做出表率之外,更主要的就是這一層外戚的關係,用起來比較順手放心。可面對這「浩蕩皇恩」李鴻章卻是覺得如履薄冰,有種被皇上故意捧上天的感覺,這李家的子弟是得了恩寵,可張彥也是在把他們放在火上煎烤,不得不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不然下一刻捧可就變成了殺!現在的大清可不同以往,已經有了完備的官員監察制度,加上自己這外戚的頭銜,現在整個大清可都盯著這李家看吶,稍不留神就落得萬劫不復。這光緒帝可是個連自己皇族的人都不放過的狠人,怎麼可能單單對你們李家手下留情?到時候可不管你外戚不外戚的,該抓抓,該殺殺,可是不會講一絲情面,這怎能不讓李鴻章愈發小心謹慎。

半小時后,氣喘吁吁的李鴻章總算是感到了南書房,可出現在他面前的卻是十二位內閣大臣外加皇上圍坐一塊吃著早飯的場景。

「噢!老李你來啦!」張彥放下了手中的碗筷笑著說道「來來來,跟你留了個位置,就在伯行邊上,快坐下吃早飯吧。」

「哦!對了你可別怪伯行沒通知你,這是朕的意思,讓你多休息一會兒,最近天津海防一事真是辛苦你了。」

..」見得如此場景李鴻章有些納悶「皇上不是召見微臣嗎?」

「啊..錯」張彥吸了一大口米粥,口齒不清地說道「朕想明白了..和日本開戰!」

「什麼!」這會兒可不單單是李鴻章一人,他和整個內閣小夥伴們都驚呆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884光緒中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1884光緒中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六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