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第四十三章

就在德意志皇帝對面的包廂里,另一個國家的皇帝——大清的光緒帝,正百無聊賴地擺弄著手中的紅酒瓶。此時的他,腦袋裡並沒有像往常一樣思考著國家的未來,而是在做著任何一個普通人都會做的事——發獃。

「皇上您有心事嗎?」徐景澄看著邊上的皇帝已經盯著葡萄酒瓶的標籤看了足足有二十分鐘,終於忍不住開了口。

「沒有!」張彥隨口答道,僵直的思維也終於開始運轉起來,只是思考的內容卻是有些古怪「為何在德國我卻喝到了法國的葡萄酒!」他微曲食指彈了彈瓶身「難道這種馬尿一樣的東西德國人也喜歡嗎?明明有那麼好喝的啤酒!」

..」邊上的徐景澄再次輕聲問道。

「啊!德國黑啤!麥芽做成的『黑牛奶』,用滋養出黑森林的明媚日光,配上巴伐利亞老師傅的細心烘焙,再加上些時間和耐心,最終才釀造成型。灌上滿滿一品特杯,『咕咚咕咚』喝上一口,隨手擦去滿嘴的白沫子,狠狠咬上那麼一口燉得稀爛的德國豬肘子!完美啊,最好能再摟上個金髮碧眼的德國肉妹子,那才是真正到了德國!」

「皇上!」等待了半天未見反應的徐景澄,上前推了推皇帝「您沒事吧?從歌劇一開始您就在發愣,是不是不舒服啊..」

「不用了!」朕只是在思考國家大事,因而微微有些入神而已,張彥隨口答道。

「哦!皇上真是辛苦了,纔此等休..」

張彥沒等徐景澄說完便轉回了頭,至於他到底說了些什麼,對張彥來說也只是巴拉巴拉的廢話而已。至於坐在張彥另一邊的李鳳苞,這個老頭從一進包廂便躺在椅子上睡著了,也虧得他能耐好,居然能在如此高亢的歌劇音樂聲中睡著。此時如果坐在對面包廂的德國皇帝能拿起望眼鏡的話嗎,他會發現一老一少兩個漢子正把大清皇帝夾坐在中間,而其中一個居然還在睡夢中流著口水!

「啊!」張彥整個人趴在了看台上,望著下面的觀眾,心裡卻是一陣凄涼「看看!這些來看歌劇的人都是出雙入對,朕卻是孑然一身,真是苦悶啊!」

「皇上!」正當張彥在那自哎自嘆時,剛被他打發走的徐景澄又湊了上來「朝鮮那邊的真的不要緊嗎?大使館那傳來的消息,日本也參與其中了啊!」

「沒事!」張彥想也不想地回答道「袁世凱不是已經把事態都平息了嘛,還有什麼好擔心的?」

「可如果日本像『壬午兵變』一樣,提出非分的要求呢?」

「不會的!」張彥嘴上說著,眼睛卻盯著台下的角落,在那正有個美麗動人的德國姑娘偷偷看著他,張彥立馬向她揮了揮手「『壬午兵變』是朝鮮社會矛盾的集中爆發,而在這次暴n亂中日本是明面上的受害者,自然能在日後靠著船堅炮利撈回一大票便宜,這叫出師有名。可現在算什麼,日本自己都卷了進去,支持開化黨劫持朝鮮國王,最後是靠我們英勇的大清士兵才力挽狂瀾,它這叫什麼?這叫陰謀敗露!哪還有臉提非分之想!朕還沒提呢!」張彥邊揮著手邊說道,卻發現對面的德國皇帝正向他敬著禮,嘴巴似乎還在說著什麼。「朕泡妞,這老頭來湊什麼熱鬧?」張彥心裡嘀咕著。

歷史上,甲申政變之後,日本卻藉機勒索朝鮮,於1885年1月同朝鮮簽訂了《漢城條約》,向朝鮮索取了謝罪、賠款、懲凶、增兵等條款。1885年4月,日本又派伊藤博文與清朝實權人物李鴻章訂立《天津會議專條》(《中日天津條約》),規定中日兩國同時從朝鮮撤兵,兩國出兵朝鮮須互相通知,因而在事實上在朝鮮確立了同清朝對等的地位。這是中國外交政策的一次巨大失敗,當然在現在這個維度的世界中卻是不可能發生的了。

「那如果英、法支持日本呢?」

..這有可能」張彥點著頭說到,眼睛卻依舊盯著那向他頻頻拋出媚眼的姑娘,只是正當張彥心裡樂呵著時,卻被一男子橫插了進來打斷了兩人的眉目送情,那人抬頭一望,正是俾斯麥那張撲克牌似的老臉,包廂中的張彥只好尷尬的笑了笑,隨即將身子縮了回去。..」他垂頭喪氣地坐回了位置,接著說道「不過有我這次歐洲之行,日本這些有利因素也該消除的差不多了:德國、法國現在與我大清關係正好,必定不會支持日本。英國,朝鮮之事已至於此,他也不會做無用之事,再說過幾日還要迎接我訪問,不會那麼不開眼此時此刻來候觸我這個財神爺的霉頭,我估計英國政府最多也就是保持沉默。至於美國嘛,搞定了英、美、法他也就無所謂了!」

正在此時,歌劇達到了高氵朝時刻,演員的歌聲、樂器的奏鳴聲混合成激昂的旋律,一同回檔在歌劇院中。張彥直起身指著舞台下的樂隊「世界就是一首樂曲,每個國家都在遵守約定俗成的規則,敲擊出自己的音符,我們大清就像是蒙塵多年的巨鼓,突然被喚醒卻又跟不上世界的節拍,現在我就是要讓這個巨鼓開始適應世界的遊戲規則,早晚他會敲擊出最宏大的音符!」

曲終人散,唯有隆隆的鼓聲依然回蕩在耳邊。

十一月中旬,轟轟烈烈的朝鮮開化黨動亂,終於落下了帷幕,由於清軍的及時介入,整個動亂都被控制在了漢城範圍內,並未造成全國範圍的影響。至於日本方面,公使館遭到成千上萬憤怒的漢城民眾圍攻,竹添公使連夜逃往仁川乘坐「千歲丸」號回到了日本。而使館守備隊由於朝鮮國王已被清軍救走,加上後來趕到的武官命令,很快便撤離了景佑宮,並未與清軍發生真正的衝突。朝鮮國王李熙則在當天於袁世凱所部軍營,召集原政府成員金弘集、金允植等人,並召見各國使節,告知政變平息。

十一月17日,朝鮮國王李熙回到昌德宮,並組成以沈瞬澤為領議政,金炳始為右議政,金弘集為左議政的新政府,政權重新落回到事大黨手中。新政府為了開脫罪責,同時為被殺害的大臣報仇,宣布金玉軍等五人為「五賊臣」其家屬無論男女老幼俱被處死,並指責日本公使「聽信其言,黨助叛臣,亦非常情,不可測也。」

至於日本方面,原本還想藉機勒索朝鮮,卻由於國際社會的影響而不得不放棄。原本對朝鮮政變不持態度的德國、奧匈帝國等國突然跳出來譴責日本在政變中的所作所為,而一向支持日本的英國、法國也變得曖昧起來,基本上不發表正面言論,至於美國嘛,之前還信誓旦旦的支持開化黨,現在一看國際輿論不對則根本連話都沒放出來。雖心有不甘,日本也不得不接受現實。十一月20日,日本與朝鮮簽訂《漢城條約》只獲得了少量的賠款。十一月25日,日本又與清政府簽訂《天津會議專條》,規定日本保留在朝鮮的駐軍,但承認清國對朝鮮宗主國權利。自此朝鮮開化黨政變終於落下了帷幕,整個事件中清國保住了在朝鮮的利益並進一步鞏固了宗主國的地位,日本白忙活一場卻是未有得失,損失最大的就是朝鮮,除了政局的動亂之外,更重要的是失去了一次改革的機會,開始陷入了停滯時期。

值得尋味的是,在整個談判中兩國都沒有提起不久前在朝鮮海域發生的那一場海戰,似乎這是個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唯一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二年日本政府就大幅提高了海軍的經費投入,推翻了之前制定的八年造艦計劃,拋出了《第二期軍備擴張案》與《再擴建案》,開始了長時間的海軍瘋狂擴建。由於購艦與建船經費的大幅度增加,日本軍費在政府預算中的比例也不斷增加,到了1886年日本的軍費開支約佔預算總額的百分之十五左右,國民建設不可避免的受到了影響。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1884光緒中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1884光緒中興
上一章下一章

第四十三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