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 亂象(下)

第三百八十四 亂象(下)

去問武者的巔峰是什麼,會得到很多答案。

野心不同,地位不同,能力也不同,得到不同的回答不足為奇。可若是說能夠成為國家的三軍統帥,朝中的一方支柱,相信沒有任何武者會否認這個條件成為巔峰象徵之一。很少有人的野心比這個地位還要高,即便是有,也是在坐穩了這個位置之後的很長時間內醞釀而生。

在和平時期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少之又少,甚至幾年都沒有一次。一旦機會來臨,所謂的統帥也不過是一個人罷了,卻是整個國家的軍事系統在緊盯著,即便明知道輪不到自己可也不甘心的盯著,幻想著,嘆息著。

慶幸身在亂世,所以一身武勇有了用武之地。

垣延便是這樣一個人,在平原大戰之前,即便是最熟悉垣延的人也不一定會料到不過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這年近五旬的晉國降將就成為了獨當一方的人物。擊退了慕容廆,呼延翼的聯軍,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垣延自己也不相信,可獨攬大權,三軍肅然的日子裡著實讓這看起來怕是一輩子只能停留在普通將軍層面的老傢伙感到了無比的榮光!

幸福來得突然,遙不可及的夢想竟而成為現實,換做是誰都要激動不已。垣延咬著牙,挺直腰板支撐下來,便連平素里看不起自己的兵將們都對自己很是尊敬。受人尊敬是好事兒,沒有人不喜歡被人尊敬,垣延也不例外。

軍中關於垣延的話題熱烈蔓延開來,朝野對於這大器晚成的一軍統帥之評價,也是隨之水漲船高,漸漸的成為了大漢軍中的一顆新星。

說是新星,實是軍中的老人,如今稱為宿將也代表著朝野的尊重。

可垣延知道自己並不算新,軍中仍有人不服膺於自己的威望戰功,自己被提拔的不算快,前方還有更高更遠的路可走。說這裡便是自己的巔峰,看來以往這幾十年自己都小覷了自己的能力呢。

祖逖,叫做祖逖的這個年輕人很犀利。

垣延在魏國步騎cāo練人馬,揮軍征戰時,祖逖正帶著一幫遊手好閒的散蕩青年四處遊俠闖禍。垣延在晉國與異族殊死拼殺時,祖逖只不過是城中的白丁還一無是處。可如今垣延經過幾十年的厚積薄發一飛衝天,竟是被祖逖的風頭蓋過,一時很不是滋味。

祖逖的迅速崛起打破了軍中的微妙平衡,過快的升遷導致了兩種極端現象。一方是追隨祖逖的死忠,一方是老資格將領們的眼紅。當然也有其他人是看得開的,這個時代陛下要提拔誰,誰不就是這般顯貴么,本沒什麼值得眼紅的,至少眼紅者缺乏讓陛下青睞有加的能力,這一點是無法否定的。

平原的漢軍置兩軍,一軍是祖逖為帥,一軍是垣延為帥,二者孰高孰低未曾有令,一時氣氛迥異,議論雜多。

軍中資歷老的將領紛紛站在垣延一方,垣延本無權勢,忽而一戰成名根基淺薄,正是需要這些軍中中堅力量的支持。一方有情,一方有意,投靠與拉攏都是各自的心思,又正對胃口,垣延的實力增強不出意料。

少壯派的將領往日被人壓制,有了祖逖這新銳將領出頭,都是表示支持與擁護。對於這些資歷較輕的將領來說,與其跟隨重視排位資格的老將們論資排輩,倒不如追隨祖逖搏一個富貴!

祖逖並非是聖人,在軍中若無派系支撐是混不下去的,況且想要訓練一支精兵,想要建功立業,沒有自己的班底怎能行?

兩支人馬彼此吹捧自家的統帥,難免要攻擊道對方的統帥。垣延默默無聞幾十年,殿下只是暫時抽身,所以才留其為帥,這樣的言論四處散播著,軍士們都說的津津有味。畢竟垣延是在一次臨時的統帥任命中證明自身實力的,換而言之最初只是太子殿下的臨時人選。

可祖逖不同,從胡人南下之時起,便屢屢被太子殿下與陛下付以重任,屢屢升遷,可謂是陛下與殿下同時看中,大力提拔的人選。說白了這是陛下與殿下有意栽培的人,怎能是垣延這種臨時湊數的傢伙能夠比較的?

諸如此類的言論引起了支持垣延一方極大的不滿,一些老資歷的軍中宿將們紛紛授意麾下開始反駁。垣延在魏晉時期的軍功被一一搬上檯面,雖說不是什麼彪炳的戰功,可比起同時代碌碌無為的祖逖,佔據了絕對的上風,更何況誰不是添油加醋的吹呢?

垣延是一步步熬到今天,祖逖卻是一步登天,這其中憑藉的是什麼沒有固定的說法,但人言可畏,沒有固定的說法而是有了更多的謠言與猜想的空間。軍中有軍法,軍功,誰不是一點點立功起來的?即便是上面有意提拔的人選,若是沒有些許功績支撐,也是難以成事的。

舔刀口用性命搏回來今日的地位,卻看著有人如此輕易的扶搖直上,一時群情激奮,雙方的衝突由暗轉明,高級將領中吵得面紅耳赤也變得頻繁起來。

漢軍剛剛擊敗了胡人,在敵國的領土上建立了相當的防禦地區,通過塢堡不斷擴大領地,讓敵軍看著干著急卻是不敢來戰。士氣正是鼎盛,無論是垣延的部眾還是祖逖的麾下皆是銳氣正盛,針鋒相對起來一時平原內一切如常,唯有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祖士稚輕狂自傲,其麾下皆是妄自尊大之輩,垣帥此刻放低姿態,讓我等如何咽得下這口氣!」

垣延的府邸中,漢軍的中堅力量們紛紛咆哮著,盡量讓自己在平時表現的頗有姿儀,但聚集在一起后便開始發泄憤怒。垣延見群情激奮,眾人皆是反對自己去尋祖逖,連忙安撫眾人,心中卻是苦笑。

此刻在祖逖的私宅中少壯派的將領們也是聚集,對於近日來雙方激烈的衝突紛紛表態道:「自恃資歷,倚老賣老,欺我等實在太甚!將軍素與太子交好,近日軍心浮躁,各地輪崗士卒亦多有摩擦,如此下去恐怕軍中生亂。」

祖逖穩坐堂上不理眾人的聒噪,沉思片刻,不做言語。祖約持劍在旁肅立,見兄長眉目一動,立刻示意眾人安靜。在場將領對於祖逖十分欽佩,頓時嘈雜的廳堂內變得鴉雀無聲,此刻祖逖方才抬頭,緩緩說道:

「殿下並無吩咐我與垣帥權位高低,乃是囑咐我等協力署理軍政,如今事態至此,實非我之所願,相信亦非垣帥所願。」

聽祖逖如此說,少壯派將領們不覺低頭不語,頗為不忿。雙方矛盾到了這般地步,祖逖作為領袖只是如此評論,眾人雖覺其話有理,情緒上一時難以理解。

「然軍中不和已是事實,歧見既生,一味忍讓反是懦弱。」祖逖起身朗聲說道,眼中乃是堅決目光繼續說道:「即刻起傳下軍令,各軍當恪守其責,不可與他人爭執,加強邊防精戒,不能因此誤了國事!」

……

黃河滾滾,大浪東去,脩則聽浪觀濤負手傲立一處高地。

「將軍近日心神不寧,所慮為何?」十幾名親兵在遠處停駐,姜聰下馬來到脩則身後道。

脩則轉身搖頭道:「生死征戰看得慣了,還能有什麼擔憂呢。」

姜聰見狀笑道:「可是祖垣之爭?」

脩則啞然笑道:「倒是瞞不住你,祖士稚官運亨通,提拔極快,軍中不瞞著佔據大半。垣延為人老成沉穩,只是近來高升難免浮躁,被眾人推著走,台階怕是也不好下。」

平原軍中之事早已傳得沸沸揚揚,各地軍營之中都是有所耳聞,很多議論。脩則統軍坐鎮黃河沿岸,穩穩守著,對於平原之事很是傷心。但觀其態度言語,對於祖逖的迅速崛起也並非是贊同態度。

都用性命搏出來的前途,祖逖縱然才略過人,也是需要時間步步走上來,如此快速擢升實在是難以服眾。

姜聰沉吟道:「鬥氣爭勝在所難免,年輕氣盛需要敲打,可老氣橫秋也並非好事。」說到這裡,自覺失言,姜聰便不再言語。

脩則聽了露出幾分笑意,姜聰乃是姜維之孫,雖是庶出卻才幹過人,善於治軍,精於布陣,本身也是不足三旬年紀,傾向祖逖一方乃在情理之中。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殿下雖是年少,但留下祖逖與垣延同守平原必有其用意。我等不宜妄自猜測,只需靜觀即可……但平原地處要害,乃是兵家必爭之地。慕容廆謀略非常,劉聰更是輕而易舉擊敗陸士衡,若因雙方不睦而拖累國事,相信絕非陛下所願。」

殿下的安排是殿下的安排,對於殿下的推崇脩則從來不加掩飾。實際上從江東出身的脩則親身經歷了三國爭雄的時代,經過了江東精英盡失,國主自縊等等一切。對於朝中的動向抓的最是精準,毫不掩飾其要成功的決心與野心。

姜聰不似脩則般閱歷豐富,更不如脩則有野心有整個江東士族的支持,對此倒是不想繼續談下去的樣子。大漢大將軍姜維統領天下兵馬,為漢室復興可謂是嘔心瀝血付出了一切,繼承了諸葛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但位高權重,朝廷不會讓姜氏歷代掌握軍權,姜維也無意延續家族在軍中的地位。否則姜氏後人早已遍布軍中佔據高位,而非是今日願從軍者寥寥。漢帝劉禪感激姜維良苦用心,所以用心良苦的提拔姜維的子孫躋身行伍,這同樣是一種提拔。

從白身到軍中的主要幹將,這樣的跨度並不比祖逖所遇到的要小多少。

所不同的是姜維早得軍心,軍中對於姜維的忠肝赤膽早已欽佩不已,而姜氏後人躋身軍中接班更是許多人潛在的想法,因此才沒有發生諸如祖逖遭遇的非議。但姜聰仍是謹小慎微,甚少涉入事端。

不過不躋身事端之中,不代表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將軍肯為祖垣和解乃是佳事,然此刻不宜如此,將軍以為如何?」姜聰隱晦的說道。

「哦?」脩則盤算著若能替二人解決眼下的矛盾,不僅平原潛在的危機被平復,自己的地位與聲望也必然隨之提高,卻不想姜聰這素來謹慎少管閑事的傢伙竟是如此直言不諱。

「論官位爵位,將軍遠在祖垣之上,可眼下二人新晉為帥,正自矛盾,將軍此刻好意解斗,若遭人誤解,怕是弄巧成拙。」姜聰明白脩則乃是好意,只是如此一來怕是整個區域的統帥級人物都要參雜進去,對於漢軍眼下的處境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

官職上祖逖與垣延當然沒法與功勛卓著的脩則比肩,但在此地大家都是一軍統帥,級別大致相等,只是地位不同罷了。脩則夾雜其中,自然是很難理清自己了。

「將軍所言甚是,不愧名門之後!」脩則方才獨自沉思,便是思慮如何處置這件事情,始終沒有一個滿意的方案。如今聽姜聰說來倒是覺得此刻確實不是自己介入的良機,與其強行參與其中,倒不如靜觀其變,免得事態擴大,因小失大才是。

「但此事無法控制,胡人若是知曉必然有所圖謀,當使各地人馬小心看顧,多加救援。」轉念一想,脩則不覺嘆息著說道。

姜聰見脩則並不執著,心中暗自慶幸,以脩則的權勢介入其中並非是自己能夠阻止的事情。當下又是問道:「胡人糧草短缺,不日便當發動攻勢,卻不知是何種光景了……「

去問武者的巔峰是什麼,會得到很多答案。

野心不同,地位不同,能力也不同,得到不同的回答不足為奇。可若是說能夠成為國家的三軍統帥,朝中的一方支柱,相信沒有任何武者會否認這個條件成為巔峰象徵之一。很少有人的野心比這個地位還要高,即便是有,也是在坐穩了這個位置之後的很長時間內醞釀而生。

在和平時期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少之又少,甚至幾年都沒有一次。一旦機會來臨,所謂的統帥也不過是一個人罷了,卻是整個國家的軍事系統在緊盯著,即便明知道輪不到自己可也不甘心的盯著,幻想著,嘆息著。

慶幸身在亂世,所以一身武勇有了用武之地。

垣延便是這樣一個人,在平原大戰之前,即便是最熟悉垣延的人也不一定會料到不過短短的一個月時間這年近五旬的晉國降將就成為了獨當一方的人物。擊退了慕容廆,呼延翼的聯軍,這不是誰都能做到的。

垣延自己也不相信,可獨攬大權,三軍肅然的日子裡著實讓這看起來怕是一輩子只能停留在普通將軍層面的老傢伙感到了無比的榮光!

幸福來得突然,遙不可及的夢想竟而成為現實,換做是誰都要激動不已。垣延咬著牙,挺直腰板支撐下來,便連平素里看不起自己的兵將們都對自己很是尊敬。受人尊敬是好事兒,沒有人不喜歡被人尊敬,垣延也不例外。

軍中關於垣延的話題熱烈蔓延開來,朝野對於這大器晚成的一軍統帥之評價,也是隨之水漲船高,漸漸的成為了大漢軍中的一顆新星。

說是新星,實是軍中的老人,如今稱為宿將也代表著朝野的尊重。

可垣延知道自己並不算新,軍中仍有人不服膺於自己的威望戰功,自己被提拔的不算快,前方還有更高更遠的路可走。說這裡便是自己的巔峰,看來以往這幾十年自己都小覷了自己的能力呢。

祖逖,叫做祖逖的這個年輕人很犀利。

垣延在魏國步騎cāo練人馬,揮軍征戰時,祖逖正帶著一幫遊手好閒的散蕩青年四處遊俠闖禍。垣延在晉國與異族殊死拼殺時,祖逖只不過是城中的白丁還一無是處。可如今垣延經過幾十年的厚積薄發一飛衝天,竟是被祖逖的風頭蓋過,一時很不是滋味。

祖逖的迅速崛起打破了軍中的微妙平衡,過快的升遷導致了兩種極端現象。一方是追隨祖逖的死忠,一方是老資格將領們的眼紅。當然也有其他人是看得開的,這個時代陛下要提拔誰,誰不就是這般顯貴么,本沒什麼值得眼紅的,至少眼紅者缺乏讓陛下青睞有加的能力,這一點是無法否定的。

平原的漢軍置兩軍,一軍是祖逖為帥,一軍是垣延為帥,二者孰高孰低未曾有令,一時氣氛迥異,議論雜多。

軍中資歷老的將領紛紛站在垣延一方,垣延本無權勢,忽而一戰成名根基淺薄,正是需要這些軍中中堅力量的支持。一方有情,一方有意,投靠與拉攏都是各自的心思,又正對胃口,垣延的實力增強不出意料。

少壯派的將領往日被人壓制,有了祖逖這新銳將領出頭,都是表示支持與擁護。對於這些資歷較輕的將領來說,與其跟隨重視排位資格的老將們論資排輩,倒不如追隨祖逖搏一個富貴!

祖逖並非是聖人,在軍中若無派系支撐是混不下去的,況且想要訓練一支精兵,想要建功立業,沒有自己的班底怎能行?

兩支人馬彼此吹捧自家的統帥,難免要攻擊道對方的統帥。垣延默默無聞幾十年,殿下只是暫時抽身,所以才留其為帥,這樣的言論四處散播著,軍士們都說的津津有味。畢竟垣延是在一次臨時的統帥任命中證明自身實力的,換而言之最初只是太子殿下的臨時人選。

可祖逖不同,從胡人南下之時起,便屢屢被太子殿下與陛下付以重任,屢屢升遷,可謂是陛下與殿下同時看中,大力提拔的人選。說白了這是陛下與殿下有意栽培的人,怎能是垣延這種臨時湊數的傢伙能夠比較的?

諸如此類的言論引起了支持垣延一方極大的不滿,一些老資歷的軍中宿將們紛紛授意麾下開始反駁。垣延在魏晉時期的軍功被一一搬上檯面,雖說不是什麼彪炳的戰功,可比起同時代碌碌無為的祖逖,佔據了絕對的上風,更何況誰不是添油加醋的吹呢?

垣延是一步步熬到今天,祖逖卻是一步登天,這其中憑藉的是什麼沒有固定的說法,但人言可畏,沒有固定的說法而是有了更多的謠言與猜想的空間。軍中有軍法,軍功,誰不是一點點立功起來的?即便是上面有意提拔的人選,若是沒有些許功績支撐,也是難以成事的。

舔刀口用性命搏回來今日的地位,卻看著有人如此輕易的扶搖直上,一時群情激奮,雙方的衝突由暗轉明,高級將領中吵得面紅耳赤也變得頻繁起來。

漢軍剛剛擊敗了胡人,在敵國的領土上建立了相當的防禦地區,通過塢堡不斷擴大領地,讓敵軍看著干著急卻是不敢來戰。士氣正是鼎盛,無論是垣延的部眾還是祖逖的麾下皆是銳氣正盛,針鋒相對起來一時平原內一切如常,唯有氣氛緊張到了極點。

「祖士稚輕狂自傲,其麾下皆是妄自尊大之輩,垣帥此刻放低姿態,讓我等如何咽得下這口氣!」

垣延的府邸中,漢軍的中堅力量們紛紛咆哮著,盡量讓自己在平時表現的頗有姿儀,但聚集在一起后便開始發泄憤怒。垣延見群情激奮,眾人皆是反對自己去尋祖逖,連忙安撫眾人,心中卻是苦笑。

此刻在祖逖的私宅中少壯派的將領們也是聚集,對於近日來雙方激烈的衝突紛紛表態道:「自恃資歷,倚老賣老,欺我等實在太甚!將軍素與太子交好,近日軍心浮躁,各地輪崗士卒亦多有摩擦,如此下去恐怕軍中生亂。」

祖逖穩坐堂上不理眾人的聒噪,沉思片刻,不做言語。祖約持劍在旁肅立,見兄長眉目一動,立刻示意眾人安靜。在場將領對於祖逖十分欽佩,頓時嘈雜的廳堂內變得鴉雀無聲,此刻祖逖方才抬頭,緩緩說道:

「殿下並無吩咐我與垣帥權位高低,乃是囑咐我等協力署理軍政,如今事態至此,實非我之所願,相信亦非垣帥所願。」

聽祖逖如此說,少壯派將領們不覺低頭不語,頗為不忿。雙方矛盾到了這般地步,祖逖作為領袖只是如此評論,眾人雖覺其話有理,情緒上一時難以理解。

「然軍中不和已是事實,歧見既生,一味忍讓反是懦弱。」祖逖起身朗聲說道,眼中乃是堅決目光繼續說道:「即刻起傳下軍令,各軍當恪守其責,不可與他人爭執,加強邊防精戒,不能因此誤了國事!」

……

黃河滾滾,大浪東去,脩則聽浪觀濤負手傲立一處高地。

「將軍近日心神不寧,所慮為何?」十幾名親兵在遠處停駐,姜聰下馬來到脩則身後道。

脩則轉身搖頭道:「生死征戰看得慣了,還能有什麼擔憂呢。」

姜聰見狀笑道:「可是祖垣之爭?」

脩則啞然笑道:「倒是瞞不住你,祖士稚官運亨通,提拔極快,軍中不瞞著佔據大半。垣延為人老成沉穩,只是近來高升難免浮躁,被眾人推著走,台階怕是也不好下。」

平原軍中之事早已傳得沸沸揚揚,各地軍營之中都是有所耳聞,很多議論。脩則統軍坐鎮黃河沿岸,穩穩守著,對於平原之事很是傷心。但觀其態度言語,對於祖逖的迅速崛起也並非是贊同態度。

都用性命搏出來的前途,祖逖縱然才略過人,也是需要時間步步走上來,如此快速擢升實在是難以服眾。

姜聰沉吟道:「鬥氣爭勝在所難免,年輕氣盛需要敲打,可老氣橫秋也並非好事。」說到這裡,自覺失言,姜聰便不再言語。

脩則聽了露出幾分笑意,姜聰乃是姜維之孫,雖是庶出卻才幹過人,善於治軍,精於布陣,本身也是不足三旬年紀,傾向祖逖一方乃在情理之中。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殿下雖是年少,但留下祖逖與垣延同守平原必有其用意。我等不宜妄自猜測,只需靜觀即可……但平原地處要害,乃是兵家必爭之地。慕容廆謀略非常,劉聰更是輕而易舉擊敗陸士衡,若因雙方不睦而拖累國事,相信絕非陛下所願。」

殿下的安排是殿下的安排,對於殿下的推崇脩則從來不加掩飾。實際上從江東出身的脩則親身經歷了三國爭雄的時代,經過了江東精英盡失,國主自縊等等一切。對於朝中的動向抓的最是精準,毫不掩飾其要成功的決心與野心。

姜聰不似脩則般閱歷豐富,更不如脩則有野心有整個江東士族的支持,對此倒是不想繼續談下去的樣子。大漢大將軍姜維統領天下兵馬,為漢室復興可謂是嘔心瀝血付出了一切,繼承了諸葛武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

但位高權重,朝廷不會讓姜氏歷代掌握軍權,姜維也無意延續家族在軍中的地位。否則姜氏後人早已遍布軍中佔據高位,而非是今日願從軍者寥寥。漢帝劉禪感激姜維良苦用心,所以用心良苦的提拔姜維的子孫躋身行伍,這同樣是一種提拔。

從白身到軍中的主要幹將,這樣的跨度並不比祖逖所遇到的要小多少。

所不同的是姜維早得軍心,軍中對於姜維的忠肝赤膽早已欽佩不已,而姜氏後人躋身軍中接班更是許多人潛在的想法,因此才沒有發生諸如祖逖遭遇的非議。但姜聰仍是謹小慎微,甚少涉入事端。

不過不躋身事端之中,不代表不會發表自己的看法。

「將軍肯為祖垣和解乃是佳事,然此刻不宜如此,將軍以為如何?」姜聰隱晦的說道。

「哦?」脩則盤算著若能替二人解決眼下的矛盾,不僅平原潛在的危機被平復,自己的地位與聲望也必然隨之提高,卻不想姜聰這素來謹慎少管閑事的傢伙竟是如此直言不諱。

「論官位爵位,將軍遠在祖垣之上,可眼下二人新晉為帥,正自矛盾,將軍此刻好意解斗,若遭人誤解,怕是弄巧成拙。」姜聰明白脩則乃是好意,只是如此一來怕是整個區域的統帥級人物都要參雜進去,對於漢軍眼下的處境來說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事兒。

官職上祖逖與垣延當然沒法與功勛卓著的脩則比肩,但在此地大家都是一軍統帥,級別大致相等,只是地位不同罷了。脩則夾雜其中,自然是很難理清自己了。

「將軍所言甚是,不愧名門之後!」脩則方才獨自沉思,便是思慮如何處置這件事情,始終沒有一個滿意的方案。如今聽姜聰說來倒是覺得此刻確實不是自己介入的良機,與其強行參與其中,倒不如靜觀其變,免得事態擴大,因小失大才是。

「但此事無法控制,胡人若是知曉必然有所圖謀,當使各地人馬小心看顧,多加救援。」轉念一想,脩則不覺嘆息著說道。

姜聰見脩則並不執著,心中暗自慶幸,以脩則的權勢介入其中並非是自己能夠阻止的事情。當下又是問道:「胡人糧草短缺,不日便當發動攻勢,卻不知是何種光景了……「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驚雷入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驚雷入漢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四 亂象(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