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四章 亂象(上)

第三百八十四章 亂象(上)

倭島退下來的清一色是漢朝的傷兵,深入高句麗境內在山嶺中遭到了伏擊,這讓漢軍不得不接受慘敗的事實,而陸機更是負傷多處躺在屋中幾日都沒有好轉。

說起來這一戰甚是可惡,漢軍漫山遍野的進擊,佔據四方的城池作為固守的根據地。哪裡知道便在漢軍佔據的地勢中,胡軍早已埋伏在山嶺內,硬生生是看著漢人不斷的前進,經過也沒有出戰。

一直等到陸機的中軍在附近停駐,胡人方才發動攻勢。

可憐漢人完全沒有戒備,而且兵力少得可憐,若不是yin繚豁命死戰殺開一條血路使陸機獲救,怕是陸機也要葬身在高句麗了。然而yin繚陣亡,陸機重傷,這一路漢軍群龍無首,唯有一路越海而退。

這個時代,高句麗的氣候環境與住所條件還是相當簡陋的,在這裡養傷,怕是傷勢越來越差。這一點趕來的幾個御醫都有相同的認識,可陸機現在的身體狀況根本無法動彈,更不用說海上的風浪了。

近些時日有百餘傷病不治而亡,漢人各自哀慟,倭人見了卻是有些漠然。作為外來的侵入者,漢人無疑佔據統治地位,可在倭島的統治並沒有太長時間便連續的發動戰事,後方的倭人一個個累的半死,暗中有了怨言。

語言是一門學問,整個漢軍之中通曉倭人語言的也只有五六個人罷了,經過長期的交流后,能夠與倭人簡單交流的人也是三五人,漢軍自怨自艾之下,還哪兒有心思顧著倭人在想什麼,說什麼?

奉命暫時接手倭島的漢將乃是封尚,而倭島的漢軍大概在四五千人的樣子,倭人男男女女的加在一起兩三萬人,如此的實力對比倭人即便心中有所惦記,也是不敢如何。

但疾病不同,傷勢引起的身體虛弱造成的水土不服讓漢軍開始上吐下瀉,有的人甚至嘔血或是便血,這都讓幾名御醫與軍中的醫士們忙得焦頭爛額,可惜辦法不多。藥材是有限的,而且效果也是有限,不能對症下藥,便沒有辦法根治,而在這倭島上糧食補給都依靠海路運輸,當地的肉食之類是少得可憐。

不能進食,又整日腹瀉嘔吐,漢兵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多有傷口崩裂,或是身體虛弱昏死過去的。

倭人奉命伺候著漢人,整日在傷兵營中往來忙碌,對於這般情景見怪不怪,卻是偷偷的把消息送了出去。到了夜晚,倭人之中有身份地位的傢伙聚集在一處密議著什麼。漢人有堅固的鎧甲,鋒利的刀槍,可以揚帆遠洋的大船以及不少的糧食。

放到以往,即便自己不想活了也不敢把目標放在這些東西上,但漢人每天都有人病倒,倭人的心思也開始活絡起來了。

……

成群的騎兵聚集在一處,各個戰線上胡人增加了近乎十萬的兵力,原本戰力不足之處此刻都是兵力鼎盛。人多,馬多,糧食卻是不多。糧食還算暫時可以應付的,可戰馬的草料著實是需要人手搜集的。

各個城池的百姓被迫四下勞作搜集運輸草料,戰馬每天消耗的錢糧頂得上兩到三名甚至更多的兵卒。胡人的糧食自己吃都未必能夠支持多久,哪會給百姓工錢?慣了被胡人壓迫欺辱,漢人是敢怒不敢言,甚至有的人連怒氣也省下來,想要活命就要聰明些。

各地兵力基本到位,胡人對於形勢的分析與戰略的部署都逐漸一一展開,糧食吃緊的眼下要麼便是按兵不動等待機會,一旦發兵勢必要速戰速決,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猛烈的攻勢擊敗漢軍,否則胡人怕是支撐不了那麼久了。

錢糧匱乏對於漢人來說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消息,似乎預感到了大戰將至,向外擴張的塢堡修建放緩了速度,勞役們的工作重點放在了已有塢堡的加固建設上。這樣的動作瞞不過胡人的探子,各地的軍情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後漢皇帝劉淵的面前。

吃過苦頭的胡將對於塢堡採取了非常慎重的態度,塞外新至的援軍則是嗤之以鼻,不過是些小城而已,有什麼怕的?整個河北還不是任憑自家的鐵騎馳騁縱橫,小小的塢堡實在是沒法放在眼裡。

有壓不住火的反駁,也有沉得住氣的不做聲響。沒確實領教塢堡的厲害,小覷漢人的布置也是情有可原,況且任憑你如何吵得不可開交,各地戰略都由陛下布置,誰敢多嘴?最終都是要統一態度與戰略的。

太子劉和前往劉曜軍中親自請教破敵之策,問的是劉曜,可更看重的是張賓。張賓是個漢人,而且才智絕倫,辦法很多,又知道進退,少有怨言,這樣的臣僚是劉和看重的,問題是張賓即使面對太子,也沒有說得太多。

原因倒是很簡單,劉和畢竟只是太子,上面還有陛下。

被石勒發於微時,追隨石勒為己任的張賓對於劉和這個人看得很通透。做這樣人的下屬還不如與其為敵日子過得好。縱然不能和太子搞對立,但不謀一策倒是簡單的很。

一個勁兒的請罪讓太子劉和很是失望,若非看到父皇對其器重,即便是劉曜攔著這張賓死十次也有了。

這是大戰時期,太子劉和惦記四弟劉聰的南下,為了能夠獲得功勞鞏固自己的太子地位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但對張賓沒辦法。這張賓不算什麼,只是被父皇看重而已,剝奪官職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後漢皇帝劉淵迫不及待的將張賓官復原職,這樣的態度誰還敢對張賓下手?

無奈之下劉和只能返回鄴都另謀他法,而劉曜卻是覺得奇怪。

「先生才智絕倫,多虧先生才能制衡姜維的人馬,如今太子禮賢下士,先生何以拒之門外,不謀一策?」劉曜覺得奇怪,在太子離開后便於自己的軍營中詢問緣由。

張賓也早知道自己的一反常態瞞不過劉曜,對於劉和這種自以為是傢伙還可以,但想瞞過劉曜這般聰慧的傢伙是絕無可能的。

「破敵之策關乎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小局有益,未必大局無損,賓歷經起伏實不敢言。況各地人馬皆有統帥,太子殿下節制不多,一旦籌劃起來甚是繁瑣,易失勝機。所謂言於國有損,賓怎敢妄言?」

入胡以來因為漢人身份張賓曾經幾度起落,幸有石勒拉扯才有今日,如今娓娓道來許多推搪,但在劉曜眼中卻是看得出張賓胸中的破敵之策還不成熟,否則何妨一說呢?

「太子不悅,改日我自會為先生開脫,陛下召你我前往聊城議事,先生可早做準備。」劉曜也不深究,對於太子劉和你張賓可以一言不發,但面對後漢皇帝劉淵,總是要說話的,自然是不急於一時了。

張賓微微苦笑拜別離開了劉曜的軍營,心中思索的並非是前往聊城之事。那車騎將軍劉聰雄才大略,頗有劉淵的影子,而且長期以來低調行事深知進退。如今軍權在握,正是建功立業之時,只需漢軍退後,必是二虎相爭之光景。

須知權如劉聰,一旦功高震太子,與太子之間便只有兩個結果。或者是取而代之,或者是被太子踩在腳下。以自己平素的觀察別說劉聰甘心如此,就算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太子多半也是自亂陣腳,難以與之抗衡。

呼延翼重傷,太子與車騎將軍暗流洶湧,慕容廆一家獨大,自己的主公石勒也大有機會嶄露頭角。無論怎樣來看,皇室的內部消耗都是無法避免,而且慕容廆這樣的傢伙有了軍權之後會如何行事更是成疑。

雖是置身劉曜軍中,可張賓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主公石勒的霸業!立場如此,又怎會為劉和出謀劃策來鞏固其太子的地位呢?

倭島退下來的清一色是漢朝的傷兵,深入高句麗境內在山嶺中遭到了伏擊,這讓漢軍不得不接受慘敗的事實,而陸機更是負傷多處躺在屋中幾日都沒有好轉。

說起來這一戰甚是可惡,漢軍漫山遍野的進擊,佔據四方的城池作為固守的根據地。哪裡知道便在漢軍佔據的地勢中,胡軍早已埋伏在山嶺內,硬生生是看著漢人不斷的前進,經過也沒有出戰。

一直等到陸機的中軍在附近停駐,胡人方才發動攻勢。

可憐漢人完全沒有戒備,而且兵力少得可憐,若不是yin繚豁命死戰殺開一條血路使陸機獲救,怕是陸機也要葬身在高句麗了。然而yin繚陣亡,陸機重傷,這一路漢軍群龍無首,唯有一路越海而退。

這個時代,高句麗的氣候環境與住所條件還是相當簡陋的,在這裡養傷,怕是傷勢越來越差。這一點趕來的幾個御醫都有相同的認識,可陸機現在的身體狀況根本無法動彈,更不用說海上的風浪了。

近些時日有百餘傷病不治而亡,漢人各自哀慟,倭人見了卻是有些漠然。作為外來的侵入者,漢人無疑佔據統治地位,可在倭島的統治並沒有太長時間便連續的發動戰事,後方的倭人一個個累的半死,暗中有了怨言。

語言是一門學問,整個漢軍之中通曉倭人語言的也只有五六個人罷了,經過長期的交流后,能夠與倭人簡單交流的人也是三五人,漢軍自怨自艾之下,還哪兒有心思顧著倭人在想什麼,說什麼?

奉命暫時接手倭島的漢將乃是封尚,而倭島的漢軍大概在四五千人的樣子,倭人男男女女的加在一起兩三萬人,如此的實力對比倭人即便心中有所惦記,也是不敢如何。

但疾病不同,傷勢引起的身體虛弱造成的水土不服讓漢軍開始上吐下瀉,有的人甚至嘔血或是便血,這都讓幾名御醫與軍中的醫士們忙得焦頭爛額,可惜辦法不多。藥材是有限的,而且效果也是有限,不能對症下藥,便沒有辦法根治,而在這倭島上糧食補給都依靠海路運輸,當地的肉食之類是少得可憐。

不能進食,又整日腹瀉嘔吐,漢兵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多有傷口崩裂,或是身體虛弱昏死過去的。

倭人奉命伺候著漢人,整日在傷兵營中往來忙碌,對於這般情景見怪不怪,卻是偷偷的把消息送了出去。到了夜晚,倭人之中有身份地位的傢伙聚集在一處密議著什麼。漢人有堅固的鎧甲,鋒利的刀槍,可以揚帆遠洋的大船以及不少的糧食。

放到以往,即便自己不想活了也不敢把目標放在這些東西上,但漢人每天都有人病倒,倭人的心思也開始活絡起來了。

……

成群的騎兵聚集在一處,各個戰線上胡人增加了近乎十萬的兵力,原本戰力不足之處此刻都是兵力鼎盛。人多,馬多,糧食卻是不多。糧食還算暫時可以應付的,可戰馬的草料著實是需要人手搜集的。

各個城池的百姓被迫四下勞作搜集運輸草料,戰馬每天消耗的錢糧頂得上兩到三名甚至更多的兵卒。胡人的糧食自己吃都未必能夠支持多久,哪會給百姓工錢?慣了被胡人壓迫欺辱,漢人是敢怒不敢言,甚至有的人連怒氣也省下來,想要活命就要聰明些。

各地兵力基本到位,胡人對於形勢的分析與戰略的部署都逐漸一一展開,糧食吃緊的眼下要麼便是按兵不動等待機會,一旦發兵勢必要速戰速決,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猛烈的攻勢擊敗漢軍,否則胡人怕是支撐不了那麼久了。

錢糧匱乏對於漢人來說這也不是什麼新鮮的消息,似乎預感到了大戰將至,向外擴張的塢堡修建放緩了速度,勞役們的工作重點放在了已有塢堡的加固建設上。這樣的動作瞞不過胡人的探子,各地的軍情源源不斷的送到了後漢皇帝劉淵的面前。

吃過苦頭的胡將對於塢堡採取了非常慎重的態度,塞外新至的援軍則是嗤之以鼻,不過是些小城而已,有什麼怕的?整個河北還不是任憑自家的鐵騎馳騁縱橫,小小的塢堡實在是沒法放在眼裡。

有壓不住火的反駁,也有沉得住氣的不做聲響。沒確實領教塢堡的厲害,小覷漢人的布置也是情有可原,況且任憑你如何吵得不可開交,各地戰略都由陛下布置,誰敢多嘴?最終都是要統一態度與戰略的。

太子劉和前往劉曜軍中親自請教破敵之策,問的是劉曜,可更看重的是張賓。張賓是個漢人,而且才智絕倫,辦法很多,又知道進退,少有怨言,這樣的臣僚是劉和看重的,問題是張賓即使面對太子,也沒有說得太多。

原因倒是很簡單,劉和畢竟只是太子,上面還有陛下。

被石勒發於微時,追隨石勒為己任的張賓對於劉和這個人看得很通透。做這樣人的下屬還不如與其為敵日子過得好。縱然不能和太子搞對立,但不謀一策倒是簡單的很。

一個勁兒的請罪讓太子劉和很是失望,若非看到父皇對其器重,即便是劉曜攔著這張賓死十次也有了。

這是大戰時期,太子劉和惦記四弟劉聰的南下,為了能夠獲得功勞鞏固自己的太子地位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但對張賓沒辦法。這張賓不算什麼,只是被父皇看重而已,剝奪官職才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後漢皇帝劉淵迫不及待的將張賓官復原職,這樣的態度誰還敢對張賓下手?

無奈之下劉和只能返回鄴都另謀他法,而劉曜卻是覺得奇怪。

「先生才智絕倫,多虧先生才能制衡姜維的人馬,如今太子禮賢下士,先生何以拒之門外,不謀一策?」劉曜覺得奇怪,在太子離開后便於自己的軍營中詢問緣由。

張賓也早知道自己的一反常態瞞不過劉曜,對於劉和這種自以為是傢伙還可以,但想瞞過劉曜這般聰慧的傢伙是絕無可能的。

「破敵之策關乎重大,牽一髮而動全身,對小局有益,未必大局無損,賓歷經起伏實不敢言。況各地人馬皆有統帥,太子殿下節制不多,一旦籌劃起來甚是繁瑣,易失勝機。所謂言於國有損,賓怎敢妄言?」

入胡以來因為漢人身份張賓曾經幾度起落,幸有石勒拉扯才有今日,如今娓娓道來許多推搪,但在劉曜眼中卻是看得出張賓胸中的破敵之策還不成熟,否則何妨一說呢?

「太子不悅,改日我自會為先生開脫,陛下召你我前往聊城議事,先生可早做準備。」劉曜也不深究,對於太子劉和你張賓可以一言不發,但面對後漢皇帝劉淵,總是要說話的,自然是不急於一時了。

張賓微微苦笑拜別離開了劉曜的軍營,心中思索的並非是前往聊城之事。那車騎將軍劉聰雄才大略,頗有劉淵的影子,而且長期以來低調行事深知進退。如今軍權在握,正是建功立業之時,只需漢軍退後,必是二虎相爭之光景。

須知權如劉聰,一旦功高震太子,與太子之間便只有兩個結果。或者是取而代之,或者是被太子踩在腳下。以自己平素的觀察別說劉聰甘心如此,就算沒有取而代之的心思,太子多半也是自亂陣腳,難以與之抗衡。

呼延翼重傷,太子與車騎將軍暗流洶湧,慕容廆一家獨大,自己的主公石勒也大有機會嶄露頭角。無論怎樣來看,皇室的內部消耗都是無法避免,而且慕容廆這樣的傢伙有了軍權之後會如何行事更是成疑。

雖是置身劉曜軍中,可張賓心心念念的都是自己主公石勒的霸業!立場如此,又怎會為劉和出謀劃策來鞏固其太子的地位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驚雷入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驚雷入漢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百八十四章 亂象(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