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柳暗花明

第52章、柳暗花明

此時的劉秀等人,無論精神還是肉體,都已處在崩潰的邊緣,然而還是沒有一個明確的目的地,誰也不知道該去往哪裡。在白雪覆蓋的道旁,一群人凄凄惶惶,怯怯怏怏。烏雲遮蔽天空,透不出一絲光亮。

忽然,一個人影來自遠方,白衣白髮,滿面風霜。行至近前,乃是一翩然老父,但仍無法看清其面目,只覺其人彷彿若有光,絕非當世之人。

老父徑直來到劉秀跟前,說道:「努力!信都郡為朝廷堅守,離此八十里。」

沒有問候,沒有寒暄,老父直接就把這樣一句話砸在劉秀等人臉上,像是早已知道他們是誰,也知道他們心中最迫切的渴望。

劉秀大驚,行禮問道:「敢問先生高姓大名?」

老父卻已拄杖遠去,遠遠只留下一句:「但稱九口氏可矣。」

劉秀追問道:「先生,無論如何,請再多說些什麼。」

老父步履如飛,斬釘截鐵拋下一句:「不行,家中曼玉在等。」

老父神如其來,神如其去,消失於蒼茫大地。

而他帶給眾人的消息,卻多少給這個絕望的冬日增添了一陣難得的暖意。

既然信都依然效忠於更始朝廷,沒有投降王郎,在此走投無路之際,自然應當直奔信都而去。

然而,對於這一看似必然的選擇,眾人卻表示了一致的懷疑:天上不僅掉餡餅,有時候更會掉陷阱!就憑老父一句沒頭沒尾的話,就匆忙決定前往信都,未免太過草率,萬一老父的話是假的呢?萬一到了信都,卻發現信都早已投降王郎,那豈不成了自投羅網?

眾意難違,劉秀於是問鄧禹:「信都太守是誰?」

鄧禹答道:「任光。」

劉秀聞言,仰天狂笑,對王霸道:「昆陽十三騎,任光也在其列,卿尚記憶否?」

王霸也是大喜,道:「與任光同在明公麾下,共破王邑百萬大軍,此乃一生之榮耀,豈能忘卻?」

任光曾是劉秀最早的嫡系,既然任光為信都太守,以劉秀對任光的了解,他的確很有可能如老父所言,拒不投降王郎。

劉秀問諸將道:「舍卻信都,依諸君之見,可有其他去處?」

諸將聞言默然,如果還有別的去處,又何至於逃得如此辛苦。

劉秀見諸將不答,於是大笑道:「信都信都,信則可都。」掉轉馬頭,遙指南面八十裡外的信都城,下令道,「出發!」

再說信都太守任光,自王郎稱帝以來,河北境內郡國紛紛歸降,任光不為所動,與都尉李忠、信都令萬修同心固守。

王郎使者持王郎檄書前來招降,任光召集全城百姓,斬殺使者,以示絕無降意,發精兵四千人守城。

任光決心雖強,然而畢竟孤城獨守,到底能夠抵擋多久,心中是一點底兒也沒有。忽聽屬吏來報,說劉秀已到城下,任光大喜,命人擊鼓奏樂,曉諭全城百姓:昆陽劉將軍到。

百姓聽聞,無不感奮,傳說中的昆陽劉將軍,這世上再沒有比他更為合適的救星!

任光大開城門,百姓皆自發出迎,高呼萬歲。在過了十多天逃亡生活之後,忽然在信都受到如此熱情的歡迎,劉秀一行人無不恍如隔世,驚喜萬分。

劉秀等人入城之後,第一件事便是吃飯,兇猛地吃飯。這十多天來,他們可都給餓瘋了,餓怕了。當肚子變成飯桶之後,眾人臉上這才漸漸有了些血色,有的痴笑,有的飲茶,有的剔牙。

劉秀問任光道:「冀州還有何處未曾投降王郎?」

任光答道:「尚有和戎太守邳彤,此外皆降王郎。」

劉秀道:「既如此,可使人召邳彤。」

任光道:「一聽大司馬到,我便已派人前往和戎,命邳彤前來拜謁。」

次日,邳彤果然應召而至,率領精騎二千餘匹,前來投奔。

轉眼之間,劉秀手中已經握有二郡之兵。

信都現有四千兵馬,和戎太守邳彤又帶來了兩千精騎,加起來兵力已達六千,對外則謊稱一萬。

劉秀的部屬們昨天還在滿世界亡命,一夜之間手中忽然多了如此多兵馬,不免便開始惜命,於是紛紛建議劉秀,河北之事已無可為,不如用這六千兵馬護送,南歸洛陽朝廷,然後再作打算。

劉秀靜靜聽著,內心暗暗搖頭,他決不離開河北,他死也要死在河北。臉上卻不動聲色,也不出言反駁。

這些人都曾陪著他出生入死,他們有資格向他提出這樣的意見,即使這意見並不合他的心意,其動機卻也是出於對他的忠誠。

然而,任光、李忠、萬修等人聽完諸將的建議之後,卻都滿臉失望,而且也根本沒有掩飾這種失望。

至於邳彤的反應,則更要激烈許多,站起身來,指著諸將的鼻子大聲質問:「你們這一走,自己是乾淨了,可信都、和戎二郡怎麼辦?」

諸將佔著劉秀的勢,並未將邳彤放在眼裡,見邳彤出言不遜,豈肯示弱,正待反唇相譏,劉秀卻伸手止住,對邳彤笑道:「請說下去。」

還在王莽新朝之時,邳彤便已擔任和戎太守,乃是老資格的官僚,為官經驗比在座任何一人都要豐富,當即也不客氣,大聲道:「信都、和戎二郡死守不降,苦苦支撐至今,何等不易!諸君之來,二郡百姓無不歡欣鼓舞,高呼萬歲,以為終於盼來了救星。誰知道,諸君一心想的只是如何保全性命,南歸洛陽,棄二郡百姓於不顧,好不叫人寒心!枉我還對諸君寄予厚望!早知如此,不如索性投降王郎!」

諸將遭邳彤一通責備,也是面露愧色。

邳彤望著劉秀,再道:「明公昆陽一戰,以三千壯士,大破王邑百萬雄師,自古名將,莫能過此。王郎那個江湖騙子,僭號稱帝,麾下一群烏合之眾而已,遠不可與王邑百萬雄師相比。今二郡之兵,有六千之數,更多於明公昆陽之時。以明公之威,發此六千之兵,王郎何在話下!以攻則無城不克,以戰則無軍不服!蕩平河北,只在指顧之間!今棄此而歸,非但空失河北,更將驚動三輔,墮損威重,非計之善者也。」

邳彤如此吹捧劉秀,劉秀本人倒是沒什麼,諸將卻越發慚愧起來,覺得自己貪生怕死,不僅壞了劉秀的英名,更拖了劉秀的後腿。

邳彤再道:「若明公並無征伐之意,執意要以這六千兵護送,南歸洛陽,我可以負責任地說,這六千兵絕不會聽命於明公。理由很簡單,明公可以離開河北,這六千兵離不開河北,他們的父母兄弟都在這裡,他們的家園田地都在這裡。明公既然不願意保護他們的父母兄弟、家園田地,將心比心,他們憑什麼背井離鄉,千里護送明公?」

邳彤話雖難聽,道理卻很好懂:雖然你劉秀是大司馬,官比我們都大,但這六千兵原本歸屬於我和任光、李忠、萬修等人,我們可以把這六千兵轉交給你指揮,但絕不是無條件的。你既然要領導這六千兵,那就必須率領這六千兵保衛家園。

劉秀拊掌稱善,嘆道:「無邳太守之直言,吾等差點就要成罪人矣。」說完,拔劍斬案,道,「自今而後,再有敢言南歸洛陽、罔顧河北父老者,形同此案!」

諸將等人見劉秀如此,雜念再也沒有了,一致決定留在河北,與王郎死磕到底!

然而,現在只有區區六千兵力,要想照顧到廣袤的河北地區,也還是有捉襟見肘之感。

劉秀於是和任光商量:「吾欲向城頭子路、力子都借兵,你看怎樣?」

城頭子路、力子都二人,與赤眉軍的樊崇一樣,也是王莽末年湧現出來的流民首領。

城頭子路,姓爰,名曾,字子路,聚眾多達二十萬人,寇掠黃河、濟水之間。

力子都,聚眾也有六七萬人,抄擊於徐州、兗州境內。

劉玄稱帝之後,二人皆納名歸降,城頭子路封為東萊郡太守,力子都封為徐州牧。

二人雖接受了劉玄朝廷的冊封,但依然坐擁原有兵力,形同於獨立的軍閥割據。

此時,城頭子路、力子都二人皆駐軍於河北東面不遠。

任光一聽,當即直言不諱道:「伯升的前車之鑒,明公難道忘了?」

試問劉秀怎麼會忘呢!

當初劉秀的長兄劉縯起兵造反,也是嫌自己兵少,於是拉攏綠林軍入伙,結果請神容易送神難,反遭了綠林軍的暗算,被剝奪了領導權不說,後來竟至於被逼自殺。

劉秀遭此當頭棒喝,立時醒悟。

任光再道:「倘若向城頭子路、力子都借兵,即使能光復河北,河北也不能為明公所有。如今形勢雖然艱難,也須咬牙支撐,唯其如此,所得土地,方才是明公自己的,不至於為他人白作了嫁衣。」

劉秀嘆道:「你的所言,正與我心暗合。然而,兵少難為戰,奈何?」

任光道:「明公若嫌兵少,可募發奔命,出攻傍縣,若不降者,恣聽掠之。人貪財物,則兵可招而至也。」

任光的徵兵策略和王霸不同。王霸在薊城徵兵時,意在招募正規軍,所以大作思想動員,結果碰了一鼻子灰。

任光招募的則相當於是雇傭軍,不僅有固定俸祿,更有豐厚獎金。凡攻城池,倘若該城拒不投降,則城破之後,隨便他們搜刮擄掠。

徵兵策略一改變,效果立竿見影,沒幾天,便在附近各縣徵募到了四千人。這四千新兵,記在了劉秀名下,加上原有的六千兵馬,合計一萬。

可是這些兵力全都未曾經過實戰,戰鬥力也無從考察,然而劉秀顧不上了,趁著王郎根基未穩,只能先行開戰再說,然後再在戰鬥中謀發展,求壯大。

和昆陽之戰不同,光復河北之戰,對於劉秀乃是一個全新的挑戰。昆陽之戰是一場決戰,兵力集中,戰場固定,戰術更重於戰略。此次光復河北,卻註定將是一場由眾多小戰役組成的運動戰、持久戰,戰場多,戰線長。

經過幾個晚上的思考後,劉秀決定以鄧禹、銚期為一部,授兵兩千,向西北進軍,沿途穿越巨鹿郡、真定國,目的地鎖定為常山郡的樂陽城。一路以蛙跳戰術前行,募兵的同時,盡量多攻佔城池。以馮異為另一部,授兵一千,向東北進入河間郡,重在募兵兼顧攻城。

同時,劉秀對二人道:「我能給二君的,就只有這三千兵馬。兵雖少,我對二君的寄望卻很高。二君一東一西,意在將河北攔腰斬斷,徹底隔絕HD和幽州的聯繫,使其各自為戰,不能相顧。鄧禹多撥一千兵馬,蓋因其任務更重。真定王劉揚,麾下有十萬之眾,業已歸降王郎。樂陽城在真定側翼,我之所以要你務必拿下樂陽,就是要讓你在後方牽制住劉揚,使其有所顧忌,不敢妄動。只要劉揚不敢動,王郎就少了一個最強大的盟友,討伐起來將省心不少。二君皆這方面之才,想來定能不負所托。」

鄧禹和馮異於是領命而去。

同時,劉秀拜任光為左大將軍,邳彤為後大將軍,信都都尉李忠為右大將軍,皆封列侯。

任光、邳彤、李忠等人被拜為大將軍,又見劉秀仍命他們統領原屬部隊,並不奪兵自將,心中皆是大為感激,彼此相誡道:「劉公待我等以至誠,我等敢不效死力!」

劉秀安撫軍心已定,於是拜同鄉嫡系宗廣為信都太守,鎮守信都城,然後盡起七千兵馬,進討巨鹿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漢俠武記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東漢俠武記
上一章下一章

第52章、柳暗花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