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爭論

第2章 爭論

人群中,張平之所言頓時引起了一陣騷動,眾人議論紛紛、竊竊私語。

這件事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往小了說就是一件稀鬆平常的失職瀆職行為,可往大了說就有可能存在徇私舞弊的嫌疑。

事關個人前途命運,大家不得不慎重對待,不過眾人轉念一想,剩下的兩名士子劉襄、高逸興,平日裏他們本身就是學堂內最優秀的,更別說兩人背後的家族本就顯赫,大家也就釋然了,因為有沒有暗箱操作已經不重要了。

於是紛紛默不作聲,表示默認。

張平之見狀會心一笑,「上來」

角落中,兩名少年站起身來。

其中一名少年濃眉大眼、相貌平平,衣着樸素,不過身形高大魁梧,眼神深邃,目光堅定,正是劉襄。

而在劉襄一旁的少年則是眉清目秀,相貌堂堂,衣着華貴,舉止之間盡顯陽光和煦之風,給人一種十分舒服的感覺,但眼神深處時而陰翳,長頸鳥喙,頗有心機深厚之態。正是高逸興。

兩人緩緩走上台來。

「既然只剩一卷,公平起見,那就由我親自打開,你們兩人各抒己見」,張平之打開最後一道測題,輕聲道,

「當今天下局勢混亂,各地紛爭不止的原因是為何?,依你們之見又該當如何解決?」

「當今天下大勢紛爭不止,裂土稱王稱霸者不計其數」,高逸興搶先回答道,

「原因有三,一是外戚干政,致使皇族大權旁落。二是部分地方大員擁兵自立,不服朝廷號令。三是邊患頻發,戰事不斷」

「並且他們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而互相攻伐、互相傾軋,致使天下黎民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導致天下紛爭不止」,

「而晚生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所在便是他們沒有認同我們的儒家思想,從而沒有一個共同認知的秩序來限制他們的不當行為」,

「所以唯有推行儒學,獨尊儒學,用太平代替戰爭,用談判代替糾紛,如此天下方可太平,百姓方可休養生息」。

「說的好」,張平之眼睛一亮,微微點頭,隨即將目光轉向劉襄。

他來之前就聽說過懷荒鎮有少年雙賢,指的就是就是高逸興和劉襄兩人。

剛才聽高逸興所言,不管是層面上還是深度上,都是頗有見解。

看來傳聞非虛啊,張平之對同為雙賢之一的劉襄頓時也來了興趣,想看看劉襄的水平究竟如何。

「以晚生拙見,當今天下紛爭不止的根本原因並不是在於沒有一個共同認知的秩序甚至於思想」,劉襄略微沉吟后說道,

「而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大一統國家,晚生認為唯有天下一統、四海合一,才能真正做到刀劍入庫、馬放南山,紛爭不止的局面才會得到徹底改變,黎民百姓才能真正過上太平日子」,劉襄直接否定高逸興的觀點,繼續道,

「眼下我荊國對外諸國林立、對內地方割據,這些內憂外患其實實質上都是沒有一個強有力的國家所造成的,應當堅持實行郡縣制,打擊地方豪強,抑制土地兼并,加強中央集權,將全國置於朝廷的絕對控制之下,這樣在面對這些內憂外患之際,朝廷才有足夠的實力解決。」,

「至於眼下紛爭不止是因為各方勢力的實力不是一個相對均衡的狀態,弱肉強食互相吞併,且朝廷沒有能力來約束這種局面,所以才會造成如今局勢混亂不堪,亂世當用重典,那麼相對溫和的儒家思想,

晚生認為並不適用於當下」,

「大爭之世,以太平求太平則太平亡,以戰爭求太平則太平存,唯有通過戰爭消除地方割據、解決外患,實現國家真正意義上的統一,方能停止永無休止的紛爭」,劉襄眼神冷冽,他從小深受行伍出身的父親的熏陶,對於儒家學派的一些溫和思想其實並不認同。

「好!好!好啊!,好一個以太平求太平則太平亡,以戰爭求太平則太平存」,張平之拍手叫好。

不過很快冷靜下來,他臉上浮現出難以置信的神情,他看着面前還略顯稚嫩的劉襄,沒想到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見地,連他也自愧不如。

「沒想到這小小的懷荒鎮竟然卧虎藏龍啊」,張平之心中泛起驚濤駭浪,胸口劇烈起伏,他深深為劉襄這個偉大的構想而心潮澎湃、心馳神往。

「是啊,只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天下才能真正停止刀兵之禍,只有車同軌、書同字,將統一的理念深深鑲嵌進入人們的內心中,才能夠從根本上杜絕分裂割據」,張平之喃喃道。

一旁的高逸興氣的咬牙切齒,劉襄居然在大庭廣眾之下直接駁斥他的看法,讓他顏面掃地。

而且看這中正官的態度,貌似還隱隱有壓他一頭的趨勢,這讓心高氣傲的高逸興無法接受,側身朝人群某處使了個眼色。

「劉襄,你放肆!,你狗膽包天啊,居然敢在官府察舉儒學人才的日子,公然宣揚兵家學說,即便你是劉牧之子也不可如此目中無人,這簡直是對官府權威的極大蔑視,敢請中正大人取消劉襄成績,以顯公道」,人群中,有士子拱手道。…

「對,太過分了!!,這吊毛!!」,

「把他叉出去!!」,

隨着這名士子的發難,瞬間一石激起千層浪,整個學堂內炸開了鍋,眾多士子跟風叫囂著,場面一時無比混亂。

高逸興低頭邪魅一笑,搶風頭是吧?那看你劉襄今天如何收場?

「食不食油餅啊??,我家襄哥的觀點有什麼問題嗎,你們特碼別沒事找事啊,再說了儒學只是被朝廷定為主流學派,可其他學派也並沒有明令禁止,朝廷都是量才使用,你們狗叫什麼啊?」,李四平不樂意了,立馬站出來反駁道。

他跟劉襄是從小玩到大的好哥們,他可不準這些人這樣欺負他的兄弟。

「住口!本官自有定斷,爾等無需多言」,張平之皺眉。

「天下之間存在於各種思想流派,除開我們儒家,還有諸如墨家、道家、兵家、法家、陰陽家等諸子百家」,

「也正是因為有不同思想派系之間的相互交流和碰撞,求同存異才能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從而促進各種思想流派不斷創新和發展,你們的思想不要過於狹隘」,張平之滿臉不悅,他身居官場多年,剛才高逸興的小動作看在眼中,焉能不知這些人突然發難是何居心。

大手一揮,緩緩說道:測驗繼續!

。。。。。。

「今天測驗到此結束,你們先行回家,三天後將在學堂門口放榜,確定各自品級」,半個時辰后,張平之揉了揉額頭,臉上掛滿疲倦。

「諾」,所有人拱手,而後緩緩走出教室。

望着劉襄和高逸興的背影,張平之眼神複雜,不知道在想些什麼。

他本就是懷荒鎮人,深知這兩名少年背後的家族勢力。

高逸興家族的高家,是懷荒鎮實力最為強勁的老牌地方豪強,而劉家則是懷荒鎮近十年來最炙手可熱的新興家族。

高家首任家主因抵禦游牧民族柔然有功,朝廷特頒旨賞地賜爵,至今已歷百年,而家族盛勢未衰。

傳聞高家良田百頃,家財萬貫,私兵眾多,府中財富堆積如山,

現任家主高軒瑾,也就是高逸興的父親,修為早已凝魄境後期,距離踏入歸元境不過一步之遙。

在懷荒鎮周邊享有盛譽,威名赫赫能夠一呼百應。

而現任劉家府主劉牧,也就是劉襄的父親,修為更是深不可測,早在十年前就已經是歸元境修為,並且是朝廷委任的懷荒鎮里正大人。

如果說劉家在懷荒鎮代表的是權勢,那麼高家代表的便是威望。

由於管理地方的官吏時有變動,而地方豪強通過數代經營巍然不動,勢力逐年根深蒂固,

所以很多百姓對於地方豪強的依附性是常常強於對當地官府的認同感。

由此地方豪強和本地官府這種無法調和的矛盾,實際是對所轄地區統治權力的爭奪,

正因為有着如此尖銳的矛盾,所以劉高兩家形同水火,

並且高家縱容家族子弟濫用權利對下層百姓的土地兼并愈發猖獗,強迫大量失地百姓迫於生計無奈成為高家的佃農、部曲,世受剝削壓迫。

為人清廉的劉牧對此惡劣行為深惡痛絕,所以多次出面干預,

這也使得兩大家族的矛盾日益尖銳,而這種矛盾也隨着近幾年愈演愈烈的情況下,逐漸延續到各自族中晚輩身上。

「哎,我是兩個雞蛋上跳舞,碰誰哪個都不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阡陌之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阡陌之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爭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