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

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

武士彟從事木材買賣,家境殷實。隋煬帝大業末年,李淵(唐高祖)在河東時,多次在武家留住,因而結識。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以後,武家曾資助過錢糧衣物。唐朝建立以後,武士彟以「元從功臣」身份官至工部尚書、荊州都督,封應國公。白壽彝因此在《中國通史》中認為「按照武士彠的官階爵位來說,應該是屬於新升的高級士族了。所以武則天已不是出自庶族地主官僚家庭,而是出自由庶族地主官僚上升的士族官僚家庭」

武士彟在貞觀九年(635年)逝世后,武則天才十二歲。她的堂兄武惟良、武懷運及武元爽等落井下石,對其母親楊氏失禮。不久,武則天隨母親從荊州搬回長安居住。

貞觀十一年(637年)十一月,唐太宗來到洛陽宮(紫微城)后,聽說十四歲的武則天的儀容舉止美麗,遂召她入宮,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武則天入宮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的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對於李世民在位時期武則天在宮中的生活,史書並沒有詳細的描述,僅見武則天在晚年時回憶自己為李世民馴馬一事。李世民有馬名叫獅子驄,肥壯任性,沒有人能馴服它。武則天當時侍奉在側,對李世民說:」我能制服它,但需要有三件東西:一是鐵鞭,二是鐵棍,三是匕首。用鐵鞭抽打它,不服,則用鐵棍敲擊它的腦袋,又不服,則用匕首割斷它的喉管。「李世民聽后,頗為誇讚武則天的志氣。但武則天並未得到李世民的寵愛,做了十二年的才人,地位始終沒有得到提高。但在李世民病重期間,武則天和太子李治開始建立了感情。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李世民駕崩,武則天依例與部分沒有子女的嬪妃們一起入長安感業寺為尼,但她與新即位的唐高宗李治一直藕斷絲連。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李治在為祭奠李世民周年忌日而入感業寺進香時,又與武則天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因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李治請求將武則天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李治早有此意,當即應允。永徽二年(651年)五月,李治的孝服期已滿,武則天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則天已懷孕,入宮后便生下兒子李弘。武則天回宮后,迅速打敗蕭淑妃,獲得李治的寵愛。至次年(652年)五月,武則天便被拜為二品昭儀。當時王皇后、蕭淑妃經常與其爭寵,互相詆毀,但李治都不聽。

武則天工於心計,心狠手辣,兼涉文史。永徽五年(654年),武則天產下長女安定思公主,據《新唐書》和《資治通鑒》記載,在安定思公主出生后一月之際,王皇後來看望,憐愛並逗弄公主玩,王皇後走出去后,公主的暴卒。武則天趁沒人,又蓋上被子掩飾。正好李治來到,武則天假裝歡笑,打開被子一同看孩子,發現女兒已經死了,武則天啼哭。問身邊的人是怎麼回事,身邊的人都說:「皇后剛剛來過這裡。」李治勃然大怒,說道:「皇后殺了我的女兒!」武則天於是哭泣著數落王皇后的罪過。王皇后無法解釋清楚,李治從此有了」廢王立武「的打算。

永徽六年(655年)六月,在後宮有謠言說王皇后與其母柳氏行厭勝之術,李治得知后大怒,將柳氏趕出皇宮,而且還想把武則天由昭儀晉封為一品宸妃,由於受到宰相韓瑗和來濟的反對,最後才不能成事。當時朝廷以長孫無忌、褚遂良為首的元老大臣勢力強大,李治的權力受到很大限制。以長孫無忌為首的很多大臣反對唐高宗廢王立武,武則天前進的道路也因此充滿艱辛。李治企圖借「廢王立武」重振皇權,打擊元老大臣勢力。於是,武則天開始成為李治政治上的「戰友」。

不久,中書舍人李義府首個支持」廢王立武「,得到李治和武則天的重賞,很多中層官員看到支持「廢王立武」有利可圖,便轉而支持立武則天為後。許敬宗、崔義玄、袁公瑜等大臣紛紛請求李治立武則天為後,李治看到有不少人支持,廢立之意再次萌生。功臣元老中的李勣說了一句「此陛下家事,何必問外人」,徹底打動了李治的心,使李治和武則天在廢立皇后的問題上的不利局面一下扭轉過來了。同年十月十三日,李治終於頒下詔書:以「陰謀下毒」的罪名,將王皇后和蕭淑妃廢為庶人,並加囚禁;她們的父母、兄弟等也被削爵免官,流放嶺南。七天以後,李治再次下詔,將武則天立為皇后;與此同時,又將反對最力的宰相褚遂良貶為外州都督。

顯慶四年(659年)四月,武則天與唐高宗達成共識:將長孫無忌、于志寧、韓瑗、來濟等人削職免官,貶出京師。至此,李治基本實現了君主集權。「廢王立武」事件沉重打擊了關隴貴族,自魏晉南北朝以來皇權不振的情況被改變,對中國歷史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顯慶五年(660年)十月,李治風疾發作,頭暈目眩,不能處理國家大事,於是讓武則天處理朝政。然而也讓武則天和李治出現了裂痕,也導致了武則天差一點被廢。

龍朔元年(661年)正月,武則天請禁止天下婦女為俳優之戲(指演滑稽戲的藝人),李治採納並下詔。四月,李治欲親征高句麗,在武則天及群臣勸諫下才作罷。麟德元年(664年),李治讓宰相上官儀起草了廢掉武則天的詔書。墨跡未乾時,武則天及時發現,軟硬兼施,廢后之事只好以失敗告終。於是,武則天向李治建議讓她一起上朝,臨朝聽政。二人合稱「二聖」。此後,武則天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長。

由於李治在位時期國力昌盛,武則天積極竄掇李治封禪泰山。在祭祀昊天上帝時先皇配享,祭祀皇地祇時太后配享。封禪的時候先由皇帝初獻,公卿當亞獻。但封禪畢竟沒有皇后的事,於是她又說,封禪為祭地之儀,由太后配享,彰顯後土之德。讓公卿當亞獻非常不妥,因為男女有別。不能讓外臣來祭祀。所以要讓她自己充當亞獻,好孝敬孝敬自己的婆婆,李治果然答應。於是,麟德二年(665年)十月,唐高宗率文武百官、扈從儀仗,武后率內外命婦,從東都紫微城出發,前往泰山封禪。車乘連綿數百里,隨行的還有突厥、于闐、波斯、天竺國、倭國、新羅、百濟、高句麗等國的使節和酋長。乾封二年(667年),李治因久病不愈,命太子李弘監國。咸亨三年(672年)四月,武則天以兩萬貫脂粉錢,命人根據自己的形象在洛陽龍門石窟雕刻盧舍那大佛。此工程歷時三年九個月完成。

上元元年(674年)八月,李治稱天皇,武則天稱天後,名為避先帝、先後之稱,實欲自尊。十二月,武則天上建言十二事:

一:勸農桑,薄賦徭。

二:給復三輔地(免除長安及其附近地區之徭役)。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手工工場)禁浮巧。

五:省功費力役。

六:廣言路。

七:杜讒口。

八:王公以降(下)皆習《老子》。

九:父在為母服齊衰(喪服)三年(此前為一年)。

十:上元《年號)前勛官已給告身(委任狀)者,無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稟入(增薪)。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進階(提級)申滯。

李治都同意,下詔頒布施行。武則天能夠重視農業生產,規定各州縣境內,「田疇墾闢,家有餘糧」者予以升獎;「為政苛濫,戶口流移」者必加懲罰。所編《兆人本業》農書,頒行天下,影響很大。而武則天執政期間,其宗教政策為以佛教在道教之上。

上元二年(675年),李治患的風眩症更厲害了,便與大臣們商議,準備讓武則天攝政。宰相郝處俊諫道:「陛下奈何將高祖、太宗的天下,不傳給子孫而委任給天後啊!」李治因而暫時停議。武則天得知后,就召集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青宮紀要》、《少陽正范》、《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書。且密令這批學者參決朝廷奏議,以分割宰相的權力,被當時的人稱作「北門學士」。同年,太子李弘病逝,李治改立自己與武則天的二子李賢為太子。調露二年(680年),李賢因謀逆罪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因此,李治又立武則天第三子李顯為太子。永淳二年(683年),李治駕到奉天宮,當時武則天從封泰山以後,勸李治封禪中嶽。李治因患病而終止。不久,李治命李顯代理國政,宰相裴炎、劉齊賢、郭正一等人協助理政。李治從奉天宮回東都,病得很厲害,宰相以下大臣都不能晉見。同年十二月,李治駕崩於紫微宮貞觀殿,臨終遺詔:太子李顯於柩前即位,軍國大事有不能裁決者,由天後(武則天)決定。四天以後,李顯即位,是為唐中宗,尊武則天為皇太后。

嗣聖元年(684年)二月,李顯打算任命韋皇后之父韋玄貞為侍中,裴炎力諫,李顯生氣地說:」朕即使把天下都給韋玄貞,又有何不可?還在乎一個侍中嗎?」武則天以此為借口將李顯廢黜為廬陵王,並遷於房州,轉而立第四子、豫王李旦為帝,是為唐睿宗。武則天臨朝稱制,自專朝政。九月,武則天改元光宅(即「建都」之意),改東都為神都,表示以洛陽為首都;同時,改易旗幟、官服、職省等顏色、名稱,賜宮城名為太初宮(「太初」表示新的起點,標誌著武則天時代的開始)同月,徐敬業、徐敬猷兄弟聯合唐之奇、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廬陵王為號召,在揚州舉兵反武,十多天內就聚合了十萬部眾。武則天當即以左玉鈐大將軍李孝逸為揚州道大總管,率兵三十萬前往征討。十一月,徐敬業兵敗自殺。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則天下令製造銅匭(銅製的小箱子),置於洛陽宮城(紫微城)之前,隨時接納臣下表疏。同時,又大開告密之門,規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屬告密之人,國家都要供給驛站車馬和飲食。即使是農夫樵人,武則天都親自接見。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陞官。如所告並非事實,亦不會問罪。同時,武則天又先後任用索元禮、周興、來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獄,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獄,酷吏們則使用各種酷刑審訊,能活著出獄的百無一二。這樣,隨著告密之風的日益興起,被酷吏嚴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漸增多。於是在朝廷內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氣氛,以致大臣們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訣別,整天都惶惶不可終日。為獎勵告密,武則天對告密者破例授官。是年,武則天下詔殺南安王李穎等宗室十二人,又鞭殺故太子李賢的兩個兒子,唐朝的宗室被殺戮殆盡,其中幼弱倖存的人也被流放至嶺南。

武則天謀奪李唐的社稷,翦除唐朝宗室,引起了諸王的不安,他們想要起兵對抗。還未有共識的時候,博州刺史、琅邪王李沖,在垂拱四年(688年)八月於博州(今山東聊城東北)舉兵;豫州刺史、越王李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以呼應李沖。武則天分遣丘神勣、魏崇裕討伐。李衝起兵七日即敗死。九月,李貞兵敗自殺。武則天想盡除李氏諸王,使周興等展開審訊,逼迫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黃國公李撰、東莞郡公李融、常樂公主等自殺,他們的親信也被殺死。同年,武則天命面首薛懷義率人建造的明堂落成。明堂既成,又命薛懷義鑄大像,大像的小指也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明堂北起五層高的天堂來收納大像。建宮的花費達到以萬億計,**財政為之枯竭。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命人鑿白石為文曰:「聖母臨人,永昌帝業。」號稱在洛水中發現,獻給武則天,武則天大喜,命其石曰「寶圖」。之後武則天加尊號為「聖母神皇」。

載初元年(690年)九月,侍御史傅遊藝率關中百姓九百餘人來到神都,上表請武則天改國號為周,賜皇帝姓武,武則天未准許。百官及帝室宗戚、遠近百姓、四夷酋長、沙門道士共計六萬餘人,俱上表請願,睿宗亦上表自請賜姓武氏。不久后,武則天方准所請,於九月九日親臨則天門,大赦天下,改唐為周,改元天授。乙酉日,上尊號曰聖神皇帝,「以皇帝(睿宗)為皇嗣,賜姓武氏」。丙戌,又在神都立武氏七廟。

天授二年(691年)七月,法明等撰《大雲經》四卷,說武則天是彌勒佛化身下凡,應作為天下主人,武則天下令頒行天下。命兩京諸州各置大雲寺一所,藏《大雲經》,命僧人講解,並將佛教的地位提高在道教之上。長壽元年(692年)九月,武則天派王孝傑與阿史那忠率軍出征西北。十月,王孝傑大破吐善,收復龜茲、疏勒、于闐、碎葉安西四鎮,設安西都護府於龜茲。在群臣一致反對的情況下,武則天毅然對安西四鎮增兵三萬。這一措施使安西四鎮從此安定,直到唐玄宗時再無反覆。

長壽二年(693年)正月,武則天聽信讒言,殺皇嗣李旦的妃子劉氏、德妃竇氏,李旦幾遭誣陷,險些受禍。同月又降封李旦之子皇孫李成器、恆王李成義等為郡王。九月,武則天加號「金輪聖神皇帝」,製作金輪、白象等「七寶」。旋即又為其曾祖父、祖父及父親加謚。長壽三年(694年),武三思率四夷首領請以銅鐵鑄天樞,立於端門外,以歌頌武則天的功德。武則天親題:「大周萬國頌德天樞」。天樞鑄造歷時八月而成,高一丈,用銅鐵二百萬斤。

證聖元年(695年)正月一日,武則天加號「慈氏越古金輪聖神皇帝」。正月十六日夜,武則天的面首薛懷義因失寵而縱火密燒天堂,延及明堂,至清晨,二堂俱毀。她下詔重建明堂,將天堂原址改作佛光寺。同月,武則天派王孝傑出征突厥。十月,突厥默啜可汗遣使請求投降,武則天大喜。於是,同年臘月,武則天從神都出發,登嵩山,封神岳,大赦天下,改元萬歲登封。萬歲登封元年(696年)三月,武則天重新建造的明堂落成,號曰「通天宮」,改元萬歲通天。五月,營州契丹中的松漠都督李盡忠、歸誠州刺史孫萬榮舉兵造反,攻陷營州,殺都督趙文翙。武則天派將軍曹仁節、張玄遇、李多祚等率兵征討。曹仁節等人由於誤中契丹伏兵,全軍覆沒。接著,武氏再派武攸宜、王孝傑等率兵討伐,均大敗而歸。

萬歲通天二年(697年),四月,武則天鑄成九鼎,從玄武門曳入紫微城,令宰相、諸王率南北衙宿衛兵十餘萬人,連同宮中儀衛大牛、白象共同拖曳;武則天又作《曳鼎歌》,以令其相互唱和。最終將九州鼎依照各自方位列於明堂廷內。同月,武則天又派武懿宗、婁師德、沙吒忠義率兵二十萬,討伐孫萬榮等部。六月,孫萬榮兵敗被殺,餘黨降於突厥。同年,酷吏來俊臣欲羅告武氏諸王及太平公主,又欲誣李旦、李顯與南北衙共同謀反,擬一網打盡。武氏諸王與太平公主都十分害怕,共同揭發其罪行,下獄處以極刑。仇家爭食其肉,不一會就食盡。來俊臣凶狡貪暴網羅無辜,織成反狀,殺人不可勝計,「贓賄如山,冤魂塞路」。武則天亦知天下憤怨,下令曆數其罪狀,並沒收其家財。

聖曆元年(698年),武承嗣、武三思謀求為太子,幾次使人對武則天說:「自古天子沒有以異姓當做繼承人的。」武則天猶豫未決,宰相狄仁傑對武后說:「姑侄之於母子,哪個比較親近(武承嗣、武三思為武則天之侄,李顯、李旦則為武則天之子)?,陛下立兒子,那麼千秋萬歲后,會在太廟中作為祖先祭拜;立侄子,那麼從未聽說侄子當了天子,把姑姑供奉在太廟。」又勸武則天召還李顯。自此後,武則天無意立武承嗣、武三思為太子,並將李顯秘密接回洛陽。控鶴監內供奉吉頊、張易之、張昌宗都曾請求武則天立李顯為儲君,皇嗣李旦亦請求遜位於李顯。在來自各方面擁護李唐的壓力下,武則天進一步認識到人心所向的是李唐宗室,如果再一意孤行,就會有喪失人心的危險。而在後來一次徵兵中,「初募兵,無有應者,聞太子(李顯)行,北郊山頭皆兵滿,無容人處。」此事更加說明李唐才是眾望所歸。在經過多方權衡之後,武則天最終決定立李顯為皇太子。

武則天解決了繼承人的問題后,志得意滿,加上年齡增長,開始耽於享樂,大修宮殿、佛寺,又修建歌功頌德的「天樞」。武則天的面首張易之、張昌宗兄弟年少美姿容,常傅朱粉、穿著華麗的衣服。武承嗣、武三思等都爭著追捧他們,甚至為他們執鞭牽馬。當時,武則天已經進入真正意義上的暮年,老病纏身的她長時間不能上朝,對朝政的控制力下降,她將二張兄弟當做耳目。二張逐漸插手朝政,陷害宰相魏元忠,不僅跟大臣結怨,也使得武則天回歸李唐、傳位太子的形勢發生逆轉,引起了政局的複雜化,武則天母子、君臣關係也因此空前緊張起來。據史料記載,武則天的孫女永泰公主因與丈夫武延基和邵王李重潤一起議論二張,被構陷處死。神龍元年(705年)正月,武則天病篤,居住在迎仙宮卧床不起,只有張易之、張昌宗兄弟侍側。宰相張柬之、崔玄暐與大臣敬暉、桓彥范、袁恕己等,交結禁軍統領李多祚,佯稱二張謀反。於是發動政變,率禁軍五百餘人,沖入宮中,殺死二張,隨即包圍武則天所寢集仙殿,要求武則天退位。武則天被迫禪讓帝位與太子李顯,隨後徙居上陽宮(洛陽禁苑之東)。李顯上武則天尊號為「則天大聖皇帝」,武周一朝結束。二月,唐朝復辟,百官、旗幟、服色、文字等皆復舊制,復稱神都為東都。

神龍元年十一月二十六日(705年12月16日),武則天在上陽宮的仙居殿病逝,享年八十二歲。遺詔省去帝號,稱」則天大聖皇后「,並赦免王皇后、蕭淑妃二族以及褚遂良、韓瑗、柳奭三人的親屬。神龍二年(706年)五月,與高宗合葬乾陵。

雖然唐室依照她的遺詔謚號,後來仍有數次修改:

唐隆元年(710年),改為天後。

景雲元年(710年),改為大聖天後。

延和元年(712年),改為天後聖帝,不久后,改為聖后。

開元四年(716年),改為則天皇后。

天寶八載(749年),加謚則天順聖皇后。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菩提道祖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菩提道祖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九十七章一代女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