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金鳳小學(一)

第二章 金鳳小學(一)

說起「金鳳」二字,皆因原梯田鄉內有一處地方,分佈着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孤石,遠遠望去,這些孤石組合成的圖案就像一隻飛翔的鳳凰而得名。金鳳小學就坐落在這隻「鳳凰」的旁邊。

記得小時候讀書時,整個學校就只有一幢用亂石牆砌成的教學樓(用石頭、石灰和泥土砌成的牆)和一幢土牆教師宿舍。教學樓的窗戶只有幾根木條,連玻璃也沒有。冬天來了,老師就組織大家用塑料膠紙把窗戶遮上,周圍用竹片壓緊,再用小釘子釘實,來抵禦寒風的肆虐。

有一次釘窗戶,何進不小心被竹片的小簽子刺傷了手指,殷紅的鮮血流了出來,何進在同學的幫助下,連忙用另一隻手緊緊按住流血的手指,才止住了手指上的鮮血往外溢流。

在教學樓的前面,有一塊活動場,活動場是一塊較平整的土壩。一到下課時間,總會看到小同學蹲在壩子的一角,不厭其煩地玩泥巴。一不留意,小臉蛋就會被自己或他人弄成個小花貓。看到這樣的「小花貓」,大家也習以為常,見怪不怪了。

在教學樓走廊西邊的屋檐下,高高掛着一口大鐵鐘。鐘口朝下,在鐵鐘的裏面有一個活動的小鐵鎚,鐵鎚的末端系著一根長線繩垂到下面。打鐘的時候,手握住垂到下面的長繩,用力往側面一拉,鐵鎚敲擊大鐵鐘,鐵鐘就發出響亮清脆的聲音。不用贅述,學校的鐘聲就由大鐵鐘發出。學生們聽慣了鐘聲,知道不同的鐘聲代表不同的意思。「鐺……鐺……鐺……」響的時間較長表示上早讀了;「鐺、鐺鐺,鐺、鐺鐺……」表示上課了;「鐺鐺鐺」「鐺鐺鐺」……急促地響,表示集合站隊。何進想:老師敲鐘也是一門技術,不知自己敲鐘,能否敲出代表不同意思的鐘聲。

小時候四節課下后,同學們有40分鐘的自由活動時間,老師們就利用這40分鐘時間去匆匆地做飯,吃飯。學校沒有圍牆,這40分鐘自由活動時間,同學們可玩瘋了,學校附近的田埂、溪邊、院壩都留下了他們瘋狂的足跡。何進最喜歡來到學校前面的一家商店門口,站在一旁看只有14吋的黑白電視。別看只有14吋,而且是黑白屏幕,但在那個時候,有這樣一台電視機的家庭,金鳳村真是屈指可數,不會超出個位數。

有一次看電視劇《霍元甲》,何進看過了頭,等自由活動結束的鐘聲響完后,他才慌裏慌張地跑回教室,結果被一塊石頭絆了一跤,把額頭摔破了皮,鮮血流出來染紅了左邊的臉頰,所幸血止住了,後來也沒留下傷疤。但這件事被老師發現了,挨了一頓狠批,還當着全班同學的面罰站一節課。從那以後,何進的自由活動時間就變成了自由學習時間。他利用這段時間對自己的知識查漏補缺,漸漸愛上了學習,與書結緣,在小學畢業升學考試中,考出了梯田鄉第一名,順利進入了梯田區中學。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古寨情懷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古寨情懷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 金鳳小學(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