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道遠

第六章 道遠

月光已經能照進屋裏,時候顯然不早了。安溫暖摘下眼睛,揉了揉已經酸痛的鼻樑和眼眶。

養老問題、人口老齡化、勞動人口不足、人口凈增長不足、出生人口逐年下降……

這些辭彙總是拴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安溫暖一邊看資料,也一邊在思考着,最後還是不可控制的陷入了怪圈,這些問題也一路留到了

「如果高校定向培養,且不說這個時間是個問題,工資待遇要是滿足不了需求,那肯定是招不上來人的。」

真不是當代年輕人的功利心太重,父母辛辛苦苦培養孩子,在教育上投入時間和精力,最後如果還換不來相應的回饋,付出與回報不成正比,教育的價值會相應下降。

「如果國家財政批款呢?」方寧才提出建議,很快就自我否定了,「國家投入的資金已經進入了這些社區部門,但錢還不是最重要的,現在人們還是在乎職業體面與否。」

方寧負責的部分是關於相關行業人士的調查,「現在很多人覺得與其去做社區里的膳食師,或者廚師。遠不如一個飯店廚師,或者去做運動員的營養師說出去更體面。」

儘管教師、公務員這樣的職業未必是掙錢最多的,但是卻是老百姓眼裏的鐵飯碗,是說出去體面的職業,哪怕競爭再激烈,也只會愈演愈烈。

「我覺得大家的擔心在於,這些工作會不會和咱們平時學校也好,工作單位也好,和食堂大媽這臨時工的身份一樣。」安溫暖想起昨日和大爺大媽們的談話。

『鐵飯碗』是上個世紀的遺留產物,老百姓求的不是別的,無非是心裏的一個踏實。於是老一輩人對於教師、警察、醫生這些行業有一種別樣的情感。

這種情感也不單單是踏實,同時也是對於為社會奉獻價值的人群由衷的敬仰。

哪怕薪資待遇是不錯的,但要他們接受一些新興的職業還是很困難。由此一來,到了兒女工作這裏,自然也首選所謂的「鐵飯碗」。

「所以我覺得要加強這方面的宣傳稿,讓人們意識到這個工作可能不會很光鮮亮麗,但是對於社會的價值是同樣的。」

都是老一代人帶大的,安溫暖對於老一輩人的想法很清楚。其實就是到了安溫暖這一代,很多人也依舊保持着對「鐵飯碗」的執著。

「確實。現在其實養老這方面也已經有了很完善的規劃,能讓有一定自理能力的老人能夠在家養老。」方寧很同意安溫暖的想法,「咱們的重點還是放在解決相關行業人手不足的問題。」

國家的政策大多都是要預先規劃的兒,這樣才能及時佈局,跟上時代需求。安溫暖和方寧等人要解決的,就是政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

政協委員們分佈在各行各業,有着不同的黨派,但一顆心都是希望國家更好。人民生活更幸福。很多民生相關問題,黨在組織內部不容易發現問題,這時候便需要政協委員在不同的角度看到問題,尋找更全面的解決辦法。

「首先提高薪資待遇這個是不能少的。」

「定向培養這個就是需要變成一個長期規劃。」

「目前我們可以利用的一個是聘用一些退休的中年人來做。」安溫暖簡單的做了一下總結,「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各種嘉獎,提高社區養老相關服務工作者的社會影響力。」

「這樣讓大家認識到這些也是體面的工作,也是為國家發展做出貢獻的重要事業……」

任重道遠,很多事從開始到路途上都充滿了挑戰和困難。行大道者,無懼風雨,得同行人,便赴千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星光映夕照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星光映夕照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章 道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