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千里離家路 學徒天津衛

第三章 千里離家路 學徒天津衛

冒着濃重黑煙的車頭,嗚嗚的進了站終於停止了它那沉重的喘息。靠近車頭的幾節車廂里擁著走下很多人,他們一路吸收了太多車頭飄出的煤灰煙霧,看上去灰頭土臉的帶着幾分疲憊。

後面幾節車廂是二等和一等座,昂貴且舒適的座位,沒有煙塵從車窗飄入,使為數不多走下的乘客看上去要從容體面得多。他們不急不慢的下了車,站在站台等著那些煤火煙氣人的隊伍的隊尾。

余振生和栓子也從二等車內下來,兩個十六七歲的少年臉上帶着興奮。余振生拎着個竹子編的行李箱,裏面帶着貼身的衣物和隨身的物品;栓子則是挎着裝自己行李的一個藍花布包裹,肩頭還扛着一個粗布的口袋,口袋裏面放着雷家夫人帶給天津分號內掌柜的紅棗核桃之類的山貨,看上去沉甸甸的。

雷家這麼捨得本錢給兩個學徒出了路費還買了二等票,終究還是有緣故的。

今年雷家招了六個新夥計,村裏跟來的只有餘振生和栓子,其餘便是有擔保人引薦人的學徒。六個人一起學了店鋪規矩,那四人便都被分到雷家的酒樓,布莊,染坊等地方去上工了。

余振生和栓子眼見着其他同來的四個人在擺上八仙桌,披上桌幃,點上香燭雷家汾陽縣城的院子裏,像各自柜上的管事磕頭行了拜師禮。余振生只覺得羨慕那幾人,卻不知那幾個也在羨慕他們可以去天津拜師。

雷家的總管事雷正平時不苟言笑,余振生卻見他笑過兩次:一次是在字家裏和父親餘二河聊天;第二次則是見到了余振生的六叔餘六河的時候。

雷正去太原是為了林二的事跑衙門口,其中要見的人就有餘六河,便順路將余振生和栓子也帶着送他們從太原上火車,並囑咐他們怎麼找接他們的人,到那邊要拜師好好學。

余振生覺得太原很大,比起縣城要繁華很多,有很多大的工廠,街道筆直寬闊。但這些都不及見到六叔要高興。余家人遺傳的濃淡相宜有整齊的眉形和高鼻樑大眼睛,穿上制服的六叔愈發的精神。

見面的地方是太原城裏一座三層的飯店,雷正和餘六河對面而坐,余振生和栓子則分別站二人身後陪着。

飯都沒怎麼吃,只聽他們說了黑煤窯的事,話意思便是林二遇害的黑煤窯是有背景,煤窯的靠山是閻錫山手下警備司令榮鴻臚的本家親戚。

余振生看出六叔臉上的氣憤和無奈,倒是雷正沒多說什麼,仍是對六叔一片感激之情,併當着著六叔的面掏出兩張二等車廂到天津的車票交給了余振生。

臨行時,六叔囑咐了余振生幾句,又送給他一張天津地圖當禮物。余振生便想到,六叔應該是早就知道了他要來而且要去天津了。

這一餐沒怎麼動過的飯菜,用荷葉和油紙打了包菜就成了兩個人帶在路上的乾糧。

火車才開動栓子就急不可待的打開大吃起來,余振生便看到另一側座位那位臃腫婦人用手帕擋住口鼻向他們投來的厭煩的目光。

現在他們跟在那婦人後面出了車站,當婦人挪開又高又胖的身體,兩個人的眼前便是一亮。

一排巨大得長方形的候車站前,寬闊筆直的街道,嘈雜喧嚷的人流。寬闊的站前中央,一輛電車駛過,司機用腳踩一下車內的踏板,就牽動掛在車頭的一隻銅鈴鐺,響起「鐺兒鐺兒」的聲音,提醒行人躲避。

對面一條河橫在眼前,比起村前的文水,這河不知道寬上多少倍。這就是海河,

現在海河上在漂浮大小的漁船,商船,視線所及處一座鋼橋橫跨河面,橋上行人穿梭,橋下船兒駛過。河對面便是各種各樣的高樓林立,那一片片並不南北筆直排列的樓有三四層高,有圓頂的尖頂的,大小不一間隔錯落,雜亂卻又繁華。

這番繁華似乎讓從兩個遠路而來的人年輕人感到一絲壓迫,他們微張著嘴巴看了半天。寬闊的河流,路上的車水馬龍,那些帶着洋帽子西裝革履的洋毛子,身穿長衫拄著文明棍的有錢人以及挽著男人手臂扭著腰肢的婦人,都讓他們目不暇接。

栓子回望了下火車站,用手指著那立着的幾個大字,用帶着濃郁鼻音的山西口音含混道:「天什麼東.....哎不對啊?我聽我叔說,咱們是不是要到老龍頭火車站.....」他掰了掰着手指頭,:「老,龍,頭,火車站那可是五個字呢,咱是不是下錯站了。」

余振生略顯清瘦的面頰露出一絲笑意:「天津東站,就是老龍頭火車站。你叔說的是舊名,那還是清朝年間慈禧在的時候起的名字。再說,老龍頭火車站是六個字....」

栓子撓了撓頭露出一嘴白牙憨憨的笑了笑,余振生抬頭看了一眼太陽,指著海河向西:「朝那邊走!」

黃包車夫肩上搭著毛巾,朝他們帶着一臉豐盈的笑意招呼着他們上車。余振生輕輕擺手回絕了,他聽說了下車別聲,外地口音很容易被這些車夫宰一頭。但他還是下意識了摸了下被縫在內衣口袋裏的錢的位置。

窮家富路!臨行時余張氏除了給余振生帶上的二十元法幣,還悄悄的塞給了他三枚鷹洋。二十法幣,足可以在家裏置辦了宅院娶了媳婦,這恐怕是爹媽攢下的全部家當了。

仰頭闊步向西走去,那些想拉活的人便不認為他們不認路,也就不繼續糾纏。

遠離車站的繁華,路也漸漸變窄,河水開了凍,岸上樹枝抽出的新芽。瓦房漸漸稀少,沿河出現了土坯房。那些房在雜草叢生沿河的荒地上,有零星而立也有三五成片。有幾個上年紀的老人,一邊閑話一邊編著蛐蛐籠子,草籃、草扇;河邊有洗衣的婦人,一些孩童嬉戲奔跑。

他們粗糙的臉龐和雙手,身上破舊縫補的舊衣衫,看上去不大經風雨的破屋。讓余振生想起家鄉河邊和寒窯里的那些人。再像河對岸望去,依然是是一大片高低錯落的青瓦房子,依稀可見的繁華。

余振生心裏便一個念頭,大概天下都是一樣的吧,正如那山村富則富,貧則貧,窮人總是命苦的。

漸漸繁華重回視線,寺院高樓寬敞的路又重回視線,一道橋連接河岸南北,這便是被北浮橋。

橋頭站一人正朝他們張望着,那人年紀二十五六,穿着灰布褲褂,上衣套了個藍色坎肩,坎肩胸前統一綉個雷字,像是一枚徽標各位顯眼。

余振生走上前去:「請問,您是來接人的吧?」

「你們是從山西來的?」那夥計看着眼前兩個還穿着棉袍,因走了長路熱得臉微紅額頭冒汗的年輕人。

「是的,我叫余振生,他叫郭全!」余振生指指身邊的栓子,說着他的大名。

那人笑了起來,他方方正正的臉上一雙月牙彎的笑眼,不笑都像笑笑起來便成了兩條畫在眉毛下面的彎彎的黑線。

「我叫崔衛,你們叫我崔哥就行!」他說着一口純正的天津話,卻也聽得懂山西口音。

浮橋對面一座高高的牌坊,上面寫着:北大關。

他看到余振生盯着那牌坊看,便像個熱情的導遊自豪的介紹著:「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這可是天子渡津的風水寶地,過去這是天津鈔關,在北門外河北浮橋旁,人稱大關,徵收水陸出入貨物稅銀。當時,由衛河進京的漕運商船,必經北碼頭大關完稅後才可通行。因這所收稅關口在天津規模最大,百姓又稱為北大關。

北大關不僅收稅,而且還查驗各船私貨。許多船主幹脆就在這裏卸下夾帶的土特產、洋廣雜貨,在上岸交易,規避罰沒。所以啊,這的地名就了小洋貨街,針市街,估衣街......」

他一邊介紹著一邊指着他們經過或者看到的街上某個方向。街上行人如織,街上掛着各種字型大小的買賣店鋪,街邊推車的擔擔的,畫糖人的,捏麵人的。更有着擎冒着熱氣的龍嘴大銅壺沖茶湯的,滾燙的熱水從細細的壺嘴倒入事先配瓜子仁、花生碎、青絲、紅絲、芝麻紅糖的高粱面中,似乎裏面還加了桂花,一股香甜氣飄來,栓子忍不住砸吧又發出嘖嘖聲。

「這名字倒是好記得,對了,我咋沒看到城牆?」栓子四下環視着繚亂的四周:「俺們那也有集,也有好多買賣店鋪,不過這裏人穿的新鮮,這街上也沒那麼多黃土,裹腿子的兵也比我們那多。」

他說着,身邊兩個穿着灰綠色制服打着綁腿的兩個士兵從他們身邊經過,一個隨手拿起路邊熱騰騰籠屜上的包子扔給同伴,自己又拿了一個往嘴裏塞著繼而若無其事的朝前走。那賣包子的攤主抬頭哎了半生,便生生的把後半聲咽了回去,卻好像習慣了一樣繼續回頭揉案板上的面。

「原本也有城牆的,後來讓洋毛子給扒了。這幫狗娘養!」他鼻子輕輕的哼了一聲,目光卻投向拿兩個拿包的兵,倒讓人不知道這句是罵養毛子,還是這兩個好像街霸土匪一樣的人了。

三人走過街上各式招牌的店鋪,飄着奶香的點心鋪,掛着懸壺濟世的藥鋪,裝潢的珠光寶氣的首飾店,琳琅滿目的雜貨店。

終於,他們在一家鋪子前停下,抬頭望去店鋪的招牌上赫然寫着「張記染坊」四個大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國泰民安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國泰民安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千里離家路 學徒天津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