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2)

第十六(2)

()6宇看龐吉面帶羞sè,自己更是為難。他偌大年紀,這麼大的身份,在群臣面前拜自己為師,反而對自己的名譽不好。不讓拜吧,皇上不依。想來想去,突然有了主意。他說:「萬歲爺,這件事實在使不得,這樣好不好?我們都是老師教出來的學生,就讓他拜我老師為師吧?」龐吉一聽,頭搖的像個撥浪鼓:「不、不,我寧可拜你為師,也不拜女人……」他偷看惠芳,不由心中一動,只見她:身材窈窕,舉止端莊,面似牡丹,秀外而慧中,宮中所有嬪妃無人能與她相比。老賊心中突然有了壞主意。就聽6宇說:「你還很那個,這有什麼?我們都是她學生。」「既然沒什麼,我就拜!只要聖上同意就成。」龐吉說。

仁宗逼龐吉拜師,也覺不妥,6宇雖然有才,畢竟是小字輩,傳出去與他與國都無光。惠芳雖然也是小字輩,她畢竟是老師,這於情於理都能說得過去,就同意了。

龐吉走到惠芳面前。說道:「老師在上,受學生一拜!」說罷就要跪下磕頭,羞得惠芳滿面通紅,她說:「不算、不算,磕頭也不算。您偌大年紀給我當學生,這不是害我嗎?」龐吉心想:才知道害你呀,晚了!走着瞧吧!嘴上卻說:「百歲無智小兒,小兒有智百歲,能者為師!我既然磕了頭,從今rì起,您就是我的老師了,有滿朝文武給我作證,賴是賴不掉的。」龐吉此時恨透了皇上和小字輩,讓他丟了這麼大的臉。不管龐吉拜師是真是假,仁宗看了大笑。他傳旨:撤除桌椅、布篷、擺駕進殿。

仁宗通過這次擂台賽,懂得很多道理,從中看到了大宋與後人的差距。要強國富民,國家就得有能人,這四位『天外來客』就是他興國安邦難得的人才,得想辦法留住他們。

仁宗說:「朕看明白了:真是『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什麼鬼呀,神呀,統統沒有,只有學問和科學,才是強國之本。不懂科學,國家就會落後,人民就會受窮。作為一國之君,誰不想國家富強起來?怎樣才能富強起來?誰要是能解決這個問題,誰就是國家的大功臣。朕今天就是要聽聽各位愛卿的治國良策。希望眾愛卿不要有顧慮,要講真話,不講空話,讓朕少受一些蒙蔽,多聽一些良言。從今rì起,實行『直言進諫,言者無罪的政策』,防止朕偏聽偏信。只要對國家有利,什麼難聽的話都可以對朕講,朕都能接受。眾愛卿,誰先講啊?」群臣已經看出了皇上的心思,在這時要是掃了皇上的興,那是自找不自在,所以他連問幾聲,也無人回答,仁宗就直接問惠芳道:「王愛卿,談談你的高論?」

惠芳驚問道:「您讓我談治國良策?我哪兒有啊。因時代的不同,國家制度也有本質上的區別,大宋的國情我不清楚,沒有資格說三道四。在我們那裏,我的責任就是把書教好,學生的任務就是把書讀好……」仁宗看她推辭,搶著說:「雖然國家制度不同,但治國方略大致相同,各國經驗都可以借鑒。是否談談你們的經驗?」惠芳說:「讓我談治國方略,等於紙上談兵,誤國誤民,還是不談為好。」仁宗說:「你太謙虛了,朕可以去偽存真,吸收有用的東西,有何不可呢?」

皇上實心實意請她談談治國方略,惠芳無可奈何,只好說:「好吧,我是一名教師,三句話不離本行,我就談談教育吧。要強國富民,應該先從教育抓起。用我們的話說就是『科學強國,科學富民』。只有人民掌握了科學,國家才能強大,百姓才能富足。所以我建議皇上應大力辦義學,讓一些窮苦的孩子也能學到知識。古人云:『和氏之璧,出於璞石;隋氏之珠,產於蜃蛤。』《六祖法寶.行曲》中曰:『下下人有上上智。』這就是說:一些有智慧,有才能的人,往往出身於低賤和貧窮的家庭里。只因其家境貧寒,而限制了才能的施展。辦義學的目的,就是將這些人的治國才能挖掘出來,為國為民所用。有學問的人越多,對國家越有益。要拋開世俗觀念,盡量多吸收一些窮苦家的子弟上義學。在我們那裏叫:『教育投資』……」

「報——」有人闖宮報道,「吳瀚及其同黨已逃出京城,去向不明,狄、楊二帥正四面追擊,特令下官進宮報於皇上得知……」「下去探明再報!」「遵旨!」

仁宗聽了報告問包公:「朕的眼力如何?朕看就是他!」包公說:「臣佩服。」仁宗又說:「朕敢斷言:狄、楊二帥將要空手而回。」包公問:「有何根據」仁宗說:「他要害朕,一定是謀划已久的。狡兔還有三窟呢,何況吳瀚?好了,不要為此事干擾了朕的大事。王愛卿,繼續講。」

惠芳說:「下面我就要談談怎樣培養人才。科學是無止境的,是沒有國界的,各國都有各國先進的東西。要為國家多培養人才,就不能閉關自守,把他們送出國門,學習外國的先進知識,用別人之長,補自己之短。對那些在科學上做出了貢獻的人,要重獎。因為國家要立新圖治,就需要這些人。從而揭起全民xìng的明和創造。用這些明和創造,造福於百姓、造福於國家。」

仁宗聽了惠芳關於教育的演說,高興地鼓起掌來,他慷慨激昂地說:「一燈能除千年暗,一智能滅萬年愚。話講得在理。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朕也現,我們知識貧乏,遠不及你們。現在朕就採取你的建議,撥銀大辦義學,培養人才。現在,吳瀚外逃,國師之職空缺,朕就封你為第一任『女國師』之職。將來建成義學院,你兼任『義學院』院長,有審批學生之特權。希望義學院能為國家培養出大批的治國之士和科技人才……」

惠芳一聽,嚇了一跳!急忙推辭道:「不行、不行、真的不行!我們到這裏來的目的是為了完成我們早已夢想的古代之旅,不是來做官的。古人云:『一人聰明而不足以遍照海內。』教育是多學科的,我一個人的力量有限,無法完成您交給的任務。」仁宗說:「你自稱是華夏子孫,在朕用人之際,就不能幫朕一把嗎?至於旅遊嘛,朕可以忙中偷閑陪你去。」

仁宗死乞白賴抓住不放,惠芳毫無辦法,只好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了。她說:「我們都是無拘無束不懂禮數之人,一旦失禮,豈不貽人口實?對皇上不利。」仁宗說:「只要愛卿幫朕治國,朕什麼流言飛語都不怕!」

莉君看老師推脫不掉,十分着急,想幫她解脫困境,還一個zìyou之身。便說:「皇上,任何事情都不能強人所難,我們在這裏的時間不會太長,我們一走,會給您造成很大損失。我知道皇上強國富民的決心很大,但這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只要皇上有決心、有恆心,就一定會把國家治理好。皇上還是放過我們吧。」仁宗笑道:「放你們可以,臨走時就不能留下點兒治國的辦法嗎?就是隻言片語,囑咐朕幾句也好啊?」莉君說:「囑咐皇上可不敢,借用先人的話說幾句倒可以。只要皇上牢記自己是一國之君,就必須『先存百姓。若損百姓以奉其身,猶割股啖腹,腹飽而身斃。』為防止此事生,皇上要以身作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嚴人先正己,君正而臣服。』唐太宗把魏徵作為鏡子,時時對照自己,方知自己的過失。他說:『人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見興替;以人為鏡,可以知得失。魏徵沒,朕亡一鏡矣!』希望皇上能把唐太宗和古代明君也作為鏡子,時常對照自己,才能使自己不犯錯誤,或少犯錯誤。為君之能,在於用人,但不能搞裙帶封。對人才要『外舉不棄仇,內舉不失親。』要公正廉明。將真正有才幹的人,提拔到治理國家的位置上來。國家若有大事,要與眾臣商議,通過去偽存真,浪里淘沙,一定會制定出正確的策略來。所以,我們當不當官無關緊要,關鍵在於皇上您自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回到1043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回到1043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六(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