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軍營生活(轉)

羅馬軍營生活(轉)

本文主要內容翻譯自《TheCompleteRrmy》作Adrldsworthy

部分資料取自

《TheRrmyFromCaesarToTrajan》作MichaelSimkins和RonEmbleton

維基百科

塔西陀《編年史》

加入

帝國時期絕大部分的軍隊是志願兵,法律規定所有的羅馬公民都有服兵役的義務,但徵兵制非常不受歡迎,特別是在意大利地區。內戰結束后,在奧古斯都四十多年的統治期里,只有兩次徵兵。分別是在AD6和AD9,兩次軍事上的慘敗之後。徵兵過程中出現了大量逃避服兵役的案子,一個騎士砍掉了兩個兒子的拇指以求免役,案后被奧古斯都賣為奴隸。

奧古斯都之後,皇帝們都避免在意大利強制徵兵,但在各個行省徵召輔助部隊liary,由非羅馬公民組成)時偶有實行。每一次大戰役之前,如果召募的士兵無法使軍團滿員,總督就會考慮在當地實行徵兵(dilectus),補足差額。在dilectus里,強制徵兵佔多少,用其它手段鼓勵參軍佔多少,沒有可靠的資料。

2世紀初小普林尼任本都總督時,審理了一個案子。兩個奴隸偽造身份加入軍隊,小普林尼寫信給圖拉真,請求皇帝的指導。圖拉真在回信里提到,士兵的來源有三種:募兵、徵兵和替代兵役,替代兵役是指被徵召可以交錢代替兵役。這時正值圖拉真準備遠征帕提亞,東部各省都在徵募兵員,所以圖拉真會專門提及徵兵制。在帝國的大部分時期,募兵制都可以滿足軍隊的需要。

士兵幾乎都是出身社會下層,軍隊可以提供衣食、住處、醫療和穩定的收入。收入不高,與城市裏的苦力差不多,但在軍隊里士兵可以得到教育,學習技能,有提升的機會,法律的傾斜(與平民打官司時,士兵可以得到照顧),無論父親是否在世都可以自由支配自己的財產(羅馬法律規定,父親有權支配子女的所有財產,不管他們成年與否,結婚分家后除外)。最重要的是,軍團士兵退役時能拿到一筆可觀的退休金或一小塊土地;輔助部隊的士兵則可以在退役時成為羅馬公民。

士兵們得到這些好處,付出的代價就是二十五年的兵役。在這期間,他必須接受嚴格的訓練,遵守嚴酷的軍紀,違紀將受到和金錢上的懲罰。由於軍紀太嚴懲罰太重,逃兵始終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服役期禁止結婚,但與婦女的長期同居關係則不受干涉。士兵們雖然不能與同居合法結婚,生的孩子也沒有羅馬公民權,但可以合法地將財產留給他們(結婚禁令由奧古斯都頒佈,兩百多年後被塞維魯廢止)。

軍團和輔助部隊通常是在各自所在的行省招募新兵。由於軍團的駐地相對穩定,例如不列顛的第二軍團在同一個地點駐紮了超過200年,軍團的兵源基本上來自同一省份。輔助部隊的流動性就大得多,經常根據需要四處調動,配屬不同的軍團,所以它的士兵常常是來自帝國各地。比如不列顛尼亞第二大隊(輔助部隊以大隊Cohort為單位),名字裏的不列顛只是表示它最初組建的地點在英國,而它在組建后的幾十年裏相繼調到了斯洛文尼亞、黑山和羅馬尼亞,士兵也是來自各個民族。但不管成份如何,軍隊里統一使用拉丁語。

在招募處,官員們要仔細檢查應徵的身份和身體狀況,身高是一個重要因素。據記載,身高要在1米7以上(有的資料說只有軍團的第一大隊和騎兵要達到這個身高),最理想的是6羅馬尺(1米77),身體強壯,視力良好。如果其它條件很好,矮一點也行。奴隸和犯過重罪的人不能加入,記錄表明有很多犯過輕微罪行的人加入了軍團。

通過檢查后,合格的新兵們誓效忠皇帝,就算正式入伍了。先拿到身份牌(Slum,鉛制的小牌子,刻有士兵的名字和特徵,裝在小皮袋裏掛在脖子上),給旅費75第納瑞斯,在護送隊的陪同(或押送)下分批前往各自的駐防地。

一份寫於AD103年的接收報告記錄了六個新兵的到達,年齡從20到25歲。他們加入的是輔助部隊,說明他們可能不是羅馬公民,但在報告上用的都是羅馬人的名字。還有一個加入羅馬海軍的埃及人Apion,在抵達意大利的駐地后寫信給父親,他到部隊後起了個羅馬名字,並且感謝父親給他的教育,使他有機會得到提升。這說明非羅馬人加入軍隊后改用羅馬名字是普遍現象。

輔助部隊的士兵退役后成為羅馬公民,他的孩子就有資格加入軍團。但到了帝國中期很多新兵都願意加入他們父親服役過的輔助部隊,這使得軍團和輔助部隊在兵員成份上的差別越來越小。幾代人之後,在公元3世紀,軍團和輔助部隊的差別消失了,軍隊主要分為野戰軍和駐防軍。

新兵營

新兵營建在招募地或是軍團駐地,似乎兩種情況都有。在這裏新兵們先要進行體力和紀律的訓練:隊列、行軍、修營壘、挖戰壕、整理裝備、游泳和騎馬。

4世紀的羅馬軍事作家維吉提烏斯(Vegetius)提到軍團士兵要全副武裝地在5小時內走20羅馬里(1羅馬里=1.45公里),強行軍時要走24羅馬里,歷史學家認為這個應該是指在狀況良好的道路上行軍。同時Vegetius還提到羅馬人行軍時的步長有兩種:軍事步用於緊密隊形;全長步用於長途行軍。沒有資料說明羅馬人是如何調整行軍的步伐節奏,但肯定不是象近代軍隊一樣敲鼓點,因為羅馬軍隊里從不用鼓。

接着是武器訓練,使用比真實武器更厚更重的木劍和柳條盾,對一根一人多高的木柱練習刺和捅的動作,同時學習如何用盾牌撞擊敵人上半部,當敵人抬高手抵抗時,用短劍從下至上給予致命一擊。投擲標槍也是必修課,可能還包括使用投石器、弓箭和弩炮。

完成個人訓練后,就可以用尖頭包上的真武器兩人對練、多人對練,最後是整個百人隊、大隊的演練。這些基本訓練通常要持續幾個月,完成後新兵才算一個合格的軍團士兵。此後更嚴格的訓練將貫穿整個服役期。

AD80年羅馬27個軍團的駐防地。邊境的第一線是輔助部隊駐守,軍團駐紮在第二線的交通要道上。

奧古斯都時代,羅馬基本停止對外擴張,各個軍團長期駐紮在邊境,並建起永久性的兵營。大部分的軍團兵營佔地20-25公頃,駐紮一個軍團。在地點的選擇上,易守難攻的地形並不是要因素,最主要的是交通方便和充足的水源。

這是英國南威爾斯第二軍團的軍營,據考證第二軍團在這裏駐紮兩個多世紀,軍營多次被改建。灰色部分是道路,軍營外還有劇場(Amphitheatre)。劇場相當大,至少能容納6000人,

中心的Principia是司令部,會議室、金庫等都在這,在司令部的大廳里通常立有皇帝的全身雕像,大家要對着它進行軍事方面的宣誓(宗教方面的宣誓在神龕)。司令部上方的Praetorium是軍團司令官邸,配有暖氣花園浴室。

左下方Tribunes』house是軍團將校的宅子,第一大隊的百夫長們可能也住這。右下方有醫院、澡堂和神龕。醫院很大,能容納全軍團5-10%的人員。

每個百人隊(滿員的百人隊有80個大兵,第一大隊的百人隊有160人)住一棟房子,每個班(8人)兩間,一間住人,一間當儲藏室。儲藏間約4.6平米,睡間8-9平米。上圖近端的幾間大屋子是隊部,遠端的兩排房間一大一小,就是士兵宿舍。

外牆大約高4-5米,牆外至少有一道壕溝,深2-3米。通常營地越小,駐軍越少,壕溝就越多。輔助部隊的營地外一般有三條壕溝。以羅馬人的建築能力,這些防禦設施可以說是簡陋的,這似乎說明羅馬軍隊更願意在軍營外野戰。

輔助部隊的軍營要小得多,這是駐守在哈德良長牆的一個輔助大隊,將近1000人。除了面積小,輔助部隊與軍團最大的不同就是澡堂建在兵營外,有人認為這是防火的需要,另一種不厚道的說法就是他們不像羅馬人那樣愛洗澡。

大部分的永久軍營旁都會出現一個平民居住區bae或vici),裏面住着隨軍家屬、軍用物資供應商以及為軍人提供各種服務的人員。軍團士兵們手裏的軍餉,足以支撐起一個繁華的商業區

哈德良長牆附近Vindolanda要塞,城牆外就是平民區。這是個小要塞,平民區也小。對於那些駐紮了一兩個軍團的要塞,平民區的規模不亞於市鎮,澡堂劇院廣場應有盡有。

軍營生活

如古往今來的很多軍隊一樣,羅馬人相信讓士兵們保持忙碌是必須的。駐埃及的第三塞侖尼加軍團留下一份公元1世紀後期的報告,詳細記錄了某個百人隊內31個士兵在10天內的工作。最多的是站崗、巡邏、修理裝備、保養弩炮和澡堂工,其次是當建築工和搬運工,最不受歡迎的當然是清掃廁所。不過還算公平的是只有兩個人各幹了一天廁所工,這兩人在十天裏再也沒有其它任務。

每天早上都有全體集合,軍官們點完名后就分配當天的任務,委派任務是以個人/天為單位,有些任務是在軍營以外,如護送、修港口等,花的時間就不止一天。同期的另一份記錄顯示有四個士兵奉命外出執行某項任務,7年後才歸隊。

雖然違反紀律,但資料顯示有一些士兵賄賂他們的百夫長,以避免分配到臟活累活,這種現象始終無法根除。而且部分百夫長故意把累活分配給有錢的士兵,以此來敲詐錢財。

16BC,奧古斯都最初建立職業軍團時,規定服役期為16年,16年後作為老兵再干4年,老兵可以不用站崗放哨干雜活。但由於召兵不易,二十年後奧古斯都又規定服役期為20年,然後作為老兵超期服役5年。

約瑟夫(Josephus,1世紀後期的猶太作家,他參加了AD66的猶太人大起義,後來又加入羅馬軍隊)在提到羅馬軍隊訓練之嚴格時說:「他們的訓練就是不流血的戰鬥,而戰鬥對他們來說只是流血的訓練。」

真相似乎沒有這麼簡單,大量的資料顯示,帝國各地的軍隊都常常被一些非軍事任務干擾了訓練,被軍官和地方官們當作免費的勞動力,去蓋房修路搭橋(帝國的公路網大都是士兵修的),甚至挖運河開礦山。因此皇帝和總督們三令五申,要求保證軍隊的訓練。哈德良就用他在位的大部分時間,巡行各地,檢查軍隊的戰備水平和邊境的防禦設施。

AD128年,哈德良訪問了北非的第三奧古斯都軍團。在觀看了軍團和輔助部隊的一系列大規模演習后,皇帝集合全軍作了演講。他先回顧了這支隊伍的光榮歷史,接着提到軍團內的一個大隊被總督調走,再早兩年另一個大隊被撥給在埃及的第三塞侖尼加軍團,而且軍團最近搬了兩次家,大量的時間被花在修兵營上,同時還要巡邏漫長的邊境。但是,皇帝話鋒一轉,他很高興地看到,士兵們沒有以此為借口荒廢訓練,他對隊伍的訓練水平非常滿意。

除了戰鬥演習外,一個混合大隊(500步兵+120騎兵)還演示了快速紮營:移動到指定地點,用石塊壘起外牆,在堅硬的地面挖壕溝,搭起整齊的營帳,開伙做飯,然後收起營帳開拔。該大隊由於行動迅速得到了哈德良的表揚。

收入

羅馬最早是在公元前4世紀初給士兵錢,做為他們離開農莊,參軍打仗的補貼。前2世紀中,波里庇烏斯(Polybius,希臘人)用希臘的貨幣單位記下了當時羅馬軍隊的工資:騎兵每天1德拉克瑪(drachma,4克多的銀幣),步兵2奧波,百夫長4奧波(1德拉克瑪=6奧波)。同盟軍隊不由羅馬工資,但管吃。

羅馬的常用貨幣單位1奧里斯=25第納瑞斯=100塞斯特斯

奧里斯(aurei):金幣,愷撒時代重8克,1世紀中尼祿時代7.1克,3世紀初卡拉卡拉時代6.4克,到了3世紀末戴克里先時代就只剩5.45克了。

第納瑞斯(denarius):銀幣,前3世紀4.5克,1世紀降到3.8-4克,以後一直慢慢下降。奧古斯都時代羅馬城內一個非技術工人的日工資約為1第納瑞斯。

塞斯特斯(sesterces):共和國時期為小銀幣,帝國時期改為銅幣。龐培古城的一份記錄顯示一個奴隸的賣價是6252第納瑞斯。

對羅馬軍隊來說,加工資可以說是百年一遇的大事。前2世紀中,按波里庇烏斯給的數字換算,士兵每年是120第納瑞斯。50BC左右,愷撒在動內戰前,將手下士兵的工資翻了將近一翻,達到每年225第納瑞斯;到1世紀末,圖密善將士兵工資漲到300;過了100多年,塞維魯將工資漲到450;此後僅過了二十年,塞維魯的兒子卡拉卡拉又加薪50%。這次加薪間隔之短,說明羅馬鑄幣的成色下降得很快。

帝國時期軍官和百夫長的工資還不清楚,2世紀初小普林尼曾提到自己為手下謀到一個百夫長的職位,為了置辦百夫長的全套裝備花了他1萬第納瑞斯,這說明官兵之間的差距很大。

禁衛軍的工資也沒有直接的資料,根據塔西陀的《編年史》,AD14年奧古斯都剛死,駐紮在匈牙利的三個軍團就生兵變。兵變領在煽動演說中提到,軍團士兵每天收入不到3分之2個第納瑞斯,禁衛軍不用面對危險,舒舒服服地呆在羅馬,每天卻能拿2個第納瑞斯。如果塔西陀的數字可靠的話,當時禁衛軍士兵的年薪應為730第納瑞斯,是軍團士兵的3倍。城管大隊(UrbanCohort)的工資介于軍團和禁衛軍之間。

輔助部隊的工資比軍團低一些,奧古斯都時期步兵是187.5第納瑞斯,混合大隊中的騎兵225第納瑞斯,騎兵大隊是262.5第納瑞斯。後來軍團工資漲了,輔助部隊也跟着漲,但漲幅不明。

一年裏的工資分三次,1月1日、5月1日和9月1日。工資是軍營生活中的大事,和舉行慶典差不多。AD70年提圖斯圍困耶路撒冷時,為了振奮士氣,順便打擊敵人的士氣,將薪儀式辦成了一次盛大的慶典。大家都穿上最好的盔甲服裝,馬匹披上華麗的袍子,列隊在守城敵軍的視野內,士兵們一個個出列,由軍官餉,前線上金銀閃爍。慶典足足搞了4天,每個軍團一天。

上面的數字只是毛餉,士兵拿到手的凈餉要少的多。現存的一份寫於AD81年的記帳單,記錄了駐紮埃及的兩個士兵在一年裏的收支情況(原文單位是德拉克瑪,是當地的銅幣而不是古希臘的銀幣,1德拉克瑪=1塞斯特斯,下面的貨幣單位都是塞斯特斯)。其中一個的記錄如下:

第一次餉:247.5(應250,但扣掉了2.5的貨幣兌換費)

乾草10

口糧80

鞋、皮帶、襪子12

營地慶典20

?60

總支出182

盈餘65.5

上次盈餘136

總盈餘201.5

第二次餉:247.5

乾草10

口糧80

鞋、皮帶、襪子12

軍旗4

總支出106

盈餘141.5

上次盈餘201.5

總盈餘343

第三次餉:247.5

乾草10

口糧80

鞋、皮帶、襪子12

衣服141.5

總支出247.5

盈餘0

上次盈餘343

總盈餘343

另一個士兵的記錄也類似。一年的總收入是750塞斯特斯,合187.5第納瑞斯,說明他們是輔助部隊的步兵。乾草可能是喂騾子的(每個班8人,配一頭騾子)。一年的軍餉扣掉各種支出,真正到手的不到三分之一。(明匪在他挖的一個坑裏提到清末北洋軍的士兵餉是8元一個月,伙食和軍服就要扣掉6元,古今中外當兵的都一樣啊)

在馬薩達要塞(1世紀猶太人大起義的最後一個據點,AD73年被羅馬人攻克)現了一份類似記錄,屬於第十軍團的一個士兵,他的服裝支出要多一些,口糧支出和上面的兩人一樣,也是一年240塞斯特斯。由於羅馬軍隊的口糧大都是在當地購買,其它地區士兵的口糧支出可能不是這個數。

士兵們的積蓄通常都是存在百人隊的旗手處(signifer,每個百人隊配一名旗手,兼會計),每個士兵都存一些,整個軍團加起來就是個不小的數字。圖密善(AD81-96)時期,有一個總督就企圖利用這些錢作為他的造反基金,因此圖密善下令,每個士兵在會計處的存款不得超過250第納瑞斯,不過這個禁令很快就沒人理會了。

奧古斯都去世時,在遺囑里自己掏腰包給禁衛軍每人250第納瑞斯,城管大隊每人125,軍團每人75,輔助部隊沒有。後面的皇帝也都沿襲了這一傳統,而且數額越來越大。克勞狄烏斯給禁衛軍每人3750第納瑞斯;馬爾庫斯.奧勒留斯給到了空前絕後的5000,當時的禁衛軍大概有1萬,這就是5000萬第納瑞斯。軍團的數目不詳,如果按奧古斯都定下的標準,軍團獎金為禁衛軍的三分之一,30個軍團算12萬人(每個軍團滿編是6000人,但和平時期通常嚴重缺編),軍團的總獎金就是2億第納瑞斯。這可是個龐大的數字,AD180奧勒留斯去世時國庫總盈餘不過7億第納瑞斯。

退役金和退役田地的情況還不清楚,有的資料稱奧古斯都給軍團士兵的退休金是3000第納瑞斯,禁衛軍5000。但在AD14年匈牙利的三個軍團兵變時,士兵們提的條件是退役時不要田莊,改退休金,理由是所謂的田莊都是在窮山惡水的貧瘠之地。這說明軍團的退休金是後來才有的。

勳章

無論是尚武的共和時期還是墮落的帝國時期,羅馬軍人都十分看重勳章(dona)所代表的榮譽。勝仗后羅馬軍隊都要舉行儀式頒勳章,AD70提圖斯攻陷耶路撒冷后,在獎勵儀式上「(提圖斯)一個一個地宣佈受獎的名字,在受獎上前時(提圖斯)鼓掌喝彩,高興得就像是自己得獎一樣。他親自將金冠戴在他們頭上,將金鏈子掛在他們脖子上,給他們金質短矛或銀獎章,並給每個人升職,然後他又從戰利品中給予他們不同的獎勵。」

羅馬人極少給戰死獎章,士兵們要活着向軍官申請獎勵,同時還要有2到3位戰友誓證明他在戰場上的表現。軍官們拿獎章就容易得多,在帝國時期,只要打了勝仗,中高級軍官們都可以得到各類獎章,無論他們是否英勇殺敵。

獎章上刻有受獎的名字,所有的獎章都是以皇帝的名義頒。很多士兵們都在自己墓碑的浮雕上,刻上獲得的獎章。上圖是1世紀第十四軍團的掌旗手Gnae的墓碑,浮雕的胸前掛滿勳章。

輔助部隊的士兵作為個人很少能得到勳章,獎勵通常是對整個單位頒。獎勵可以是提前獲得羅馬公民身份,如達西亞戰爭中的第一不列顛大隊;也可以是獎給大隊的勳章,這時大隊可以在名字上加一個後綴,表示曾獲得某個勳章,勳章越多,名字就越長。

伙食

上面說過,羅馬軍隊的口糧費是直接從軍餉中扣除,據說每個士兵每月口糧為36公升(未脫殼的穀物)。歷史記載上羅馬軍隊的伙食包括穀物(通常是小麥)、鹹肉、乳酪、蔬菜、扁豆和酸葡萄酒(acetum和v。一天有兩次正餐-早餐和晚餐,口糧下到個人,然後以班為單位做飯。

這是軍事愛好在重現軍團士兵的野戰伙食。中間的手搖磨將小麥磨成麵粉,然後加酵粉和成麵糰,放在營火旁烤麵包。

用標槍烤肉。槍頭的金屬未經過回火,所以用這種方式烤不會造成損壞。

軍營內的開伙方式與行軍時略有不同,英國的一個軍營遺址顯示,每個百人隊似乎配有1個麵包師和兩個助手。麵粉除了作麵包外,還可以直接加水煮成類似麥片粥的東西,或混合了蔬菜和肉煮湯,或製成其它面製品。

麵包作為羅馬人主食的地位是不可動搖的,如果讓士兵們少吃麵包多吃肉,大家就會有意見。AD60左右,科爾布羅在亞美尼亞作戰時,由於缺乏麥子,「他們只能用頓頓吃肉的辦法來防止飢餓」。後來羅馬軍隊佔領了一個農業區,收割莊稼后才吃上了麵包。

肉類裏面軍團多吃豬肉,輔助部隊多吃牛羊肉,這可以通過軍營周圍掘出的動物骨頭的比例證明。隨着軍團里羅馬人比例的降低,軍營附近掘出的豬骨頭的比例也在降低。而且不列顛的軍營羊骨頭多,日爾曼的軍營牛骨頭多。

軍隊下的口糧通常是可以吃飽的,但是比較單調,士兵們要調劑一下口味的話就得自己想辦法。在現代現的羅馬士兵的信件里,食物是重要的話題,很多士兵寫信給家人要求寄食物來。或可以向當地的商人購買,在哈德良長牆附近的Vindolanda要塞,現了一個高級軍官的奴隸寫的食品採購單,包括17升豆子、20隻雞、100個蘋果、100個雞蛋、4升魚醬和橄欖油。

士兵們買不起好吃的,打獵就成為一個不錯的選擇,特別是在人煙稀少的邊境地區。在北方行省獵鹿是軍隊里很普及的運動,日爾曼地區比不列顛擁有更多的獵物,在軍營遺址里現了不少熊、狼和野牛的骨頭。捕魚也同樣是豐富食物品種的好方法。

啤酒(cervesa)也是軍隊伙食的一部分,在不列顛的一些軍營里現了士兵們自己釀造啤酒的證據。

醫療衛生

羅馬軍隊相當重視士兵們的健康,醫院、澡堂、廁所和有蓋無蓋的下水道是所有上規模軍營的必備。醫院通常是按照容納全單位5-10%人員的要求建造,即使沒有大戰,醫院裏也經常擠滿了人。AD90年Vindolanda要塞的一份報告指出,在第一輔助大隊的750人中,31人因傷病住院:生病15人;受傷6人;眼部炎10人。

軍團里的醫務人員從醫生到初級護理員都有,高級醫生的地位相當於百夫長。他們的業務水平不亞於民間的同行,在傷科上還有過之。羅馬的名醫塞爾蘇斯(Celsus)和蓋倫(Galen),在著作里都經常提到一些著名軍醫的名字。出身社會下層的士兵在軍隊里能得到的醫療保障,遠比和他們同一階層的平民所能得到的要好得多。

這是Vindolanda要塞的澡堂復原圖,幾個隔間提供不同的溫度,旁邊建有廁所,用澡堂流出的廢水沖洗。

羅馬人對溫泉的醫療作用也很感興趣。佔領不列顛后不久,軍團就在溫泉勝地Bath建起了一個澡堂兼療養的建築群,傷病員被送到這裏療養。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囂張的軍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囂張的軍閥
上一章下一章

羅馬軍營生活(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