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謀划

第三章 謀划

從子明殿回到回到自己的寢宮,林弘也沒有了睡意,他就這麼隨意地躺在自己的床上,思考着自己的未來。要知道,身為王室成員,本就比同齡人考慮的更多,更別說此刻的林弘還有着一個穿越過來,有着二十多年人生的靈魂。

林弘原本也想過是否只當個閑散公子,等到成年後,被隨意封到一塊土地上,混吃混喝過完一輩子就算了。可年少時發生過的一件事卻改變了他的看法。

那一年,林弘於王宮內的花園中遊玩,偶然間看到一隻樣貌叫聲都頗為獨特的鳥兒,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其捉到,然而就在把玩之時,被當時已被封為太子的公子哲看到,公子哲也感嘆於此鳥的與眾不同,遂向林弘提出借其幾日的要求,林弘當時也沒多想,便直接拒絕了,雖然公子哲當時臉上並無其他神情,但林弘顯然還是低估了自己這位便宜大哥,低估了太子二字的威嚴。

過了幾日,當林弘從子明殿進學回到寢宮之後,看到的只有一隻被折斷了脖子,已然斷氣了的鳥兒。林弘大怒,責問眾人是誰做的。這時,門外走進來了一位宦官,宦官一臉笑意地對林弘說:「太子殿下聽聞公子近日沉迷於此鳥,為防公子墜入歧途,特命小的前來提醒公子,還望公子能體諒太子殿下的一片苦心啊。」

林弘當場就怒喝到:「一片苦心?無非是記恨吾未將此鳥借與他罷了,何須做此姿態!」

聽聞這話,那宦官的臉色開始陰沉,看着林弘說道:「公子慎言,太子殿下此舉確是為了避免公子荒廢學業,公子可別胡亂誣陷太子!」說到太子二字時,他的語氣刻意加重了幾分。

聽得此話,林弘也反應過來了自己言語中的錯處,一國太子,若無差錯,那就是未來的王,誣陷未來的王,就算是王子,也是重罪。想至此處,林弘強忍怒火,對着那宦官說到:「是本公子失態了,轉告太子,就說吾,銘記太子的教誨!」

儘管聲音很小,但林弘還是聽到了,那宦官冷笑一聲,隨後轉頭,徑直離去,視林弘為空氣。

自那之後,林弘便明白了一個道理,自己早已不在前世所處的社會了,現在是一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時代,閑散公子又如何,一旦君王厭惡於你,你的性命便全由君王來決定了。要想把性命掌控在自己手中,那就只有一個辦法,讓自己成為君王。

可在這個時代,嫡長子繼承製可謂是深入人心,縱使庶子再有才華,也無法繼承家業,雖然中原各國也有庶子繼位的先例,但那無一不是靠兵變奪得的王位,得位不正,不僅國內得不到支持,還容易給他國落下口實,趁機出兵。

可對林弘來說,把性命交給他人掌控,那更是無法容忍的事,因此,林弘只能跟太子爭,跟其他兄弟爭,爭那至高無上的王位。而想要從嫡長子手中奪得王位,只有兩個辦法,一個是讓雍王先把太子廢了,但目前來看,雍王沒有理由,也沒有想法去這麼做。

那就只剩下另一個辦法,那就是兵變了。雖然時空不同,但這個時代與原先時空中也有着許多相同之處,其中之一就在於兵權。這個時代,也奉行有兵就是王的道理,誰的兵多,誰說話的底氣就硬。而要想干篡位這種大逆不道的事,手上沒有一支忠誠的軍隊,無異於痴人說夢。

而要想掌控一支軍隊,首先要得到雍王的允許,那麼就得先讓其認識到自己的才能,因此,才有了子明殿獻策。從今天的結果來看,這一步,自己是走對了。那麼接下來,就該展現自己的軍事才華了。想做到這一步,最快的辦法便是從周圍各國身上下手,最好打一場局部戰爭,讓自己一戰成名。

躺了許久之後,林弘命侍衛找出了一幅地圖,當然了,受限於現在拙劣的繪圖技術,以及沒有後世那些高空衛星的支持,現在的地圖也只能是把各諸侯國的位置畫個大概,大國可能還有幾個重要的城市被畫出來,小國嘛,那就只有都城能被點出來了。至於其他的山脈河流什麼的,那更是只有那些世人皆知的,才被記錄在圖中。當然了,肯定還有更加精細的圖,但那就是屬於各國的秘密了,尋常是無法獲得那種地圖的,不過當前的地圖,對林弘來說也是足夠了。

看着眼前的地圖,林弘陷入了沉思。當今天下,用大爭之世來形容,最為恰當不過。大國爭霸,小國謀存。北方有兩大霸主國,一個是趙國,在原本歷史中,趙國在吞併中山國后,開始進行胡服騎射,一躍成為戰國後期能與秦國相抗衡的強國,這離不開一代雄主趙武靈王的雄才大略。但原本歷史中的武靈王在晚年卻遭遇了沙丘宮變,導致一代雄主最後被活生生餓死。但在這個時空,不僅沒有發生所謂的沙丘宮變,趙武靈王也比原本歷史上多活了十幾年。

這十幾年對那時的趙國來說,可謂是最為重要的十幾年,因為現如今趙國的北方領土,大多是那時的武靈王率領朝中的一眾文臣武將打下來的。趙國北方領土,差點就把整個匈奴給打下來了,要知道,武靈王時期的匈奴可不是後世漢朝初期的匈奴,趙國時期的匈奴,面對完成了胡服騎射,大敗林胡,樓煩的趙國騎兵,那就是處於挨打的地位。而趙國除了向北,還向西,佔領了林胡三分之二的領土,與月氏領土相接。

趙武靈王在佔領了北方的大量領土后,開始在國內進行了一系列政治,經濟上的變法。使得趙國在數年內便消化掉了這些領土,並且大力充實了由於戰爭而導致虧空的國庫。在趙武靈王死後,繼位的幾代趙國君主,皆是守成之君,再無如同武靈王那般文韜武略遠超他人的雄主。由於佔據了北方的大量牧場,趙國的戰馬數量堪稱諸國之最。在他國還為組建一支成建制的騎兵部隊而發愁時,趙國已經能夠實現一騎雙馬,甚至一騎三馬。而北方平原地區,騎兵無疑是最為強大的兵種,這也是趙國能夠在百餘年前成為當世霸主,並保持自身地位至今的原因。

而北方的另一個霸主國,則是慶國。相比起趙國這等老牌霸主國,慶國更像是一個暴發戶,慶國前身,便是燕國。燕國在百年前爆發內亂,起因便是由於燕國君王在一次外出狩獵中,遭受到刺殺,隨後,幾位有野心,有實力的繼承人開始了長達數年的奪位之爭,當時燕國的幾位公子,都為了坐上國君之位而對其餘人下狠手。

而當時作為鄰居的趙國,國內貴族與平民之間的矛盾激化,燕國內亂給了當時的趙國君臣一個機會。於是乎,趙國起兵三十萬,兵分三路進攻燕國,數月之內,燕國近半數國土落入趙國手中。

眼看燕國將亡,但燕國國內的那幾位公子卻是誰也不肯談和,都想着先坐上國君之位再對抗趙國。作為當時的燕相,張元聯合朝中武將及地方實權將領,以平亂為名義,對四處作亂的燕國公子們進行討伐,由於兵力懸殊,不到一年,張元便平定了燕國內亂。

平定內亂之後,張元進行了兩手準備,一是火速抽調燕國十萬精銳,組成大軍抵抗趙國入侵,其次是向中原的魏國請求援助。原本魏國並不願幫助燕國,甚至也想像趙國那般,趁機吞佔燕國國土。

燕國使者對當時的魏王說:「燕國內亂或許能讓魏國獲得利益,但燕國滅亡,那魏國的災禍恐怕也就不遠了。從前有燕國在北方牽制着趙國,趙國因此不敢傾舉國之力入侵魏國。一但燕國滅亡,趙國再無後顧之憂,魏國可有信心,抵擋住趙國的數十萬鐵騎?」

魏國君臣聽完此話后,面面相覷,在思考數日後,魏國公開指責趙國趁燕國內亂,入侵燕國,乃是不義之舉,魏國作為燕國的盟友,希望趙軍退出燕國。相對應的,是魏國二十萬大軍,陳兵於魏趙邊境。

趙國君臣在看到魏國的動作后,再看趙燕兩軍之戰,雖是趙國勝多敗少,可由於燕軍佔據了地利,燕軍已經開始慢慢守住敗勢,局勢一時間陷入僵持階段。趙國此時二十餘萬大軍,人吃馬嚼,每天所消耗的糧草都是天文數字。雖說趙國底子厚,拖的起,但別忘了,還有魏國的二十萬大軍在邊境虎視眈眈呢。

最後,趙國同意了與燕國和談。和談的結果便是燕國割讓二十座城池給趙國,並補償趙國此次出兵所損失的糧草。而魏國方面,燕國也是割讓了五座城池,畢竟沒有切實的利益,是無法打動魏國的。

在折騰了數年後,燕國的內憂外患也終於平定了下來。但此時的燕國百姓和權貴階層,對燕國王室的支持降到了冰點,畢竟那幾位燕國公子到了最危險的時候,都還是想着奪位。在這個時候,燕相張元就曉得格外突出,不誇張的說,張元堪稱是燕國的救星,是他平定了燕國的內憂外患。並且此時的張元,也擁有着一眾燕國將領的支持。

在底下人的不斷暗示,和燕國權貴階層的默許支持下,張元先是立了一位燕國王室為燕王,隨後再讓這位傀儡燕王多次在公開場合向國人表示王室在此次叛亂中的責任,並且表示王室已無法再領導燕國百姓,希望張元能成為燕王。

張元先是不肯,而後便是三辭,在做足了樣子后,才表示勉為其難的接受了王位。然而張元上位的第一件事,便是改國號燕為慶,稱自己為慶王而非燕王。那些燕國王室族人自是不肯,但成為了慶王的張元,可不會再跟這些前朝王室後裔們客氣。張元憑藉着軍方的支持,對國內所有反抗之人進行清洗,由此而坐穩了王位。

而新生的慶國,由於喪失了大量國土,導致國庫空虛,張元面對此種情況,也是效仿武靈王改革,向北方開疆拓土。而慶國開拓的方向,便是後世的朝鮮一帶,此時地廣人稀的朝鮮一帶,深山中有着大量的資源可供開採。經過這百年開採,慶國不但藉此恢復了由於燕趙之戰所帶來的損失,甚至通過開採得來的資源,商隊通往各國,國力大增。雖仍是比不得趙國這等大國,但相對於那些小國來說,慶國也算是一個龐然大物了。

而中原地區,則是魏國一家獨大,這個時空裏的魏國,在與曾經的山東六國共同瓜分了秦國后,國力大漲,由於原本歷史上的商鞅變法沒有了,這個時空的魏國,不再是原本歷史上腹背受敵的情況,依靠吞併的秦國領土,魏國有了極大的戰略縱深,隨後幾十年,魏國在消化秦國領土的同時,也不斷對外擴張。

魏國的目標,放在了韓國的身上,彼時的韓國,雖有申不害變法,但面對當時仍處於霸主地位的魏國,卻也不是對手,於是魏國用了二十年,將韓國納入囊中。

至於其他的齊國,楚國等,據林弘目前所了解的情況來看,這數百年間雖有擴張,但仍與六國分秦時,未有太大的差異。

總的來說,目前天下以趙魏兩國最強,齊楚慶三國次之,剩下的便是如雍國這樣的,在秦滅亡后的數百年時間裏,由其他國家分裂,合併來的國家。

看完山東諸國,再看看雍國。可以說,跟趙魏這等傳承了幾百年的大國相比,雍國無疑是弱的不能再弱了。別的不說,如今魏國只需陳兵於崤函一帶,便能讓雍國困於雍地數十年。一個小小的巴地叛亂,從成王林天開始,數十年未能解決,這就是雍國跟魏國的對比。

錯非近年來魏國有意侵佔楚國,楚國才不會屢次對雍國施以援手。說是楚國需要雍國的糧食,但知情者都知道,楚國這幾百年來,對南方的開發,早就極大提高了國內的糧食產量。

雍國可謂成也地勢,敗也地勢。各國入雍只有一條路線,雍軍以往只需死守關口,便可憑地勢之險要,阻敵軍於關外。但同樣的,只要敵軍堵住函谷關,那麼雍國便只能永遠困於關內,做一個邊陲小國。因此,歷代雍王都積極謀取東出,但奈何魏國勢大,儘管身處四戰之地,但仍不是雍國可以挑戰的。

看了一圈,林弘覺得,自己想要掙得軍功,最好的選擇,也只有蜀地了。畢竟自己雖然有把握從父王那要來一支軍隊的指揮權,但人數卻不可能太多,畢竟自己寸功未立,又從未上過戰場,怎麼可能有指揮大軍的權利。因此,周邊各國,自己是沒那個實力碰了,但面對蜀地那萬餘叛軍,自己還是有把握拿下的。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平凡的公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平凡的公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謀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