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子產為政

第八十九章 子產為政

「彌兵會盟」后,衛國大夫石惡聽說衛獻公殺了寧喜。他想,自己是寧喜**,回去必然是凶多吉少。於是他便去找了趙武,跟趙武去了晉國。

「彌兵會盟」對鄭國大夫良宵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他原本是鄭國的實權派,這次代表鄭國參會,在列國大夫面前露了臉,名氣陡然上升,他就有點飄飄然了。良宵回國后,變得愈發專橫,彷彿鄭國是他的,簡直不把鄭簡公放在眼裡。不久后,鄭國發生了兩個公子爭權奪利的內亂,良宵捲入其中被殺。

鄭簡公任用任用了一個能人執政,致使鄭國出現了一個小階段的復興。此人名叫公孫僑,是春秋時期一個著名的政治家,也是後世法家的先驅人物。

公孫僑,姬姓,又叫做姬僑,字子產。(公元前584年-前522年),他是鄭穆公之孫,鄭公子發的兒子。他的一身留下了許多傳奇故事:

早在公元前563年的時候,鄭簡公三年,出現了一次叛亂。幾個地方官吏因為不滿上司壓榨,帶領一群奴隸殺進了鄭國的宮殿。領頭的幾個人是尉止、司臣、侯晉、堵女父、子師仆等。

那一天,曙光初現,大地還在半夢半醒中沉睡。一陣鼓雜訊打破了黎明的沉寂。鄭簡公的宮廷衛隊毫無防備,被打了個措手不及,很快就四散而逃。鄭簡公做了俘虜,被劫持到了北宮。

子產的父親公子發,還有王族中的公子騑、公孫輒等人匆匆趕往宮中,他們原本以為只要他們去了,就能組織有效抵抗。不料,此時宮中大亂,未等公子發等人組織抵抗,叛亂者就殺了過來。公子發、公子騑、公孫輒等人只好拔劍相迎,三人皆死於西宮中。

接著,子產也趕了過來。他先召集散兵,把守宮門,同時安排官員關閉檔案庫,慎重收藏。然後將收集來的士兵排成行列,向西宮衝擊。士卒有了組織,就厲害了。子產等人殺退了**者,將公子發等人的屍骨收起來。

此時,另一王族成員,名叫公孫蠆的,率領國人來增援。一番打鬥,終於平了**。尉止和子師仆當場被殺。其餘人多半被殺,留下的全部做了俘虜。侯晉逃了出來,去了晉國,堵女父、司臣、尉翩、司齊逃亡到宋國。

叛亂平定后,公子嘉(字子孔)當政。他下令,將罪官子弟和**者全部打為奴隸,並製作丹書(奴隸的身份文件)。一時間牽連者甚眾。許多大夫、官員們、卿的嫡子不肯順從。子孔大怒,準備將這些人全部誅殺。

子產勸阻他,請求燒掉丹書。公子嘉不同意,他說:「丹書是用來安定國家的,眾人發怒就燒了它,國威何在?眾人干政,國家不亦難乎?」

子產說:「眾怒難犯嘛。犯眾怒,而專權,此乃治國之危矣。不如燒掉丹書,安定眾人。如此一來,您可以專權,眾人也能安定,這不是兩全其美的事嗎?」

公子嘉聽從了子產的建議,於是他派人在鄭國的倉門外當眾燒掉了丹書,一場風波終於平定。這件事讓子產名聲鵲起,大家都說子產寬仁,有遠見。

公元前548年,鄭簡公派子產、子展(公孫舍之)兩人率軍進攻陳國。鄭軍得勝。子產下令,不準劫掠宮殿,不準屠殺百姓。在陳國歸降后,他又把鄭軍佔領的土地全部歸還給了陳國。

鄭國軍隊班師回朝後,鄭簡公鑒於子產伐陳有功,給他封賞了一片土地,子產拒不領受。他的高姿態得到了鄭簡公的讚賞。

其後,子產受鄭簡公委託,前往晉國奉獻戰利品。晉國大夫範文伯不滿鄭國伐陳。他質問子產:「彌兵會盟已經做了規定,說好的列國爭端,要和談,不要動武。鄭國為何壞了規矩?」

子產說:「兄弟激憤,尚有拳腳。陳國也參加了彌兵之會。要能和談,我們何嘗不談?」

趙武讚賞子產的說法,他說:「沒有拳頭就沒有和談,有時候只能先動拳頭,才能有和談。」

眾人聽后轟然大笑。範文伯也就作罷了。

公元前554年,公子嘉、良宵等人在內亂中同時被殺,鄭簡公任命子產為卿。

子產當政后,首先推行了田制改革。他專門設置了官員,丈量土地,鼓勵開荒,按照每戶擁有的田畝數量來收稅。他還規定,田土四界必須有水溝。廬舍不能佔用耕田等等。總之,他想盡一切辦法刺激農業產生。同時,提倡節儉,反對驕傲奢侈。

其次,他對政體也進行了一番整肅。他認為,知禮、尊禮、守禮乃是做人做事之本,推崇上下尊卑有別,各守其道,各司其職,不得僭越。每一級官員要忠誠儉樸,盡職盡責。在他的督導下,鄭國的朝政有了改觀。

公元前536年的時候,子產還幹了一件轟動天下的事情,他下令將鄭國的法律條款鑄造在一個青銅鼎上,公布全國。史稱「鑄刑書」。

在當時,列國的法律都掌握在官府手中,百姓吃了官司,任由官員來發落。而官吏們也拿著法律來為所欲為,其中巧取豪奪者、中飽私囊者不在少數。

鄭國是個推崇商業的國家。商人販運,行走四方,時常受到各地官吏的勒索。當然還有農戶,他們在受土地領主的壓榨時也是狀告無門的。百姓怕官,關鍵就是不知法,無法用法律來保護自己。子產為了改變這個弊端,於是幹了件「鑄刑書」的事情。

此舉一出,首先是本國貴族反對,接著,就連列國諸侯中也多有反對。

晉國大夫叔向致信子產,責問說:「假如百姓知道了法律,他們就不聽官員的了,官員們還拿什麼來治他們?你到底懂不懂治國,有沒有才幹?」

子產回信說:「知法,方能守法。百姓知法,就不敢作亂。官員守法,則不敢亂來。舉國依法,國將安治。你責備我沒有才幹。我承認,我沒有才能。我只是用這個刑鼎來挽救當世的。」最後,為了不得罪叔向,子產又寫了一句:「既然不能接受您的命令,又豈敢忘了您的恩惠?」

子產頂住各種壓力,堅持公布法律。後世的人因為他第一個做了「鑄刑書」這件事,將其視為法家的先驅。

在這個時期,子產的推行的田畝賦稅改革也遭遇到了阻力。有些土地領主因為收稅增加,開始抨擊或咒罵子產。子產聽之任之,全然不為所動。

穆族中(子產是鄭穆公的後代,鄭穆公一族也被稱為穆族)有個叫做子寬的人,他將一些別人罵子產的話轉告給了子產,希望子產有所改變。

子產說:「他們要罵,就讓他們罵去吧。有什麼妨害呢?如果我做的事情有利於國家,生死我都不計較。我聞之,為善之舉,不變其法,固有所成。民不可縱,法不能更改。《詩》曰『禮義不愆,何恤於人言』。我是不會改變的。」

這期間還發生過一件「子產毀晉」的事情。

有一次,子產和鄭簡公去晉國進貢。晉平公不見他們,也不派大臣去接待,只叫人將他們安排在使館里住。鄭簡公很惱火。

子產說:「他這麼做,分明就是不把我們放在眼裡。要是我們不反抗,將來會更窩囊、更被動。」

鄭簡公說:「我們打不過他們,怎麼反抗?」

子產說:「打不過也得表態。我自有辦法。」

子產叫手下將晉國使館的門拆了,將馬車全部趕到使館的院子里。消息傳到晉平公那裡,他叫范匄去過問。

范匄責問子產說:「你把晉國使館的門拆了,這是對晉國的大不敬。」

子產說:「我們帶著恭敬的心意來向晉國進貢,結果沒人接待我們。我們帶來的東西沒法繳納。外面盜賊太多,貢品只能放在使館之內。沒想到,你們晉國使館的門太小。我們沒有辦法,只好自己動手把門拓寬一點,讓馬車停放進來。」

范匄聽出了公孫僑的嘲諷,但也知道自己這邊理虧。於是說:「都說子產大夫是個精明的人,看來,不是浪得虛名。」

范匄回去后,向晉平公做了彙報。趙武說:「子產說的不錯。我們應該向他們賠禮道歉。」

晉平公於是在第二天親自接待了鄭簡公和公孫僑。

公元前530年,鄭簡公去世,子產作為相國主持了葬禮。之後,輔佐太子即位,就是鄭定公。

鄭是晉的屬國,所以新即位的鄭定公要去晉國朝見晉國的新君主晉昭公。子產隨行。

鄭定公四年,晉國大夫韓宣子來訪鄭國。韓宣子作為宗主國的大臣,到了鄭國自然有點膨脹。有消息傳出,韓宣子向鄭國商人索要玉環。子產得知后,不好明說,但他又不想聽任韓宣子為所欲為。為此,他找到韓宣子,來了一番旁敲側擊。

子產問:「政權靠什麼來穩固?」

韓宣子說:「民眾。」

子產笑道:「韓大夫頗有見識。一語中的。那麼,民眾靠什麼來歸心?」

韓宣子說:「當然是仁德了。難道還有其他嗎?」

子產說:「鄭國把晉國奉為上,上國大夫到了鄭國,如果能用仁德教化民眾。民眾自然會奉為表率。」

韓宣子聽出了味道。便說:「你提醒的好。有一個玉環,我應該買了才對。」

這件事讓韓宣子對子產油然生敬,他臨走時,子產攜鄭國其餘五卿來送別。雙方賦詩、答禮,盡歡而散。

這一年,鄭國大旱,鄭定公派屠擊、祝款、豎柎三個大臣去祭祀桑山。結果屠擊、祝款、豎柎祭祀后,老天還是沒有下雨。屠擊心中焦躁,令人砍去了山上的樹木。

他們回來后,子產責問說:「祭祀山神,應該恭敬。一石一木,一花一草,都是上天所賜,都應珍惜。你們可好,居然大片砍伐了山上樹木。罪過大了。」

於是,子產向鄭定公建議,剝奪了他們的官爵和封邑。

除了這些事,子產還幹了件開明的事,叫做「不毀鄉校」。所謂「鄉校」就是村落里人流聚集之處。每當夜幕降臨,茶餘飯後的村民便聚集於此,談天說地。這中間自然免不了議論時政,有些議論是帶抨擊性的。

鄭國大夫然明對子產說:「把鄉校毀了,怎麼樣?」

子產說:「為什麼要毀掉?人們早晚幹完活回來,到這裡聚一下,議論施政措施的好壞。他們喜歡的,我們就推行;他們討厭的,我們就改正。這是我們的老師。為什麼要毀掉它呢?」

然明說:「有人誹謗你。」

子產說:「我聞之,忠善之舉,彌消怨恨。我就沒聽說過誰能依權仗勢來防止怨恨的。蔽塞言論很容易。但那像堵塞河流,一旦決口,損害更大。我是治不了的。不如我們聽取這些議論后把它當作治病的良藥啊。」

然明說:「我今方知,子必成大事。果真這這麼做,鄭國真的就有了依靠,豈止利於我等臣子!」

總之,在公孫僑(子產)的苦心經營下,鄭國老百姓得到了休養生息的機會。鄭國的情況有所好轉。百姓們感激他,還編了歌謠來讚揚他:

我家子弟,

子產施以教化,

我家土地,

子產勸導耕種,

子產若逝,

何人繼之?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東周列國傳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東周列國傳奇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八十九章 子產為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