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史話

養生史話

中華養生文化源遠流長,相對世界其他地區的養生文化而言,中華養生文化有着古代哲學和中醫基本理論為底蘊,顯得尤為博大精深。它彙集了中國歷代勞動人民防病健身的眾多方法,糅合了儒、道、佛及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堪稱一棵充滿勃勃生機和東方神秘色彩的智慧樹。探索中華養生文化這棵古老而神秘的東方智慧之樹,不但有利於弘揚傳統文化,而且也符合當今世界科學發展的趨勢。

養生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自從人類出現就問世了。早在舊石器時代,中國傳說中的陰康氏部落的先民由於生活在潮濕的環境之中,不少人得了關節病。為了對付這種疾病,陰康氏部落的先民就發明了「摔筋骨、動支節」的養生方法——「大舞」。「大舞」實際上就是一種類似於氣功導引的養生方法。其基本作用是宣達揍理、通利關節,達到散瘀消積、保持健康的目的。《路史》中有關「大舞」的記載雖屬後人補記,但大體上卻與原始文化特徵相吻合。黃帝時的大將兼名醫俞跗就十分擅長以按摩、氣功導引為內容的動態養生法。伴隨着導引動功的產生,靜功養生法也初露端倪。相傳黃帝本人就曾向一個名叫廣成子的人求教這種養生方法。從傳說來看,夏朝的開創者大禹也是一個養生方面的先驅。他所創立的「禹步」,實行上是一種呼吸運氣結合腳步移動的導引養生方法。較之於「大舞」,其合理程度無疑大大提高。

由夏至商,傳說中的養生家不乏其人,其中最著名的要數彭祖。然而就有文字記載的歷史,中國養生文化的萌芽大概只能上溯到殷商時代。從已出土的甲骨文的考證可以發現,殷商時的人們在生病、分娩時都祈禱祖宗神靈佑助;對日常生活中的吉凶禍福與健康狀況也不時卜問,進而舉行各種形式的祭祀活動以清除不祥。到了西周,養生思想進一步發展。還設有食醫專門掌管周王與貴族階層的飲食,指導「六飲、六膳、百饈、百醬」等多方面的飲食調理工作,並提出飲食調理要與四季氣候相適應;還有專職主管環境衛生的職官。

春秋戰國是中華養生文化發展史上的第一個黃金時代。當時的史書對養生的記載已經十分具體,如《左傳》就記載了秦國醫和為晉侯治病,指出晉侯之疾是「近女室,疾如蠱」的結果,此時的人們已經注意到了房室起居與健康的關係。在先秦諸子學說中,影響最大的莫過於儒、法、道、墨四家,而在養生問題上貢獻最大的又屬其中的儒、道兩家。

然而,這500年間的所有成就,都是經過漫漫歷史寒冬的醞釀與撫育的。從伏羲取天、地、雷、山、水、火、澤、風這些自然現象而畫八卦,將人類在神話時期觀察宇宙間陰陽交替的自然平衡現象,做了一個完美的總結;再從黃帝以下經堯、舜、禹、湯、文、武、周公這段人文與自然抗衡的歲月,人類對保持身心康泰的法則,已經摸索出一套初步的規律。當年禹帶領部族對抗中國的兩條巨龍黃河與長江,人們憑着加工后的樹木與石器,以及人類最原始的體能去掘洞築堤。可以想見當時的人,必定有氣悶、腰酸、背痛等健康上的困擾。領導者為了解決百姓生理上的疾病,就模仿各種動物的身形,創製舞蹈動作。這樣一方面解決身體酸痛的問題,另一方面也有娛樂教化的效果。由此還可證明,導引養生與舞蹈同出一源。《呂氏春秋·古樂篇》是這麼說的:「民氣鬱閼而滯著,筋骨瑟縮不達,

故作為舞以宣導之。」而「作為舞」的方式,就是「乃拊石擊石,以象上帝玉磬之音,以致舞百獸。」對此歷史事實有了很清楚的說明。

談到黃帝制舞作樂,就不得不提一點。人類的養生術,與武術攻擊、防守的發展觀念,是兩種完全不同的思考方式。古人從觀察動物的行為,而歸納出養生與武術運動兩種肢體發展的方向,武術的肢體創作多半從觀察動物的獵食行為而來。這些都是善取動物攻擊的技巧與優點,而歸納出各種不同的拳腳套路。同時,古人在觀察動物活動的身形特性時,也據此歸納出養生的運動方法。

秦漢至隋唐的千餘年間,堪稱中國養生文化繁榮的鼎盛期。西漢初年,由於當時的最高統治者大多熱衷於長生不老之術,從而客觀上促進了養生文化的繁榮。在西漢產生的眾多養生諸作中,最令世人矚目的要算《黃帝內經》。該書彙集了先秦時期的各種養生觀點,並且首次專門從醫學角度探討了養生問題。《黃帝內經》涉及的養生原則主要有兩條:一是調攝精神與形體,努力提高機體防病抗衰能力;二是適應外界環境,避免外邪侵襲。對此,《上古天真論》作了較為全面的總結。此外,《黃帝內經》還記載了許多具體的養生術,如《異法方宜論》中介紹的導引、按足喬等等,都具有實用養生價值。以上種種理論和實踐均在中華養生文化史上產生過巨大影響。後世的各種養生著作多數是在《黃帝內經》的基礎上發展、完善起來的。東漢以後,在《黃帝內經》的引導和帶動下,中醫養生學日趨繁榮。這一時期很多著名的醫學家都長於養生,其中又以張仲景和華佗為最。

明清時期,由於歷代養生經驗的廣泛積累,因此要有所突破,深為不易。為此,反映在養生著作上,多以彙集前人養生法則,重新編纂為主。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彙編了萬曆以前養生成就,分為清修妙論、四時調攝、起居安樂,延年卻病、燕閑清賞、飲饌服食、靈秘丹藥、塵外遐舉等8個類別。其書特色在於把培養德行作為養生第一要義的同時,又從鑒賞書畫、詮評花木盆景,以及「節嗜欲、慎起居、遠禍福、得安樂」的角度着筆,從而在很大程度上擴展了養生的實際領域。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道集錄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道集錄
上一章下一章

養生史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