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戒毒1樣

好像戒毒1樣

楊葉把最近好轉的喜訊報告給孟剛。孟老師也替楊葉感到高興,畢竟像他這樣好轉這麼快的不多。

但是孟老師還是對楊葉說道:「你能這麼快好轉,確實不多見,看來你的悟性還是很高的。但我也要向你潑一盆冷水,強迫具有很強的反覆性,以前纏繞你的東西消失了,以後還會有新的矛盾出現的。」

楊葉聽了孟老師的話后,並沒有感覺到震驚。這麼多年的不順,他的心早已經被打磨出老繭,再也沒有當年那麼幼弱了。

孟老師說:「你未來的路並不好走,但你也要堅持走下去,誰都是這樣走出來的,我也一樣。」

孟剛的事迹楊葉是了解的,他是一位少年天才,年少的時候便跳級考上重點大學。在八十年代,大學生可是天之驕子,跟現在爛大街的的大學生不是一回事兒。

那個時候一個高中生就已經很厲害了,楊葉的大伯就是因為上過高中,才當上村裏的會計的,隨後競選上村長的。也是因為大伯是村長,才有了楊葉整個家族在九十年代初的輝煌。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張八十年代的高中畢業證。

而孟老師的一張重點大學的畢業證含金量就可想而知。如果一切順利,孟老師憑着這張證書無論走向仕途或者下海經商都會有不錯的成就,再差也能混個鐵飯碗。

可是孟剛之後的路確實異常坎坷。他在年幼的時候由於不幸的家庭環境,讓他的內心充滿了不安與恐懼。他少年的時候強迫的種子已經開始萌發。

在畢業參加工作后,孟剛缺失的心靈無法完成工作,在人與人的交往中顯得又是那麼蹩腳。此時強迫完全爆發,他開始過度糾纏自己內心的感受,他越是想讓某種感覺消失,某種感覺便越是強烈。

於是孟剛便拚命壓制,可帶來的卻是更為強烈的反噬。今天去糾纏這個,明天去纏繞那個。他的心理能量被消耗殆盡,只剩下一具無用的軀殼。

在這種絕望的心情下,那時候已經當兵的孟剛舉起了配槍準備自盡。可把手槍摩挲來摩挲去,他的心陷入了強烈的猶豫中,此時的他並不懼怕死亡,

可突然想起了死亡,死亡后是什麼,什麼是死亡。這種未知讓他被恐懼吞噬,他的呼吸變得急促起來。但他還是哆哆嗦嗦的拿起了手槍,指向自己的太陽穴。可是因為太過緊張,手槍竟然走火了。

衛兵聽見槍聲立馬沖了進來,在第一時間控制了他,隨即下了他的槍。經過這次事件后,部隊領導建議他去看醫生,因為事件嚴重,他就被部隊開除了。

孟剛離開部隊后也不在一心求死啦!他開始思考自己為什麼會陷入這種絕境,也嘗試一切他認為可以救治的辦法。可強迫症放到今天都是一個世界性難題,更何況放在當時那個沒有任何信息可以參考的年代。

孟剛像迷失在沙漠的旅者,不知道哪裏才是真正的方向。他的身上缺少水源,沒有指南針。頭頂着炎炎烈日,連呼吸的空氣都充滿了炙熱。不但身體受着煎熬,內心也充滿著絕望。

在這種極端的環境下,孟剛還是選擇繼續活下去。在他三十歲后,他強迫的跡象有了好轉,他回顧他的半輩子,終於若有所悟。他自己在年輕的時候一直在追求一個完美無缺的自己,而在三十歲后,因為生活的打磨,慢慢放棄了對想像中的追逐。而在此時強迫也開始好轉,這是不是就是他強迫的癥結所在呢?

於是他又進一步的學着接受現實中不完美的自己,

那個怯弱的,那個見到女性就會慌張的人,那個不善於在大庭廣眾下表達的人,那個看了《還珠格格》后,會因為裏面宛轉的愛情而哭泣的人。

學着接受自己后,他也開始慢慢鍛煉自己。學着慢慢與人交往,鼓起勇氣用怯生的語言在會議中發言。

幾年後,孟剛奇迹般的從強迫中走出來,他總結了自己半輩子的經驗。提出了三個自我理論,由這個理論創立了強迫症的自我療法。

其中理論簡化了心理學始祖弗洛伊德的四個自我。提出了操作性性比較強的三個自我,即想像中的我,真實中的我,現實中的我。它們凝結在一起構成了我們本身。

當想像中的自己異常強大,而真實的自己又是那麼脆弱,心靈之間的攻伐戰役便開始了。想像中的自己驅使真實的自己一定要成為它要求的那樣,可是它的要求高的沒有人能達到,真實的自己不滿想像中的自己。對它的要求消極怠工,想像中的自己的無理要求不被認可,變本加厲的鞭撻著真實我。

真實我也開始絕地反擊。這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但是對於個體來說確是毀滅性的。在這樣的戰爭中,現實中的自己開始焦慮,開始恐懼,開始抑鬱,周而復始,永不寧靜。這讓人又是多麼絕望,多麼憤恨。而身體外部的一切理想,一切美好,被毀滅的只剩下殘垣斷壁。

孟剛又進一步提出,接受真實的自己,放棄不切實際的要求,讓自己在現實當中得到解脫。這也就是自我療法的核心。

八十年代,哪裏有什麼資料可以供人參考。而孟剛卻獨自研究了這麼多,其成果就像《神鵰俠侶》中的楊過,創立了黯然銷魂掌自成一派。他研究出的理論也在心理學上佔得了一定地位。

而孟老師說的沒有錯,舊的問題走了,新的問題又出現了。楊葉的頭不在感覺懵懵的,他也不再為送貨的事情而緊張了。

可他又開始糾結自己內心的想法和身體上的感覺。去菜場買菜的時候,他心裏盤算道:「買完菜后,回家我該做什麼,切菜的時候還準備什麼,盆放哪裏,洗潔精具體怎麼用。」

走路的時候,楊葉把手插褲兜里,手掌觸碰褲子的感覺讓他感覺到很不舒服。他趕緊掏了出來,可手從褲兜出來的時候碰到了鐵鑰匙,他的心立馬咯噔一下。

像這樣的事情數不勝數,這種感覺走了,那種想法就來了。楊葉的心就像被扎了無數根刺一樣,要多刺撓就有多刺撓。有時又覺得渾身爬滿了虱子,讓他坐卧不安。

夜晚開車的時候,楊葉總感覺後面有鬼。那隻鬼披着頭髮,頭上滲著血。當他回頭看去,鬼就消失了。當他繼續開車時,鬼好像又在後排出現了,它伸出它蒼白的手,頭也一點點向楊葉靠近。楊葉的理智告訴他,這是他的幻想。但是他的心卻一直懸著,生怕下一刻,就被它吞噬,強烈的恐懼籠罩着他……

在外人看來,楊葉的煩惱讓人不可理喻。感覺到匪夷所思。但是心理上的事情從來就沒有什麼道理可講的。什麼現象發生了,其背後一定有讓他發生的原因,也就是存在即合理。

楊葉內心深處的他,其實是個擔驚受怕的孩子。從小的經歷讓他如履薄冰,一點點的變動都會讓他產生劇烈的反應。就像淝水大敗的苻堅,草木被風吹一下,他都以為是晉兵打過來了。又如同受過箭傷的大雁,聽見弓弦聲便應聲落地。

所以楊葉的內心異常的敏感,遇到一點不適,內心便會糾結起來。越不舒服就越糾結,越糾結便越不舒服。以前糾纏他的感覺雖然沒有了,但是他不安的心沒有依託,所以又會生出別的事情。

這一切讓楊葉感到疲憊不堪,但是他並沒有絕望,因為他知道森田療法對他是有用的,他仍然握有救命稻草。

所以楊葉又再一次的翻開書,繼續學習森田療法。於此同時他在心網又聯繫到了鄧丹老師。

鄧丹在強迫等神經症領域有很深的造詣。因此施旺紅教授在編寫《強迫症的森田療法》一書中,專門邀請鄧丹參與寫作。當鄧丹的文章寄給施旺紅教授的時候,施旺紅看後為之一震。

因為鄧丹寫的文章條理清晰,邏輯嚴謹。讀過鄧丹的文章后,施旺紅如沐春風,當即為他拍案叫好。當即就把他的文章編寫在自己書里。

而楊葉讀過鄧丹的文章后,也是一樣的感覺。如同一股春風跨過河水,吹動細嫩的柳條一樣,讓他感覺到心曠神怡。

鄧丹在書中詳細的解釋什麼是森田療法,如何實施森田療法,在生活的過程中應該掌握什麼。

在與鄧丹交談的過程中,鄧丹告訴楊葉最多的便是:「不管它,做自己的去。」

這是楊葉聽到最多的,基本可以這麼說。楊葉提十個問題,其中九個半都是這句話。

然而楊葉知道,鄧丹說的無疑是正確的。森田提出的精神便是:「行動,行動,再行動。」

所以楊葉也只能照他說的做,大部分時候楊葉明知道鄧丹會這樣回答自己,可是他仍然忍不住內心的焦慮,要得到回復。因為鄧丹的這一句話給他指明了方向,也讓筋疲力盡的楊葉又獲得了一針強心劑。他才能從一次又一次的漩渦中走出來,繼續迎接生活。

就這樣過了幾個月,楊葉又開始在腦海里不斷地擔心這個,擔心那個。對於他來講,他的思維邏輯是這樣的。

如果自己不小心摔了一跤,自己的膝蓋可能會破裂,也許當時沒事兒。誰能保證以後會不會沒事。如果有事啦!自己就工作不了啦!工作受損啦!就沒有收入啦!沒有收入啦!自己就會陷入困境!而陷入困境,弄不好自己就要飯啦!自己要飯不要緊,連累自己的女兒怎麼辦……

又比如,一輛警車鳴笛而過。楊葉就會這樣想像。自己會不會不小心誤傷人,之後就會被判刑。而自己並不善於社交。在監獄裏面會不會被獄霸欺負,被欺負久了,自己會不會殺了他……

這種思維邏輯讓人感覺到很不可理喻,但是這就是強迫的邏輯,內心缺乏安全感,所以就會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情放的很大。別人能體會的苦不叫苦,而別人體會不了的痛苦才是苦,因為旁人體會不到那種讓人窒息的恐懼與彷徨。

而在這時,依照森田的要義。楊葉已經感知到自己正在被不安的心一環又一環的往下套。他此刻要做的便是不再去往下思考下午,忍着焦慮去工作,去生活。

可是停下來談何容易,如同疾馳的火車要立馬停下來。楊葉忍着巨大的心癮停下來,他的呼吸開始急促起來,肌肉也緊繃的厲害,心跳的也厲害。巨大的恐懼彷徨向他的心頭壓來,這股勢頭馬上要摧破他的心理防線。

內心那個擔驚受怕的孩子告訴他:「你要想下去,你要思考下去,只有想出答案才能平安,否則將會萬劫不復。你一定要想,一定要繼續想,我求求你……」

於此同時,成人的理智又告訴自己:「不能想,不能想,越思考只會越焦慮,腦子裏哪裏能解決強迫。不能想,不能想,只有挺住了,才能獲得身心的自由……」

每當這個時候,楊葉都感覺自己快要被抽空了,渾身都感覺難受。如同身體內部爬滿了蟲子,它們啃食著自己的身體,無情的撕咬着自己的大腦。而這時只有忍着,熬著,別無它路。如同戒掉毒癮一般。

而這種難受的感覺一般都會持續兩三天,之後才會慢慢減弱。如果所有擔心的想法是因為現實的事情,那麼這種感受將會持續更久。

在前幾年,楊葉受父母的委託開始坐在店裏賣貨。當工人把貨物送出去的事情,他腦子便會一直盤旋著這件事情。

因為楊葉的忘性比較大,經常丟三落四。但是楊葉家所賣的貨物利潤微薄,如果一筆貨物沒有上賬,那麼一天的利潤便會損失。所以這種擔心的想法讓他如鯁在喉,如芒刺背。很長時間楊葉的心都在揪著。

恰逢那幾天正是國慶,楊葉和媳婦兒帶着妍妍一塊去BJ玩。妍妍性格活潑,她沒有出過遠門,所以見什麼都特別的興奮。她就像只百靈鳥在他們夫婦邊嘰嘰喳喳。

而楊葉卻沒有女兒那般自在,本來心情就煩躁的緊,那幾天又因為開設網店的事情,推銷員快把他的電話打瘋了。他的心情就像火上澆了油,不是強忍着怒氣,他都想把手機摔了。

楊葉雖然會強忍住焦慮不去糾纏過度擔心的想法,但是樹欲靜,而風不止。一個擔心的想法過去了,另一個讓他擔心的想法又會冒出來。果真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楊葉是出現了焦慮泛化。簡單來說就是,當內心的焦慮得不到解決,它們就會以另一種形式出來。

這種泛化會充斥到生活的各個角落。但是其核心便是恐懼,焦慮,擔心,害怕。對死亡的深層恐懼。

當楊葉滿心以為森田絕對可以拯救他的時候,這種泛化就又到了森田的理論上。他開始糾纏起理論的對錯,他生怕有一點點做錯了,自己就落去無盡的深淵。連救命稻草也會消失,這是多麼讓人絕望。

為此楊葉也和鄧丹老師討論過這種情況,鄧丹告訴他:「關於理論的糾纏,是必經的一個過程。雖然它令我們絕望,但也要負重前行,只有這樣才可以重新走出來。」

而孟剛老師在理論這方面也告誡過楊葉:「不要硬往理論裏面鑽,理論有用,我們就用。理論沒用,我們就摒棄。我們活的是一個自由,我們想做什麼就可以做什麼,不想做可以不做。沒必要陷進理論的牢籠。」

兩位老師的話讓楊葉很受教,尤其是孟剛的話讓他有種醍醐灌頂的感覺。他忍着所有難受,繼續去做該做的。終於從這種難受的情緒中走了出來。

但是強迫症的痊癒並非指個人狀態的好壞,而是指心態的改變。因為有強迫思維的人,本身就很容易陷入到擔心裏。所以焦慮緊張會比一般人要多的多。所以真正的痊癒是指,只要能保持正常的生活,那麼這就是痊癒了。

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楊葉在外部不去糾纏自己的大腦。對於內心,他不再給自己設定太高的目標。凡事學會儘力而為,也不再過分追求的完美。

而楊葉的情緒也沒有那麼多緊張和恐懼啦!從森田痊癒的標準來看,他似乎已經達到了這個要求。追逐多年的目標在這時基本實現了,他心頭的石頭也終於挪開啦!他似乎守得雲開見月明啦!

但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雖然楊葉在治療的過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居住在他內心深處的,那個擔驚受怕的孩子才是他真正的自己。此時此刻,他理想中的自己依然偉岸。承載着這種矛盾,楊葉的路依然漫長。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那路燈下的少年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那路燈下的少年
上一章下一章

好像戒毒1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