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孜水丹城

第2章 孜水丹城

(一)

廣桂郡府東北部越嶺偏僻的山脈腹地,崇山峻岭中坐落着一小小縣城。

縣城因山水勝景孜水和丹霞地貌而得名為:孜水丹城。

孜水丹城這小小山城,被群山所抱,以山為界,自成一片凈土。

百年前,無論外界城邦國和部落如何紛亂,孜水丹城這座小山城依舊保持着原始而古樸,偏僻而幽靜,與世無爭。

要說那場核鈾大戰對山城所引發的災難和影響,主要是從二百公里山外乘風飄來的大氣層中的原子塵埃及被污染的動物竄入山城周邊森林而帶來的生化危機。

孜水丹城周邊二百公里都是群山,所以,飄過來的原子塵埃即使再濃,經大氣層飄到此地,其污染也可以忽略不計。

如今,歷經百年,餘下的原子塵埃也早已被森林、雨露凈化。

偶爾也會在森林或河水中發現變異的動植物,但已對山城的人們無法造成些許影響。

在大規模戰亂面前,偏僻之地也有其得天獨厚的優勢。

更何況偏僻之地多秘境,這更是城邦國之繁華郡縣所無法比擬的。

秘境那可是歷經幾千上萬年都不曾破壞的凈土,是用神秘而古老的秘法保護著的資源。

秘境,遇見是緣份。能入秘境,那更是大神通。

緣份本就稀少,大神通則更是少之又少。

孜水丹城這小小山城,傳說中存在着三個秘境。

古人流傳:山城三秘境,千年一世開。處處皆梵音,神通如鼎蓋。時空尺寸間,萬事皆塵埃。名噪藍星球,古法傳萬代!

按古人粗略的描述,三個秘境應該分別是佛光秘境、時空秘境、古法秘境。

成百上千年以來,孜水丹城之人亦無人遇見。

但皆信之,而且是掏心掏肺般堅定的相信。

這或許是山城人對美好生活和神秘古法及神通的執迷吧!

孜水丹城的三個秘境,雖駭人聽聞,但因其太過神秘飄渺,卻更令眾人神往。

是以,山城之人皆統一了口徑般,從不對外宣揚。

(二)

孜水丹城境內的珍寶鼎為南北橫亘千餘公里的越嶺東支主幹最高峰,形似寶鼎。

晨披朝陽似火,暮染夕陽似血。

春霧,夏風,秋霜,冬雪,四季分明,各有特徵。

珍寶鼎山頂,曾有一天心庵。

相傳,百年前,有一女性修行者爬涉千里來至於此。

她觀雲海,參禪悟道,歷經四十個春秋,已是年滿70歲的高僧。

那日清晨,朝霞滿天。

高僧在天心庵佛堂打坐誦經。

忽地,天心庵被梵音繚繞金光籠罩,令人無法直視。

時隔三刻鐘。

梵音和金光消散后,這高僧已不知所蹤,獨留蒲團上一襲青色僧袍。

高僧離開了,應該不會再回來。

不知為何,自高僧離開后,而天心庵便幾經燒毀。

幾經修繕,又再燒毀,天心庵一直在修繕與燒毀之間來回。

燒毀之原由,無人得知。

但絕對不是人禍,疑是天火,似是天地不容。

而今,天心庵處的廢墟,也逐漸消逝於漫漫長河,空餘一地暗灰色的荒涼。

荒涼處,廢墟中心除留一巨石成碑,上銘」寶鼎之境「外,則裊無人跡,遍地都是荒蕪之境。

荒蕪之境卻若有若無地透著幾分神奇,聽聞后,令人無不動容。

冥冥中,此地似存有無聲勝有聲的召喚。

有人於此,偶遇佛光普照,如沐春風。

有人於此,偶聽佛音婉轉悠揚,如迦陵仙音遍十方。

有人於此,偶見佛影邈邈,如影隨形。

有人於此,偶夢「若築吾道場,許爾今世繁華,再世厚祿,三世長生---」

古人也曾言,此地為千年山城三秘境之一,曰:寶鼎佛光之境。

然,終歸無人相信,廢墟依然,荒蕪依舊。

美好的即使被毀壞也終將得以再現,要的是機緣,等的是時間。

(三)

山城之所以為孜水丹城,是孜水與丹霞地貌的高度融合與纏繞。

山城境內最為聞名的還得算上孜水丹城中的孜水。

孜水是山城最大最長的河流,自南而北流淌,清純秀麗,古樸而完美,有着山水畫廊之稱!

孜水彎彎曲曲,流經山城,下四十五個灘,拐三十一道灣,繞過一座一座原始小村落,在峰巒疊翠間蛇行斗折,蜿蜒北行八十餘二公里。

若是孜水漂流,則需於城區碼頭擇木舟或皮筏順水而下。

沿途兩岸,皆是丹霞地貌,奇觀迭出。

孜水全程,古樸而千姿百態。

看山不是山,看石不是石。

石生像,像是石,形似神更優。

這山看盡那山來,目接不暇。

孜水中段,必經那座古寨,名曰:浪田古瑤寨。

浪田古瑤寨古為瑤家聖地,交通閉塞,只能乘船而入。

古瑤寨臨江,依山而建。

木製吊腳樓,重重疊疊。

而更多的則隱沒於竹林之中,偶見一青瓦翹角粉黛,很是清雅脫俗。

浪田古瑤寨,民風彪悍。

寨民喜蓄長發,盤結頭頂,好五色衣,衣斑斕布,攀援岩谷,如履平地。

古瑤寨偏中位置,即浪田古瑤寨碼頭。

古瑤寨碼頭因地制宜,沿階而上,上則聳立一千年古榕。

古榕底部,氣根盤根錯節。

頂部如傘蓋,濃蔭蔽日。

古榕下,有一青石祭祀圖騰廣場。

廣場高處立盤瓠石像,兩旁則立圖騰石柱。

瑤族視萬物有靈,信崇拜,多祭祀。

但凡祭禮寨神、水神、風神、雨神、雷神、樹神、山神及逢年過節,或狩獵、砍山、採集、耕地、播種、插秧、收割、建穀倉、吃新米等生產生活,都要請師公道公占卦選吉日,舉行祭祀。

即使青年長成時,翻雲台,上刀山,過火海等「度戒」儀式,也都在此青石祭祀圖騰廣場舉行。

古瑤寨碼頭對面,蹲窩著一巨石。形似猛獁,又似始祖象。卷鼻探入江心,似欲飲盡一江孜水不罷休,從古至今也未曾見其回過頭。

孜水經浪田古瑤寨,順灘而下,便至天門潭和天門山。

孜水漂流也就到了不是終點的終點。

因為若是再下,就太過險要,尚沒開發。

但又不得不沿孜水而下,因為丹霞之精華便在孜水的下游。

孜水下游,也是山城的最北面,它與湘西郡為鄰,聞名遐邇的八角秘境便雄踞於此。

八角秘境為孜水丹城的另番景緻,也是孜水丹城的主要構成部分。

可以說,沒有八角秘境就沒有孜水丹城之丹城。

八角秘境被譽為九鼎廈國「丹霞之魂、國之瑰寶「,因主峰有八個翹角而得其名。

八角秘境有小部分已經開發成著名的旅遊景區。

而另一很大部分因太過驚險,又常年被濃厚的瘴氣圈隔絕,似乎被一團不可見的力量隔絕開來。

被隔絕的區域內,令人望而生畏,顯得異常靜寂而又詭異神秘。

每年都曾有遊客冒然進入瘴氣之中,然,沒人得出,是生是死亦無人可知。

即使用異世之科技手段,如飛行人、無人飛機等去探查,也都是機毀人亡,不得而終。

據說百年前,偶有人家碰見一兩隻巨大的似鼠非鼠的怪獸從中竄出,但頭腳剛踏出瘴氣圈便突然膨脹出三倍的體積,接着自燃起來,不出幾秒種便噼里啪啦的燃燒殆盡,連煙灰也沒曾留下。

此地太過兇險,沒人敢靠近。

此地,應該就是古人傳說下來的有時空錯亂之險的「時空秘境」。

是以,此地被山城人視為禁地,名曰「八角秘境之秘境」。

(四)

孜水丹城,又不得不提天門山和天門屯。

相傳,天門山為入天下地之所在,為古法集聚之天地。

這等傳說,引得許多人競相來此一碰機緣。

天門山方圓幾十平方公里,屬典型的丹霞地貌,山形岩壑,峻秀多奇。

天門山一面臨水,一面是溝壑絕壁。

人若進入其中,必水路擺渡至碼頭,或經溝壑絕壁千轉百回才能至。

無論水路還是山路,皆需於天門山一峽谷找尋入口。

入口狹窄,猶如一豎立着的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勢,名為:天門一線天。

天門一線天令山裏山外兩重天,且常年雲霧纏繞,有時竟暗無天日。

距天門一線天入口處約五十米內,被一股無形之力籠罩,人獸無法靠近。

山外是玉帶纏繞峻岭的孜水。

山內呢?

傳聞山內則是群崖溝壑、溪澗潺潺、藥草飄香、竹樓木秘境,宛如世外桃源。有三十八岩,有十九澗,有八石,有六泉,有三谷,有兩潭和一柱。

一柱為主峰,是一柱擎天的「三娘石」。

兩潭為玉女潭、瓊脂潭。

三谷則為百葯谷、百蟲谷、百鳥谷。

但無人能入,來此欲碰機緣之人只能停駐在天門一線天門口,聽着傳聞,望之興嘆。

千辛萬苦費了老大勁來到此門口的眾人,人人仰頭,因可見兩千尺高的天門山山頂。

山頂有一「神仙寨」,四面刀劈斧削。

「神仙寨」說是寨子,根本就無人能登臨其頂,周邊飛鳥獸跡皆無,只能在偶爾的光影之下窺得有一層光暈覆蓋着,見不著任何人家。

然,雖不見一二寨民,卻偶能遠遠地聞聽山頂鼓樂飄飄如有似無,或望見山頂雷電交加如有奇人渡劫,或霞光萬丈如大尊駕臨。

久而久之,天門山之神仙寨成為了孜水丹城不曾外宣的秘境之三,名曰「神仙寨秘境」,也是古人傳說下來的「古法秘境」。

入不了天門一線天就等於沒有機緣入秘境,眾人只能悻悻然擺渡過到孜水對面的天門碼頭。

沿天門碼頭左岸而上,四公里處有一村屯。

村屯青磚黛瓦,雞犬相聞。

若是遍植桃花,還真如入桃花源之境。

這便是孜水丹城天門屯之所在。

天門屯不僅環境優美還人才輩出。

人才輩出也罷,竟還出了個「妖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山城第一居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山城第一居士
上一章下一章

第2章 孜水丹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