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回 他鄉有遇:半月病癒謝院長

第二十六回 他鄉有遇:半月病癒謝院長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十二歲的時候,曾經得了痔瘡病,每次大便都要帶出少許血樣。尤其是在夏天天乾物燥時,情況更為嚴重。痔瘡是種常見病,但像我當時這個年紀得這種病,醫生說並不多見。為此,母親很是著急。她四處打聽,都沒有找到好的辦法根治。每次病情較為嚴重時,當地衛生所就開一點去火消炎的葯,緩解一下病情。母親曾經帶我去找當地有名的老中醫,撿了幾副草藥,熬湯喝了也不見效。

後來當地診所調來了一個姓傅的女醫生,她介紹說在本縣崔家橋鎮衛生院有位劉院長很善長治這種病。母親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

1966年8月,學校放了暑假。這時我已經高小畢業,在家一邊參加隊里的勞動一邊等待升學通知。

母親決心要在我升入初中前治好我的病,決定馬上帶我去崔家橋鎮衛生院找劉院長。母親找到診所傅醫生,請他寫封信給劉院長。傅醫生很熱情,當時就寫了一封。並介紹說劉院長人很好,一定可以治好這個病。這更使母親增添了信心。

那時我們家裡的經濟情況有了好轉,但仍然不寬裕。為了給我治好病,媽媽老早就積攢了一些錢。

事不宜遲,拿到傅醫生寫給劉院長的信的第二天,天還沒亮,我們就起了床。母子倆早早的吃了早飯,帶上一些生活用品就上了路。

從我家到崔家橋鎮我們沒走過,聽說有五十里路。由於還不知道治療的費用要多少錢,為了節省開支,媽媽問我徒步走路去行不行,奈不奈得何?我雖然沒有一次走過這麼遠,但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毫不猶豫的同意徒步去崔家橋。

我們母子倆沿著319國道朝崔家橋方向前行。那時的319國道還是一條二車道的沙石路,路上行駛的汽車也不多。每次汽車駛過,都會掀起漫天塵土,使人睜不開眼睛。公路兩旁的民房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黃土,兩邊農田裡成熟了的稻穀上也沾滿了灰塵。田埂上的綠葉披上了黃裝。我和母親行走在公路邊上,每當車輛經過時,都要停住腳步,捂住鼻子屏住呼吸,等塵土隨風漂走後繼續前行。儘管這樣,還是被揚起的塵土弄得灰頭土臉,很不舒服。每走一段路都要在路邊找有水的地方洗一洗。這樣,五十多里路我們從清早走到中午,又從中午走到下午大約二點多,終於到達了崔家橋鎮。

這個小鎮也是一個公社所在地,319國道從鎮中心經過,崔家橋衛生院就在橋頭邊。衛生院門前流淌著一條小河,小河不過十多米寬,一座花崗石砌成的拱形小橋就架設在這條小河上,這就是崔家橋。

我們母子倆走進衛生院,母親向值班的老大爺簡單的說明了情況,並遞上傅醫生寫給劉院長的信。老大爺也不多說話,讓我們在值班室里先坐會兒,自己徑直去了診療室。

不一會兒,從診療室走出來一個三十多歲穿著白大褂的男醫生。「這就是劉院長。」老大爺指著走過來的人向我們介紹。

劉院長中等個頭,看起來精明能幹,英俊的姿儀顯示去此人很有修養,面帶微笑但不失嚴肅,沒有架子但也不隨便與人攀談。

我和母親迎了上去。劉院長瞟了我們一眼,沒等我們開口,一邊看信一邊簡單地問了一下情況,然後打量起我們母子倆。

「還沒有吃飯吧?」

「沒有,劉院長!」聽到問話,我喊了一聲院長,開始了與這位劉院長的第一次交流。

劉院長看到我們母子倆灰頭土臉,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我想他已經猜到我們是走路來這裡的。院長沒有多問,立馬吩咐廚房的老趙師傅給我們母子準備一些飯菜,招呼護士把我們領進了病房。

這是一棟二層木製小樓,每層有七八間,樓上是病房,樓下是診療室、藥房和院長辦公室。木樓的前面是一排五間平房,那裡是衛生院的生活設施。兩棟屋中間是一個十幾米寬的小院,兩邊砌有圍牆。地方雖然不大,但看起來非常乾淨,整個衛生院管理得井井有條。衛生院里住院的病人並不多,除了我們母子倆,還有四五個病人。

等我們吃過飯洗完澡回到病房,衛生院已經下班。沒想到這時劉院長來到了我們病房。他向我們問起傅醫生現在的情況。我發現這位院長和藹可親,與第一眼看到他時稍帶嚴肅的表情不大一樣。我們向劉院長介紹了傅醫生現在的情況。由於傅醫生就在離我家不遠的診所工作,我們知道的情況也不少,都跟劉院長說了說。

原來,傅醫生與劉院長是衛校的同學又是同鄉,畢業後由國家分配工作,兩人分到了不同的地方。

也許是頭一次在外地就醫的原因,我開始心裡比較緊張煩躁。劉院長可能是發現了我的情緒不對,耐心的做我的心理疏導工作。他見到我就說:「小勝,你的病只是使一個小手術,一點也不疼的,過幾天就啥事也沒有了。」聽到這樣的話,我的緊張情緒好了許多。

入院的第三天,院長就安排了為我做手術。是劉院長親自出馬,別外有二個醫生幫忙。的確,這是一個小手術,上手術台兩個小時就完成了。只是打麻藥時有點疼。手術后我沒有異樣的感覺。院長說還要再住幾天院,等拆了線才能出院回家,叫我們安心養病。

在崔家橋衛生院的十幾天時間裡,我們母子沒有感覺不方便,衛生院從院長到護士再到職員對我們都很好。這使我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我慶幸自己在他鄉遇上了好人,並對劉院長的醫療技術和熱情周到感謝不盡。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十二歲的時候,曾經得了痔瘡病,每次大便都要帶出少許血樣。尤其是在夏天天乾物燥時,情況更為嚴重。痔瘡是種常見病,但像我當時這個年紀得這種病,醫生說並不多見。為此,母親很是著急。她四處打聽,都沒有找到好的辦法根治。每次病情較為嚴重時,當地衛生所就開一點去火消炎的葯,緩解一下病情。母親曾經帶我去找當地有名的老中醫,撿了幾副草藥,熬湯喝了也不見效。

後來當地診所調來了一個姓傅的女醫生,她介紹說在本縣崔家橋鎮衛生院有位劉院長很善長治這種病。母親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

1966年8月,學校放了暑假。這時我已經高小畢業,在家一邊參加隊里的勞動一邊等待升學通知。

母親決心要在我升入初中前治好我的病,決定馬上帶我去崔家橋鎮衛生院找劉院長。母親找到診所傅醫生,請他寫封信給劉院長。傅醫生很熱情,當時就寫了一封。並介紹說劉院長人很好,一定可以治好這個病。這更使母親增添了信心。

那時我們家裡的經濟情況有了好轉,但仍然不寬裕。為了給我治好病,媽媽老早就積攢了一些錢。

事不宜遲,拿到傅醫生寫給劉院長的信的第二天,天還沒亮,我們就起了床。母子倆早早的吃了早飯,帶上一些生活用品就上了路。

從我家到崔家橋鎮我們沒走過,聽說有五十里路。由於還不知道治療的費用要多少錢,為了節省開支,媽媽問我徒步走路去行不行,奈不奈得何?我雖然沒有一次走過這麼遠,但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毫不猶豫的同意徒步去崔家橋。

我們母子倆沿著319國道朝崔家橋方向前行。那時的319國道還是一條二車道的沙石路,路上行駛的汽車也不多。每次汽車駛過,都會掀起漫天塵土,使人睜不開眼睛。公路兩旁的民房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黃土,兩邊農田裡成熟了的稻穀上也沾滿了灰塵。田埂上的綠葉披上了黃裝。我和母親行走在公路邊上,每當車輛經過時,都要停住腳步,捂住鼻子屏住呼吸,等塵土隨風漂走後繼續前行。儘管這樣,還是被揚起的塵土弄得灰頭土臉,很不舒服。每走一段路都要在路邊找有水的地方洗一洗。這樣,五十多里路我們從清早走到中午,又從中午走到下午大約二點多,終於到達了崔家橋鎮。

這個小鎮也是一個公社所在地,319國道從鎮中心經過,崔家橋衛生院就在橋頭邊。衛生院門前流淌著一條小河,小河不過十多米寬,一座花崗石砌成的拱形小橋就架設在這條小河上,這就是崔家橋。

我們母子倆走進衛生院,母親向值班的老大爺簡單的說明了情況,並遞上傅醫生寫給劉院長的信。老大爺也不多說話,讓我們在值班室里先坐會兒,自己徑直去了診療室。

不一會兒,從診療室走出來一個三十多歲穿著白大褂的男醫生。「這就是劉院長。」老大爺指著走過來的人向我們介紹。

劉院長中等個頭,看起來精明能幹,英俊的姿儀顯示去此人很有修養,面帶微笑但不失嚴肅,沒有架子但也不隨便與人攀談。

我和母親迎了上去。劉院長瞟了我們一眼,沒等我們開口,一邊看信一邊簡單地問了一下情況,然後打量起我們母子倆。

「還沒有吃飯吧?」

「沒有,劉院長!」聽到問話,我喊了一聲院長,開始了與這位劉院長的第一次交流。

劉院長看到我們母子倆灰頭土臉,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我想他已經猜到我們是走路來這裡的。院長沒有多問,立馬吩咐廚房的老趙師傅給我們母子準備一些飯菜,招呼護士把我們領進了病房。

這是一棟二層木製小樓,每層有七八間,樓上是病房,樓下是診療室、藥房和院長辦公室。木樓的前面是一排五間平房,那裡是衛生院的生活設施。兩棟屋中間是一個十幾米寬的小院,兩邊砌有圍牆。地方雖然不大,但看起來非常乾淨,整個衛生院管理得井井有條。衛生院里住院的病人並不多,除了我們母子倆,還有四五個病人。

等我們吃過飯洗完澡回到病房,衛生院已經下班。沒想到這時劉院長來到了我們病房。他向我們問起傅醫生現在的情況。我發現這位院長和藹可親,與第一眼看到他時稍帶嚴肅的表情不大一樣。我們向劉院長介紹了傅醫生現在的情況。由於傅醫生就在離我家不遠的診所工作,我們知道的情況也不少,都跟劉院長說了說。

原來,傅醫生與劉院長是衛校的同學又是同鄉,畢業後由國家分配工作,兩人分到了不同的地方。

也許是頭一次在外地就醫的原因,我開始心裡比較緊張煩躁。劉院長可能是發現了我的情緒不對,耐心的做我的心理疏導工作。他見到我就說:「小勝,你的病只是使一個小手術,一點也不疼的,過幾天就啥事也沒有了。」聽到這樣的話,我的緊張情緒好了許多。

入院的第三天,院長就安排了為我做手術。是劉院長親自出馬,別外有二個醫生幫忙。的確,這是一個小手術,上手術台兩個小時就完成了。只是打麻藥時有點疼。手術后我沒有異樣的感覺。院長說還要再住幾天院,等拆了線才能出院回家,叫我們安心養病。

在崔家橋衛生院的十幾天時間裡,我們母子沒有感覺不方便,衛生院從院長到護士再到職員對我們都很好。這使我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我慶幸自己在他鄉遇上了好人,並對劉院長的醫療技術和熱情周到感謝不盡。

[筆下文學Www.bxwx.net]

我十二歲的時候,曾經得了痔瘡病,每次大便都要帶出少許血樣。尤其是在夏天天乾物燥時,情況更為嚴重。痔瘡是種常見病,但像我當時這個年紀得這種病,醫生說並不多見。為此,母親很是著急。她四處打聽,都沒有找到好的辦法根治。每次病情較為嚴重時,當地衛生所就開一點去火消炎的葯,緩解一下病情。母親曾經帶我去找當地有名的老中醫,撿了幾副草藥,熬湯喝了也不見效。

後來當地診所調來了一個姓傅的女醫生,她介紹說在本縣崔家橋鎮衛生院有位劉院長很善長治這種病。母親聽到這個消息很高興。

1966年8月,學校放了暑假。這時我已經高小畢業,在家一邊參加隊里的勞動一邊等待升學通知。

母親決心要在我升入初中前治好我的病,決定馬上帶我去崔家橋鎮衛生院找劉院長。母親找到診所傅醫生,請他寫封信給劉院長。傅醫生很熱情,當時就寫了一封。並介紹說劉院長人很好,一定可以治好這個病。這更使母親增添了信心。

那時我們家裡的經濟情況有了好轉,但仍然不寬裕。為了給我治好病,媽媽老早就積攢了一些錢。

事不宜遲,拿到傅醫生寫給劉院長的信的第二天,天還沒亮,我們就起了床。母子倆早早的吃了早飯,帶上一些生活用品就上了路。

從我家到崔家橋鎮我們沒走過,聽說有五十里路。由於還不知道治療的費用要多少錢,為了節省開支,媽媽問我徒步走路去行不行,奈不奈得何?我雖然沒有一次走過這麼遠,但為了減輕家裡負擔,毫不猶豫的同意徒步去崔家橋。

我們母子倆沿著319國道朝崔家橋方向前行。那時的319國道還是一條二車道的沙石路,路上行駛的汽車也不多。每次汽車駛過,都會掀起漫天塵土,使人睜不開眼睛。公路兩旁的民房上覆蓋著一層薄薄的黃土,兩邊農田裡成熟了的稻穀上也沾滿了灰塵。田埂上的綠葉披上了黃裝。我和母親行走在公路邊上,每當車輛經過時,都要停住腳步,捂住鼻子屏住呼吸,等塵土隨風漂走後繼續前行。儘管這樣,還是被揚起的塵土弄得灰頭土臉,很不舒服。每走一段路都要在路邊找有水的地方洗一洗。這樣,五十多里路我們從清早走到中午,又從中午走到下午大約二點多,終於到達了崔家橋鎮。

這個小鎮也是一個公社所在地,319國道從鎮中心經過,崔家橋衛生院就在橋頭邊。衛生院門前流淌著一條小河,小河不過十多米寬,一座花崗石砌成的拱形小橋就架設在這條小河上,這就是崔家橋。

我們母子倆走進衛生院,母親向值班的老大爺簡單的說明了情況,並遞上傅醫生寫給劉院長的信。老大爺也不多說話,讓我們在值班室里先坐會兒,自己徑直去了診療室。

不一會兒,從診療室走出來一個三十多歲穿著白大褂的男醫生。「這就是劉院長。」老大爺指著走過來的人向我們介紹。

劉院長中等個頭,看起來精明能幹,英俊的姿儀顯示去此人很有修養,面帶微笑但不失嚴肅,沒有架子但也不隨便與人攀談。

我和母親迎了上去。劉院長瞟了我們一眼,沒等我們開口,一邊看信一邊簡單地問了一下情況,然後打量起我們母子倆。

「還沒有吃飯吧?」

「沒有,劉院長!」聽到問話,我喊了一聲院長,開始了與這位劉院長的第一次交流。

劉院長看到我們母子倆灰頭土臉,一副疲憊不堪的樣子,我想他已經猜到我們是走路來這裡的。院長沒有多問,立馬吩咐廚房的老趙師傅給我們母子準備一些飯菜,招呼護士把我們領進了病房。

這是一棟二層木製小樓,每層有七八間,樓上是病房,樓下是診療室、藥房和院長辦公室。木樓的前面是一排五間平房,那裡是衛生院的生活設施。兩棟屋中間是一個十幾米寬的小院,兩邊砌有圍牆。地方雖然不大,但看起來非常乾淨,整個衛生院管理得井井有條。衛生院里住院的病人並不多,除了我們母子倆,還有四五個病人。

等我們吃過飯洗完澡回到病房,衛生院已經下班。沒想到這時劉院長來到了我們病房。他向我們問起傅醫生現在的情況。我發現這位院長和藹可親,與第一眼看到他時稍帶嚴肅的表情不大一樣。我們向劉院長介紹了傅醫生現在的情況。由於傅醫生就在離我家不遠的診所工作,我們知道的情況也不少,都跟劉院長說了說。

原來,傅醫生與劉院長是衛校的同學又是同鄉,畢業後由國家分配工作,兩人分到了不同的地方。

也許是頭一次在外地就醫的原因,我開始心裡比較緊張煩躁。劉院長可能是發現了我的情緒不對,耐心的做我的心理疏導工作。他見到我就說:「小勝,你的病只是使一個小手術,一點也不疼的,過幾天就啥事也沒有了。」聽到這樣的話,我的緊張情緒好了許多。

入院的第三天,院長就安排了為我做手術。是劉院長親自出馬,別外有二個醫生幫忙。的確,這是一個小手術,上手術台兩個小時就完成了。只是打麻藥時有點疼。手術后我沒有異樣的感覺。院長說還要再住幾天院,等拆了線才能出院回家,叫我們安心養病。

在崔家橋衛生院的十幾天時間裡,我們母子沒有感覺不方便,衛生院從院長到護士再到職員對我們都很好。這使我感覺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我慶幸自己在他鄉遇上了好人,並對劉院長的醫療技術和熱情周到感謝不盡。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哪些夢想能成真? ――我的坎坷追夢人生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六回 他鄉有遇:半月病癒謝院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