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重華出世

第一章 重華出世

1】

在上古時期,我國就存在華夏。東夷、南蠻三個民族集團。其中的華夏族發祥於今陝西省黃土高原上、后漸漸順着黃河兩岸散佈於中國北方及中部的一些地方。那時候,華夏民族集團把四外的民族叫做夷、狄、戎、蠻。其中被稱作東夷的民族集團的居住地域北至山東北部全境,西至河南東部,西南至河南的極南部,南至安徽的的中部,直至東海。

地球在距今大約六千年前進入了大洪水時期,這是人類經歷的

最後一個暖期。直到帝堯時,洪水仍然作亂。

這年,東夷地區天氣炎熱,雨水特別地多。

在媯水河邊有一個湖泊叫雷澤,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黃河。湖不算大,方圓莫過數十里,但是湖水清澈透明,晴日裏映出藍天白雲,青山綠樹,漂亮極了。

雷首山山不算高,卻是三皇時期女媧東巡的時候車馬、儀仗停留過的地方,因為湖泊就在雷首山下面,所以就叫了雷澤。

雷澤屬於冀州諸馮,湖的西邊,有一個圩鎮叫做姚圩。姚圩總共兩百多戶人家,房屋鱗次櫛比、雜亂無章地分佈在河的兩岸,河上的東、中、西方位搭了三座木橋,使住在河的南面和北面的人家可以相互往來。這兩百多戶人家中,十名有九姓。除本地土居人之外,很多都是從中原之地豫州因水災被迫拖兒帶女、離鄉背井、舉家遷徒而來。加上南來北往居無定所的流民,就構成了一個雜姓村落。姚圩在上古時期說來已經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圩鎮,干三教九流的都有。管理一圩的圩頭叫駱伯。據駱伯自己說,他是黃帝嫡傳世孫,這無論是真是假人們都相信,因為駱伯曾有過走南闖北的經歷,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見多而識廣,很受姚圩乃至諸馮一帶人的尊重。圩里還有一個巫師叫巫與,很有學問,懂八卦,會占卜,會驅鬼弄神,會觀天象。人們對巫師怕三分,敬三分。

姚圩住着一戶人家,媯姓,名號叫媯弦。媯姓是東夷有虞氏後裔,起源於燕山一帶,以後南遷,到東夷,逐漸繁衍。

媯弦的高祖名字叫虞幕,懂得音律,吹拉彈唱都會,被當時的天子顓頊封為樂官。虞幕生有一子,名叫窮蟬,窮蟬成人娶妻后,生的兒子叫敬康,敬康成家後生的兒子叫嶠牛。這媯弦便是嶠牛的兒子。從媯弦高祖到嶠牛正好經過了三代,家道中落了。到嶠牛時,已經成了庶人,家境貧寒。

由於媯弦高祖虞幕精通樂律,從小耳濡目染,媯弦也很有音樂天賦,年紀輕輕,就練就了一種絕活——順手從路邊采片草葉或者樹葉含在嘴裏就能吹奏出好聽的聲音。閑來無事的時候,他常常採摘些蘆葦梗子細竹杆子或柳枝之類,用刀三削兩削就做出了長長短短的哨子,再配些草葉,就可以輪流着吹奏出雞鳴鳥叫,犬吠狼嚎,常常逗得百鳥合鳴,牛歡馬叫。年歲大一些的時候,媯弦跟人劃了木伐到另一個叫龍澤的大圩玩耍,見一個老者在彈奏一種叫五弦琴的樂器。老者手拔琴弦,搖頭晃腦地沉醉在時而歡快時而優揚的琴聲中,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媯弦也跟着陶醉了,他走到老者身邊,盯着老者的動作,不時的問詢些問題,直到老者起身離去。回家以後,媯弦立馬到山裏砍回樹,憑記憶做成了一個五弦琴。從此以後,媯弦就與琴為伴,一有空閑就撫弄。媯弦是個從小就能惟妙惟肖地模仿鳥獸的鳴叫的角色,自然很有音樂天分,一段時間過去,就摸索出了五弦琴的音律和彈奏的方法。長大成人的時候,竟然練就出了超人的演奏才能,成了方圓百里聞名的五弦琴手。

這年的夏天,大雨下過不停,下了足足有二十多天。雨一停住,媯弦便出了門,他惦記着拴在不遠處媯水河裏的那條用竹木拼扎的伐子。雨下得太久,叫做媯水的河漲得溢出河床,黃水滾滾,一片汪洋,木伐子早就不見了蹤影。突然媯弦看見河裏從上游漂下來一個東西。等到那東西近了,他看清了是一個女人。他來不及多想,縱身跳進洪水裏,把女人救上了岸,然後用背駝起女人快速奔跑。經過一陣顛簸,女人嘴裏嘩嘩地吐出了不少混濁的黃水,漸漸地有了鼻息。當他把女人背到家裏的時候,女人已經蘇醒過來。他把她平放到地上,生起一堆大火。女人的臉上慢慢地就有了血色。當喝過一碗生薑和蔥白熬成的湯,又吃過一些東西以後,就可以談吐自如了。媯弦知道了女人名叫握登,家住在媯水河的上游。雨下久了,家裏沒有了糧食,她就到河邊坡地上弄吃的,一不小心滑落到了媯水河裏。握登雖然自小生在河邊,學會了游水,無奈河水暴漲,水急浪大,一個女子經過幾陣折騰而就筋疲力盡了,要不是中途抓住一段漂浮的木頭,怕早就被黃水吞沒了。

叫握登的女人後來就成了媯弦的妻子。握登人長得十分嬌美,而且頭腦聰明、心性靈巧,出身窮苦人家,母親很是賢惠。由於母親的諄諄教誨,握登自小德性很好,樸實厚道,懂禮貌,能吃苦耐勞,在家時就頗受鄉親們的喜愛。嫁給媯弦以後,上山能砍柴,下地能種菜,出得廳堂,下得廚房,里裏外外,照料應對,勤儉持家,和睦鄉鄰,深得人們讚許,也深得媯弦喜愛。

在堯帝登臨帝位三十九年的時候,也即是公元前2174年的冬天的一個仲秋,一場暴風過後。接連數天,陰雨連綿,使人感到十分沉悶。一天,剛雨過天晴,握登就到村後山上去砍柴。砍好了一堆柴火后,覺得有些累,就坐下來休息,抬頭便看見一條長長的彩虹高掛天空,美麗極了。她雙目注視着彩虹,看着看着,就想打盹,眼睛剛閉上,沒料想迷迷濛蒙就做起夢來:只見那七彩生輝的彩虹忽然化作一個俊美男子,笑着直向她走過來,把她抱在懷裏,一陣異香撲鼻,她四肢無力,如醉如痴,任那男子將她擁抱着親吻交媾。興奮過後,握登夢醒過來。抬起頭看,天上那彩虹仍然高掛。

夜來,握登思想着白天的夢,很是羞澀,翻來覆去睡不着,好容易睡熟,又做開了夢,夢中見一隻形貌有些象雞,五彩羽毛非常漂亮的大鳥,繞着一株梧桐樹一邊鳴叫一邊翩翩起舞,舞畢舒展雙翅飛向握登,停在她的小腹上就不見了。

此後,握登就懷了身孕。

1】

在上古時期,我國就存在華夏。東夷、南蠻三個民族集團。其中的華夏族發祥於今陝西省黃土高原上、后漸漸順着黃河兩岸散佈於中國北方及中部的一些地方。那時候,華夏民族集團把四外的民族叫做夷、狄、戎、蠻。其中被稱作東夷的民族集團的居住地域北至山東北部全境,西至河南東部,西南至河南的極南部,南至安徽的的中部,直至東海。

地球在距今大約六千年前進入了大洪水時期,這是人類經歷的

最後一個暖期。直到帝堯時,洪水仍然作亂。

這年,東夷地區天氣炎熱,雨水特別地多。

在媯水河邊有一個湖泊叫雷澤,源出雷首山,南流入黃河。湖不算大,方圓莫過數十里,但是湖水清澈透明,晴日裏映出藍天白雲,青山綠樹,漂亮極了。

雷首山山不算高,卻是三皇時期女媧東巡的時候車馬、儀仗停留過的地方,因為湖泊就在雷首山下面,所以就叫了雷澤。

雷澤屬於冀州諸馮,湖的西邊,有一個圩鎮叫做姚圩。姚圩總共兩百多戶人家,房屋鱗次櫛比、雜亂無章地分佈在河的兩岸,河上的東、中、西方位搭了三座木橋,使住在河的南面和北面的人家可以相互往來。這兩百多戶人家中,十名有九姓。除本地土居人之外,很多都是從中原之地豫州因水災被迫拖兒帶女、離鄉背井、舉家遷徒而來。加上南來北往居無定所的流民,就構成了一個雜姓村落。姚圩在上古時期說來已經是一個規模很大的圩鎮,干三教九流的都有。管理一圩的圩頭叫駱伯。據駱伯自己說,他是黃帝嫡傳世孫,這無論是真是假人們都相信,因為駱伯曾有過走南闖北的經歷,上通天文下通地理,見多而識廣,很受姚圩乃至諸馮一帶人的尊重。圩里還有一個巫師叫巫與,很有學問,懂八卦,會占卜,會驅鬼弄神,會觀天象。人們對巫師怕三分,敬三分。

姚圩住着一戶人家,媯姓,名號叫媯弦。媯姓是東夷有虞氏後裔,起源於燕山一帶,以後南遷,到東夷,逐漸繁衍。

媯弦的高祖名字叫虞幕,懂得音律,吹拉彈唱都會,被當時的天子顓頊封為樂官。虞幕生有一子,名叫窮蟬,窮蟬成人娶妻后,生的兒子叫敬康,敬康成家後生的兒子叫嶠牛。這媯弦便是嶠牛的兒子。從媯弦高祖到嶠牛正好經過了三代,家道中落了。到嶠牛時,已經成了庶人,家境貧寒。

由於媯弦高祖虞幕精通樂律,從小耳濡目染,媯弦也很有音樂天賦,年紀輕輕,就練就了一種絕活——順手從路邊采片草葉或者樹葉含在嘴裏就能吹奏出好聽的聲音。閑來無事的時候,他常常採摘些蘆葦梗子細竹杆子或柳枝之類,用刀三削兩削就做出了長長短短的哨子,再配些草葉,就可以輪流着吹奏出雞鳴鳥叫,犬吠狼嚎,常常逗得百鳥合鳴,牛歡馬叫。年歲大一些的時候,媯弦跟人劃了木伐到另一個叫龍澤的大圩玩耍,見一個老者在彈奏一種叫五弦琴的樂器。老者手拔琴弦,搖頭晃腦地沉醉在時而歡快時而優揚的琴聲中,周圍的一切視而不見。媯弦也跟着陶醉了,他走到老者身邊,盯着老者的動作,不時的問詢些問題,直到老者起身離去。回家以後,媯弦立馬到山裏砍回樹,憑記憶做成了一個五弦琴。從此以後,媯弦就與琴為伴,一有空閑就撫弄。媯弦是個從小就能惟妙惟肖地模仿鳥獸的鳴叫的角色,自然很有音樂天分,一段時間過去,就摸索出了五弦琴的音律和彈奏的方法。長大成人的時候,竟然練就出了超人的演奏才能,成了方圓百里聞名的五弦琴手。

這年的夏天,大雨下過不停,下了足足有二十多天。雨一停住,媯弦便出了門,他惦記着拴在不遠處媯水河裏的那條用竹木拼扎的伐子。雨下得太久,叫做媯水的河漲得溢出河床,黃水滾滾,一片汪洋,木伐子早就不見了蹤影。突然媯弦看見河裏從上游漂下來一個東西。等到那東西近了,他看清了是一個女人。他來不及多想,縱身跳進洪水裏,把女人救上了岸,然後用背駝起女人快速奔跑。經過一陣顛簸,女人嘴裏嘩嘩地吐出了不少混濁的黃水,漸漸地有了鼻息。當他把女人背到家裏的時候,女人已經蘇醒過來。他把她平放到地上,生起一堆大火。女人的臉上慢慢地就有了血色。當喝過一碗生薑和蔥白熬成的湯,又吃過一些東西以後,就可以談吐自如了。媯弦知道了女人名叫握登,家住在媯水河的上游。雨下久了,家裏沒有了糧食,她就到河邊坡地上弄吃的,一不小心滑落到了媯水河裏。握登雖然自小生在河邊,學會了游水,無奈河水暴漲,水急浪大,一個女子經過幾陣折騰而就筋疲力盡了,要不是中途抓住一段漂浮的木頭,怕早就被黃水吞沒了。

叫握登的女人後來就成了媯弦的妻子。握登人長得十分嬌美,而且頭腦聰明、心性靈巧,出身窮苦人家,母親很是賢惠。由於母親的諄諄教誨,握登自小德性很好,樸實厚道,懂禮貌,能吃苦耐勞,在家時就頗受鄉親們的喜愛。嫁給媯弦以後,上山能砍柴,下地能種菜,出得廳堂,下得廚房,里裏外外,照料應對,勤儉持家,和睦鄉鄰,深得人們讚許,也深得媯弦喜愛。

在堯帝登臨帝位三十九年的時候,也即是公元前2174年的冬天的一個仲秋,一場暴風過後。接連數天,陰雨連綿,使人感到十分沉悶。一天,剛雨過天晴,握登就到村後山上去砍柴。砍好了一堆柴火后,覺得有些累,就坐下來休息,抬頭便看見一條長長的彩虹高掛天空,美麗極了。她雙目注視着彩虹,看着看着,就想打盹,眼睛剛閉上,沒料想迷迷濛蒙就做起夢來:只見那七彩生輝的彩虹忽然化作一個俊美男子,笑着直向她走過來,把她抱在懷裏,一陣異香撲鼻,她四肢無力,如醉如痴,任那男子將她擁抱着親吻交媾。興奮過後,握登夢醒過來。抬起頭看,天上那彩虹仍然高掛。

夜來,握登思想着白天的夢,很是羞澀,翻來覆去睡不着,好容易睡熟,又做開了夢,夢中見一隻形貌有些象雞,五彩羽毛非常漂亮的大鳥,繞着一株梧桐樹一邊鳴叫一邊翩翩起舞,舞畢舒展雙翅飛向握登,停在她的小腹上就不見了。

此後,握登就懷了身孕。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千古舜帝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千古舜帝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重華出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