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六章 發財大計

第九十六章 發財大計

?自從得知欽差奔赴塞北,潘興漢就知道朝廷已不信任自己。雖然沒有獨挑大旗的心思,卻也不想做任何人的附庸。為了確保自己的安全,只有讓朝廷既放心,又不敢輕易處置自己。

潘興漢給火槍兵發佈的幾條密令,目的就是為了確保火槍兵最主要的力量徹底掌控在自己手裏,不至於因身在京師而被朝廷趁隙奪權。朝廷可以威脅到家在關內的火槍兵軍官,但威脅不了朵顏人,所以潘興漢才將朵顏人武裝起來並且屯駐磐石營。只有這樣,朝廷才不敢輕易查處自己。一個人重要還是一支強大的軍隊重要,大臣中的多數人還是能夠算過帳來的。

一方面要表現的強硬,另一方面也要向朝廷表示出自己沒有不臣之心。這種心思不是單憑幾句表白,就能夠讓人信服。於是潘興漢想到了三國時期的長手大耳賊,劉備為了消除曹操戒心,甘願做一個沒有大志的農夫種菜。自己也可效仿這種辦法,減輕朝廷戒心。

現在正是冬天,沒地可種,只有干點別的,再說老掉牙的辦法更容易讓人產生聯想。在人的認識中,貪財的人一般都沒有稱雄之心。於是潘興漢想趁著在京獃著的空閑,明目張膽的撈取錢財,給朝中大臣一個自己只是唯利是圖的貪財之人的錯覺,從而減輕對自己的注意力。

想要快速掙錢,只有把目光瞄在兜里銀錢多的叮噹亂崩的朝臣和商賈富戶身上,這是從古至今不貳的商家訣竅。

開教坊是一條路,這塊蛋糕早被人家瓜分了;倒買倒賣,連京師都出不去,甭想;用現代騙術倒是可以,太缺德不幹。條條道路通羅馬,難道沒有我發財致富的一條路?對了,就從路上着手!冥思苦想的潘興漢一拍大腿。

大明朝別的不說,有一套完整的驛道管理體系,驛道非常發達。可要是說到奔走在驛道上的車輛,則完全不配套,都是那種依靠比老太太走路快不了多少的發出吱嘎吱嘎牙酸噪音的兩輪木輪車作為主要交通工具。

想到這裏,潘興漢高喊:「潘富,換便裝隨我去宣南坊溜達一圈。」他準備去京城最繁華的宣南坊尋找一處製造輕便馬車的作坊,順便雇傭一些工匠。

宣南坊匠戶鋪,一家臨街匠鋪,住着一個叫麻海的人。麻海正如他的名字一樣,臉上佈滿密密麻麻的凸凹。這種凸凹不是天花造成,而是職業所致。

馬海匠戶出身,憑藉祖傳手藝從十幾歲起就在工部雜造局做鐵匠,直到六十歲后大兒子接替自己在雜造局的位置。

四十歲時候由官府指配,才娶了一房老婆。為彌補以前的虧欠,老婆放開肚皮連着生了七個孩子。由於孩子都還很小,麻海回家后只得繼續干老本行,利用老宅院開一戕鐵匠鋪,打造鐵器補貼家用。憑藉四十餘年的磨練,他是匠戶鋪最出色的鐵匠。

此時,十五歲的二兒子麻保成正用力拉動風箱鼓吹爐火,馬海則全神貫注凝視鐵匠爐里的鐵塊。待到鐵塊變得完全赤白,迅速用鐵鉗夾出放到鐵砧上用力敲打。

每當這時候,鐵塊好似變成了仍然年輕的婆娘,他就忘記周圍的一切,注意力全部傾注到鐵塊上面,用三長一短極富韻律的敲擊向它傳遞自己的情感,彼此溝通交流。

三長是為了敲擊鐵塊變形,一短是為了確定新的進攻方向。身體隨着三長一短的節奏有力的上下起伏聳動。鐵塊也用微微的跳動回應他的敲鑿,噴濺灼熱舔舐他的麻臉。…,

麻海敲鑿的是那麼流暢自然,沒有一絲的阻塞間隔。鐵塊隨着他的心意散發着熾熱和**,逐漸變體成型,最後跳入水桶,發出一聲長長的滿足,升騰出一陣霧靄,變成農具進入柳條筐。

「精湛的技藝來源於熱愛!」像賣油翁一樣閉目回味的麻海順着聲音傳來的方向抬頭觀瞧,只見兩個人不知何時進到了鐵匠鋪。

一個人他認得,一個不受匠戶歡迎卻又離不了的匠戶鋪牙行里的行牙子。另一個是個高大魁梧的年輕人,從穿着上看,知道肯定出身大戶人家,讚歎聲音就發自他口。

「老麻子,死停停的像個木頭,貴客臨門還不趕緊的好生招待,這位潘爺可是住在內城的大老爺。」行牙子邊說邊向麻海擠眉弄眼。

住在內城的非富即貴,麻海活了多半輩子,一共也沒有去過內城幾趟,還都是在官家的引領之下,單憑他自己是沒有資格進入的。聽了行牙子的話,趕緊又磕頭又作揖。

潘興漢通過剛才觀看打鐵,已對他的技藝摸得**不離十,也不多話,從袖口掏出一張圖紙,連比劃帶解說,讓麻海打造一個車彀,打成了就聘用做工,打不成算拉倒。

潘興漢、潘富叔侄兩個在行牙子的引領下走訪了很多這樣的鐵匠鋪、木匠鋪和漆匠鋪,挑選一些技藝精湛的工匠試製輕便馬車的零部件。又委託牙行在匠戶鋪購買一處寬敞的臨街院落,掛出潘記馬車製造行的招牌,大張旗鼓的干起製造輕便馬車的營生。

半個月後的潘記馬車製造行院內的一處工棚里,鐵匠麻海、木匠張成帶着幾個下手觀看潘掌柜組裝輕便馬車。

一堆堆鐵木製作的零部件在潘興漢手裏變着戲法的結合到一起,半天後,一輛散發着油漆清香味的馬車展現在二人面前,「看懂了嗎!」潘興漢將最後一個零部件安裝完畢,站起身向二人詢問。

二人異口同聲回答「看懂了。」即使看不懂也得裝懂,因為潘興漢雇傭這兩位技藝精湛,為人憨厚的工匠做馬車製造行的工頭,工錢遠遠超過原來的辛苦勞作,要是因為一句話說錯而得不到這個位置可就太冤枉。

這是一部單馬拉動的四輪輕便馬車,馬車總體構造和西方十七八世紀城市街道使用的馬車沒有太大的區別,只是車棚形狀和內部設置更接近東方人習慣坐乘的轎子。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火槍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火槍兵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六章 發財大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