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當靶子?

第九十五章 當靶子?

?王保彈劾潘興漢的奏章裏面羅列的罪狀多數都是憑空捏造,根本站不住腳,並且幾項條款還暴露出王保不學無術,具有污衊誹謗公報私仇之嫌。但不要高估那些文臣武將的人品,還就真有大臣拿不是當理說。

有幾個監察御史剔除彈劾奏章中站不住腳的罪狀,揪住潘興漢自籌糧餉、開辦互市這幾條與銀錢沾邊的條款不放,引經據典大加撻伐。還爭先恐後的向朝廷提出申請,到塞北火槍兵駐地實地巡訪,找出潘興漢違反大明律法的證據。至於是否真為朝廷着想,只有他們自己知道,反正在此之前,沒有一個朝臣主動提出到邊塞巡察,即使游牧部落發生大規模叛亂時候也沒有。

神宗皇帝當初將潘興漢派往塞北,只是一時興之所至,根本沒指望潘興漢能夠有所建樹,要不是一些別有用心的大臣將彈劾奏章呈送,神宗皇帝朱翊鈞已將此事忘的一乾二淨。

王保彈劾奏章雖然漏洞百出,還是引起了神宗皇帝的高度重視。引起朱翊鈞重視的不是奏章中彈劾潘興漢的罪狀,而是火槍兵的強大。沒有想到原來一千多人的火槍兵發展速度竟然如此之快,而且實力強大的超出他的想像。

神宗皇帝對軍隊發展和邊地爭端一向十分敏感,他可以放任朝臣瞎折騰,可以多年不上朝理正,但絕不放過任何威脅皇朝的軍事存在,所以才有萬曆三大征。得知火槍兵發展到能夠影響、威脅皇朝安全的地步,明白此時到了將這支軍隊套上籠頭、徹底掌握在朝廷手裏的時候。

至於如何處置潘興漢,神宗皇帝現在拿不準主意。因為他還不知道潘興漢對朝廷的忠誠達到何種程度,是否能夠有效控制。但在做出最後決定之前,覺得彈劾潘興漢之事可資利用。

因為神宗皇帝此時因立儲問題與朝中大臣鬧得不可開交。按着他的本意想立自己**愛的鄭妃所生的三皇子為儲君,而朝中大臣根據立長不立幼、立嫡不立庶的祖訓,堅決要求神宗皇帝立皇長子為儲。

按說皇帝是江山所有者,他要是堅持想立自己喜歡的兒子為繼承人,做臣子的不應該死死揪住不放。但是立諸之爭實際上是涉及到明朝整個文官集團利益。按照明朝律例,讀書人是處在社會最頂層的特權階層,這一特權在大明朝前期,對鞏固朝局穩定起到了很大作用,但是到了後期,就成為妨礙發展的一大至酷。

皇帝要是立三皇子為儲,就相當於更改了祖制。皇家祖制都可更改,作為維護皇家權利的律法當然就可更改。文官集團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不受到威脅,只有死死抓住祖宗傳下來的皇家祖制和律法,不讓這些條條框框稍有更改。有人評判大明朝整體文人滿嘴仁義道德,滿腹男盜女娼一點也不為過。

於是神宗皇帝決定把王保彈劾潘興漢的事情鬧大,變成轉移朝臣攻擊神宗皇帝立儲問題的一個標靶,才有了宣召潘興漢進京辯白的事情。此時有監察御史主動要求到塞北巡察,正合朱翊鈞的意思。為了加強對火槍兵的控制,同時轉移那些言官對自己立儲問題的注意力,樂不得的多派幾個出京。於是由幾個監察御史組成的欽差團奔赴塞北火槍兵駐地。

大明朝的官吏俸祿非常低廉,根本無法養家餬口。監察御史不像其他大臣那樣負責一項具體事務,從本職政務根本無法撈取錢財。多年積習養成他們多數是沒事找茬型的頑家,無中生有、雞蛋裏邊挑骨頭藉以訛詐錢財就是他們多年賴以生存的根本。既然熱衷到塞北巡察,或者無中生有弄出一些證明潘興漢有罪的證據,作為自己以後陞官的政績,或者從中得到足夠的好處。總之,不能在大冬天塞北艱苦條件下白白辛苦一趟。這兩條達不到,他們絕不會善罷甘休。…,

無論找出證明潘興漢有罪的『證據』還是朝中大臣想通過巡察搜刮銀錢,都不是神宗皇帝考慮的範圍之內。隨便怎麼折騰,事情鬧得越大,引起朝廷注意力越多,朱翊鈞越高興,越願意看到。

想當初,神宗皇帝為了給自己出氣,可是連自己的恩師張居正所有的施政成果全部推翻,即使明知道張居正推行的很多改革措施都是利國利民,也在所不惜。連促使大明中興的『一條鞭法』都可以廢止、為了和朝臣賭氣連朝政都可以荒廢不理的皇帝,豈能在乎一支尚沒成氣候的火槍兵前途。

神宗皇帝出人意料的弄出這一手,也算潘興漢倒霉。在欽差團調查結果出來之前,潘興漢已被勒令留在京師聽候巡察結果,不得稍有異動。

潘興漢根本沒有古代那種愚忠,他認為自己就是藉助大明朝土地生存的異鄉人,而火槍兵就是自己賴以生活得更好的基礎和保障,誰想動這塊乳酪,就要掂量掂量自己的分量。按着他的本性更不可能拿出錢財賄賂那些欽差大臣。為了阻止那些監察御史到塞北任意折騰,潘興漢寫了一封密信,交給王順在京城潛伏起來的火槍兵密探,火速送往塞北。

潘興漢為了預防朝廷翻臉無情,奪取自己在塞北發展的成果,密令朵顏長昂進駐磐石營,並全部用火槍火炮武裝起來。火槍兵將主要物資移交后,撤往兩處礦山屯駐。

塞北是混居之地,游牧部落的騎匪偶爾吃掉出塞巡邏的衛軍也是常事。既然朝廷不信任,自己也就不必留客氣,不介意『放任』游牧部落將朝廷派到到塞北瞎折騰的人送一部分回老家,用以震懾那些對火槍兵懷有惡意的人。想要從火槍兵那裏撈好處,就要用命來換。潘興漢雖然沒有不臣之心,可不是一個忠君不貳的聽話臣子。

為了保證火槍兵有足夠的物資儲備,應對突發的意外事件,潘興漢還密令王順集中火槍兵所有財力,到關內收購糧草囤積物資,以作長期打算。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大明火槍兵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大明火槍兵
上一章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 當靶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