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楊激戰(二更)

劉楊激戰(二更)

王彥章一擊得手,竟絲毫不停歇,帶着兵馬立刻往黃河下遊走去,一路勢如破竹得又連拔晉軍幾處浮橋。

朱守殷丟了德勝,知道這次可闖大禍了,也拼起命來,帶着晉軍隔江拚命追王彥章,每次王彥章毀浮橋時都死死咬住王彥章,總算稍微拖了王彥章一點後腿。

……

晉軍大營

「朱守殷這個蠢貨,壞朕大事!」

李存勖帶大軍剛趕到德勝,撲了個空,就得知德勝南城丟了,朱守殷也帶軍去阻王彥章,而沒等他喘口氣,壞消息就不斷傳來。

王彥章攻潘張渡口,潘張浮橋毀,潘張南城破!

王彥章攻麻家口渡口,麻家口浮橋毀,麻家口南城破。

王彥章攻景店渡口,景店浮橋毀,景店渡口南城破。

晉軍這些年在黃河修的渡口,在梁扎的釘子,居然被王彥章給拔除了大半。

李存勖怎能不氣!

只是現在連氣得時間都沒有,王彥章現在一路勢如破竹,用不了多久,只怕整個黃河的渡口都被他毀了,李存勖當即立斷,對馮道吩咐,「通知朱守殷,讓他放棄其他渡口,把其他渡口都拆了,帶大軍走水路去劉楊,然後幫劉楊渡口守將李周守住劉楊,要是守不住,讓他直接抹脖子吧!」

又轉頭對自己身後的一個宦官焦彥賓吩咐,「你速去劉楊渡口李周那做監軍,一定要幫他守住劉楊。」

焦彥賓領命下去。

馮道本來看李存勖臨陣派監軍有些不妥,不過看派得人是焦彥賓,頓時放下心來,焦彥賓雖是太監,卻足智多謀,善守城,劉楊李周是猛將,兩人正好互補,卻是再恰當不過。

李存勖又吩咐馮道,「你再去傳令給澶州刺史,讓他徵調民夫,把被毀幾個渡口北城的物資都運回澶州,省得有失。」

「是,臣明白。」馮道立刻開始寫信給各方傳令。

……

朱守殷接到馮道的傳令,知道這次李存勖可是真要宰他了,立刻讓將士拆了渡口的北城,紮成木筏,然後和將士一起坐木筏,順流而下,往劉楊趕。

王彥章一看,頓時知道朱守殷目的,也立刻拆了攻下的南城,弄成木筏,讓將士也做在上面,想比朱守殷先趕到劉楊,攻下劉楊。

劉楊一丟,整個黃河晉軍再無大型渡口。

朱守殷的木筏沿黃河北岸下流,王彥章的木筏沿黃河南岸下流,河道寬得地方還好,兩軍碰不著,河道窄得地方,兩軍木筏相遇,就是一場惡戰。

戰鬥之激烈,一天之中,兩方惡戰居然上百場!

在漂流了幾百里后,兩人終於同時到達劉楊,朱守殷一溜煙帶大軍進了劉楊南城,而王彥章,也順勢包圍了劉楊南城,開始了攻城。

*

劉楊

李周在一天前就接到馮道八百里加急,王彥章要來了,讓他死守劉楊,李周可不是朱守殷,他可是一收到信,就立刻把劉楊城防佈置得和鐵桶一樣。

只是在看到王彥章帶來得大軍后,李周卻心涼了。

王彥章來得不僅是自己這些日子偷偷帶得那點精銳,還有當初被他甩在滑州的大軍,兩軍在劉楊南城外一會師,李周站在城牆上往下一瞅。

好么,密密麻麻一片,不下七八萬大軍!

攻別的渡口只用幾千,而自己渡口卻一下來了七八萬,李周一點都沒覺得自己榮幸,反而覺得從頭涼到腳。

好在,李周的劉楊守軍湊上朱守殷的德勝守軍,勉強拼出兩萬。

而焦彥賓也給力,硬是趕在王彥章前進了城,沒被堵外面。

行了,劉楊南城四面,一面臨黃河,剩下三面,正好一人一面。

三人開始死守劉楊渡口。

三人想死守,等著李存勖帶大軍來救,王彥章也知道,又怎麼會如三人意,王彥章於是帶大軍日夜攻城,在王彥章絕對的兵力優勢下,劉楊南城岌岌可危,好幾次都差點被攻破,好在李周勇猛、焦彥賓有謀、朱守殷怕死,三人硬生生頂住,終於撐到了李存勖帶大軍到。

……

李存勖帶大軍趕到劉楊,看着還在的劉楊渡口,終於鬆了一口氣。

馮道也鬆了一口氣,不得不說,李存勖對於戰事決斷還是很給力的,當時大家注意力都在王彥章身上,李存勖卻能想到滑州剩下的那些大軍,讓朱守殷及時和李周匯合,這才撐到他們來,要是朱守殷單慢一步,就憑劉楊這點兵力,都不夠王彥章一擁而上的。

只是兩人一口氣還沒松完,就發現他們慶幸的早了。

劉楊南城雖然還在,浮橋卻被毀了,而中間又重現了賀瑰時的水上堡壘(用鐵索把戰船鎖在一起),停在了黃河中間,隔斷了劉楊南北城。

李存勖雖然帶大軍趕到了黃河北岸,但卻被隔着過不去,救不了了人。

招不在老,管用就行。

昔日德勝困境再一次出現!

李存勖看着岌岌可危的劉楊南城,本想着像之前李建及那樣,靠不怕死強攻,可這次梁軍也更有準備,王彥章在船上放得都是精銳,李存勖親自帶兵幾次強攻,居然都被擋了回來,只能接着看着劉楊南城干著急。

唯一可以可以安慰的,王彥章見劉楊南城久攻不下,擔心再強攻下去損失太大,就改攻為困,把南城團團圍住,打算等城內支撐不下去時,再拿下劉楊南城。

而李存勖也趕忙和自己手下一眾將士謀臣開始想對策。

郭崇韜這個謀士還是非常頂用的,直接給李存勖分析,「王彥章雖然還沒攻下劉楊南城,可是已經控制了劉楊渡口,現在他只要守住,咱們過不去,南城遲早是他囊中之物,所以他才不急,改攻為圍,如今劉楊這的河面已經被王彥章用戰船隔斷,再想突破幾乎是不可能,可黃河這麼長,又不是只有劉楊這能設渡口,咱們不妨往下游處再找一適合的地方,新建一渡口,到時既然到南岸擾亂梁軍,也能分擔劉楊這的壓力。」

李存勖一聽大喜,這主意可行。

「只是這計劃要想成功,就必須不能被王彥章發現,一旦被王彥章發現,王彥章肯定要領兵來破壞,到時渡口肯定建不成,所以還望陛下在此挑選勇士多多出戰,吸引梁軍注意,讓他無暇顧及下游,給臣十日,臣定然給陛下重建一渡口!」

而恰在此時,一個人穿過梁軍重重封鎖,到達晉軍營中,這個人就是李嗣源麾下的偏將范延光。

當初李嗣源從劉楊渡口渡河,偷偷到南岸梁軍境內,一舉佔下鄆州,本來是天大的好事,晉軍佔據鄆州,有劉楊渡口作為後路,進可攻退可守,可以說是插入梁境的一把匕首。

可朱守殷大意一丟德勝,然後連鎖反應,坑了黃河一溜渡口,甚至連劉楊渡口都斷了,這事就變了,沒了劉楊這條後路,鄆州就成了黃河南岸梁軍境內一座孤城了,李嗣源在鄆州城裏,與其說守城,不如說被困孤城,要不是李嗣源帶的兵不少,差點就被瓮中捉鱉了。

李嗣源那個恨啊,要不是在鄆州出不來,就能撕了朱守殷。

只是現在撕朱守殷已經不重要了,自救才是關鍵,李嗣源就打算向李存勖求救,只是在傳遞消息時卻犯了難,外面都是梁軍,一路又關卡重重,如何才能把消息送出,而此時,李嗣源的偏將范延光站出來,願意親自去送信。

李嗣源大喜,忙把蠟丸密信交給范延光。

結果還沒等范延光出發,圍李嗣源的一支梁軍主將康孝延居然偷偷和李嗣源傳消息,想要投降。

這康孝延本是晉軍將領,因犯了事,逃到梁軍,後來在段凝手下做偏將,這次王彥章帶着大軍來,段凝做是副手,跟來了,康孝延自然也跟來了,王彥章帶着主力和晉軍對峙,康孝延就被派來圍鄆州。

康孝延進梁軍時,還是朱溫時,那時梁軍是比晉軍強的,梁軍的地盤也比晉軍大,康孝延也算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結果等康孝延進了梁軍,先是朱溫過世,幾個兒子爭位,到後來朱友貞勝出,可大梁對晉軍卻是一敗再敗,地盤也越打越少康孝延怎麼看感覺朱梁都是江河日下,再加上他在段凝手下,看着段凝靠溜須拍馬一路高升,越發覺得梁朝要完蛋,所以這次趁著圍鄆州之際,康孝延打算改邪歸正,重新投晉軍,不過康孝延可沒打算立刻反,李嗣源都在這被困着呢,他反了他也跑不了,於是他派人偷偷告訴李嗣源,在劉楊下游不遠處,有一個馬家口的地方,比較適合建渡口浮橋,如果晉軍能再開一個渡口,等李嗣源撤退時,他可以跟着一起回晉軍。

李嗣源被困在鄆州,他也想退啊,自然沒有不樂意,立刻又給范延光加了個消息,康孝延想要投降,馬家口適合建新渡口。

李存勖正和郭崇韜商量建新渡口的事,瞌睡遇見枕頭,康孝延就送來建渡口的地點。

打仗往往有一利就可以干,建一個新渡口,一能減輕劉楊壓力,二能重新打通鄆州回晉通道,三能接引康孝延投降,一舉三得,那還等什麼,李存勖立刻分給郭崇韜一萬領兵,由郭崇韜領着,偷偷去下游馬家口建渡口,而李存勖,領着剩下的兵馬,在劉楊這吸引王彥章的注意力,保證王彥章不會注意到郭崇韜這一支。

於是,商議妥當的兩人,就帶着各自兵馬開始分頭行動。

郭崇韜帶着軍隊走了幾十里,走到馬家口,發現這處的河道果然比較狹窄,適合建渡口,就帶人修起了浮橋,然後偷偷渡河,在黃河南岸,梁軍境內開始建浮橋南城。

郭崇韜知道修城這麼大的動靜,肯定瞞不了多久,所以從一開始,就帶着全軍日夜趕工,不但和將士一起親自築城,甚至還拿了胡床(馬扎)坐在工地上,困了就坐着歇了一會,一天十二個時辰在那看着,結果有一天,郭崇韜太困,一不小心睡著了,醒了突然覺得□□發涼,伸手一掏,居然掏出一條蛇來,虧得這蛇沒對着郭崇韜寶貝下口,否則郭崇韜下輩子就得進宮和內侍一起混了。

在郭崇韜身先士卒的帶領下,新建的馬家口南城很快初見雛形,只是還沒等郭崇韜高興,郭崇韜建城的事就被王彥章的斥候得知了,所以在郭崇韜建城的第六天,王彥章帶着大軍殺到了新建的馬家口新城。

郭崇韜預估十日建一座城就已經夠趕得了,如今才六日,城不過建半人高,連城牆城樓都還沒蓋,王彥章帶大軍一殺到,這可如何抵擋。

可郭崇韜深知這個新城一旦有失,圍魏救趙的計策就會失敗,劉楊就徹底沒救了,所以郭崇韜帶着手下將士,拚死守護這個還是雛形的新城。

兩方爆發數次激戰,郭崇韜這方人少,眼看就要守不住新城了,卻突然聽到對面,黃河北岸馬蹄震天,緊接着,一隊騎兵從遠方趕來。

而騎兵到達黃河北岸,直接快速穿過浮橋,來到黃河南岸。

王彥章一見來的騎兵,頓時臉色大變,再看到為首的李存勖,更是嘆了一口氣,他連夜趕來,就是甩開李存勖,趁機拿下新城,卻不想李存勖發現得這麼快,直接帶輕騎趕來。

而正在被壓着打的晉軍一看李存勖來,頓時士氣高漲,開始反攻,而李存勖也帶着領兵,擺好陣勢,開始衝擊。

只要是不玩水戰,不隔個天塹,李存勖還沒怕過誰。

在李存勖騎兵和郭崇韜大軍前後夾擊下,王彥章節節後退。

不過王彥章倒也有兩把刷子,看到新城不可再下,立刻撤軍,而李存勖和郭崇韜合成一軍,趁勢殺向劉楊南城。

王彥章為保大軍,再次後退,劉楊之圍終於得解。

被困了大半個月的劉楊南城,終於活了下來。

同樣被困了大半個月的李嗣源終於也和李存勖接上頭,李嗣源心有餘悸的從鄆州包圍圈出來,終於想起自己之前沒幹得事,提刀去宰朱守殷,嚇得朱守殷倉皇竄回魏州。

晉軍這邊,在朱守殷一時疏忽,李存勖立斷止損下,雖然損失慘重,但最終保住了劉楊渡口和鄆州,也算勉強不敗。

而梁軍那邊,王彥章雖然最後沒攻下劉楊南城,但一路奪城毀浮橋,把整個黃河差點拔了個乾淨,可謂自朱友貞上台以來難得的大勝。

按理說王彥章加官進爵都算少得,怎麼也得封裂土封侯,可誰想到,沒兩天,汴京的聖旨就來了,王彥章不僅沒被封賞,還被要求回京論述戰敗原因。

整個梁軍頓時懵了,王彥章也懵了。

他明明大勝,怎麼就敗了,還要回京。

此時的王彥章忘了,當初他領兵出汴京大門時,意氣風發的說了一句話:

我若得勝回朝,定然請皇帝盡除朝中奸佞!

有時,飯可以亂吃,話不能亂說,哪怕只是發句狠話!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富民強國才是王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台言古言 富民強國才是王道
上一章下一章

劉楊激戰(二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