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異軍突起 上

【第89章】 異軍突起 上

?【第89章】異軍突起

「天補均平」這個口號,對於黃盛而言自然是頭一次聽說,後世不學無術的他即便知道唐末起義,知道黃巢與王仙芝,知道菊花詩,可卻是真不能知道這個口號。【最新章節閱讀.】

在原本的歷史線中,這「天補均平」的口號實際上正是出自王仙芝,公元874年,王仙芝聚集了幾千農民,在長垣(在今河南)起義,當時他便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以此為號起義反唐。

至於「均田不稅」的構思和口號,在歷史之中卻是從未出現,想來應該是因為黃盛造成的時空漣漪效應而激發出來的新可能。

仔細想來,吳公石的「均田不稅」想法對於這個時代而言並不是具有開創性,僅是對古法解構后推陳出新。北魏時由於地廣人稀,男女、奴婢皆可分得田地,並非是朝廷的仁政,而是為了最大化的將閑置的土地轉化為賦稅。到了隋唐時期,由於戰亂時代結束,百姓休養生息使得人口大量增加,取消女子和奴婢的土地分配,將土地合理的分配給有勞動力的家庭,同樣也是為了最大化的將土地轉化為賦稅。

直到唐朝的人口終於達到了可容極限,並且因為武周末年均田制頹萎,唐初的租庸調法早已不適用,且中唐時代絕大多數州府由寬鄉轉為窄鄉后,為了保證朝廷的賦稅收益,最終不得不廢止均田制,改為能夠保證更大收益的兩稅制,於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

兩稅制是唐德宗時代宰相楊炎所創之稅法。由均田制中按人頭計算徵收穀物、布匹等實物為主的租庸調法,改為徵收金錢為主,一年兩次徵稅,是為兩稅法。

話說回來,確定了起義口號,似乎這造反的大事便等同於八字終於有了一撇,在場之人除了黃巢、吳公石以及少數幾個人外,人人都好似終於放下心中懸著的大石,不由都自鬆了一口氣。

黃巢看了一眼用來計時的棒香,知道此時已經是三更末刻,便道:「起事之機,便在今夜,何人願做先鋒攻打府衙?」

此言一出,躍躍欲試者眾,倒是黃巢的本家侄兒黃恩鄴和羅虎一道搶了出來,黃恩鄴伸手攔在羅虎胸前,向黃巢道:「小侄願為先鋒,定將羅茂那廝生擒祭旗。」

而羅虎也急道:「大人,羅茂府中藏有重兵,只可智取不可強攻,末將願為先鋒,去賺那廝。」

黃巢聞言哈哈一笑,便從案前的一直令匣中去出一面令牌拋向二人道:「好!就以你二人為左右先鋒,各領健卒一百,智取強攻皆可,明早日出之前拿下府衙。」

兩人聞言一喜,忙跪行軍禮:「末將得令!」

黃巢又道:「何人願為前軍,領建卒三百,取廬州東門?」

趙毅忙出列道:「末將願往!」

黃巢點頭,又去令牌拋出,再問:「何人願為左軍,領健卒三百,取廬州北門?」

一番點將下來,黃揆、黃義二人分別為左右二軍,各領三百健卒攻廬州南北二門,吳莽為後軍,領五百人攻廬州西並切斷廬州去往長安的驛道,眾人得令后便自領人行動。

這廬州本有負責守備的一千府兵,後來黃巢藉著刺史羅茂的名義招募了五百家丁私兵作為預備役勤加操練,但隨着龐勛的聲勢日益浩大,作為壽州豪族的羅茂最終還是咬牙割肉放血,拿出私財又讓黃巢徵募了一千民壯,自然這一千五百人的訓練工作都落在了黃巢的肩上。

刻下,這前後左右四軍加上先鋒合計便是一千四百人,黃巢只留了最後的一百人作為中軍親衛,可謂是兵行險招之舉,不過黃巢經營日久,深知廬州的一千守備府兵戰力如何,如此不知其實也是獅子搏兔,殺雞用了牛刀。這廬州四門的總兵力其實也就八百人左右,而且只有東、北二門的守備較強,南門和西門僅僅在人數上達到維持需要。

且入夜後城中的巡邏工作都由黃巢訓練的民兵負責,近期增加巡邏隊伍的人數規模也是黃巢刻意為之,因此即便是進行大規模的兵力集結和調動也不會引起守軍的注意,這一仗本就是三指取螺十拿九穩。

隨後黃巢又拜吳公石為軍師,吳公石欣然受之,可在求問清虛、普善二人願意擔任何職時,兩人的反應卻是不一,普善道:「貧僧無所長,唯行游之時習得治療刀棒外傷之技,可與我些人手,製備些傷葯。」

而清虛卻道:「今日一旦起事得手,勢必引來唐廷震怒,貧道不才,謀略不及良師,醫術不如普善,願為義軍奔走四方,聯絡綠林義士,共襄盛舉。」

見二人心意,黃巢也不廢話,就讓普善做了軍醫,又命人取來黃金百兩,香胰坊發行可全國通兌的金銀票一萬貫交給清虛作為聯絡經費。

不久,城中四門方向便相繼傳來喊殺之聲,吳公石也在得到黃巢的授權后,寫出了一道洋洋洒洒近千字的相應龐勛起義,討伐唐廷的起義檄文,並且定下了黃巢義軍的服色配飾、旗幟軍令,原本眾人是想要推舉黃巢做個什麼將軍,吳公石卻道不忙,待拿下廬州后看看龐勛方面的反應再說。

而黃巢也明白自己就算拿下了廬州,也不能與龐勛的兵勢比擬,此時不能是稱將軍或稱王都無疑是自尋死路,便屬意就打着一個廬州參軍的名義,靜觀其變再說,甚至認為起義檄文不宜早發。

時至五更,前去攻打府衙的黃恩鄴和羅虎最先傳回捷報,黃恩鄴領百人從前門強攻,遭遇羅府家丁阻截,羅虎則從後院鑿牆闖入,一舉將廬州刺史羅茂及其家眷生擒,目前就羈押在府衙之中。

隨後不久,北、西、南、東四門先後攻克,待朝日初生之時,廬州城頭的唐旗至於被降下,升起了代表着黃巢的黃字大旗,以及一桿上書「天補均平,均田不稅」的義旗!

【第89章】異軍突起

「天補均平」這個口號,對於黃盛而言自然是頭一次聽說,後世不學無術的他即便知道唐末起義,知道黃巢與王仙芝,知道菊花詩,可卻是真不能知道這個口號。【最新章節閱讀.】

在原本的歷史線中,這「天補均平」的口號實際上正是出自王仙芝,公元874年,王仙芝聚集了幾千農民,在長垣(在今河南)起義,當時他便自稱天補平均大將軍,以此為號起義反唐。

至於「均田不稅」的構思和口號,在歷史之中卻是從未出現,想來應該是因為黃盛造成的時空漣漪效應而激發出來的新可能。

仔細想來,吳公石的「均田不稅」想法對於這個時代而言並不是具有開創性,僅是對古法解構后推陳出新。北魏時由於地廣人稀,男女、奴婢皆可分得田地,並非是朝廷的仁政,而是為了最大化的將閑置的土地轉化為賦稅。到了隋唐時期,由於戰亂時代結束,百姓休養生息使得人口大量增加,取消女子和奴婢的土地分配,將土地合理的分配給有勞動力的家庭,同樣也是為了最大化的將土地轉化為賦稅。

直到唐朝的人口終於達到了可容極限,並且因為武周末年均田制頹萎,唐初的租庸調法早已不適用,且中唐時代絕大多數州府由寬鄉轉為窄鄉后,為了保證朝廷的賦稅收益,最終不得不廢止均田制,改為能夠保證更大收益的兩稅制,於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年)開始實行。

兩稅制是唐德宗時代宰相楊炎所創之稅法。由均田制中按人頭計算徵收穀物、布匹等實物為主的租庸調法,改為徵收金錢為主,一年兩次徵稅,是為兩稅法。

話說回來,確定了起義口號,似乎這造反的大事便等同於八字終於有了一撇,在場之人除了黃巢、吳公石以及少數幾個人外,人人都好似終於放下心中懸著的大石,不由都自鬆了一口氣。

黃巢看了一眼用來計時的棒香,知道此時已經是三更末刻,便道:「起事之機,便在今夜,何人願做先鋒攻打府衙?」

此言一出,躍躍欲試者眾,倒是黃巢的本家侄兒黃恩鄴和羅虎一道搶了出來,黃恩鄴伸手攔在羅虎胸前,向黃巢道:「小侄願為先鋒,定將羅茂那廝生擒祭旗。」

而羅虎也急道:「大人,羅茂府中藏有重兵,只可智取不可強攻,末將願為先鋒,去賺那廝。」

黃巢聞言哈哈一笑,便從案前的一直令匣中去出一面令牌拋向二人道:「好!就以你二人為左右先鋒,各領健卒一百,智取強攻皆可,明早日出之前拿下府衙。」

兩人聞言一喜,忙跪行軍禮:「末將得令!」

黃巢又道:「何人願為前軍,領建卒三百,取廬州東門?」

趙毅忙出列道:「末將願往!」

黃巢點頭,又去令牌拋出,再問:「何人願為左軍,領健卒三百,取廬州北門?」

一番點將下來,黃揆、黃義二人分別為左右二軍,各領三百健卒攻廬州南北二門,吳莽為後軍,領五百人攻廬州西並切斷廬州去往長安的驛道,眾人得令后便自領人行動。

這廬州本有負責守備的一千府兵,後來黃巢藉著刺史羅茂的名義招募了五百家丁私兵作為預備役勤加操練,但隨着龐勛的聲勢日益浩大,作為壽州豪族的羅茂最終還是咬牙割肉放血,拿出私財又讓黃巢徵募了一千民壯,自然這一千五百人的訓練工作都落在了黃巢的肩上。

刻下,這前後左右四軍加上先鋒合計便是一千四百人,黃巢只留了最後的一百人作為中軍親衛,可謂是兵行險招之舉,不過黃巢經營日久,深知廬州的一千守備府兵戰力如何,如此不知其實也是獅子搏兔,殺雞用了牛刀。這廬州四門的總兵力其實也就八百人左右,而且只有東、北二門的守備較強,南門和西門僅僅在人數上達到維持需要。

且入夜後城中的巡邏工作都由黃巢訓練的民兵負責,近期增加巡邏隊伍的人數規模也是黃巢刻意為之,因此即便是進行大規模的兵力集結和調動也不會引起守軍的注意,這一仗本就是三指取螺十拿九穩。

隨後黃巢又拜吳公石為軍師,吳公石欣然受之,可在求問清虛、普善二人願意擔任何職時,兩人的反應卻是不一,普善道:「貧僧無所長,唯行游之時習得治療刀棒外傷之技,可與我些人手,製備些傷葯。」

而清虛卻道:「今日一旦起事得手,勢必引來唐廷震怒,貧道不才,謀略不及良師,醫術不如普善,願為義軍奔走四方,聯絡綠林義士,共襄盛舉。」

見二人心意,黃巢也不廢話,就讓普善做了軍醫,又命人取來黃金百兩,香胰坊發行可全國通兌的金銀票一萬貫交給清虛作為聯絡經費。

不久,城中四門方向便相繼傳來喊殺之聲,吳公石也在得到黃巢的授權后,寫出了一道洋洋洒洒近千字的相應龐勛起義,討伐唐廷的起義檄文,並且定下了黃巢義軍的服色配飾、旗幟軍令,原本眾人是想要推舉黃巢做個什麼將軍,吳公石卻道不忙,待拿下廬州后看看龐勛方面的反應再說。

而黃巢也明白自己就算拿下了廬州,也不能與龐勛的兵勢比擬,此時不能是稱將軍或稱王都無疑是自尋死路,便屬意就打着一個廬州參軍的名義,靜觀其變再說,甚至認為起義檄文不宜早發。

時至五更,前去攻打府衙的黃恩鄴和羅虎最先傳回捷報,黃恩鄴領百人從前門強攻,遭遇羅府家丁阻截,羅虎則從後院鑿牆闖入,一舉將廬州刺史羅茂及其家眷生擒,目前就羈押在府衙之中。

隨後不久,北、西、南、東四門先後攻克,待朝日初生之時,廬州城頭的唐旗至於被降下,升起了代表着黃巢的黃字大旗,以及一桿上書「天補均平,均田不稅」的義旗!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怒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怒唐
上一章下一章

【第89章】 異軍突起 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