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一箭之仇

第50章 一箭之仇

述律平看著滿頭大汗的李胡,心疼道:

「看看,還是這麼毛毛躁躁的。來人,擰塊熱手巾來,給太子擦擦汗。唐國又怎麼了,不是早就亂了,又出什麼事了?不急,先擦把汗。茶來了,喝一口潤潤嗓子。坐下慢慢說。」

李胡從宮女手上拿過茶盞,咕咚一口,燙得直咧嘴,啪地將茶盞蹲到盤子里,熱茶潑到宮女的身上手上,燙得她手一抖,差點將茶碟茶碗扔到地上。李胡抬腳要踹,忽然想起這是在太後宮里,腳跺到地上,厲聲斥道:

「蠢東西,想要燙死我啊!」

小宮女趕緊端著翻了個兒的茶具退了出去,另有宮女重新上茶、搬來瓷墩。李胡沒有坐,站在太后和皇帝面前比手畫腳地說起來:

「兩年前李從珂打進洛陽,亂了一陣。這一次是他屁股底下著火,河東石敬瑭反了,魏州(今河北省大名附近)的張令昭也反了。一個是北邊門戶,一個是心窩子旁邊,這下麻煩大了。要討河東,又要攻魏州,忙著調兵遣將,缺人缺糧,急得快上吊了。姓石的也不好過,要對付洛陽的大軍討伐,哪還顧得上雁門關外。皇上,去年的一箭之仇可以報了。」

述律平欣慰地看著兒子那張紅潤漂亮的臉,笑眯眯地說道:

「坐下,喝點水,著什麼急,又不是立馬就要出發。」

至於李胡帶來的消息,述律平像平時一樣,總是先等皇帝回應。德光心裡老大不高興,暗自埋怨忽沒里,一大批人專門收集情報,怎麼這麼重要的消息竟讓李胡搶了先。然他臉上卻沒有顯出任何不快,只不慌不忙地啜了口茶,心平氣和問道:

「你這是從哪裡來的消息?」

「韓匡嗣。這小子成了咱們在洛陽城裡的耳目,比樞密院的密探還強。皇上,樞密院還沒有消息吧?」

李胡成心問道。韓匡嗣是兩年多前派去洛陽的。當時李從珂剛剛篡權登基,耶律倍傳來密信,提出契丹出兵南下弔民伐罪。不知他是心向故國,覺得逐鹿中原的時機到了,還是想報李嗣源的恩,抑或是為李從厚所逼迫。朝廷商議的結果是出兵時機不到,倒是廢太子自己必須避開戰亂,以免敵人挾持。本該由樞密院派人去處理這件事,可是李胡把差事攬了過去,遣了他的心腹韓匡嗣。至於此人去了是幫助耶律倍避禍,還是幹什麼其它勾當,幾位最高決策人都心照不宣。

不知為什麼韓匡嗣在洛陽絆住了腳,一直沒有回來複命。開始李胡很不高興,派人催他把事情辦利落趕快回來,這邊還有事離不開他。後來聯絡不暢,只傳回話來說他留下是為了把事情辦得妥妥噹噹,並保證廢太子不會對契丹和李胡造成威脅。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李胡也就不管他了。韓匡嗣是李胡的人,他去哪裡、做什麼別人管不著。太后和皇帝只是關心耶律倍的事辦得如何。李胡交待說,派去的人保證廢太子不會為敵人所用,讓他們放心。對德光來說,只要別讓李從珂或什麼人把大哥送回來爭奪皇位就行。太后也是如此,多出一層的心思是希望同時保住耶律倍的性命無憂。沒想到這機靈鬼說到做到,利用身在洛陽的便利,真的當起了偵探,不時送些情報回來,和樞密院的消息互為補充,頗有價值。每次李胡都作為自己的資本,拿來向太后炫耀。對此皇帝高興不是生氣也不是,只能督促忽沒里,堂堂樞密院別被一個小廝比下去。可哪一次也沒有這次出風頭,如此重要的情報,樞密院還沒有動靜,李胡就先知先覺了。

李胡雖是幸災樂禍的口氣,可說中了皇帝的心事,一箭之仇其實是深仇大恨。德光前年秋天御駕親征,去年年初撤兵,雄心勃勃去,灰頭土臉回,還賠上了皇后一條命,心裡一直憋著口惡氣,等著報仇雪恨的機會。所以他一直關注著代北、山後的形勢,管轄那片的河東節度使石敬瑭的動向當然牽動著他的心。德光撇開心裡的不快,認真問道:

「石敬瑭真的反了?他為什麼要反?」

這回是李胡沉住氣了,他坐在瓷墩上,端起身邊茶几上的茶,吹了幾下,啜了一口,放下茶盞站起身,不慌不忙從懷裡掏出幾張揉皺了的紙,展開放在榻几上,手指點著說道:

「皇上,這回可是千真萬確。這上面說,五月初李從珂下決心削藩,調石敬瑭離開河東去當天平節度使,任命了一個姓宋的接替他。天平軍在山東,這是要削姓石的軍權,把他連根拔起,這不是要他的命嗎?姓石的能不反?母后,您猜猜這王八蛋是怎麼答覆皇帝的?」

「還能怎麼答覆,說他拒絕接受唄。」

「不行,他不能拒絕,因為當初是他自己要求調走的,當然那是試探。他上了一道表章,說皇帝是先帝養子,先帝的親兒子,許王李從益還在,皇上應該讓位。這不是造反嗎?李從珂氣得當眾撕碎了那張紙,當即下令,天平軍不用去了,直接削奪一切官爵。接著就大張旗鼓發兵討伐,以張敬達為統領,楊光遠為副統領,這倆都是石敬瑭去之前的河東大將,調集了六路大軍。現在第一批三萬人馬已經集結在太原南邊百里的晉安鄉(今山西太原南晉祠鎮)了!母后要不要聽,六路大軍的統帥都是誰,軍隊是怎麼調的,都在這上面。」

李胡篤篤地敲打著密報,太后嗔道:

「聽那些幹嘛,我又不知道誰是誰,讓樞密院去看,他們懂,從這上就知道兵力是強是弱。」

德光心裡酸溜溜的,但也不得不佩服韓匡嗣的能幹。情報越及時、越具體才越有價值,看來唐國爆發大規模內戰是確定無疑了。而且戰爭的漩渦在河東,石敬瑭面對來勢洶洶的朝廷大軍,怎麼還顧得上背後的雁門關以北呢。李胡說得不錯,一雪前恥,打下那片地盤的最好時機到了。但他沒有顯出急切,口氣沉穩地問道:

「你剛才說魏州一個姓張的也反了,那是什麼人?是怎麼回事?」

李胡拿起那份密報,看了一眼,離開榻邊,在殿中踱起步來,邊邁著四方步邊說道:

「叫張令昭,魏州的一個大將。難怪皇上不知道他,我從前也不知道。魏州現在叫天雄軍,從前叫魏博軍,那可是中原的戰略要地。當地軍人長著反骨最愛作亂是有名的。唐末藩鎮之亂就是從河北三鎮鬧起來的,魏博又是三鎮的頭。李亞子那時就是魏博軍叛亂,派李嗣源去鎮壓,反被擁立為帝的。天雄節度使劉延皓是李從珂的小舅子,一個紈絝子弟,只知道作威作福,那群軍漢哪吃這套,無事還找事呢,有事更來勁了。張令昭是士兵的頭,聽說河東造反,把國舅爺給趕跑了,扯旗造起反來,想趁機割據一方吧。洛陽只得再派一路大軍,讓宣武節度使兼中書令范延光率領去討。」

述律平沉吟道:

「這可真是當頭一棒背後一腳,姓張的會挑時候。不過你說石敬瑭會不會見咱們大兵壓境就和朝廷講和了呢,李從珂為了一致對外,說不定也會收回成命,放石敬瑭一馬。那樣的話,就不是他腹背受敵,而是咱們要準備打硬仗了。」

德光聽出母后的話中話是,「這一次會不會又是勞師糜餉,無功而返呢。」他的臉有些發燒,心裡不服,上一次不是自己無能,而是皇后意外薨逝,這是誰也想不到的。嘴上卻附和道:

「母后英明,是得慎重。你看他刀對刀槍對槍,也許一轉臉就握手言和了。畢竟是一家人,石敬瑭的丈母娘還做著太后呢,她能看著打起來?」

李胡停住移動的腳步,轉過臉摸著下巴嘿嘿冷笑:

「一家人?李嗣源養的白眼狼,和這家人沒有一根毛的關係,姓曹的太后就是個擺設。對這些人來說,內部的仇比外部的恨大多了。姓石的不到死心踏地絕不會走到這一步。他的兄弟、兒子好幾個在朝廷做官,實際上就是人質,他這一反,是豁出去多少條人命的。我忘了說了,這信上還提到,石敬瑭有一個弟弟做著沂州節度使,聽說大哥反了,嚇得把老婆、女兒都殺掉,自己逃跑了,結果還是被抓到,在大牢里幾天就折磨死了。還有一個弟弟在洛陽軍中做武將,走投無路自殺了。送信來的人說,臨出雁門關時,聽說石敬瑭在朝廷當官的兩個兒子逃到一個朋友家,藏在枯井裡,不知怎的被人告發,兩人全都被殺。這還不算,連那朋友都被滅族了。母后,您說這還有握手言和的可能嗎?」

述律平唏噓道:

「這是被逼到什麼份上,連兒子和兄弟的命都不要了。」

「別著急,母后等著看,李從珂現在是皇帝,也正往屠宰場趕呢。皇上,什麼時候出兵啊?」

德光氣定神閑道:

「事關重大,回頭和樞密院好好商議一下再定。」

「商議?還有什麼可商議?樞密院能商議出什麼?連發生了什麼事都不知道,要不是咱們另有渠道,等人家都打完了還傻愣著呢。母后,形勢明擺著,太后、皇上、天下兵馬大元帥還決定不了?」

述律平看看皇帝,見他的臉色凝重,笑道:

「李胡,皇帝說得對,這是大事,出多少兵?怎麼個打法,還是要讓樞密院好好議議再定。」

「母后,皇上,要我說,簡單得很,給劉哥他們加派幾萬兵馬,就讓他們去打,本來就佔了不少地方,不過是擴大戰果連成一片。他們人熟地熟,都是老將,就是兵力不足,只要增派兵力,保管大獲全勝。小弟這個兵馬大元帥不是白吃飯的,我去前線坐鎮,隨時向母后和皇上報告,你們二位等著慶功就行了。母后,兵貴神速,不能黏黏糊糊,商議來商議去。那是兩條惡狼,等他們打出個勝負,把肉都吃完了,咱們去了只怕連骨頭渣子都剩不下了。」

述律平點頭道:

「這樣也行,皇上你看呢。」

德光非常氣憤,如果沒有上一仗,他不答應僅僅是為了防備李胡和他的人掌握太多兵權。可是有了上一仗,除了這個原因之外,他還不能讓天下人認為皇帝打不贏的仗李胡能打贏,這事就更不能答應了。可是母后這樣說了,他不能反駁,只好用緩兵之計道:

「去年撤軍后,士兵都回鄉了,點集起來最少也要兩、三個月,磨刀不誤砍柴工,一邊集合軍隊,一邊研究戰爭布署,母后,這個時間是必須的。朕才三十五歲,還不到守在後方的年紀,李胡一定要去就給朕當前鋒。」

聽他說的堅決,太后便住了口,李胡卻不肯讓步,嚷道:

「皇上,又是集合軍隊,難道每一次打仗都要等好幾個月集合軍隊?戰機瞬息萬變,怎麼等得了。先把現有的軍隊調上去,再慢慢補充不行嗎?」

「現有軍隊?你是說把兩萬皮室軍,一萬屬珊軍都調走?好,朕親征,皮室軍出征沒有問題,但屬珊軍是母后的親軍,也是保衛大後方的,絕不能動。靠御林軍去衝鋒陷陣嗎?李胡,你還太年輕,打仗既要抓住戰機,也要沉著冷靜,絕不能亂了陣腳。」

李胡大聲爭辯道:

「我不要御林軍,也不要屬珊軍,我帶自己的親軍馬上出發,用天下兵馬大元帥的銀牌調各地駐軍和親貴私兵,直接到雁門關集合,只要湊齊三萬人,我保證打贏這一仗。皇上為什麼就是不肯讓小弟帶兵呢?要是這次不讓我統兵,前鋒我不做,天下兵馬大元帥也不當了,何必頂個虛名呢!」

述律平見李胡急得脖子上青筋暴起,渾身發抖,趕緊說道:

「皇帝,你就答應了他吧。給他一次機會。李胡,這樣人可不夠,你把屬珊軍全都帶去,有皇上的兩萬御林軍我還要什麼親軍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上一章下一章

第50章 一箭之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