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幸災樂禍

第48章 幸災樂禍

春暖花開,綠野滴翠,迴鑾的御駕三月末到了狼河之濱。不同去時的意氣風發,回來的一路上,兩萬多人的隊伍安靜肅穆,馬整齊列隊,狗被拴牢,小孩子們也不再打鬧。呂不古好像一下長大了,總是把弟弟找來和自己坐在同一輛車上,拉著他的手,或摟著他的肩,陪他說話,哄他玩耍,述律跑掉一會兒,她就要到處去找,服侍述律的嬤嬤、宮女們都覺得省了好多心。呂不古牢牢記著娘的話,盡職地照顧弟弟。不過她常常想起母親就哭紅了眼睛,反倒是述律勸她:

「姐姐不哭,娘看著哩,娘會傷心。」

這天夜裡,皇帝、宮眷和隨侍住在離皇都只有三十里的驛站,梓宮也在站中安置,扈擁的大隊人馬駐紮在驛站外面的野地里。這是進京前的最後一站。本來昨晚就可以趕到皇都的,然皇帝希望中午之前到達,留下足夠的時間早些入宮去拜謁母后。哀報早在正月就用快馬呈給了太后,太后也早就派出弔唁大臣到行營。迴鑾途中每一站都有人馬通知前面的驛站,前面的驛站除了準備接駕,還要再向前方傳遞消息,所以皇都應該提前就準確知道御駕的行程和到達時間了。

第二天一早,紅日剛剛跳出東邊的地平線,御駕和大隊人馬就做好了出發前的一切準備浩浩蕩蕩開拔了。向前走了不到半個時辰,忽聽一陣樂聲隨著晨風傳入耳中。德光蹙起眉頭,問身邊的韓延徽道:

「什麼聲音?怎麼會有哀樂?難道旁邊的村子里有人辦喪事??」

延徽側耳傾聽,說道:

「聽動靜不像是民間樂隊,倒像教坊司的陣仗,難道是皇都來人接了?」

他們立馬眺望,只見陽光耀眼,道路空曠,氣流飄蕩,好像水的波紋。一個年輕侍衛眼尖,嚷道:

「皇上,有幾匹馬跑過來了。」

這幾匹馬跑得飛快,很快就看清楚了,不一會兒他們就到了百步開外。其它騎手勒住馬韁,打頭的一匹精悍黑馬一直躥到皇帝跟前。一名二十多歲的年輕騎手飛身下馬,向皇帝鞠了一躬。只見他穿了身閃著亮光的黑緞長袍,肩膀寬闊,體型修長,一條玉帶緊緊系住蜂腰。頭戴鑲嵌著碩大東珠的黑色緞帽,腦後兩根長長的飄帶在風中飛舞。紅光滿面的臉上勒腮鬍子修剪得整整齊齊,漆黑的眼眸熠熠生輝。他抬起頭來的時候已經收斂起飛揚的神采,表情變得肅穆,說道:

「聖駕迴鑾,小弟奉母后之命特來迎接。」

德光一見來人心裡就有些不痛快,為了禮貌還是下了馬,拱手道:

「李胡,是你啊,謝謝你跑到這麼遠來迎接。母後身體可好?你這一向可好?」

「母后好。小弟也好。小弟前來還為迎接皇后梓宮,向皇帝致哀。這也是母后囑託的。」

「多謝母后,也謝謝你。」

二人寒暄完了,李胡恢復了那股大大咧咧的勁頭忽然說道:

「皇上,真是世事難料啊,半年前皇后高高興興伴駕出征,母后和小弟都等著聽雙喜臨門的好消息呢,沒想到等來的卻是這樣一個結果。陛下可要節哀,保重龍體啊。怪都怪皇后太要強,要不是她非搶著要去,或是皇上肯讓小弟代勞,現在可就真的是又得戰爭捷報又得母子平安了。不過也不算全是壞消息,不是還得了一個小皇子嗎。小侄子在哪裡,小弟迫不及待想看看呢。」

德光氣得渾身發抖,李胡的話中話明明就是一句「看看現在,賠了夫人又折兵吧。」這是德光現在最怕人戳的心窩子。他一時沒想好如何回擊,鐵青著臉說道:

「小皇子他們剛剛上車,見面又要折騰,到了皇都再見好了。」

韓延徽上前一步向李胡行了個禮,說道:

「老臣見過太子。皇後為國從征,不幸薨逝,怎麼能怪皇后太要強呢。要是有人做手腳,皇后留在後方生產也未必安全啊。」

李胡斜咩著老漢臣,也不回禮,嗤道:

「老丞相的話太荒唐了,怎麼有人敢做皇后的手腳呢?太不可思議了。」

「接生的穩婆畏罪自殺,臨死前說了一些話,正要回來向太后報告,嚴厲追查呢。」

李胡臉上玩世不恭的表情一掃而光,上前幾步抓住老漢臣的袖子,惡狠狠道:

「穩婆說了什麼?真有人想害皇后?這還得了!如果是真的,可是天大的案子,一定要讓夷離畢院好好地審。抓出來壞蛋剝皮抽筋!」

「太子不必操心,事關皇后,皇上準備親自處理,絕不會放過幕後黑手。」

耶律德光讓李胡、教坊司樂班和親兵們在前面開道,自己待他們走了一陣才接著上路。等身邊只有韓延徽時,對他說道:

「韓愛卿,多虧有你替朕出了口惡氣。李胡實在可恨,你看他那樣子,恨不能跳舞慶賀呢。你為什麼那麼說?穩婆好像什麼也沒說啊?」

「皇上,老臣一直覺得這事不一般。皇後身體一向都好,怎麼說薨就薨了呢。當然不能無端猜疑,要是疑的話,所有服侍的人包括御醫都得抓起來。皇上原來說,皇后不好就要把所有人抓起來嚴審,這樣做其實不過分。可是皇上不忍興起大獄,老臣也覺得那樣的話也於事無補。但穩婆死得蹊蹺,也最可疑。就算害怕,也不至於立馬自盡啊。多半是心裡有鬼,而且事先早都想好了。」

「你怎麼現在才說?」

「老臣見皇上傷心忙碌,而且也沒有證據,貿然說出來只會添亂,所以只是在心裡琢磨。剛才太子的話實在氣人,才說出來唬他一唬,試探試探。陛下看太子的反應如何?人命關天,皇后命更比天還大,如果有人作惡,絕不能讓他逃過。臣有一個想法,還沒有想好,不知當不當講。」

德光聽了這話眼淚差點奪眶而出,想起了皇后,如花的年華,似錦的身世,驟然撒手人寰,她的心裡該有多少不甘,該有多大的悲哀啊,再想想剛剛出世的嬰兒,生下來就沒有了娘,是多麼不幸。自己貴為皇帝竟然保護不了結髮之妻和一國皇后,又有多少無奈和憤怒啊。這一腔哀恨無處宣洩,原想殺幾個御醫、穩婆、宮女,可那不足以補償所失去的萬一,還會讓皇後背負孽債。韓延徽這番話說到他的心坎上,即位之後,這是第一次和這位漢丞相一起出征,長時間相處,從前以為這是一個鐵杆的太后心腹,看來是錯看了他。他抬頭望向正在升上中天的一輪紅日,讓眼淚流回心裡,說道:

「韓愛卿,想不到你對朕有如此忠心。」

「皇上,君憂臣勞,君辱臣死。延徽即為陛下之臣,理當為陛下竭盡忠誠。老臣更為皇后和小皇子們不甘。」

「好,韓愛卿,從今以後朕也不拿你當外人。有話你儘管講。」

「剛才延徽那番話就是想試探一下太子,自古無頭之案的一個重要線索,就是看誰得益最大。皇后仁厚慈善,誰會恨她呢?她又擋了什麼人的道呢?為了皇位,有人什麼都幹得出來。別的都不說,只看他那副幸災樂禍的心腸,疑他就不冤枉。」

「韓愛卿,你說應該怎麼辦?

「陛下要是同意,回到皇都之後臣便派人秘密偵察,那個自殺的穩婆是誰薦的,家裡是什麼情況,這段時間以來,包括出征之前她本人和家屬、出事之後她的家屬與什麼人有過接觸,等等,只要查到蛛絲馬跡就一追到底。如果查出什麼,告到太后那裡,不信太后不為皇后伸冤。」

「唉,韓愛卿,就算是真的,你難道不知道嗎?兩個兒子之間母后尚且偏心,不要說侄女或者皇后和愛子之間了。」

「老臣想過,縱使不能致命或重傷,也要在太后心裡留下一道印記。皇上落個明白,皇后也不至於冤沉大海。」

中午之前大隊人馬就趕到了皇城西邊的乾德門。城外的操場上已經紮起大批軍帳,燒好了熱飯熱菜,皇帝將軍隊的善後交給韓延徽和統兵的將領,帶著皇子、公主在衛兵和李胡等人的簇擁下進了內城,再從西華門進入皇宮大內,直奔太后在那裡等他們的長春宮。

一見太后的面德光就屈膝跪倒,哽咽著問了安之後便伏地痛哭起來。呂不古跟在父皇身後跪拜,眼淚從一進宮就像潰堤之水,手中的絲帕濕得能擰出水來。小述律現在懂事了,一提起母后就要哭,他按照教的規矩磕頭,抬頭看見身邊的姐姐哭成淚人,悲從中來,撲到姐姐懷裡,兩人一起抱頭大哭。小嬰兒由嬤嬤抱著跟來拜謁還沒有見過面的祖母,這會兒睡著了,靜靜地沒有出聲。

頭髮斑白、眼角嘴角爬上皺紋的述律平由宮女攙扶著站起身,走過來抱住呂不古和述律,淚水漣漣地說道:

「好孫孫,不哭,不哭了,你們娘不在了,還有祖母,祖母會像娘一樣疼你們。」

她又探頭在嬤嬤的手裡看出生不到百日的小孫子,伸手輕撫著那張粉嫩粉嫩還沒有長出樣子來的小臉,放出悲聲,哭道:

「可憐的沒娘的孩子,可憐我的溫兒,她該有多捨不得啊!溫兒啊,你怎麼比姑姑走得還早啊,叫人怎麼不心疼!二哥,二嫂,我沒有照顧好你們的孩兒,你們怪我嗎?」

李胡從地上爬起來,站在旁邊搓著手說道:

「母后,母后,這都說到哪去了。皇后是可惜了,可這女人生孩子死的多著呢,怎麼能怪到當婆婆的身上。她活著的時候,母后多疼她,她是享夠了福走的。舅舅、姑姑怎麼會怪您。別傷心了,傷著母后的身子那才是大事。呂不古,快別哭了,看你把祖母惹得,快把弟弟哄哄,去外邊玩吧。皇上,母後知道消息之後哭過不知多少回了,快讓她老人家歇歇吧。」

德光從地上爬起來,扶母后坐回榻上,命嬤嬤抱走小嬰兒,讓呂不古不要再哭。述律平讓人在膝前為哽氣抽噎的孫女搬了個小綉墩,把述律抱到榻上依偎在自己身邊摟著。皇帝在榻幾的另一側,李胡在對面都坐了下來。述律平用絲帕拭著眼角問道:

「溫兒呢?她在哪?」

「梓宮暫厝在天雄寺。」

「我要去看看她。」

太后又流下眼淚,說著就要從榻上站起來,李胡上前按住,說道:

「母后,這會兒剛到,亂鬨哄的,還沒安置好呢。母后等了這一上午,又傷心難過的,多勞神啊,去了又要大哭一場。依我說,吃過飯,歇一歇,攢足了精神再去。皇上和侄兒們趕了一上午路,想必也餓了。」

述律平拭著淚道:

「也好,我讓他們備了飯,不能叫接風宴,也不能叫團圓飯,就是個便飯,咱們祖孫三代好久不見,一起吃個飯吧。讓人去看著,那邊安置好了我就過去,不看看溫兒我怎麼睡得著呢。」

李胡道:

「母后真是的,述律吃飯要鬧的,孩子們單獨讓嬤嬤們照顧,我和皇上陪母后就行了。」

述律平道:

「怕什麼,呂不古是大姑娘了,述律也長大了。我說了,他們娘不在了,我要好好照顧他們,吃一頓飯還怕煩嗎。」

吃過午飯之後,太后和皇帝、太子一起去了天雄寺,述律平對著蕭溫的棺槨又大哭了一場。

大喪辦了好幾個月,直到五月中旬才正式下葬。陵址選在皇都西邊五十里的山中,這裡距離太祖皇帝安息的祖陵不遠,都是在同一座大黑山的懷抱里。太祖皇帝打下渤海后將國都龍泉府和邊城扶余府的俘虜移到這裡建城居住,建了一個扶余縣。耶律德光親自選定了這個地方,不僅僅是為了安葬皇后,也將它作為自己將來的千年吉壤。許多年後,耶律德光在此地與他的皇后重聚,陵寢得名懷陵,它的奉陵邑稱作懷州。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上一章下一章

第48章 幸災樂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