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知己知彼

第42章 知己知彼

耶律德光與忽沒里對視了一眼,皇帝心裡想,劉哥和盆都到底在西南呆了多年,說出的見解與樞密院看地圖聽報告得來的有所不同,似乎更有道理。忽沒里猜到皇帝在想什麼,好像要和年輕將帥一較高下似地,手指地圖上的一個點說道:

「劉哥說得有道理,代北、山後可以說是一個整體。南北朝的時候,北魏曾經建都平城整整一百年。平城就是這裡,今天的雲州。當時北有柔然,南有東晉,後來是劉宋,軍事上都很強,為了在對外開戰時站穩腳跟,北魏在這裡修了南北兩道長城。「

他的手指在雲州的上面和下面劃了兩條看不見的線,兩條線一直向右延伸。

「不但代北、山後九州都在南北長城中間,就連咱們的西南招討司也同樣,這裡就是北魏的百年根基之地。北魏長城因地就勢修建,這一大片地方是個周圍山脈圍繞的盆地,南邊是太行東脈和燕山西脈的重重山巒,北邊陰山和大馬群山形成屏障,對內便於防守,對外居高臨下。所以很多時候都將代北也統稱山後。老臣以為西南招討司下一步的邊界便是這道內長城。然飯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代北除了蔚州還有四州,就是蔚州,也只有州城歸順,等於還是五州,加上山後四州同時開戰,戰線拉得太長,兵力分散,貪多會嚼不爛。不如先集中兵力打代北五州,得勝之後,站穩腳跟,再向東推進。」

他這番話說得引經據典、有理有據,把劉哥比了下去。德光立刻又覺得還是這位北樞密見多識廣,站得高看得遠,他原來的主張,已經被採納的方略更有道理。盆都站在劉哥的旁邊,他平時最看不起以這個老朽為首的樞密院,這會兒語帶揶揄地也在地圖上戳戳點點說道:

「北樞密真不愧知古通今啊。引經據典咱們不懂,可眼前這點事看得一清二楚。兵力集中有集中的好處,分散有分散的好處。咱們兵力不足,可不能光看見自己啊,知己知彼,敵人呢,恐怕還要再加上一個更字。皇上帶來了十萬兵馬,西南招討司原有兩萬多,加起來十二、三萬。唐軍呢,我估計整個河東,關內關外都加起來,也最多不過十萬,這都是往頂頭了說。唐國國內亂成一池蛤蟆,石敬瑭怕被新皇帝和別人吞了,最少要放五萬人馬在雁門關內,關外九州再加上成百縣城,各處守城的能分到多少,小城小寨五百一千,大城大鎮兩三千,頂頭了。雲州是他的代北大本營,我看也超不過五千人。說到後援,洛陽恐怕一個兵也調不出來,不抽他的兵就算好的。咱們集中打代北,他可以用山後四州的兵力西援,咱們要是兩頭一起開花,保管打得他顧頭顧不了腚!哎,要是樞密院早點肯給咱們哪怕五萬人,我都要代北山後兩頭開打,最少也能打下一兩個大傢伙,總不會像現在這樣只有些小魚小蝦,讓皇上為難。」

忽沒里就算有涵養的,還是被他的話說得心裡冒火,集中兵力還是全面開花各有道理,可盆都夾槍帶棒,又是諷刺又是攻擊就不是心平氣和討論問題了。不單不給老樞密面子,連皇帝也捎上了,因為不給西南增兵並不是樞密院能做主的。忽沒里正在措辭怎樣既不和這種武夫一樣義氣用事,又能駁倒他的主張,劉哥先接了話。他狠狠地瞪了弟弟一眼,說道:

「盆都,你少胡咧咧。老丞相經的多見的廣不比你強,趴在地上的母雞,怎麼能比天上的老鷹呢。丞相,咱們想的其實是一樣的。不過是集中用兵還是分散用兵的策略不同。關於整個戰場的地理,丞相說得最清楚,不過說到策略,我倒是同意盆都的。」

忽沒里聽他還算懂事講理,於是壓下火,也就事論事說道:

「皇上,老臣堅持要集中兵力。盆都說的是以十對一,老臣卻想以百對一。別小看了敵人,而且最主要的,別忘了咱們不是打野戰,要是野戰,一對一也敢打,可是這次敵人肯定不會那麼傻,一定都縮進城堡里。攻堅戰,守易攻難,契丹騎兵攻城,那不是打仗,是拿肉往牆上撞啊!」

忽沒里沒有多說,因為這是已經和皇帝反覆商議過的。然德光卻躊躇起來,畢竟年輕氣盛,本來已經決定集中兵力只打代北,可聽了盆都的話,心裡又痒痒的了。要是能一舉拿下整個九州,勝利更加光彩輝煌,而且將來入關,就不需要再打一次收復山後四州之戰了。

皇帝不知道的是,劉哥兄弟之所以堅持全面開花,除了急於立功出人頭地的激進本性之外,他們還接到了皇太子耶律李胡的密令。

李胡沒有參加這次西征。他開始自報奮勇,可是當皇帝決意親自出馬讓他做前鋒時他卻退縮了。他想的是建功立業,擴充勢力,並不是給別人當馬前卒。不去的藉口有的是,皇帝萬里出征,朝廷需要儲君留守,既要主持處理繁劇的日常事務,比如四境安邊、國內剿匪、征糧徵稅、人事刑獄等等;又要保證軍隊的後勤,源源不斷供應糧草、武器,不能單純指望就地解決;還要繼續集結軍隊加緊訓練,隨時準備開赴前線,等等。另有一條不能明說的是,刀槍無眼,萬一皇帝在前線陣亡,不能沒有人穩定大局。皇帝和太后似乎也都求之不得地看到他留下。太后覺得既然皇帝身邊和前線已經有了足夠的戰將,小兒子去不去兩可,當然希望他陪伴身邊。而皇帝除了寧願這一次的功勞歸於自己一人,也心知肚明,這個三弟吃喝玩樂是把好手,打仗就是個棒槌,帶著他去只能添亂。

李胡當然明白皇帝和忽沒里是想搶地盤和軍權,往他的眼睛里揉沙子。想來想去,阻止這次軍事行動是不行了,自己統帥出征也落了空,想要破壞皇帝的計劃只剩了一個辦法,就是讓劉哥攛掇皇帝打一場全面開花的戰爭,到時候顧東顧不了西,落個竹籃打水一場空。李胡上次到西南打党項雖然沒有真的打仗,但正好有時間到處走走看看,也曾和劉哥、盆都從從容容地紙上談兵,對西南一帶的形勢比皇帝有更深入的了解。正如樞密院得出的結論,想要一戰解決所有問題幾乎是不可能的。這一帶地形複雜、民風彪悍,因為曾是北魏最強大時的腹心,修了許多牆堅壕深的城池;又因為地處關外,易於受到軍事威脅,地方將領積累了豐富的守城經驗,儲備充足,戰術老練,不管換了什麼人為帥都有章法可循。對於草原騎兵來說,攻城拔寨是以短擊長,難上加難。只要皇帝動了心,決定全面開戰,他就有八成把握一定不會大獲全勝,最多得幾個小城小寨。這樣將來還有機會親自去打,把西南牢牢控制在自己的手裡。

「劉哥,你說說,如果代北、山後同時打,兵力應該如何分配?」

耶律德光問道。忽沒里一聽這話心裡就叫了一聲「不好」。皇帝什麼都好就是有一個毛病:耳朵根子軟。說好聽點叫做從善如流,說難聽點就是善變。在文治上這是好事,思想開明,不頑固守舊,樂於接受新東西,所以那些漢臣的主張很多都得到採納。但在軍事上,這個習性就是極其糟糕的。打仗當然需要隨機應變,但主要指的是戰術,既定的大的戰略方針要是改變必須非常慎重,否則,很多深思熟慮的謀略便會被一時的衝動取代。可他無法阻止劉哥興緻勃勃地繼續引導皇帝。劉哥道:

「十二萬大軍兵分兩路就行,一路打代北,一路打山後。至於兩路各自如何用兵,可以靈活機動。集中兵力打一座州城或同時打兩個甚至三個,到時候看敵人的情況。有的州城可以少派些兵力圍而不打,只起牽製作用。如果他們相互救援,就來個圍點打援。丞相說攻城難,千真萬確,然咱們可以想辦法把敵人引出來打。總之,六萬兵力無論打代北還是山後都夠了。集中起來打一座城,哪怕最堅固的雲州城也有絕對優勢。」

盆都亢奮道:

「御駕親征嘛,就應該傾國而出,國內最少還能調十萬兵馬吧。聽說各地的兵還在向皇都集結呢,太后和太子在後方會繼續往這裡增派人馬吧,到時候只怕九個州加起來都不夠皇上打的呢。要是順利,索性一舉入關打到太原、幽州去。」

忽沒里冷笑道:

「盆都你也是打過仗的老將了,以為是打雙陸嗎(契丹人喜歡下的一種棋),說贏就贏了?要是那麼容易,先帝早就把這些地方打下來了,還等得到這會兒。」

「先帝那時是李亞子,李亞子什麼人?先帝和他龍虎相遇,但他占著地利。現在李從珂差遠了,和咱們聖上相遇,那是公雞遇到雄鷹,怎麼能一樣呢?」

德光大笑道:

「行了,別拍馬屁了。戰場上看真功夫吧。蕭愛卿,朕決定了,要變一變原來的計劃。兵分兩路,你和朕各率一路。盆都隨朕去打雲州,劉哥跟你去收復山後,怎麼樣?」

計劃變了,開戰的節奏沒有變,第二天一早兩隊人馬就從百湖行營分頭出發了。離營之前,德光對蕭溫說道:

「朕就在雲州附近,離這裡不過五百多里,戰爭間隙如果有時間就會回來看你,這裡你有什麼事立即派人告訴朕,快馬一天就到了。朕一定放下別的事儘快趕回來。」

蕭溫心裡高興,臉上飄著紅雲,嘟起嘴道:

「皇上用不著婆婆媽媽,安心打你的仗。不用想著回來看我,我也不會有事叫你。人家才不想當累贅拖你的後腿呢。」

德光摟著她,輕撫凸起的肚子,溫聲道:

「你分娩的日子還有三個月,三個月之內打贏這場大仗不太可能,但朕無論如何一定會在你生的時候回來守著,朕還想聽見小阿哥的第一聲哭呢。」

「皇上怎麼知道是阿哥,說不定是個公主呢,難道皇上不喜歡?」

「喜歡,怎麼會不喜歡,只要是你生的,朕都喜歡。」

耶律德光又讓人把妃子蕭氏找來,千叮嚀萬囑咐,讓她負責照顧好皇后,然後就出發了。

耶律德光和盆都率領著六萬大軍來到雲州城下,這是他們的第一個主攻目標。雲州是後唐的稱呼,它還有很多名字,曾經叫做雲中、大同、平城等等。軍事強盛稱霸一時的北魏以此地為國都歷時百年,因而城牆修得又高又厚,牆外還有又寬又深的壕溝。

耶律德光到達的時候,遼闊的大草原已經脫下綠衣換上了金黃色的秋裝。極目遠望,豐茂的野草隨風起伏,好像大海上的波浪。高遠的蒼穹下,一行行大雁唱著響亮蒼涼的歌向南飛去,清冽的空氣中瀰漫著草籽成熟的馨香。

德光騎著馬沿著城走了兩圈,馬蹄丈量下來,城周大約十里。郊外的莊稼都已收割完畢,城門緊關,弔橋高掛,城頭上軍旗獵獵,看來做好了長期抵抗的準備。他發現,別說六萬人,就是十二萬人馬全來,也很難在短時間內攻下這樣一座堅城。

「你知道是誰在守城嗎?」

德光問道。

「沙彥珣現任大同節度使,他手下的主將是步軍指揮使名叫桑遷。這兩人都是身經百戰的老將,石敬瑭的心腹,皇上不能小看他們。」

答話的是一名漢將,名叫張彥超。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上一章下一章

第42章 知己知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