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心有七竅

第32章 心有七竅

鬧了一會兒,李胡拍拍女子的屁股:

「坐那邊去,爺吃飽了還有事。小筐子,坐,你也坐下來吃。這不是在府里,用不著講規矩。吃完了咱們談事。那幾個弟兄們都安排好了?」

金媽媽搶著說道:

「在我家太弟還有什麼不放心的,都好吃好喝地伺候著呢。」

不鬧了飯就很快吃完了。李胡和匡嗣來到西邊耳房。這裡的南窗下有一張大大的紅木卧榻,對面牆上掛著山水條幅;西牆一溜書架,擺滿書匣、抄本和捲軸,架子前面橫一張文房四寶齊全的大書桌。書架、書桌和上面的東西都光亮齊整,一看就是少有人動的擺設;門這面的東牆一邊掛著古琴,一邊立著琵琶架和瑤椅。卧榻中間的榻几上已經擺放好兩套上等煙袋、煙桿、煙灰盞,還有包著暖衣的茶壺和一對名窯茶碗。金桂倚在李胡的胳膊上走到榻邊,男人剛一坐下她也抬起腳,讓榻前站著準備服侍的小丫鬟脫鞋。李胡打了個飽嗝,推她道:

「這會兒沒你的事了,都出去,躲到遠遠兒的,隔壁間也別呆。寶貝兒,你到那棵棗樹底下給爺彈曲子去,不要那些炸雷似的玩意兒,來幾首小橋流水,不叫停別停。」

金桂噘著嘴撒嬌:

「不要人陪也就罷了,還要人家樹底下彈曲子,是解悶還是怕人家偷聽啊。」

一邊說一邊又是拋媚眼又是挨挨蹭蹭,見李胡拉著個臉沒反應,覺得沒趣兒,委委屈屈地抱起琵琶一扭一扭地出去了。李胡揚了揚下巴示意,匡嗣立刻伸長胳膊推開一扇窗扉,一股伴著草木馨香的暖風吹了進來,天氣不冷不熱,空氣清新宜人。看見金桂和小丫鬟都走到院子里,媽媽和她們不知說了些什麼,也進自己的屋子裡去了,小丫鬟搬來琴椅,姑娘開始調弦。李胡這才舒舒服服地斜靠在軟枕上。匡嗣俯過身子,隔著榻幾替主子遞煙點煙,倒了杯熱茶,然後自己也點著了煙半躺下。李胡深深地吸了一口,閉上眼睛,從鼻子里慢慢呼出兩縷細細青煙。又吸了幾口,過了癮后,才心滿意足地說道:

「匡嗣,你沒回過家吧?」

匡嗣莫名其妙:

「家?小的天天回家啊。」

李胡笑道:

「不是皇都這個家。記得你是幽州人,我是說你沒去過幽州吧?」

「太弟連這都知道?匡嗣自己都快不記得了。沒有去過。」

匡嗣的爹原是幽州境內薊州玉田人,可他出生就在契丹,從小在宮裡當差,一直跟在李胡身邊,主子沒去過幽州,他自然也沒去過。

「老家還有人嗎?」

「不知道,我爹從來沒有提過。」

「想不想去看看?」

「從來沒有想過,太弟怎麼忽然問起這個?」

「我想讓你去一趟中原,從平州過去,大概能路過你老家。你可以順道去看看。」

匡嗣想了想說道:

「太弟有什麼事要匡嗣去辦儘管吩咐。回不回老家不要緊,去了也一個人都不認識,白耽誤時間。辦什麼事?匡嗣是漢人,去那裡辦什麼都方便。」

「就是這話。中原現在兵荒馬亂,也就是你,漢話說得和當地人一樣,一舉一動都是漢人的做派,不會顯得扎眼。人又機靈,能隨機應變,我不敢讓別人去,怕他們事情辦不成給我惹一堆麻煩。」

這位主子說話向來直來直去,今天不知道為什麼拉這麼長的過門,匡嗣猜事情一定非同小可,坐直了些,鄭重道:

「只要太弟信得過,匡嗣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好,我就知道你會這麼說。我想讓你去趟洛陽,找到逃去那裡的東丹王,……」

李胡一邊吸煙一邊啜茶,不慌不忙把上午太後宮里的事從頭到尾說了一遍。匡嗣默默聽著,邊聽邊在心裡琢磨。李胡說完,他不光聽清楚了還砸吧出許多話外的含義,也終於明白為什麼這次談話如此神秘反常了。這是第一次要他做這種人命關天的事。他探起身為主子續了一杯茶,右手肘支著身子直視著對方,說道:

「我明白了。不能讓東丹王被別人找到,這叫奇貨可居;也不能讓他回到契丹,那對皇上不好,對太弟更不利。」

李胡也探起身,啜了口茶,伸長手臂隔著榻幾拍了拍對方的肩膀:

「匡嗣,本宮沒有看錯人。」

他靠回軟枕,仰望天花板,幽幽說道:

「我只想平平安安繼承皇位,不光是為自己,也為追隨我的這批忠臣。到了那一天,你就是當之無愧的宰相,別瞧我手下有那麼多神氣活現的契丹武將,可沒一個有你這樣的頭腦。你比你爹強,將來一定能超過他。」

匡嗣心有七竅,雖說對主子忠心耿耿,但一點也不愚忠,早把利害都看得透透澈澈。主子丟過來一塊骨頭,雖只是空口承諾,現在吃不到嘴裡,然聞著也挺香的。比爹強,能是個啥?爹當到中書令,位列宰相,按說已經到頭。然契丹有北面和南面兩個朝廷,南面朝廷只管漢地漢人軍事以外的事。中書令是南面宰相,雖說漢人眾多,雜事不少,可是沒有軍權,不能進入機樞,實際地位連北面朝廷的六部卿貳都不如。超過漢丞相,那就是北、南樞密使,這是開朝以來還沒有漢人做到的。韓延徽也不過是漢丞相加了個「中外事悉令參決」的臨時頭銜。要是能封王,脫了奴籍,不但為韓家光宗耀祖,還能在夫人的親戚面前揚眉吐氣,這才是一生夢寐以求的目標。如果真能實現,別說殺一個本來就該死的廢太子,殺十個又算什麼。帝王將相,高官重臣,不說打仗殺人屍橫遍野,哪個手裡沒有幾條窩裡人的性命。中原皇帝登基是踩著親人的屍體上去的,契丹也不例外。太祖皇帝算好的,沒有殺兄弟,可也殺了不少叔侄親戚,而且太后還替他殺了四弟寅底石。當今皇帝也算是仁慈的,可他心裡也想廢太子死,不然怎麼會默許太弟做這件事。他側過臉,對那個閉著眼睛噴雲吐霧的人說道:

「太弟放心,這事不難,包管幹凈漂亮。」

「我當然放心,可你還是說說打算怎麼干,讓我心裡有個數。」

「太弟不是說有個送信的東丹王心腹嗎?找他帶路,只說去迎東丹王回國。中原兵荒馬亂,太后擔心,接兒子回來,誰也不會懷疑。迴鑾的路上遇到攔路打劫、旅店行刺的一點也不稀奇。他要是不肯回來,翻牆越戶打家劫舍的洛陽也會有的吧,吃東西也能吃壞肚子送了性命不是。」

李胡坐了起來,一手拿著煙桿,一手拍桌子道:

「好,好極了!「

想了想又道:

「不過還有一樣,你自己的往返路上也不太平,你用什麼身份?怎麼穿州過縣,那可不是契丹的地盤。」

這麼會兒功夫,匡嗣已經想好了,說道:

「我倒有個打算,太弟看行不行。用不著東躲西藏,裝什麼商人、郎中、算命先生,那辦不成事。匡嗣這一次想騎著高頭大馬大搖大擺去洛陽。路上不但沒有人攔,還要讓他們接來送往好好款待。」

「嘿嘿,那敢情好,快說說打的什麼鬼主意。」

「太弟,幽州趙德鈞不是吃得開嗎?他坐擁強兵,北邊和契丹偷偷來往,前些日子不是還送了時鮮果子嗎,太弟還賞了匡嗣幾個仙桃呢;他朝里還有個當駙馬的兒子,咱就趟他的路子。我去找老趙,讓他派人送我去洛陽找小趙。明說太后要接東丹王回國,他能不辦?怎麼樣?」

李胡將煙鍋在灰盞邊上吧吧磕出兩聲脆響,好像鼓掌似地,又忍不住伸過去敲敲隔壁那個腦殼:

「真是聰明,我就知道你有辦法。姓趙的不敢得罪契丹,量他李從珂也不敢。李嗣源老東西和契丹為了定州大打一仗,到頭來還不是拚命修好,派的使節腳尖打著腳後跟往這邊跑,他死後,小皇帝又是報喪又是告登基,皇上還派了人去弔祭,算是承認了他。新篡位的這主兒更巴不得咱們對他也能這樣呢。你打著母后的旗號去,我看連皇帝都要接見呢。你打算怎麼應對?」

「太弟不發話,我才不稀罕見那狗東西,何必節外生枝。」

「對,不理他,你把這一件事辦好就行。你什麼時候能出發?」

聽主子的口氣挺急,匡嗣道:

「我沒什麼可準備的,只要太弟把跟去的人派好,安排時間和那個信使見個面,商議一下,就可以上路。」

兩天之後匡嗣就出發了。夏日的暖風迎面吹拂,藍天白雲草綠花香,匡嗣騎著一匹漂亮的黑駿馬徜徉在田野中的大道上。他精神飽滿,面色紅潤,眼睛里閃著快樂的光。在他的身後,跟著一支五十人的衛隊,個個都是精心挑選的精悍武士。

「高兄,你是契丹人,怎麼會姓高呢?」

韓匡嗣笑嘻嘻地問並肩騎馬而行的高栓柱。他們認識才兩天,彼此都不怎麼了解,不過相互印象還算不錯。匡嗣比栓柱小几歲,一個十七一個二十,同樣年輕英俊,同樣生氣勃勃。說起來他們還有一個更加難得的共同點,就是都是儲君的身邊親信,不過一個是過去時,一個是正當時。這個共同經歷也許還能說明他們都同樣機敏聰明、忠誠可靠又討人喜歡。只是栓柱經歷了一場大起大落的政治風浪,比他的實際年齡更顯成熟。此行很多事都要仰仗栓柱,匡嗣在不經意間多了幾分親熱和友好。

「我是契丹平民出身,本來沒有姓,小名叫拴住,東丹王抬舉,讓我隨了高娘娘的姓。」

栓柱一開始對匡嗣頗有幾分提防,因為太弟名聲不好,而且在爭奪皇位一戰中和東丹王處於敵對營壘。對他這一趟差事的真實意圖也有所警惕。但兩天下來,他也想通了。東丹王如果能回契丹是最好不過的歸宿,現在的洛陽就是一個虎穴狼窩。派人去接他,這個韓匡嗣也許是最合適的人選,他既不是重臣高官不會惹人注意,又是太弟近臣深得太后信任,另外,他又精通漢話便於融入環境。接觸下來,覺得這個人不壞。得知他是個宮籍奴隸,比自己這個閹宦好不了多少,竟還暗自感到有些安慰,生出了些許憐憫之情。匡嗣嘴巴甜,口口聲聲高兄高兄的,也令他莫名有了一種對弱小兄弟的保護欲。

「我說呢,怎麼那麼巧。高兄,洛陽是個什麼樣子?聽說比幽州城還繁華得多呢,幽州是我的老家,可我沒有去過,人們都說比起幽州,皇都就是一個鄉下小鎮。」

匡嗣沒話找話,漫漫長路,兩人同行,總要套套近乎,聊解寂寞。

「洛陽是十一朝古都,當然繁華,比幽州、皇都和南京都大一倍還不止,人更多得多。皇宮裡咱沒有進去過,聽說最大的一座宮殿高得雲彩飄在半腰,足有三十多丈。不是看不起契丹,到了洛陽我才知道,什麼叫錦繡文明,也才懂得東丹王為什麼會想起來這兒。人這輩子不到洛陽不叫見過市面。不過如今王氣不再,衰落了。咱沒見過從前的樣子,不能說不如過去,不過皇帝走馬燈似地換來換去,你殺我我殺你,沒有一點盛世氣象。東丹王來的時候,還以為李嗣源能坐得長久,洛陽雖然不是故鄉,也還可以容身,誰知才三年李嗣源就死了,兒子登基只四個月就被趕跑,連命沒保住。」

栓柱已經知道李從厚的死訊了。正因為平叛的指望沒有了,所以才更加樂於接受東丹王返國的計劃。

「聽說你見過姓趙的父子倆,咱們這次去找他們,你覺得怎麼樣?」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上一章下一章

第32章 心有七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