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盛世輝煌

第102章 盛世輝煌

整個夏天皇帝都是在燕山北麓的涼陘(今河北承德豐寧大灘附近)渡過的。此地是蒙古高原的最東端,地下水源充沛,眾多流向華北平原的河流都在這裡發源,然後從西北向東南奔流入海。南京最大河流中的灤河和潞水上游的眾多支流都在附近縱橫流淌。涼陘不僅水草豐美,而且巍峨的燕山遮擋了夏季來自東南的熱風,令得這個地方縱使位於契丹南邊,氣候也非常涼爽,成為避暑的好去處。尤其是得了幽雲十六州之後,這裡既在燕山之北,接近帝國腹心,又直通幽州,便於和那個重鎮的往來。

然耶律德光在這裡坐夏並不是為了乘涼。晉國揚言北伐,契丹必須隨時準備應對。可是三月底從陽城撤軍后,除了邊境上發生了一兩次小摩擦,所謂北伐再也沒有聽見響動,好像冰雪融化,悄無聲息地消失,收復幽雲的口號似乎從來沒有提出過。根據情報,比皇帝鑾駕抵達幽州還早,石重貴就回了大梁。北伐總指揮杜重威屢次上表請求內調,到了五月初,等不及批准就擅自丟下軍隊和地盤跑回了大梁。桑維翰這時和馮玉同為宰相,他覺得這等於臨陣脫逃,要求重懲。晉帝不肯,因為一來杜氏是他姐夫,二來得了大批賄賂。為此桑維翰徹底涼了心,從此很少再說話。主帥都跑了,晉軍北伐成了迅速破滅的氣泡。

而德光並沒有鬆懈。就像一頭受了傷的猛虎,他卧在涼陘的山林里,一邊療傷一邊繼續密切注視敵人的動靜,搜集情報、策劃報仇。

開封的消息不斷傳來,不知前線將帥給朝廷的戰報是怎麼寫的,總之石重貴認為陽城一戰徹底打敗了契丹,從此天下太平。他覺得自己的功績足以光宗耀祖,晉國已經迎來輝煌盛世,於是窮奢極欲盡情享受。開封皇宮大興土木擴建增飾,其豪華程度超過了幾十年來走馬燈似地在洛陽和開封登基的幾代皇帝。單是腳下踩的織錦地毯就用了數百織工要用數年時間才能完成。各地進貢奇珍異寶的車隊川流不息,財寶源源不斷流進內庫。皇帝身邊除了獨擅專房的皇后、一手遮天的馮玉和他提拔的佞臣,又添了討他歡心的優伶,賞賜打勝仗將士的每一個銅板都能攥出水,對戲子卻一擲千金。

皇帝的享樂建立在晉國經濟的頻臨崩潰上。打仗耗盡了國庫,加徵稅負令百姓民不聊生,鎮帥和官員再層層加碼中飽私囊,更是雪上加霜。開封派官員持尚方寶劍去各道按照指標強征民財。河南府定額二十萬,剛去西京做留守的景延廣為自己加到三十七萬,連他的副手都看不下去,勸他不要太貪得無厭。杜威從恆州跑回大梁,倉促間私財太多實在帶不走,又捨不得留給繼任,提出向朝廷獻出粟十萬斛,芻二十萬束,讓朝廷去自取。一個有定策之功的親信,一個北伐總指揮尚且如此,其他人可想而知。

德光看得越來越清楚,晉國的覆滅是天命所歸。中原經過上百年混戰氣數已盡,北強南弱是一個基本事實,陽城之戰只是偶然。契丹當然也有不少問題,打了一年多仗,勞民傷財,國力大耗,然沒有內戰,官員的各自為政、胡作非為也還沒有形成風氣,更不要說兩國的皇帝一個養精蓄銳一個沉溺聲色了。只要不犯人為的錯誤,滅晉之戰必然勝利。

下一次的進攻將是真正的決勝之戰,必須毫不輕敵做好最周全的準備,包括窮盡所有能得到的情報、精心策劃戰略戰術等等。再次閱兵誓師的時間定於今年秋後。有人提出立即進攻,但被否決了,因為還有很多準備功夫要做,國力需要恢復,士兵們應該在家裡幫助完成夏忙、秋收或秋狩,皇帝也需要回後方朝廷處理一些重要的事情。

立秋過後,聖駕迴鑾渡過了潢河(今內蒙古西拉木倫河)。這天一早,大隊人馬離開驛站繼續向北行進,預計傍晚之前就能進城了。走在平緩起伏的大草原上,蒼茫遼闊的天地像一幅美麗的畫卷。碧空如洗、白雲朵朵,風吹草低、牛羊滿坡,遠處飄來的牧歌像是天籟之音,空氣都是甜絲絲的。耶律德光坐在敞篷馬車上貪婪地看著親切的故鄉風光,覺得心都在顫抖。闊別不過一年,卻好像已經許多載。他真想不再出征,永遠躺在綠茵茵的草地上靜靜地享受這醉人的一切。

「皇上,有人來迎接了。」

忽然安團騎馬從前面跑過來高聲說道。

「噢,不是不讓迎接嗎,還是來了,是誰啊?」

德光漫不經心地問道。打前站的人馬提前將迴鑾的消息報告城裡,有人出城迎接是正常的事。然他不希望驚動太大,特別下令無需迎駕。畢竟不是凱旋而歸,還吃了不小的敗仗,再怎麼說也有些臉上無光。

「陛下,是壽安王和太平王。」

「他們怎麼來了?」

話音剛落,一匹俊美的黑馬就跑到皇帝的視線之內。一個華衣少年騎在馬背上,腳下踩著雕花銀鞍。騎手英姿勃勃,兩道劍眉下漆黑的眼眸靈動活潑,汗津津的臉上放著光。他身材不高,然結實勻稱。在他的身後遠遠地站著好多人,還有馬和馬車。沒有人攔著,少年一直奔到鑾駕跟前,站在馬鞍上拱手道:

「父皇,我出城練習射獵,正好來接陛下。他們說父皇不許接,我說我是上課啊,您不怪我吧。」

德光的臉上浮起笑容:

「述律,見到你真高興,又長高了,騎這麼大的馬能行嗎?」

述律今年十五歲,去年德光離開的時候他還只能騎小馬。

「怎麼不行?父皇,這匹馬是我馴的,跑得可快了。我還能騎著馬射箭呢。」

這時馬車上下來個十一、二歲的男孩,身上穿的錦緞長袍拖到草地上,「父皇、父皇」地大聲叫著,跌跌絆絆地跑了過來。一個年輕內侍像老母雞護著小雞似地一路小跑跟在他的身後。

「罨撒葛,你怎麼也來了?難道也是上課嗎?」

皇帝慈愛地看著跑到跟前的小兒子笑著說道。

「這個小跟屁蟲聽說我要來非要跟著,真是煩人。」

述律道。罨撒葛比述律小三歲,長得有些相像,只是還沒有長個兒,顯得圓滾滾的,虎頭虎腦十分可愛。他們是同胞兄弟,都是皇后蕭溫所生。

「父皇,我不是上課的,也不是大哥的跟屁蟲,貴妃娘娘和天德都來了,我是跟著他們來的。」

罨撒葛口齒清晰地脆聲說道。他叫述律大哥,是按嫡出的皇子排序。其實異母的天德二十五歲了,才是真正的大哥。不過皇室玉牒上是按繼承順序排列的,嫡子總是排在前面。在皇帝的四個兒子中間,兩位嫡子高高在上,六年前就同時封了王爵,其他兩個兒子,儘管他們的娘已經封了貴妃,可還是差了一大截,至今都沒有封王。罨撒葛扒著鑾駕的車幫往車上爬。皇帝剛要探身去接,後面的內侍就把他抱了上去。德光並不喜歡像女人似地寵溺孩子,可是一想到他們小小年紀就沒有了娘,心就軟了,摟著小兒子道:

「罨撒葛,你開始學騎馬了嗎?」

「父皇,他們不讓我騎。可是大哥像我這麼大早就騎馬了,他們欺負我,父皇你要罵他們。」

「騎馬不急,你要先好好讀書,讀什麼書了?」

「父皇,我不喜歡讀書,我要騎馬。」

德光沉下臉來,這兩兄弟怎麼像是一個模子里刻出來的,都不喜歡讀書。教述律讀書的師傅們說,壽安王很聰明,就是不往讀書上用,一坐到書本面前就打瞌睡,伴讀不知替他挨了多少打,他都蠻不在乎,讓人無法可想。然一到馬背上他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生龍活虎起來,追逐射獵比誰的反應都靈敏。這個不要又是一樣。他想起皇后,親娘不在就是不行,別人都當他們是皇子、小王爺,誰會不怕得罪人真正用心教導他們呢。如果是普通契丹貴族,讀不讀書倒也罷了,然要做一國之君,統治包括中原在內的廣大地盤,如此重武輕文怎麼能行。看來解決立儲大事不單要把皇位繼承權奪回來,還要讓他堪當大任才行。等到這次仗打勝了,自己不會再放馬親征,要在身邊好好管教他們。

他看見遠處幾個花枝招展的女人和兩個二十多歲的青年、一個比罨撒葛還小一兩歲的男孩站在眾人前面,眼巴巴地看著這裡,知道是貴妃不顧禁令領著後宮來的。可能是怕受埋怨吧,讓兩個最得寵的小王爺先來探路。他問述律道:

「天德旁邊那人是誰?」

「父皇不認識了嗎?那是我姐夫啊。」

「蕭思溫?都快認不出了。」

德光回頭問站在述律後面的忽沒里道:

「駙馬還在群牧司嗎?」

忽沒里也彷彿剛剛看清那裡的人都是誰,不無得意地說道:

「這小子怎麼也來了。陛下,他還在群牧司,已經是都林牙了。」

「他讀書讀得如何?」

「湊合吧,總算能看懂契丹文和漢文公文,還能拽兩句詩。老臣常常罵他,要是不用功就更配不上公主了。」

「騎馬射獵一定也不錯吧。」

「還行,不算差的,他是管馬的,不會騎馬怎麼行。再說那是契丹人的看家本事,年輕人都好這個,差了連玩都找不到伴。」

「原來文武雙全。好了,以後別在群牧司了,讓他在壽安王府做事怎麼樣,替朕管管這匹小野馬。別人不敢管,他應該敢吧。朕和韓延徽商量一下給個什麼合適的官銜,已經是都林牙了,總不能比這個低。你不會覺得委屈了他吧。」

忽沒里心裡一陣感動。他知道壽安王將會成為太子,在太子身邊做官,前途當然比群牧司強多了。他有三個兒子,駙馬是最小,也最有出息的一個。過去怕人說兒子靠裙帶關係做官,又怕公私難分,一直讓他遠離中樞。現在自己年紀已老,說不定哪天就躺倒起不來了,沒有必要再讓他窩在馬廄里,能成為太子親信心腹實在最好不過。顫聲道:

「老臣就怕他勝任不了。」

「你說呢?述律,讓駙馬跟著你好不好?」

述律心想,沒有一起玩過,不了解這個姐夫,不過平時接觸人倒是挺隨和的。其實只要父皇不在跟前,什麼人跟著都不怕。裝出一副乖孩子的模樣點頭道:

「怎麼還問兒子好不好,父皇說什麼是什麼。」

德光笑著對駕駛鑾轎的馭手道:

「快點過去吧,別讓貴妃她們等太久了。」

進城已是掌燈時分,皇帝自然要先去拜見太后。在長春宮中不出所料地又看見了李胡。皇帝向母后施禮,對向他鞠躬的太子點頭示意,坐在榻幾的另外一側,問候道:

「母后這一向身子可好?」

「我還是老樣子,就是惦記著你。我看你的臉色可不太好,仗打得怎麼樣了?」

德光最不想談打仗的事,但這是繞不開的,敷衍道:

「還在打著,中原那麼大,不可能短時間結束。」

「你說的是征服它吧,那是不容易,可能很難做到。石重貴沒有求和嗎?只要他答應稱臣,能罷兵就罷兵不好嗎?」

李胡插嘴道:

「皇上,臣弟聽說石重貴已經求和了,皇上沒有答應,還聽說仗打得不太順利。後方的糧草籌措也越來越困難。母后說的對,能和就和,其實稱不稱臣都不要緊,只要歲幣照給就行,臣不臣的不過是個說法,為這個虛頭巴腦的東西打個沒完沒了值得嗎,萬一打不贏怎麼辦?還不如有的談就談。」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捺缽王朝之遼太宗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2章 盛世輝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