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七章(混混章節)

第七百零七章(混混章節)

第七百零七章(混混章節)

一九三六年十二月初,衛立煌接到蔣介石的急電,要他帶領幕僚去西安參加會議。十一日,張學良舉行盛大宴會,招待蔣方高級軍政人員。在接待賓客的紛忙中,張見衛在宴會廳,便迎上去與衛談話。張讚揚衛青年時跟隨孫中山先生,勇敢善戰,目前威望很高。衛說張能繼承父業在各種困難中周旋非易,彼此交談,甚為投機。散席后,張親自開車送衛回西京招待所。「西安事變」中,衛立煌隨着眾人一道被扣。在此期間,周恩來同志把衛當成重點團結對象,對他做了很多工作。衛深感周恩來對******將領心理狀態的理解,開始意識到要取得抗日戰爭的勝利,就必須與**合作。蔣介石離開西安后,衛等獲釋。西安事變和平解決之後,衛立煌回任豫皖督辦,設督辦公署於六安。目標仍是對着大別山區革命根據地的紅軍與革命人民。

一九三七年,七七盧溝橋事變導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引起了國內形勢的急劇變化。全國人民強烈要求「停止內戰、團結抗日」。七月中旬衛立煌奉蔣介石電召,去廬山開會。衛行前曾與郭寄嶠、戴永蓀、劉剛夫、葉粹武等就當時局勢問題進行商談。衛說:「我們是軍人,保國衛民是我們的天職。目前舉國人民一致要求聯合抗日,我非常同情。我們要作走上抗日前線的準備。」

衛立煌去廬山不久,公署接到三十二師師長王修身電告:「據岳西縣方縣長轉據該縣第三區李區長報告,紅二十八軍政委高敬亭派人來致意,願開和談,但必須衛督辦派代表來。」公署將高敬亭的提議詳電廬山衛立煌,衛立即回電派劉剛夫為和談全權代表。一九三七年七月下旬,雙方在岳西縣就共同抗日舉行和談。九月下旬最後達成協議。由劉剛夫代表衛立煌,與高敬亭分別在協議書上簽字,和談宣告成功,使安徽的第二次國共合作開始形成。為執行協議,衛立煌呈請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任命高敬亭為「抗日聯軍挺進軍司令」,並代向南京有關部門,洽領給養、被服、彈藥、關防和委任狀等。

七月底,天津日軍向中國駐軍第三十八師攻擊,並佔領大沽一帶。日本關東軍也策應行動,向天津增派了坦克部隊。此時,日軍進入平津地區人數已達十餘萬人,北平危在旦夕。衛立煌請纓北上,得到南京軍委會的批准,立即行動。八月初,衛率第十四軍在保定以北、琉璃河站南陸續下了火車,日夜兼程,繞滿城進入太行山東面的狼牙山、梁各庄、大安山,繞北平西面,側敵行軍。主力進至百花山,史家營附近時,衛見日軍板垣第五師團正向懷柔進犯,就立即命令第八十師向北面之西溝子前進,從敵背後插上一刀。同時,約集在南口、赤城、廷慶一線的兩個師,南北夾擊板垣第五師團,並令第十師向門頭溝急進,乘北平空虛之際進行突進,令第八十五師至大安山、相機向丰台前進,襲擊日軍在華北最高司令部。可是,這個部署卻因漢奸的泄漏而被敵知悉,日香月清司懷念官即變更部署,命板垣第五師團停止原有行動,分兵阻擊,以保護他的後背;主力則在長城居庸關附近與衛部之八十三師激戰於西溝子,並派長野右一郎的第十二聯隊對衛部作包抄行動。此時,衛部向北平急進的一個師,已進入北平西面的下馬嶺、千君台,與日軍神田正種第四十五聯隊遭遇。另一個師也在離丰台三十八公里處與日軍岡本鎮臣第二十三聯隊遭遇。從八月十九日到九月十日,衛的各部均與日軍展開了激烈的戰鬥。日軍對衛立煌早有「支那虎將」之說,現在算嘗到了他的厲害。香月清司見兩軍相持不下,於是繼續增調兵力,命令他的第二十師團拚命向良鄉進攻,打算包抄衛部的後路。面臨敵人的三路圍攻,衛立煌即令各部利用山形地勢,從日軍間隙中穿行,向南轉移。各部遵照衛的指令,與香月清司指揮的部隊比速度,比靈活,比機智,採取進進退退、打打走走的行動,全部衝出包圍圈,到達指定的會合地點遂城鎮。部隊會合后,衛率部繼續南下,準備參加保定和石家莊會戰。但沒想到保定正面的總指揮劉峙居然不戰而逃,十餘天敗退近千里,引起全線潰退,日軍長驅直入,保定、石家莊失守,他只好命令部隊就地待命。

進攻山西的日軍突破晉西北防線,猛攻忻口。閻錫山見日軍逼近,急電蔣介石,要求派衛立煌部隊馳援山西。十月初,衛接到蔣介石的命令后,即率參謀部到山西太原。閻在太原見到衛時,如遇救星,連聲大呼:「是咱把你求來的。你辛苦了!」看到衛一行人風塵僕僕,都是一身深灰夏季軍裝,便叫副官處處長把所有隨行人員領到太原一家大服裝店,送給每人一套呢軍服和一雙皮馬靴。衛在太原還見到周恩來和朱德總司令。當周恩來向他介紹第一一五師在平型關伏擊板垣師團,消滅日軍一千多人的重大勝利時,衛當即向八路軍祝賀,並用電話通知在西安的辦事處負責人吳海德,購置上萬元的慰問品送給八路軍。十月上旬,南京軍委會發表衛立煌為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統轄晉北全部中央軍和晉綏軍,在忻口阻住日軍進攻。

忻口是擋住日軍由北入侵太原的戰略要地。向忻口正面進攻的日軍,除板垣師團三個聯隊外,還有偽蒙軍的兩個師,總兵力約二萬人,並附有各種火炮百餘門。衛立煌指揮的部隊為第十四集團軍、河南地方軍劉茂恩的第十五軍、晉軍陳長捷的三個師、晉軍騎兵五十團、炮兵六個團,總兵力二十餘萬人。衛立煌接與閻錫山、朱德總司令研究了作戰方案,決定以第十四集團軍主力作為機動力量,以李默庵的第十四軍、郝夢齡的第九軍、劉茂恩的第十五軍為基幹,編為左、中、右三路兵團,分別在忻口以北的龍正堂、南懷化、大白水,南峪之線佈防,阻擊日軍,進行忻口戰役。

十月十三日,日軍三個師團和特種部隊在飛機、戰車和重炮的掩護下,對忻口發動猛攻。衛立煌指揮守軍奮勇抵抗,幾經激戰,南懷化以南的靈山制高點被敵攻佔,整個防線被打開了一個缺口。衛立煌聞訊,立即前往察看,嚴令李仙洲師實施反擊,收復失地。但李部反擊失利,李仙洲重傷而歸。此時,衛立煌計算自己的兵力,還有六個步兵師和兩個騎兵旅可以機動,決定用第十四集團軍郝夢齡軍和陳長捷軍進行一次決定性的反擊,殲滅板垣師團,奪回南懷化要地。但是這次反擊遭到敵人的逆襲,雙方展開了肉搏戰,靈山得而復失,失了又得。在這場激烈的混戰中,第九軍軍長郝夢齡、第五十四師師長劉家麒、獨五旅長鄭廷禎同時殉國,官兵傷亡達數千人。衛立煌非常痛心,決定暫取守勢,待進一步消耗敵人後,再由左翼發動攻勢。忻口戰役激戰至三十一日,已歷時二十天,日軍始終未能突破衛部防線。當時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時曾評價說;「忻口戰爭是華北抗戰中最激烈的戰爭」。「衛立煌將軍指揮下的全線部隊,雖遭受了重大傷亡,毫未動搖,許多忠勇將士的英勇奮鬥,是值得每個同胞永遠紀念的。」但就在衛立煌準備從左翼向板垣師團發動攻勢的同時,從東面進攻太原的日軍已突破娘子關,長驅直入,奔向太原。閻錫山在電話里向衛立煌求援說;「東面守不住啦!咱們的兵力都用上了,你看咋辦?」衛告訴他;「守不住東面,一定要守住忻口與太原之間的通道,兩片聯繫起來,棋才能活。」同時衛又考慮到,一旦敵人割斷太原與忻口之間的聯繫就有被敵人各個擊破的可能。於是十一月一日,他命令部隊退出忻口陣地,向太原靠攏。

十一月五日深夜,閻錫山找衛立煌、傅作義研究保衛太原的防務問題。傅作義認為,衛部可到太原以南保護太原與晉南的通道。以形成犄角之勢。衛立煌同意傅的意見,說:「北面與東面的日軍共有五萬餘人,都是有作戰經驗的。宜生的意見是對的。」他還對閻說,由他指揮的幾個晉軍師可歸還閻的建制。閻馬上說:「不說這些了。散會,快行動。俊如,聽說你在忻口經常冒險上前線,咱可賠不起你的命。」六日,衛部尚未來得及部署,日軍第二十師團向南切斷了太原與晉南的通路。八日,敵第五師團進攻太原。九日,太原即失守。衛立煌只好率部至介休、孝義一帶築工堅守,與敵對峙。

一九三八年二月中旬,衛立煌被任命為第二戰區司令長官兼前敵總指揮,指揮山西境內的全部中央軍。十六日,衛總部移往霍州,準備對付敵人新的行動。

這時,侵華日軍華北最高司令香月清司集中了第一零八、第二十,第一零九,第十四,第十六師團,共約十萬人,由太原南下,企圖一舉攻下山西南部。衛立煌認為敵人的戰略是速戰速決,中**隊採用持久戰,則是對日軍的有效打擊手段。中**隊應主動阻擊其由北南下的師團,爭取時間,讓兄弟部隊轉入太行、呂梁。中條山脈和敵後。於是,他與閻錫山,朱總司令研究確定,將阻擊點選擇在臨汾北面的韓信嶺。二月十七日,衛立煌指揮所屬部隊在太行山區的韓信嶺一帶展開,構築工事,採取陣地戰的辦法,進行了繼忻口之後的第二次阻擊戰。

衛立煌在韓信嶺與日軍惡戰至二十六日,寸土不讓。日軍未能從正面突破,乃以第二十師團主力向韓信嶺陣地猛攻,並分兵一部向隰縣前進,企圖從左翼實施包抄。衛當即命令守軍全線反擊,展開更加猛烈的戰鬥。二十七日,衛立煌打電話給閻錫山,要他乘日軍離開太原向韓信嶺進犯之機,迅速奪回太原。閻接電后,大聲高叫;「好!好!不過東面敵人擋不住咋辦?」衛說:「先奪太原,放棄臨汾,也是上策。」晉軍開始行動后,因漢奸通敵,暴露了行動企圖,日軍急將其第一零九師團全力回撤,反攻太原的意圖未能實現。

一九三八年春節,衛立煌到洪洞十八集團軍總部拜年。以丁玲為首的西北戰地服務團舉辦歡迎晚會。會上,表演了許多以團結抗日為主題的文藝節目,形式活潑感人。朱總司令向衛介紹了西北戰地服務團的情況,衛頗感興趣,表示他也要辦一個文藝團體,宣傳抗日,作為學習八路軍政治工作的第一步。他回總部后,西北戰地服務團團長把工作做到衛立煌部隊附近。有人向衛報告說:「**把軍隊政治工作做到我們防地里,怕不合適吧?」衛說:「我們政工老爺不上前線,人家把工作送到家來,這有什麼不好?」自此,衛下令長官部,開始吸收北平流亡學生和抗大、陝北公學的畢業生數十名,成立一個第二戰區前敵總指揮部戰地工作團,團長名丁當,副團長是丁當的愛人,名叫唐郎。這個團很活躍,做了不少有益工作。

同年春,衛部經運城、侯馬一直繞到晉西的楊家嶺。衛立煌為了要到河南隴海線上巡視,取道經延安至西安。四月中旬,衛立煌率隨員郭寄嶠、文朝籍等乘汽車,於十七日上午十時到達延安。延安組織相當長的隊伍夾道歡迎,沿途還張貼「歡迎衛總司令到延安」,「****日本帝國主義」等標語。衛和**見面,緊緊握手,毛對衛十分親切。晚上,延安人民還舉行盛大的歡迎晚會,歡迎衛立煌一行。晚會由李富春主持,**致歡迎詞。最後衛在熱烈的掌聲中致答詞。他一方面稱讚:「邊區人民確有良好組織,可為全國效法,」一方面表示:要和八路軍團結一致,粉碎日軍的進攻。延安「魯藝」還特地準備了一台節目,表示歡迎。

衛立煌這次去延安,還由於晉東、晉北的軍事形勢,有了新的變化。他為了今後十八集團軍的防地問題,特來與**領導進行協商。他希望十八集團軍從山西調到黃河以西和以南,包括中條山地區。十八集團軍方面認為中條山地區,是晉豫鎖鑰,可以抱黃河兩岸之險,衛部應駐重兵於此。十八集團軍駐到中條山敵後一帶,有利於發揮游擊戰術,建立敵後根據地,起到牽制和消滅敵人的作用。衛同意了這一意見。他在延安留住三天,在這裏他見到八路軍的幹部對待革命工作,不計報酬,不計名位,無不是意氣風發,信心百倍;延安的革命人民在生產勞動上、支援前線上表現出熱火朝天、幹勁十足的情景,給衛立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受到了一次革命的教育。

幾天後,衛一行離延安去西安,經澠池、洛陽,從孟津渡河到古城后,再到山西垣曲。總部也就移到垣曲。在此期間,衛立煌部曾一度收復風陵渡,圍攻侯馬,使從閿鄉至柳林兩百多里,處於日軍炮兵射程之內的隴海鐵路線,得以晝夜暢通無阻並解除了潼關所受到的威脅,增加了鄭州和大西北之間的運輸量。一九三八年夏,朱德總司令路過垣曲,衛立煌率總部人員親到城外迎接,並組織部隊夾道歡迎。朱總司令來到時,衛立煌急步迎上去,兩人緊緊握手,互相問好,十分親切。晚上,朱總留住總部,兩人又暢談到深夜。常常從屋裏傳出兩人爽朗的笑聲。第二天,朱總走時,衛又親自送到黃河渡口。

一九三九年元月,衛立煌受命擔任第一戰區司令長官,初仍兼第二戰區副司令長官、前敵總司令、十四集團軍總司令和冀察戰區總司令等職。他受命之初就考慮到:一、二兩戰區幅員遼闊,北起冀察邊界,東南到淮水流域,西接陝西,東連華北大平原。在這麼一個廣大地區里,抗擊日軍,保衛國家領土與主權的完整和人民生命財產的安全,就必須進一步和**領導的八路軍密切合作。兩年來,他和**、八路軍領導人接觸頻繁,而且去過一次延安,並順利地消除了中條山區國共兩軍的摩擦。他對蔣介石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投降政策,已在實際行動上表示反對。與八路軍友好相處、相互支持,攜手抗日,在中條山等戰役中均表現出了一位抗日名將應有的民族大義與軍事奇才,時任八路軍政治部主任的任弼時高度讚揚他對華北保衛戰所作出的重要貢獻──「黃河保衛華北,先生保衛黃河」。

!#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重生之黃埔卧底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耽美同人 重生之黃埔卧底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百零七章(混混章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