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歲月飄忽

88、歲月飄忽

(一)夜讀金庸小說的啟示

——下面繼續整理我在1996年輟學期間的日記。

1996年10月13日

今天我繼續在寨里姑母家干木工活。

表哥鄰居家有一個上初中的女學生,大概十五六歲了,個子高高的,大約有一米六五,長得挺標緻的。

今天是星期日,她不需要上學,就在表哥的小酒館里玩了一下午。

她只比我小三四歲,跟我說了不少話,很是投緣。這個女孩子風姿綽約,行舉嬌娜,似乎對我挺有好感的。

當時姑娘手裡拿著一本小說,時不時地看上一眼。我在旁邊搭眼一看,是金庸武俠小說。她臨走的時候,我就跟她說借閱一晚上。她爽快答應了。

此書包含了金庸的三部小說:《白馬嘯西風》《鴛鴦刀》《雪山飛狐》。這些書我在上高中的時候都是看過的,有的還看了不止一遍。現在得到機會重看,沒想到興趣依然大得嚇人。

我吃完晚飯就開始看,居然看了整整一夜,直到把全書看完,至次晨5點半才躺下睡覺。

……………………

金庸小說給了我一些啟示。

我認為金庸的文化品位確實是超群絕倫,堪與曹雪芹、錢鍾書這樣的文學大師相提並論。實際上,我甚至覺得他的小說很多地方乾脆就有模仿《紅樓夢》《圍城》的痕迹。

這裡先不討論金庸小說的情節吸引人之處,單說說其語言特點。我覺得金庸的語言非常平實,沒有花里胡哨的辭藻。句子短而順,明白如話,但頗有韻味。

……………………

不過,我這裡所謂的句子,與一般語文教學上的理解不同。我是以有標點符號分隔開為標誌的,不是指的完整的一大句話。就是說,只用逗號隔開的句子,也算一句話。

我覺得文章句子短,乃是作文一大訣竅。一般一句話以十五字左右為最佳。句子不可太冗長,三十個字以上的句子,讀起來太累,往往會讓人難以迅速理解。

我的啟發就是,今後寫文章,二十個字以上的句子盡量少用,尤其不要出現三十個字以上的句子。

有時候句子意思複雜,迫不得已需用長句,也要視情況而定,盡量還是拆開句子,變化成多個短句。即使實在不好變化,也要加上逗號之類的標點,強行把句子變短。

……………………

再就是段落劃分的問題。每一段也不要太長,盡量不要出現200字以上的段落。也就是說一個段落一般要控制在10句話以內。如果段落太長,就算意思還很連貫,也要強行分段。

在20世紀的文學史上頗有影響的卡夫卡,我雖然硬著頭皮讀過一遍他那三部長篇《城堡》《審判》《美國》,但是卻沒有興趣反覆研讀。

其中令我感到討厭的一個原因就是,卡夫卡的小說幾乎不分段,有時候連續四五頁都是一個段落。試想四五千字不分段,讓人一氣讀下去,你說讀者不給他憋死了嗎?

我認為句子短,段落短,這不僅僅是一個文章形式的問題,也絕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細枝末節。這是語言表達是否清晰的一個重要標誌。

……………………

再就是運用虛詞的問題。那些吸引人的文章的特色,當然不止於文從字順,佳詞麗語,幽默逗人。我覺得虛詞也很關鍵。比如表達時態的「了著過」就很關鍵。

再就是語氣詞的作用也不可小覷。像我們無州的方言土語,語氣詞就很豐富,今後寫作中應適當借鑒,以更好地達到朗朗上口易讀易懂的效果。

疊詞的運用也是一個小訣竅。我曾經特別崇尚文字簡潔,不喜歡詞語的重複。但是一個字重疊而成的詞語,往往顯得更靈活生動,還是要學會運用。

其實古代崇尚簡潔,是因為書寫印刷有困難,當代社會傳播手段發達,不需要太在乎字數篇幅的問題,所以一些詞語該重複就重複,不必刻意排除重複的字詞。

總之,一切以意思表達清楚為中心。

……………………

(二)生活還要繼續

1996年10月14日

因為昨晚我看了一夜金庸小說,所以今上午也沒跟著大爺去干木工活,就在三表姐春泥原來住的小卧室里,睡了整整一上午覺。

其實今天也已經沒有我可乾的活兒了。門窗早已打好了,安裝我也不會,也用不上我。但是我光在姑家睡覺,啥也不幹,可能也讓姑母、大爺感到很討厭吧。

下午幫姑母出姜。到了姑母的地里,看看他們怎麼乾的,我也就學著干。不過以前我沒幹過這種活兒,一下子肯定也學不會,干不好。

說實話,聽親戚們的嘮叨真是挺煩的。他們老是說我這不會那不會的,什麼姜苗割得不快,姜上的土弄得不幹凈之類;還說我才下學,啥也不懂。

我憤然,幾乎怒髮衝冠,但我畢竟是個年輕的後輩,於是我只沉默地幹活,不再搭理他們。

……………………

在姑母家吃過晚飯以後,我與大爺、堂兄騎車回家。

回家以後,我對父母說了一派抱怨親戚的話。其實不光是姑母家,這幾天大爺也狠狠地訓斥過我,只不過我跟他學木匠手藝,只能忍受罷了。

我覺得他們都看不起我,很多話是對我人格的侮辱。

我雖然只跟著大爺幹了兩三天木工活,就已經干夠了,不想跟著他再學什麼當木匠了。因為干木工活確實挺累的,我這單薄的身子,也真是受不了。

父親一個勁地嫌我不聽話,不成器,嘆氣說:

「你不學木工,又不願意種地,工廠里又進不去,你能幹啥去呢?難道只在家裡閑著啃老?」

母親也勸我說:

「還是應當幹下去,學成個手藝,才有可能找上個媳婦啊!你啥也不會,人家誰家的女孩子肯嫁給你?再說,出去幹活才能見世面啊,見的人多了,可能就有看上你這個小夥子的了。」

……………………

天冷了,已經沒什麼蚊子了,晚上我撤掉了蚊帳,母親幫我清掃整理了西北小屋的床鋪。我把很多文學書搬過來,都在床上、窗台上擺整齊了。

說起來很可憐,我這個卧室里還有半屋子農具和柴草呢!連張桌子都沒有,我寫這些日記,都是把床當桌子的。

實際上,這間屋子裡只有一張板床。這張床甚至都沒有床腿,只是一張大床板,四個角落裡只是墊了幾十塊磚而已!

呵呵,這張床也有點年頭了,還是當年我父親跟我大爺學木匠時候的成果呢!

不過我父親也是干著干著就夠菜了,嫌打床腿麻煩,木匠活也不學了,乾脆床腿也不打了,就墊上幾塊磚湊合用了。

……………………

(三)婚姻大事的遺憾

那天母親不停地嘮叨我的婚姻大事:

讓我趁著年輕,要及時找個對象,如果年輕時不趕緊找媳婦,一旦錯過時間,年齡大了,誰家的女孩子還會跟呢?

母親還說了自己年輕時的遺憾:

當年她年輕的時候,一心在娘家幹活養家,沒急著談對象,人家來提親的雖然不少,但是她這個也不允,那個也看不上的,結果一晃蹉跎到了25歲。

幾十年前的農村,25歲就是大齡女青年了,一般這個年齡的女子都有好幾個孩子了。

我母親也怕嫁不出去了,這才急著找對象。結果匆忙之中,沒有好好考察,就跟了我父親這樣一個沒本事的現世寶。

……………………

當然,說我父親沒本事,是根據他後來幾十年的表現。實際上,當初我母親嫁給他的時候,他還風華正茂,表現很好呢!

他們定親的時候,我父親還當著兵。那年月,當兵的在社會上還是紅人呢,很受大家的尊重。我母親大概也有種奢望,期盼著我父親能提拔,她也當上個官太太吧!

沒承望我父親結婚不久,就退伍複員了,也沒能轉業成工人,就回到家鄉當了個純農民,一輩子也沒有什麼出息,經濟收入始終很微薄。

……………………

為此,我母親經常數說:

「我看上你父親,真是瞎了眼睛!」

雖然我也覺得父親沒本事,可是我並不贊成母親這樣說話。因為誰也沒有前後眼,誰能知道幾十年後誰會混得好啊?

我想起杜甫有句詩說:

「同學少年多不賤,五陵裘馬自輕肥。」

大家少年時代雖然都是同學,發展基礎一個樣,可是將來究竟誰混得好,在當學生的時代,誰也判斷不出來啊!

杜甫自己就是空有一肚子才華,雖然留下了「詩聖」的萬世英名,可是活著的時候饑寒交迫,最後還是餓死的呢!

可笑的是,名義上,杜甫竟然是撐死的!因為他晚年一葉扁舟飄泊江湖,經常幾十天吃不飽飯,猛然間有個縣令送給他了幾十斤牛肉,結果他吃得太多,消化不良,就那麼可笑可悲地去世了!

……………………

說起當年的事,挺有意思的。我的姥爺的職業是中學老師,他還當過我們陶鎮聯中的校長呢!當初我父親也是他教過的一個學生。

當有人去提親時,我姥爺對我父親居然還很有印象呢!他覺得我父親聰明伶俐的,說不定能幹成一番事業,所以就爽快答應了這樁親事。

但是後來,我母親卻一直跟我父親過著寒磣窮苦的日子。這讓親戚們很是可憐。

因為我三姨夫某次酒後失言,說過一句跟我母親的話相似的話,就惹惱了我父親。他還為此跟我三姨夫打了一架呢!

那次酒宴上,三姨夫喝醉了,竟然當眾鄙視我父親說:

「二姐嫁給你,某某某(我姥爺的名字)也真是瞎了眼!真是白瞎了二姐這麼一個好女人!」

這話氣得我父親怒髮衝冠,他恨恨地回懟我三姨夫道:

「你覺得她怪好,那你領著她吧!」

連襟本來是知己親戚,可是因為酒後的這麼一句話,差點就動了手!要不是還有別的親戚攔著,說不定出個什麼大事呢!

……………………

真的,我姥爺家的對門,就發生過親戚因為口角,動手打架的悲劇。

以至於一個人咬下了另一個人的耳朵,另一個人挖瞎了這個人的一隻眼!你看可怕不可怕!親戚交往一定要謹慎啊!

說起來,我父親與我姨夫打架那次,我也在場,那時候我才九歲,剛上小學三年級呢!

如今這些老親戚也很少走動了。唉,過去的那些歲月啊!

……………………

——作者2021年10月9日補記:

我越是回憶往事,就越發覺得人生短暫,歲月飄忽。

眨眼之間就是幾十年啊!當年寫上述文字的我才19歲呀!可如今我已經44歲,參加工作都20年了。

再比如,我所在的工作單位無州三中,建校於1981年,今年恰恰是建校四十周年。歲月飄忽,似乎眨眼之間,四十年就過去了!

為此,我將陸續整理摘編部分校慶文章。下文的原作者是嬴牟大汗,我對文章稍作修改,引用如下。

……………………

(四)母校印象

曾經有一份經歷,從來不需要想起;曾經有一段風雨,永遠也不會忘記。

無州三中,我的母校,永遠銘刻在我人生的坐標上,不管時光如何流轉,不管世事如何變幻,母校始終是我人生旅途上那束閃亮的燈火,照我前行,給我溫暖。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屈指算來,我從無州三中畢業已經三十三個春秋了。每當從那個宏偉的校門前匆匆而過時,我總忍不住深情地望上一眼,當年寒窗苦讀的日子就又浮現在眼前。

在這個熔爐里,我走過了初中,又走過了高中,從一個懵懂少年,成長為血氣方剛的青年。

母校給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美好回憶,她就像故鄉一樣,在我如煙的記憶里,時常散發著醉人的芬芳。

……………………

母校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就是當年那種溫馨和諧的環境。

我入校時,這所學校剛組建不久。在無州城,當時知名的學校有無州一中、無州二十三中;在鄉鎮,無州二中、四中、五中,也都赫赫有名。

而這所新建學校之所以能在眾多的知名學校中爭得一席之地,即來源於這裡充滿人情味的學習氛圍。

學校領導沒有架子,教師之間團結和睦,老師們對學生無微不至的關懷和照顧,使這裡儼然成為一個溫暖幸福的大家庭。正是依靠這樣良好的氛圍,使三中在無州的諸多學校中顯得與眾不同、魅力自生。

走進校園,一派蒸蒸日上的氣象便撲面而來。教室里那朗朗的讀書聲,辦公室里老師們那熱烈的討論,操場上那晨跑隊伍喊著「一二三四」的鏗鏘號子,無不洋溢著一股催人奮進的力量。

這和諧的氛圍,令許多從這裡走出去的學生都對母校念念不忘。記得當年畢業的高中生,拿到大學錄取通知書後的第一件事,就是集合起來,一起回學校看望老師。

我常看著他們在校園裡與老師們合影,又揮著淚告別,那個情景我至今難忘。

……………………

回憶在母校的時光,我們收穫的不只是知識,還有意志品質的磨鍊。

我們入校時,無州三中還在今無州實驗學校那個地方,那裡原為無州教師進修學校附中。可能是為了適應招生規模不斷擴大的需要吧,1981年,無州三中就在這所附中掛牌成立。

學校規模擴大了,但老校舍卻無法改變,因此出現了班級超額配置,一個班最多時達80多個學生,教室里的活動空間被壓縮到極限。

住宿更是幾百人擁擠在一個大禮堂里,上下鋪的床,密密麻麻排列在一起,入夜鼾聲連天,清晨魚貫而出,場面甚是壯觀。

新校還未完全建成時,我們一部分班級就先行搬遷了過去。當時的宿舍樓還沒建成,我們就住在離學校二里地的東風村一棟民房裡。

冬天寒風凜冽,夏天蚊蟲叮咬,更為不便的是每逢散學時趕上下雨,我們就得冒著雨水的淋漓,趟著泥濘的小路,狼狽不堪地竄回宿舍。

歷經風雨方知暖,嘗盡甘苦始坦然。艱苦的環境,培養了我們那批學生吃苦耐勞的品質,也磨鍊了我們樂觀通達的意志。

許多年後,當同學們聚在一起時,還常常回憶起那段艱苦的歲月,笑談著每一個「不堪回首」的瞬間。現在想來,如果沒有那樣的經歷,大家對無州三中的印象也許就沒有那麼深刻了。

……………………

中學階段是一個人邁入成人大門的啟航點。我六年的中學時光,從初中到高中,都是在無州三中度過的。在母校的那段寒窗苦讀的日子,是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

在這裡,我懂得了人生的價值,確立了奮鬥的目標;在這裡,也鍛造了我堅強的個性,收穫了真摯的友情。

可能在歷經歲月的洗禮之後,已經不能一一說出當年我們在學校時的件件成敗得失,但細細品味自己的過往,每一段經歷都有我們在中學時留下的影子。

可以說,無論性格的鍛造,還是興趣的淵源,都深深影響了我以後的生活。這也許就是我至今都念念不忘母校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讓我受用終生的,還有在這裡結下的真摯的同學情、師生情,同學間那天真無邪的牽手,純樸熱忱的碰撞,還有那志同道合的交心,老師們那循循善誘的教誨,無微不至的關懷,至今歷歷在目,令人回味無窮。

特別是在走上社會後,你就會對當年那些純潔的友情,體會更深。就個人情感而言,這也是我們人生中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吧!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出泥不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出泥不染
上一章下一章

88、歲月飄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