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二十四法

第三章 二十四法

大師兄尚雲祥、二師兄黃柏年、三師兄博劍秋、四師兄馬玉常、六師弟李星介、七師弟張城、八師弟郝恩光以及十師弟李元豹。

王若道的記憶很快就一一的「記」起了這八個師兄弟們的身份,都是在後世鼎鼎大名的武術名家。當然,這批人目前除了大師兄尚雲祥外,其餘的都還名不見傳。

「道兒,你來了嗎?」李存義的視線一直盯着場中的徒弟們看,沒看到王若道,卻知道他來了,隨口招呼了一聲。

王若道不敢怠慢,忙奔了過去,行禮道:「義父,我在此!」

炯炯有神的眼睛淡淡的看了他一眼,李存義點頭道:「嗯,你的氣色看起來不錯,身體好了嗎?」

王若道回答道:「托義父的福,我感覺已經生龍活虎,完全恢復正常了!義父,你叫我來,是不是要教我練武了?」

李存義失笑道:「你還真是心急。也罷,義父今天就給你上一課吧,不過你先給我說說,你三師兄每天晚上在後山教你練什麼了?」

王若道有點愕然:「義父不知道嗎?」

李存義微微不悅的道:「我又沒有偷看你們練拳,怎麼會知道?」

「噢,這樣啊,抱歉!」王若道忙道了個歉,回答道:「三師兄也沒教我什麼,都是一些鍛煉身體素質的基礎功夫,比如活肩、壓腿、下腰、劈叉之類的,或是馬步沖拳、掃堂腿旋風踢,還有就是一套羅漢拳了……」

「那你練得怎麼樣啊?」

「這個嗎?」王若道想了一想,才回答道:「感覺不實用,只是花架子,用來唬人都不行。唯一的好處就是將身體練好了!」

「身體練好了,那你怎麼會大病三天,差點起不了床?要知道義父練拳,可是從來沒有生過病的!」李存義淡然的問道。

「這個?」王若道愣了一愣,反問道:「義父,你認為我生病是因為練功的原因嗎?」

李存義微微一笑,沒有直接回答,看着場中的徒弟們問道:「道兒,你剛才看你師兄弟們練拳半天了,你說說,他們有什麼共通點?」

王若道知道考驗來了。前世時不管是看歷史資料,還是小說或是影視劇,描寫到師父教徒弟武功時,都有一個共通點,貌似師父愛出難題考驗徒弟。據說每一次的考驗都是一種啟發,只有徒弟領悟到了,師父才會傳授他一點真功夫。考驗不過關的,哪怕是徒弟跟了師父一輩子,也得不到真傳。

想到這兒,王若道忙仔細的看着場中練拳的師兄弟們,好半晌逼才說了一句:「他們,練拳很認真,都是全神貫注的……」

「嗯,還有呢?」李存義的語氣聽起來並不滿意。

凝神的瞧著場中的師兄弟們,王若道頭腦中則在飛速的回憶著前世所翻閱過的有關於形意拳的資料,一段文字驀然的閃過,眼中突然一亮,回答道:「義父,我明白了,他們的姿勢全都一樣,這就是他們的共通點。不管他們打什麼拳式,身體如何的動作,姿勢都是一樣的,都保持了頭頂身正、脊背挺直、肩垂肘圓、膝頂趾抓等特徵,這或許就是傳說中的身具備五弓的姿勢吧?」

李存義目光有點驚訝的瞧了王若道一眼,欣然的點頭道:「眼力不錯,看來義父以前小看了你,居然沒發現你有練武的天賦!你說得沒錯,他們的姿勢都是一樣,這是形意拳的基本功架『八字訣』,頂、扣、抱、圓、擺、垂、曲、挺。這『八字訣』每個字有都三個要訣,故又叫『二十四法』。練形意拳,首先要用這『二十四法』來調正身體,身體調正好了,拳才能練得好。故這『二十四法』,即是形意拳的基礎,也是最大的奧妙,是伴隨終生修練秘訣。既然你看出來了,為師今天就教你這『二十四法』吧!」

說罷,李存義即詳細的對王若道講解了這「二十四法」的秘訣,聽起來複雜,實際上很簡單,就是三頂三扣三抱三圓三擺三垂三曲三挺而已。後世的站樁功,或是太極拳一直強調的「虛領頂勁、含胸拔背、沉肩垂肘」就跟「二十四法」的練法大同小異。

不過當王若道很鬱悶的問李存義這「二十四法」是不是站樁功的時候,李存義卻將雙眼一瞪,斥道:「站什麼樁,又不是練殭屍功,傻站着不動能練出什麼功夫來?」

王若道當即愣住,原來李存義所教的形意拳是不站樁的,自己顯然是讓前世的那些樁功大師們誤導了。好半晌,王若道才又問道:「義父,不站樁,那『二十四法』該怎麼練?」

「怎麼練,要訣不是已經告訴你了嗎?從今天起,你給我時時刻刻的將這『二十四法』記在心裏,時時刻刻的提醒自己,不管是行走住卧,吃喝拉睡都以『二十四法』來調正身體。一直到不練自練,形成固有的姿勢,那你的形意拳就算是入門了!」

王若道聽得有點傻眼,禁不住的道:「這樣做會不會讓別人覺得我的樣子很怪異?」

「義父的樣子看起來很怪異嗎?」李存義問道。

王若道仔細的看了李存義一眼,發現他雖然是很隨意的站着,身體卻隱隱約約的保持着「二十四法」的要訣。不過李存義雖然以「二十四法」的要訣站立,姿勢卻沒有半點彆扭怪異的地方,反而看起來更自然,而且有一種挺拔、不怒自威的氣勢。更讓王若道驚訝的是,當他生出想要試試李存義身手的念頭時,卻發現李存義的精氣神似乎鎖住了他,就好像待勢欲發的猛虎一樣,不但全身毫無破綻,而且威勢令人心寒,令他生不出半點攻擊的念頭。

當下,王若道禁不住讚頌道:「義父的樣子絕對不怪異,而是很自然,很威嚴,就好像巍然屹立的山嶽,讓人禁不住的仰望而視,對你生出膜拜之心……」

「行了,別胡說八道了!」李存義大概不習慣徒弟拍他馬屁,聞言不由皺起眉頭,不客氣的打斷了他的話,阻止了他繼續吹捧下去。

「抱歉!」王若道立即閉上了嘴,只是過了一會兒,他又忍不住的問道:「義父,你能給我講講這『二十四法』為什麼這麼重要,練起來有什麼好處嗎?」

「因為『二十四法』能固本培元、養氣蓄力、調正身形、增強功架。長久練習,身體就會被調整到最佳的狀態,百病不生,百邪不侵!」

李存義淡然的看了王若道一眼,又繼續說道:「不要不相信,要知道這『二十四法』可是形意拳的祖師爺們花了很長時間研究人體氣血運行的情況,才最終摸索出來的最有利於拳法修鍊的最佳姿勢。人自從出生起,就算從來不練拳,也會一直發育生長,力氣也會隨着年紀漸長而增大,達到一定的年紀后就又開始下降。力氣的增長,主要是糧食的攝入轉化為營養,營養滋生了氣血,而氣血不斷的運行溫養了筋骨,令筋骨變強變壯的關係。只不過,如何將食入體內的糧食的營養大幅度的吸收,令氣血在體內運行得更活躍更快,令筋骨生長得更強壯,力氣因此變得更大呢?這就是武術家們要研究的問題,也就是『二十四法』的由來了。

「祖師爺們經過長期的研究后發現,當人體保持着三頂三扣三抱三擺三垂三曲三頂三挺的狀態時,身體就會處於最佳的生長狀態,不但氣血活躍、能滋養全身任何的部位,還能令精氣神也處於最佳的狀態,導致頭腦清明,益智增慧。更重要的是,祖師爺們發現,這種『二十四法』的狀態也是猛獸們捕食遇敵時的狀態,在這種狀態之下,反應、速度、感覺都處於最佳的狀態,遇到敵襲能及時的作出反擊。因此,時刻的保持着『二十四法』,也是行走江湖的不二法門,它能令你的感覺空前的靈敏,能提前的發現敵襲或是感應到危機……」

長篇大論的講了好半天後,李存義終於住了口,慢悠悠的喝了一口茶后,才問聽得發獃的王若道:「現在,你明白練『二十四法』的好處了吧?」

「我明白了!」王若道心悅誠服的點頭道:「怪不得修道修禪人打坐時會講究身姿,軍人總是強調軍姿正確,就連讀書人也講究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別的拳法也有強調『虛領頸勁、含胸拔背』的,想必道理都跟『二十四法』差不多吧!」

「不錯,難得你能舉一反三!」李存義欣然的點頭道:「孟子曰:吾善養吾之浩然正氣!這浩然正氣怎麼養?不但要心存正念,還要坐有坐相、站有站相。其相不正,心境難正,正氣也就養不出來。當然,祖師爺所傳的『二十四法』境界可要比孟子所論的『相』要高得多,因為『二十四法』是為練拳而誕生的。」

頓了一頓,李存義又說道:「『二十四法』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效果,就是能養拳。歷來有不少的練武人都只會練拳不會養拳,就好像你,每天只會猛練,不懂得保存元氣,結果耗大於補,導致身體越練越虛,最終大病一場。不少的練武人苦練一生,不但事倍功半,進步緩慢,甚至還把自己練病練死了,就是因為不懂養拳的道理。『二十四法』就是養拳的不二秘訣,它能保存你的元氣,讓你每次練拳的消耗的元氣快速的恢復,補大於耗。所以只要練好『二十四法』,就能百病不生,百邪不侵,甚至能益壽延年,長命百歲!」

王若道「心生怨念」的瞧著李存義,心想:「這『二十四法』既然這麼神奇,你幹嗎不早教我?早教我的話,我就不至於會大病一場了!」不過轉念又一想:要是自己這具身體早學會了「二十四法」,百病不生,就不會連燒三天,自己說不定也不會穿越到他身上了。可見,這冥冥中自有天意!想到這兒,王若道當即心中釋然了。

卻聽李存義問道:「你一定在埋怨,這『二十四法』既然能令人百病不生,我應該早點教你,否則你就不會大病一場了,對不對?」

王若道聞言嚇了一跳,忙否認道:「沒有啊,我怎敢埋怨義父呢!」

李存義笑道:「你埋怨義父也沒關係,義父之所以沒早教你這『二十四法』是有原因的。一來義父當時不希望你練武,二來你生性有點懶散,又愛質疑,幹什麼都不能堅持到底。沒有這一場大病,就算教了你『二十四法』,你也不會認真練習!」

王若道苦笑,心想你說的人是原來的王若道,跟我這個王若道可沒關係。不過他可沒有傻到要跟李存義辯解,只是說道:「義父你放心,以前的我跟如今的我已經不同了,我一定會改正掉以前所有的壞毛病,做個全新的人,讓你刮目相看!」

「是嗎,那義父就拭目以待了!」李存義微微一笑,說道:「今天你就好好的體悟『二十四法』吧,要是明天你能正確的用『二十四法』調正身形,義父就教你練形意的五行拳!」

(註:本小說雖屬虛構,但是書中所寫國術訓練內容百分之百真實,絕不弄假。如果有書友們對主角的武術感興趣,照着小說所寫的,跟着主角一起練習就是了,絕對有效,不會出問題!)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國術宗師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修真仙俠 國術宗師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二十四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