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枯木逢春

第二章:枯木逢春

坪鄉,位於伏牛嶺南十五里處,周照群山起伏,連綿不斷,一條寬闊的秀水貼著坪鄉流淌在大山間。

有了山巒的屏障,又有着秀水的滋養,坪鄉自古便是一塊得風順雨的好地。

原本,坪鄉中以李氏,郭氏與裴氏三家大族為主,再加之依附三家的莊戶,住在這裏的便有三四百餘戶人家。

近些年,朝局動蕩,烽火不停,多有逃避戰亂,背井離鄉的人躲避於此。因此,坪鄉所住的人口較最初多了一倍有餘。

李氏,其祖上於先朝是顯赫之人,便是在前朝也不乏陪君伴駕之輩。

到了如今,雖說族中也官職在身的人,但終究沒有了先祖一輩的那般榮光,只是托著祖蔭,在這平陽郡中算是個富戶了。

清晨,一場夜雨讓李家大宅顯得清涼了許多。

多日的暑熱在這個早上散的無影無蹤,存留在瓦片木樑上的雨水不時地滴到地面上,剛要見白的磚石被再次陰成了暗灰色。

雨廊中,上了年紀的老婦人在一名女子的攙扶下,腳步踉蹌地走着。幾名下人跟在後面,各個面色凄然。

拐過一個轉角,老婦人來到一處正房前,不等站穩便伸手推開了房門,匆忙地走了進去。

房間內,燃著的燭火尚未熄滅。臨院的窗戶緊閉,一股濃重的藥味瀰漫在空氣中。

內室里,兩名跪坐在床前的丫鬟聽到開門聲,趕忙起身迎了出來。

兩人的臉上佈滿了疲倦與不安,未曾擦拭的淚痕依舊掛在稚嫩的臉頰上。

「醒了沒有?還...還沒有醒嗎?」見到丫鬟,老婦人聲音顫抖地連聲問著。

問話的同時,老婦人已然衝進內室,來到了床前。

望着躺在床上一動不動的年輕人,老婦人彎下身子,伸手想要撫摸一下年輕人的面頰。

然而,她又怕碰到纏着醫帶的傷處,手停在半空處顫動着,淚水順着臉頰滴到了地面上。

老婦人的本家是汾西雲氏,嫁入李家后,李雲氏相夫教子,端莊賢淑,成為李家人人敬重的主母。

李雲氏的夫君與長子皆在軍中任職,數年前的一次宮亂引發了兵變,其夫君與長子都死在了兵變之中。

逝者已逝,生者前行。

話雖是如此,但李雲氏一夜之間蒼老了許多,原本略有見白的頭髮再無青絲。

因為李雲氏的夫君沒有妾室,故此李家的人丁並不興旺,僅有兩子兩女。

長子已逝,兩個女兒也早已嫁為人婦,生兒育女。

老人膝下僅存的李家血脈,也就剩下這躺在床上不知生死的小兒子了。

小兒子是兩夫妻中年所得,尤為珍愛。自從丈夫與長子離世后,這個小兒子也就成了李雲氏唯一的心念。

難得小兒子爭氣,未及成年的人便在平叛氐族齊萬年中立了大功,得了封賞,這讓李雲氏傷疼的心中多少有了些慰籍。

可如今,這唯一的心尖肉竟遭此橫禍,不省人事。這樣絕情的打擊,徹底擊潰了老人最後的承受力。

李雲氏覺得眼前有些發黑,身子搖晃了幾下,一旁的女子慌忙扶住了她。

老人轉頭望了一眼身側的女子,又看了看依舊毫無反應的兒子,痛不欲生地搖了搖頭,失聲大哭起來。

女子摟住幾欲癱倒的李雲氏,淚流滿面地寬慰道:「娘...娘,二郎沒事的,魯神醫不是說可以保住命嗎,小弟一定沒事的。」

女子名叫李耹,是李家的長女,嫁於本地的郭家。

因為郭李兩家同在坪鄉,相隔的距離並不太遠。因此,李耹聽到到消息,第一時間趕回了李家莊。

此時,李耹雖然口中安慰著母親,但望着已經兩天兩夜沒有知覺的弟弟,她同樣也是心如刀絞,無法抑制地哭出聲來。

當屋中的每個人都哀傷不已時,一個少年人與一名老者從屋外走了進來。

少年人聽到哭聲,臉色大變,腳下更是一個踉蹌,險些摔倒在地。

同行的老者也皺起了眉頭,快步來到了床前,探手把在了卧榻之人的脈關處。

片刻后,老者雙眉舒展,長吁了一口氣。

他回頭望向眾人,口中說道:「大家且寬心,李小將軍並無性命之憂。他只是舊疾未愈又添新傷,導致失了些心魂,稍後會醒過來的。」

李雲氏聽到這話,踉蹌地走上前,欲跪倒在地。

老者見狀,急忙起身扶住李雲氏,口中說道:「李夫人,這可使不得。」

李雲氏強忍哀痛,聲音顫抖地說道:「魯神醫,你一定要救救峻兒。無論多大的代價,哪怕是用老身的命去換,也要救回峻兒呀!」

老者將李雲氏讓到一旁的靠椅上,安慰道:「李夫人,你也不要太過擔心了。老夫與小將軍本就相識,醫好他是老夫應盡之事,放心吧,會醒過來的。」

隨後,老者轉頭對一同而來的少年說道:「郭家小哥,你看顧一下這裏,我去重新調配一下藥方。」

說完,老者走出房門,與守在門口的一名壯漢向東廂房走去。

途中,壯漢有些疑惑地問道:「鉅子,您昨夜占卜的卦象不是枯木逢春之象嗎?為何這東明亭侯還未醒過來?」

「枯木逢春是死後得生的意思,所以為師說他不會死,但....」

老者的話語停頓,面露遲疑地繼續道:「但他的卦象變了,如同換了命格一般,更無法推演其將來之事,這是我最為不解之處。」

說到這裏,老者感慨道:「占卜觀天之術,我不如郭景純。若他在的話,或許能窺得幾分天機吧?」

郭景純能否窺得天機?無人知曉。

但在某個不為人所知的虛空中,那個一直迷失的男人卻正如天神般望着眼前的一切。

房間中的一切他都毫無感知,只覺得自己站在了一個無邊際的虛無之中。

這裏沒有其他的事物,只有如同電影膠片般的光影在眼前閃過。

下一瞬,那些光影一片片地鑽進了男子的腦中,每一次都讓他覺得頭痛欲裂。

在這些光影中,有些是男子熟悉的,是他的人生經歷,是他的記憶。

可是,也有些光影讓男人深感迷惑。

他不知道光影中身穿古服的人是誰?也不明白這些記憶為什麼會出現?更不清楚這些莫名其妙的記憶究竟是誰的?

然而,無論是知曉的還是迷惑的,這些碎片般的記憶都一併進入了他的腦中,融合成了一個明晰的統一體。

最後,男子覺得自己的大腦如同一台超負荷運轉的機器,隨時都要崩裂。

與之而來的則是一種深入骨髓的痛,遍佈了身體的每一處神經。

「啊...」

男子想要大口地呼吸,想要拚命地揮動雙臂,想要逃離這莫名其妙的境況,直到喉嚨中發出了野獸般地嘶吼。

睜開雙眼的時候,男子看到了陌生卻有着記憶的人與物。

男子知道,這不是他的記憶,此刻卻屬於了自己。

清晨,一名叫做李峻的年輕人從垂死中醒來。

這是萬千生死中最為尋常的事情,除了他至親至愛的人,沒有誰會在意這件事。

然而,在隨後的歲月里,一些事情卻在不經意間發生了改變。

歷史的車輪也就此轉換了一個方向,走向了截然不同的一面。

★★★

洛陽城,一座幾經更替的帝王之都。

兩年前,它再次經歷了戰火紛飛,但依舊矗立在中原的大地上。

這座古老的城池,一直都用它那巍峨莊重的身姿俯瞰著大地,漠視着螻蟻般的世人,看他們那短暫的生死輪迴。

洛陽城中,既有十米九糠的窮苦之人,也有漿酒藿肉的極奢之家。

無論貧窮或富貴,城中的每一個人都在鑽營、圖謀與窺覷,乞望能在某個恰當的時刻,成為另一個不同的自己。

銅駝大街,因一對漢武銅駝而成名。

現如今,置放銅駝的帝王早已成雲煙,閶闔門外的這對銅駝也飽經風雨。

然而,它們依舊在默默地俯身前望,望着銅駝大街上那來往的行人,欣賞著大街上所發生的榮辱興衰與悲歡離合。

此時,月上中空,除了煙花之地外,城中的家戶早已滅了燭火,落了帷帳。

大街中段,臨近輔路的承露巷中,長沙王府門前的兩盞門燈在夜風中搖晃,將街面上的光影拉的時短時長,忽明忽暗。

王府的棲閣中,長沙王司馬乂正低頭看着一份密函。

他望着紙面上的字跡,沉思了片刻,將密函遞給了身旁的內史李澈。

李澈仔細地看了一遍,抬眼望了望司馬乂,又將目光落回在紙面上。

片刻后,李澈問道:「明公,這是您拜陵之時與成都王所說之言,他這一字不差地寫給您,是要做什麼?難道說...?」

司馬乂點了一下頭,緩聲地說道:「既然是一字不差,說明他當時便入耳進心了,應該是想要做了。」

李澈聞言,神情略有遲疑道:「明公,屬下有些擔心。」

司馬乂問道:「有何擔心?」

李澈皺眉回道:「屬下擔心,若您應下此事,一旦咱們兵起,他們卻隔岸觀火,那……」

李澈沒有將話繼續下去,畢竟長沙王與成都王是親兄弟,作為臣屬的他只能將話說到這了。

「唉...」司馬乂聞言,嘆了一口氣,手指輕敲著桌面。思忖片刻后,他點頭道:「你所擔心的不無道理。」

其實,對於李澈的這份擔憂,司馬乂也不是沒有想到過,甚至他認為極有可能成為事實。

骨肉之情又如何?

既然生在了帝王家,心中所想的是天下,心中所求的也只能是天下,所有的骨肉之情都是爭奪天下的絆腳石。

司馬乂相信成都王司馬穎會這樣想,因為他是司馬穎的兄長,正所謂兄弟連心嘛!

然而,司馬乂清楚地知道,眼下的主要問題並不是兄弟間的爾虞我詐,而是來自於朝堂上的掌權者。

這個掌權者並非是當今天子,而是齊王司馬冏。

「自迎帝複位,齊王官至大司馬,權傾朝野。如今,他又自命太子太師,掌控整個朝廷。如若不除,怎知他不會是將來的趙王倫?」

司馬乂深吸了一口氣,咬了咬牙,略顯輕瘦的年輕面容上泛起了冷意。

隨即,他口中繼續道:「齊王一直戒心於孤,處處制衡。他若稱帝,我司馬乂必定是他想要除之而後快之人。」

矛盾都要有主有次,爾虞我詐畢竟還在暗下里,可司馬乂與司馬冏的矛盾已經擺到了明面上,更是要到了兵刃相交的程度。

司馬乂清楚這些,也知道應該先除掉哪個危險。

身為內史的李澈追隨司馬乂多年,深得司馬乂的器重。這與李澈的忠心有關,也得益於他的出謀劃策。

李澈深知司馬乂的話不假,也知曉長沙王府的人已然處在了風口浪尖上。即便是引而不發,將來也恐難逃一死。

路有多條,既然選擇了長沙王司馬乂,李澈就決定與長沙王府榮辱與共。

因此,他便定下心,開口道:「明公,既然您的心中已有定數,那就應儘早做下安排。即便最終是拚死一搏,咱們也未必會敗。」

望着容色凜然的李澈,司馬乂的臉上恢復了笑意,抬手在燭火處點燃密函。

「禁軍中多數將領都與孤相熟,且其中大部又歸參軍皇甫商轄制,兵力這一處倒不是沒有。」

司馬乂拿燃著的密函,繼續道:「至於中軍嘛...孤會再想其他的辦法。」

密函燃燒過半,司馬乂將其投在了香薰爐中,拍了拍手上的紙灰,望向李澈。

「前幾日,魯先生離開時與孤有所交代,說城中尚有百餘名墨家子弟,可隨時聽從王命」

說到魯叔時,司馬乂想起一件事來,問向李澈。

「對了,魯先生臨行時曾向孤舉薦一人,以往也聽你說起過,是你本家的一個侄兒吧?」

「讓明公勞心了,的確是屬下的一個侄兒,名喚李峻。」

李澈起身執禮,口中介紹道:「李峻因送屬下入京,得了梁孝王的賞識做了牙門將。后隨梁孝王平叛立了大功,朝廷賞了侯位,現任平陽郡督護一職。」

「平陽郡督護?」司馬乂有所思地應了一句。

隨後,他望着李澈,略有深意地問道:「平陽太守宋胄聽命於東海王,想必你那侄兒也是如此吧?」

「唉...」

李澈明白司馬乂的話意,嘆息了一聲,故作苦笑道:「明公有所不知,李家的兒郎都是一樣心性,倔強的狠。他既得了梁孝王的恩惠,心中也便只有梁孝王,故與那宋太守相處不恰。」

李澈的話中所指,司馬乂自然聽得明白,他器重李澈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想到此處,司馬乂笑道:「如今知恩重義的人愈發地少了,難得他能如此。只是沒了靠山,他恐怕會被宋胄責難了。」

不等李澈答話,司馬乂繼續說道:「如今府中正是用人之際,你可讓他入京來。本王也會書信給宋胄,讓他多照拂一下,他自會明白本王的意思。」

無論怎樣的才俊,如果沒有忠心二字當頭,便是牆頭草,無根萍。任何的不利狀況都會讓其叛離,更會深受其害。

對於這樣的人,司馬乂不會關心,更不會信任,只會利用。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晉末征途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軍事歷史 晉末征途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章:枯木逢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