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人性的效應》

第三十四章《人性的效應》

我那天晚上似乎是做了一個和楚紫相同的夢。夢見與浩試圖喚醒在紅色海洋中沉睡的弟弟。他們倆——或許是心有靈犀——在與浩平時不穿警服也是這身打扮,純白色的西裝,加之歐式的髮型,紳士而不失青春。尤其是面孔的膚色幾乎全部繼承了子影的基因,儘管非常白晰,但又不是那種無力的蒼白,是一種溫和的潔白,是一種隱隱約約蘊涵著焦慮與冷靜矛盾組合的憂鬱的白色。這種憂鬱的顏色其實就是一種惟美的色彩。它讓你在朦朧中迷失對真實色彩的辨認而產生死亡的美好幻覺。許多年輕男孩的自殺並不就是說遇見了各種方式的生存壓力及精神壓力。因為對於他來說,死亡就等於是將他送到了世界的盡頭,將他送到了與太陽最接近的那個地方。這種想法其實很單純,因為他永遠不知道這一去就不會再回來的嚴重後果及嚴重性。

有一個在城市很長時間沒有找到工作的男孩,萬般無奈之後決定從一個很高的大廈樓頂上跳下來,可是當他準備跳下去的一瞬間,俯瞰這個城市美麗的景色時卻猛然醒悟,我不就是這幾天找不到工作嗎?我在這個世界上才活了20年,那將還有多少的機會?沒有工作並不等於就是這個世界拋棄了我,沒有工作並不等於愛我的父母就不再愛我,沒有工作並不等於愛我的兄弟姐妹就不再信任我。我的信仰無限,我的追求無限,我的機遇無限,我的選擇無限,我的權力無限,我的潛力無限,我的理想無限。當他再次回到這個城市的人流中去的時候他才突然發現,我並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我所找的那些工作都是超越我能力的工作。世界,我回來了!我唯一的信仰就是世界是多麼的美好!

我曾經試圖以虛幻的筆觸賦予這所玫瑰別墅一種近乎朦朧的美學元素。它在普通老百姓那裡,是一個非常神秘的別墅。但是,神秘是否就必須意味著我們從這所別墅中引發出超自然的書寫方針其實是個很有意思的問題。而從許多西方國家的懸疑作品中所看見的文學思想是,因為這些作家最終不能用唯心主義的方辯證去解決神秘與懸疑背後的問題,所以最後又回到關於批判現實主義的立場上來。很明顯,在電影《蝴蝶夢》及《無一生還》中都存在類似的思考行徑。不僅存在著類似思考的跡象,並且這些編導還試圖通過審美的角度讓人們拓寬著關於人類本身的更多思考。

《蝴蝶夢》中女主角已經是一個美麗,氣質超群的女性,儘管她來自下層。但是,因為作家實在想象不出麗貝卡比瓊芳登還漂亮,出色的女性應該到底是一種如何的美麗,所以不如直接忽略關於她外表的所有描繪——既把關於她美麗的未知想象的權力交給了讀者或觀眾,又達到了審美提升的藝術效果,一舉多得。當我們再次回到我們作品本身人物外在形象如何描述的問題上來時,其實您會明確的發現,如何描述子影的外在形象及外表是我們一直沒法落實的問題。子影出生於貴族家庭是個事實,但是如果把她在舞蹈學院學習舞蹈時那種張揚的氣質同時詳細的描繪出來,就發現青春活力與貴族女性之間存在在許許多多格格不入的重大區別。

如果我們把一個革命小將的形象套在年輕子影的身上,很明顯就會破壞到關於子影外在貴族形象的具體塑造。但是,我們又不能按照《蝴蝶夢》的方針將她處理為一個被刻意隱形的神秘女性。並且與此同時,我們在描繪她的相關藝術生涯時也遭遇到許多方面的非理性困難。子影作為那個年齡段的女性,在那個特定的年代,出演一些超現實浪漫主義的激情女性角色的經歷肯定會客觀存在。但是,我們卻始終不能在關於這些方面的描述上作出更多的讓步式描繪。一個是這些耍槍弄刀的女性角色不僅會破壞子影本色中那些安靜性格的破壞,同時反過來亦會影響到某些經典藝術女性形象的主流性。

因此,我們在創作這部小說時,總是避開這些敏感的地方。而另外的問題是,我們也不可能按照將其他世界著名小說中經典女性的樣式來塑造子影的形象。應該說,子影並不是一個性格女性,也沒有受到過階層壓迫的女性。她一生的婚姻悲劇也不是因為她草率的婚姻態度及價值觀所導致。如果按照與浩具體出生年月推算的話,應該是子影第一次婚姻留下的孩子。但是,與浩卻不令她心靈深處最不安心的那個孩子,而是和陳立格結婚之前和另外一個男性結婚所留下的孩子。

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子影不僅是一個為了整個家族利益而犧牲自己前次婚姻的犧牲品,同時之前的那個孩子也是比較直接的犧牲品。從人性及良心的角度來說,子影無疑是愛與浩及楚紫的,但是,她會更愛與浩及楚紫中間的那個孩子。因為這種愛不僅僅是一種單純的母愛,也是一種良心譴責的母愛。於是,在這裡我們直接引出的話題就是,如何面對那些法律無可奈何的社會事件。《無一生還》儘管以個人的復仇替代法律懲罰了一些法律無法懲罰的道德淪喪者,可是這一問題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得到徹底改變及徹底解決。而實際上法律對於子影的行為更加無法判定。因為她走的是合法程序結束了某次婚姻。並且就目前的所謂女性在懷孕期間男方不得提出離婚的婚姻法之下,對女性的利益保障依然只是比較低級的層面。因為法律在此基礎上所表達的真正涵義範圍非常狹窄,僅僅只是保障到女性分娩前為止,而只要這一過程一旦結束,男性即可在不違反婚姻法的情形之下就提出合法的離婚申請。所以,我們的作品隱藏了許多方面涉及社會現實矛盾的問題。因此,從這個角度出發我們在此基礎上所提出的嚴肅問題時,提出的建議或觀點是,有些社會問題是依靠法律與道德規範共同解決的問題。有些法律能夠解決的問題,道德卻不能解決,而有些道德層面能夠解決的問題,法律卻無力介入。

正當我在考慮是否在我們的小說是否繼續深化他們的二次元氣質時我才發現,使用他們哪個層面的空間概念來形容他們似乎都不怎麼合適。因為對於真正二次元世界的男孩,被誇張的深沉及深邃是最大的缺陷。而楚紫及與浩不同,他們身上的貴族氣質,是按照早在好幾個世紀之前就已經被形成某種具有固定形體的基因特徵遺傳下來的結果。所以,在這部小說中,我從來都沒有勇氣或膽略來對他們的外在形象做出某種具體程度的描繪。關於這個問題,在之前的章節中其實已經不止一次的提起過,並且我們也一直在尋找一個比較可能的時機能夠對他們的外表進行些具體的或者說客觀的刻畫及描述。

對於古今中外的許多歷史巨著來說,通過具體的外貌特徵的描述,為讀者了解文學人物的形象,性格及精神世界提供了一個比較可靠的參考及參照基礎。那麼,我們現在所要討論的這個問題就是,假若我們忽略了文學人物的外表特徵的描繪,文學方針又會發生如何的變化呢?實際上,在主體性格多樣性多樣化的今天,再強調所謂文學人物性格的某一具體特徵,明顯手段有些陳舊。

在許多世界性的名著那裡,儘管有作家意識到某個文學人物性格多層次現象的情況,但是,為了突出表現人物的性格曲線,還是選擇了採取忽略多個性格特徵而只取其一的描繪手段。有時候,個別作家還經常犯下的嚴重錯誤是,他們把人物性格的多面性會武斷的解釋為人格分裂的結果。說的難聽些,這些具有多重性格的人其實就是個不戰不和的精神病患者。或許是受到來自佛邏依德的精神分析論影響。而實際問題在於,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性格呈多樣化多樣性的現實人物幾乎充斥了這個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也沒發生全世界全社會都是精神病患者的社會現象。

而實際上,多重性格及人格同時存在的狀況,並不是指他所有的性格及人格同時同地的集中式出現,而是分階段分層次分場合的出現。這種理解在表面上儘管可能成為惟性格論作家塑造文學人物性格化的依託及基礎。但是,提醒這些作家別忽略的一個關鍵所在是,即便你為某一文學人物設置了一個非常優秀的人格前提及性格前提,但最終覺得其命運如何發展的還是客觀環境。比如說,一個賢妻良母在後來成為罪犯的過程中,到底是她的善良本性所起的主導作用還是其他原因導致的結果呢?

再比如說,一個罪犯又是通過什麼渠道什麼啟蒙促使他最後成為一名非常善良及博愛的人呢?如果我們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的話,一個賢妻良母之所以在後來成為罪犯,是因為她不能承受某種壓力及壓迫,或者說她在某個階段受到了精神刺激而激情犯罪。所以,性格實際上在決定文學作品結局如何的方面所起到的作用其實是受到客觀世界甚至是理性制約的東西。有些作家特別是某些文學評論家在評論某些文學作品的時候,往往採用的態度是肯定式或者說是否定式。這種發生在文學評論文章的經常性句式是,由於作家對文學人物性格作出了比較客觀的詳盡的敘述,才使他的作品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人物命運的結果,其實是個將偶然性與必然性集為一體的過程,並不是你的人物性格怎樣,命運就一定怎樣的問題。儘管個別作家很聰明,在最後表達人物命運結果時,採取了與人物本色性格反其道而行之的寫作與刻劃手法。實際上後者這麼做從表面上看給人帶來的感覺似乎是非常客觀,但是,從實際的描寫過程來看,最終還是逃不過性格及人格在個體內部環境自我覺悟的結果。而這個覺悟的過程也非常簡單。比如說,一個殺人不眨眼的魔鬼式人物,僅僅因為是某一即將受害者的一句求饒或者說乞求的行為就徹底改變自己冷血的本性,明顯這麼寫不可靠,儘管給人的感覺是這個細節特別令人感動。其實,這僅僅只不過是一個虛假的感動而已。魔鬼不會因為你的請求就輕易放下屠刀。這是最起碼的邏輯常識。所以說,這種描寫手法的採取,只能說明我們的作家在思考具體問題是特別懶惰,或者說,他根本就不具備這種邏輯思維的推論能力。

我們這部小說很明顯曾經出現過很多非常感人肺腑的細節描述,但是,如果你沒有那些必要的邏輯分析在前面進行主導的話,上來就寫與浩在緝毒行動中英勇犧牲,然後再牽扯出他的汽車怎麼就會在周家大門前自動通過識別驗證等情節,不但給人的感覺莫名其妙,甚至會產生兩者之間根本沒什麼邏輯關係的質疑及疑問。所以,細節並不是一定是長鏡頭式的模式。你要寫個細節就必須一定要寫完,不要東一下西一下。作者要善於接受細節的殘缺,如果不接受的話,那麼曹雪芹的紅樓夢可能到今天還沒有結束。

東南亞某地區有一部電視劇,從民國之前的清朝就開始寫起,一直寫到民國42年才結束。很明顯,這個跨度不但太過於漫長不說,故事本身的發展也必然出現很多問題。又因為這個電視劇的敘述方式是按照順序進行的,那麼中間要設置多少前後連慣的鋪墊才能讓讀者(觀眾)一直從觀看清朝開始,一直到民國42年。這個問題如果要論證的話,其實非常複雜,也沒有必要。所以,作為一個有思想的作家,一定要明白細節的這種殘缺美。

文學創作的時空範圍及其所思考的文學主題永遠都是一個僅僅局限於某一坐標的概念,而並非是面面俱到。美國電影《2012世界末日》在這方面能夠提供很大的啟蒙及啟示。實際上,這是沒有講完的故事樣式,甚至是半成品的狀況——如果按照當時世界六十億人口計算的話,那些憑藉大船躲開世界末日的人口數目,最多也就是只有幾萬人。而這僅僅倖存的幾萬人之後所面臨的地球實際上是一個毫無生機的原始星球,如何居住,如何生存是比僥倖得以活命后,是倖存者後來將要面臨的重大危機及嚴重考驗。

不再穩定的地球地質,不再穩定的兩極磁場,不再穩定的潮汐,不再穩定的氣候實際上都為這些倖存者帶來了第二次死亡的嚴重危機。尤其是瘟疫的爆發,是地球遭受自然災害之後對人類社會造成的最直接考驗。——最少要經過幾萬年,他們才能回到以前的文明時代。所以,我們在創作這部作品的許多早期思考,都是源自《2012世界末日》的啟蒙。對於我們故事中的玫瑰別墅來說,它其實就是個關於人類命運思考的特定場所概念。如果這個別墅的人都死了,別墅又會面臨如何的處境?關於這個問題,目前的答案實際上已經出來了。子影的丈夫已經委派律師前來拍賣。即便不拍賣,它所面臨的結果也不是永恆的,它佔據了大量的土地,政府不會讓它再毫無價值的存在下去。而另外,這個別墅實際上是當代壟斷者圈地的象徵及產物。

從表面上來看,我們是保持著一種審美基礎之上的態度來塑造玫瑰別墅的。那近乎宮殿式的豪華,矗立在庭院內的假山,簇擁在牆壁上蔓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都是屬於構建別墅自身審美機制的元素。每一個別墅都隱藏了一個關於家族興衰的傳說與傳奇。在世界範圍內,涉及豪華別墅的作品很多。但是,這些作品所圍繞的主題僅僅只不過是局限在別墅的獨立擁有權及繼承權方面,而極少數涉及到別墅與社會環境的問題。因此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尤其是國外類似作品在不經意間所表明的別墅態度就是承認個人財產的壟斷性。當然,從某一方面來說,當玫瑰別墅的家庭成員都已經死亡或放棄的過程中,又引出的話題可能就是——所以,國外的許多類似作品最後只不過是為這種別墅定義為一個凶宅就算結束。關於別墅從豪華到凶宅的文學話題背後所隱藏的話題就是,文學創作的思考方針僅僅只是始終保持著與社會一定的距離。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人性空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偵探推理 人性空間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人性的效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