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碧海風情

第三章 碧海風情

第三章

碧海風情

菲律賓群島坐落在廣袤無垠的太平洋中,地處亞洲東南海域。大海似乎對菲律賓格外眷顧,將它下轄的每一座島嶼環抱在自己蔚藍的懷抱中。海洋擁有着無與倫比的美麗,菲律賓的7107座島嶼也各具特色,這些特色又因為社會風化、地理風物的不同展現出迷人的魅力。島嶼的個性化魅力和大海包容一切的極致美麗融合到一起,共同構成菲律賓變幻莫測的碧海風情。

馬尼拉灣:滄桑中的美麗

馬尼拉灣位於菲律賓共和國首都馬尼拉西側,是一座美麗的天然海灣。它全長近60千米,出口通往南中國海,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幾百年來,馬尼拉灣歷經多重風波卻浪花依舊。它始終默默守護著身後的呂宋島,靜靜展現著獨屬於馬尼拉灣的美麗。

◎馬尼拉灣落日:沉入海底的滄桑

縱觀世界各地,大多景點以日出景觀的壯美而聞名,比如中國泰山日出、日本富士山日出等。而馬尼拉灣最著名的景觀卻是日落。在馬尼拉灣觀落日,成為來到大馬尼拉必賞的美景之一。

在馬尼拉,可觀賞到海上落日的地點很多,如黎剎公園、沿海餐廳等。論視野,這些地點無可挑剔,但若論起觀感,還是馬尼拉灣旁的日落大道最具震撼感。

馬尼拉灣中的菲律賓海軍龍舟

雖然是同一個日落,但在馬尼拉灣,它總是展現不一樣的風情。

每到黃昏,日落大道近海灣的旁邊,都擠滿三三兩兩觀落日的人們。仔細觀察會發現,很多當地老人每天都會佔據同樣的位置,以幾乎相同的姿勢默默地目送落日。隨着太陽漸漸靠近海平面,紅彤彤的晚霞佈滿整個天空。霞光照亮了天,照亮了海,照亮了每一棟建築。天和海似乎在燃燒,迸發出壯烈的激情。漸漸地,太陽沉入海中,漫天紅霞轉為灰藍,大海也隨之沉寂下來。薩克斯風悠揚的旋律從不知名的酒吧中響起,整個情境壯美中透著逝去的蒼涼,蒼涼中又萌動着重生的希望。藉著夜幕到來之前的餘光,可以看到,每個人的面部表情都如醉如痴,若有所思。

作為菲律賓的重要港口,馬尼拉灣爆發過多次戰役。在這裏,盤踞港灣的西班牙艦隊被美軍毀於一旦,連同艦船上鮮活的生命,沉入深深的海底。幾百年來,這裏演繹著戰火硝煙,悲歡離合。這片海灣承受過殖民者的長靴,也浸染過革命先烈的熱血,每一朵浪花、每一寸土壤,都見證了歷史的印記。對菲律賓當地居民來說,沉入海底的,不僅僅是一輪落日,還有着滿滿的、歲月的滄桑。

◎羅哈斯濱海大道:夜幕下的浪漫情懷

落日沉入海底,夜幕姍姍降臨。馬尼拉灣旁的羅哈斯濱海大道(即日落大道)一反白日的沉靜,變得喧鬧起來,展露出獨屬於夜的浪漫情懷。

遠遠望去,馬尼拉灣融入沉沉夜色之中,只有遠航的幾點船燈勾勒出幾分海與天的輪廓。路燈是彩色的,頗有幾分都市霓虹的味道。路邊分佈着許多棚屋,每座棚屋中都傳出濃濃的燒烤煙氣和香濃的肉香,混著馬尼拉特產生力啤酒的麥香,涌動着澎湃的激情。海堤旁,有人大聲談笑,有人靜靜思索,還有人旁若無人地吟唱着古老的歌謠,和不遠處的喧鬧形成鮮明對比。

羅哈斯濱海大道上的酒吧很多。大多數酒吧沒有嘈雜的背景音樂和熱鬧的派對,只是給人們提供一個可以卸下偽裝,安靜發獃的場所。昏暗的燈光下,不同身份、不同職業的人們雜七雜八地坐在吧枱前,啜飲著面前的美酒,在或憂傷、或明快的音樂中,咀嚼自己的悲歡離合。

蘇比克灣:遠去的戰火硝煙

早在1992年以前,位於呂宋島西南部南海的蘇比克灣一直是美國軍事基地,駐紮着美國海軍第七艦隊。1992年,菲律賓政府收回蘇比克灣,封閉軍事基地,將其打造成蘇比克灣經濟特區,正式對外開放。當地政府充分利用美軍當年建立的碼頭、廠房等設施,完善各項旅遊項目,吸引投資者,將旅遊業發展成特區重要經濟產業。

◎深水港灣:聲名煊赫的軍事基地

蘇比克灣是呂宋島西南端的重要港灣。它水深近50米,可以停泊核動力航空母艦、集裝箱船、油輪等世界吃水最深的船舶,是難得的天然深水港,以其易守難攻、雄踞南海的重要戰略位置聞名於世。

蘇比克灣中的帆船

早在19世紀,蘇比克灣就被西班牙殖民者開闢為軍港。1898年,美軍攻佔了蘇比克灣,成為這個軍事要塞的新主人。此後,美國當局多次投入人力、物力,把蘇比克灣建設成現代化海軍基地,並在此訓練美國海軍陸戰隊。

作為軍港,蘇比克灣從此和戰爭結下了不解之緣。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憑藉蘇比克灣地處東南亞的優越位置,將戰火蔓延至東亞地區。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侵略者佔領菲律賓,摧毀了蘇比克灣的大量軍事設施,對附近的奧龍阿波居民點進行血腥屠殺。日本投降后,美軍重新接管蘇比克灣,耗費數十億美元,開始了長達幾十年的復建及新建工程。到了1989年,蘇比克灣已成為可同時容納2艘航空母艦和200艘艦艇的大型軍事基地。在此興建的海軍飛機場可以滿足巨型轟炸機的使用需求,停機坪跑道長達2800米。在之後的朝鮮戰爭、越南戰爭及海灣戰爭中,蘇比克灣軍事基地為美軍做出了重要貢獻。

1991年6月15日,蘇比克灣附近的皮納圖博火山突然噴發。厚重的火山灰掩埋了克拉克空軍基地和蘇比克灣海軍基地。尚未等美國對其進行修復,菲律賓政府就收回了蘇比克灣,不再讓它履行軍事基地的職能。

◎原始叢林:野趣盎然的自然之旅

在蘇比克灣自由港區南部,分佈着一片茂密的熱帶雨林。雨林未被砍伐破壞,保持着原始風貌,是旅客徒步賞景的好去處。為避免迷路,最好找當地人作為嚮導。從居民區出發,步行約40分鐘,就會到達阿埃塔村莊。村莊內居住着個頭矮小、皮膚黝黑的原住民。他們帶領遊客走入叢林,在教會遊客一些叢林生存技巧后,就完成了導遊使命。若想夜宿叢林或進行長途探險,需要和阿埃塔村民進行溝通協商,一般他們不會拒絕遊客的額外要求。

日暮時分是游賞庫比區的最佳時間。庫比區是世界上最大的巨型蝙蝠棲息地,菲律賓果蝠和金冠飛狐蝠在這裏十分常見。黃昏時,無數蝙蝠衝天而起,翅膀遮天蔽日,叫聲此起彼伏,堪稱奇觀。

◎沉船潛水:迷宮般的探險歷程

作為經歷過戰火的軍事港灣,蘇比克灣附近海底,長眠著幾艘不同國籍的沉船。其中,以美國的「紐約號」最為壯觀。紐約號是一艘大型巡洋艦。1941年,美軍不敵日軍攻勢,撤出菲律賓群島。撤退前,為避免「紐約號」被敵軍所用,美軍將其就地鑿沉。

經過專業的潛水訓練后,旅遊部門才會允許遊客在嚮導的帶領下潛入「紐約號」。「紐約號」內部通道往複,廊腰縵回,船舷上附滿水草和貝殼,像極了神秘陰沉的海底迷宮。

薄荷島:潛水者的天堂

在菲律賓眾多島嶼之中,隸屬宿務的薄荷島可以說是最美麗的一座。這裏沙灘雪白,海水澄澈,絲毫不遜於馬爾代夫的景色。按音譯,薄荷島被譯作「保和島」其實更為貼切一些。但基於它如詩如畫的美景,眾多學者直接將它譯成「薄荷島」,從名字即可感受到涼夏的清爽和絲縷浪漫情懷。

◎邦勞島:在白沙灘畔快樂潛泳

薄荷島適宜潛水的海域很多。若要潛水玩樂兩相宜,邦樂島潛點是最佳選擇。阿洛納海灘沙灘細軟雪白,是菲律賓國內沙質最好的沙灘之一。岸邊的螃蟹船大都漆成白色,碧海白船,藍天雪沙,共同形成美到不可思議的圖畫。

潛在巴里卡薩島海底,感受風情萬種的美麗世界。

海灘上的度假村風格各異,讓眼睛飽覽美景的同時,身體也得到最熨帖的休憩。最富詩意的要屬海濱俱樂部了。它將一片海域囊括進建築範圍,讓來此度假的遊客不用走出酒店,就能夠和五色斑斕的熱帶魚自由親近,還可以擁有獨屬於自己的白沙灘,享受完美的私人訂製。它有古典優雅的餐廳,也有現代勁爆的酒吧,很好地滿足了遊客不同的用餐體驗和心靈需求。

邦勞島的水上活動非常豐富。潛水新手經過幾個小時的培訓即可下水,還可以雇傭專業的潛水教練陪同,為水下之旅增添安全系數。有潛水執照的遊客要自由許多。作為水下世界的「老朋友」,他們隨時會開展一場說走就走的潛水。

潛水是一項極為考驗體力的活動。水下的壓力和水流的阻力壓迫着身體的每一塊肌肉,比起陸上運動,卡路里的消耗要成倍增加。對迫切需要補充能量的潛水者來說,岸邊兜售食品的小販們成為最可愛的存在。塗滿椰奶花生糊的薄脆餅乾、金黃誘人的大杧果、噴香的烤海鮮都讓人饞涎欲滴。最有特色的是烤雞。烤雞腹中放有煮熟的雞蛋,或已形成胚胎的雞鴨蛋。當然,這種在中國俗稱「毛蛋」的胚胎蛋也是煮熟的,但許多人對此敬謝不敏。潛水完畢,登上歸程的螃蟹船,船夫有時會撈出幾隻新鮮海膽,蘸上船上常備的醬油,邀請遊客品嘗。

◎巴里卡薩島:風情萬種的海底懸崖

夕陽西下,情侶漫步在薄荷島的沙灘上,實在不失一種浪漫。

巴里卡薩島坐落於邦勞島西南方。不同於邦勞島的繁華便利,這裏的食宿設施要簡單許多。初潛者來到這裏,往往對深達50米的海底懸崖望而興嘆,羨慕地看着水下攝影師和資深潛水者自由來去。

水下,一圈珊瑚礁溫柔地環抱着巴里卡薩島。珊瑚礁四周附滿形狀、大小不一的貝殼及各類海洋植物。隨着水波蕩漾,海草輕輕舒展纖長的葉子,色彩繽紛的珊瑚叢如花般綻放在珊瑚礁上。海洋植物的縫隙中,不時有小魚穿梭游弋,小小的泡泡成串湧起,如同一個美麗的夢境。

沿着海底懸崖一路深潛,細長的梭魚成群結隊地繞懸崖遊動,對觀光者的到來熟視無睹。珊瑚的顏色不斷變幻。越到深處,顏色越為絢麗,散發出神秘氣息。海域深淺不同,珊瑚礁體附着的貝殼、海螺也隨之變化。最美麗的要屬海兔了。幾乎每隻海兔的殼上,都分佈着好幾種顏色,湛藍、嫩黃、淺粉……每一種顏色都極為艷麗,極為純粹。多種顏色混雜在一起,奇異地顯示出嬌艷欲滴的動感,讓人備感海洋世界的奇妙瑰麗。

憨態可掬的眼鏡猴

仔細觀賞珊瑚礁的潛水者,會如願邂逅海底世界的明星級生物:豆丁海馬。所謂豆丁,指的是這類海馬體型袖珍迷你,最大的也不超過三厘米。和很多深海生物一樣,豆丁海馬的顏色瑰麗鮮艷,有紅、白、黃、灰4種。最有趣的是,豆丁海馬的顏色並不是固定的,而是會隨着寄宿珊瑚的顏色變化出相應保護色,堪稱海底世界的「變色龍」。

◎古靈精怪的眼鏡猴

薄荷島的明星級生物似乎都和「袖珍」結下了不解之緣。生活在叢林之中的眼鏡猴,與豆丁海馬一個陸上,一個海底,並列全島乃至全球的超迷你生物之首。

不算尾巴的話,最大的眼鏡猴從頭到腳不過16厘米,最小的則不超過10厘米。它們的尾巴長度在13厘米到27厘米之前。比身體更長的尾部可以方便地掛住枝丫,讓身體得以在叢林中輕鬆移動。眼鏡猴擁有一雙圓溜溜的大眼睛,直徑足有1厘米,和小小身體的比例極不相稱,好像佩戴着一副大大的眼鏡。「眼鏡猴」的名稱正是由此而來。

和大多猴類的習性不同,眼鏡猴晝伏夜出,喜歡吃蟋蟀、青蛙和小型蜥蜴。有些比較強壯的眼鏡猴還會以鳥類或毒蛇為食。眼鏡猴非常警醒,薄薄的大耳朵不時扇動,能分辨出極其細微的響動。在睡覺時,大耳朵會乖順地摺疊在腦袋旁邊。

眼鏡猴奇特有趣的外形深受人們喜愛。曾經有一度,當地居民大量捕捉它們,將它們關入籠中,供遊客欣賞逗弄。可是,失去自由的眼鏡猴脾氣非常剛烈,它們通常以絕食抗擊人類的囚禁,甚至撞籠自殺。

在環境保護部門的干涉下,2011年,大批被關入籠中的眼鏡猴獲得了自由,重新返回家園。之後,菲律賓政府將眼鏡猴列為瀕危保護動物,採用了種種保護措施,確保它們安樂無憂地生活。

◎驚險紛呈的達瑙探險公園

在薄荷島,潛水活動固然暢快淋漓,但達瑙探險公園的精彩也不容錯過。達瑙探險公園坐落在群山之間,利用天然的峽谷、洞穴和河流地勢,打造出一處處驚險萬分的遊樂項目。

最有名的要屬速降活動了,它是全球最高的自由落體運動項目。從75米高的山頂一躍而下,直達幽謐山谷,快到極致的速度挑戰着人體極限。再有就是速滑,將人體用結實的、類似網兜形狀的繩索固定住,以極快的速度從500米寬的大峽谷上空飛越而過,讓人尖叫連連。比起這兩項極速活動,其他諸如輪胎漂浮、皮艇探險、懸崖弔橋等項目的刺激性要差了一些,但都可以讓遊客們玩得暢快淋漓,體味神秘雨林間的心跳體驗。

菲律賓巴卡容教堂

◎珊瑚石教堂

在西班牙殖民者佔領菲律賓的早期,曾在薄荷島上興建了大量教堂。其中,敬奉著聖母瑪利亞的巴卡容教堂,可算是耗費工時、人力最多的教堂了。

整座教堂由珊瑚石製成。珊瑚石並不是天然的,而是取材於海邊的珊瑚礁,再裁成大小相若、方方正正的石塊。當時沒有工程車等設備,薄荷島當地居民只好用竹子作為「滾車」,將沉重的石塊從海邊搬到內陸。最為奢侈的是,石塊與石塊之間,竟然採用蛋液混合泥土作為黏合劑,讓觀者感慨不已。

巧克力山:情人的淚滴

在菲律賓米沙鄢群島中央的薄荷島上,有一處天然地質奇觀:無數大小不一的小山丘整齊排列在一起,山丘與山丘之間緊密相連。每到夏季,山丘上的長草植被乾枯成褐色。遠遠望去,就像一排排巧克力被放置在大地上。巧克力山的名稱由此得來。

美麗的巧克力山

◎成因:尚未定論的假說

據統計,巧克力山共有1268個圓錐形小山丘。這些小山丘大小不一,共同特點就是上面都覆蓋着亂草。雨季時,植被在雨水的滋潤下青翠碧綠。到了旱季,炎炎烈日晒干植被,它們就變成通常所見巧克力的褐色。當然,把雨季時分的翠綠巧克力山看作抹茶巧克力也未嘗不可。

經過鑒定,巧克力山由石灰岩組成。但是,整個地區又沒有石灰岩地區通常所見的地下通道和溶洞。菲律賓群島山巒眾多,山上植被多為林、草交雜。可巧克力山之上卻只長草,不長樹,成為周圍山丘中的特異存在。

關於巧克力山的形成原因,地質學家們眾說紛呈,提出多種揣測,卻沒有一種能達成共識。若說它們是由石灰岩風化形成,卻沒有石灰岩地帶應有的地貌特徵。若說它們是由海洋火山噴發形成,又不像其餘海洋火山形成的山丘那樣長滿林木。若說是海床的隆升,又無法解釋它們為何排列得如此整齊。看來,只能歸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了。

走在巧克力山間,彷彿走在畫間,美的不只是風景,更是心情。

◎登攀:美不勝收的田園風情

前往巧克力山的道路全是山路,空氣清新,滿目綠意。在山底有兩條通道,一條是人工開鑿的階梯,一條是當地居民踩踏而出的斜坡道路。兩條道路均通往山頂,沿途風景也沒有太大差異。越向上爬,視野越開闊。山腳下的村莊一覽無餘,高高的椰子樹、涇渭分明的田地,呈現出濃郁的東南亞田園風光。

爬到山頂,巧克力山出現在視野內。其中兩座較大的山丘頂端,已經開闢了相應的度假中心,提供餐飲、住宿等服務。大多數山丘仍是靜靜佇立在原地,像乾草堆,也像大饅頭,構成巧奪天工的奇景。

◎傳說:阿拉貢的眼淚

巧克力山還有一個別稱,叫作「情人的淚滴」。這個稱呼源於一個菲律賓古老神話。

登高遠眺,藍天下的巧克力山仿若一滴滴情人的眼淚,美麗而又多情。

傳說,在巧克力山附近地區,居住着巨人阿拉貢。阿拉貢每天都在周圍山區遊盪,渴了飲些山泉水,餓了吃些椰果,日復一日,過着重複的生活。有一天,巨人遊盪到巧克力山所在的村莊。他來到河邊想要喝水,正好看見美麗的鄉村女孩阿拉雅在河中沐浴。巨人被女孩迷住了,他瘋狂地愛上阿拉雅。可是,孤僻的巨人不知道怎麼和阿拉雅交流,他直接將阿拉雅帶回了家。在巨人家中,阿拉雅因為思念家人,憂鬱成疾,沒過幾天就去世了。巨人失去愛人,悲痛萬分,抱着阿拉雅的遺體回到邂逅她的河邊。巨人日夜痛哭,碩大的淚滴滴落在泥土中,化為一座座山丘。因傷心而死的巨人倒在山丘旁,身體化為環繞巧克力山的布諾曼山脈,生生世世守護著自己逝去的愛情。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神話傳說流傳下來。比如兩個巨人打架,扔出的石塊變成巧克力山;一頭貪吃的水牛吃光了村民的稻穀,村民在它經常偷吃的地方放置了許多變質食物,水牛吃下后,胃裏承受不住,將之前吃進的東西全都排泄出來,糞便變成巧克力山,等等。

長灘島:夢幻的蜜月之地

長灘島位於菲律賓中部班乃島的西北端,中間狹長,兩側圓整,像極了啞鈴的形狀。整座島長約7千米,其中有4千米都是白色沙灘,沙質幼細柔軟,有着「世界上最細的沙灘」的美譽。優越的自然環境讓長灘島成為聞名遐邇的度假勝地,也是愛侶們見證、享受愛情的最佳浪漫之地。

◎美麗白沙灘:全球最浪漫的沙灘

白色的沙灘,藍色的海水,綠色的椰子樹,這就是長灘島的美景,讓人流連忘返。

長灘島上的沙灘很多,有溫柔安靜的丁依威海灘,有貝殼遍地的普克海灘,還有海風勁急的布拉博格海灘等。每一座海灘都擁有相同的碧海藍天,卻又具備不同的風韻。其中,最出名,也是最美麗的要屬白沙灘了。

白沙灘沙質細軟,珊瑚和貝類的碎屑隱在沙中,為遊客的赤腳板帶去愜意清涼的觸感。放眼望去,碧海映着藍天,白沙襯著椰林,景物和菲律賓其他白沙灘島嶼並無二致。就連聞名遐邇的長灘落日,和馬尼拉灣與海豚灣落日相比也並沒有格外出彩的特色。讓這裏聲名鵲起的,不是景物,而是愛情。

自古以來,愛情這一神聖的情感,就被人們以各種方式歌頌著、讚美着、嚮往著。在長灘島,數不清的情侶、夫婦在此演繹著一幕幕愛情故事,看着他們或甜蜜、或依依、或默契的舉止,頓然覺得,空氣里都瀰漫着浪漫的甜香。因此,長灘島白沙灘又被稱為全球最浪漫的沙灘。

在長灘島度假,遊人們會有一種置身天堂的錯覺。

在這裏時常會碰到求婚的場景。面對大海、藍天,向愛人獻上終身的承諾和祝願,每當這樣的場景出現,全沙灘的人無論相識與否,都會為求婚的小夥子加油鼓勁,再爆發出帶着滿滿祝福的、愉悅的歡呼聲。除求婚外,拍攝婚紗照也是這裏常見的景色。新人們選擇在如畫美景中定格自己最美麗的時刻,相信這份美麗,直到他們白髮蒼蒼,依然是最值得回味的感動和美好。至於度蜜月,更是家常便飯了。夢幻般的長灘美景,將新婚宴爾的甜蜜提升到極致,讓一對又一對愛侶被吸引著來到這裏。

◎廣袤海面:刺激的水上玩樂

看膩了沙灘上的靜態景物,可以乘螃蟹船出海,體驗一系列刺激的水上運動項目。

海上垂釣活動受到很多人的喜愛。坐在船舷邊,專註力集中在手中的小小釣竿上。漸漸地,面對廣袤大海,感受着撲面而來的習習海風,觀賞著珍珠般浮在海面的大小島嶼,心胸也隨之開闊起來。此時,是否能釣到海魚似乎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擁有這份海上垂釣的閑適和優雅。相信很多中國遊客身臨其境時,都會不由自主想起姜太公釣魚的典故。是釣魚,卻不僅僅是釣魚,更多的是一種心情,一份意境。

由於海域水質很好,浮潛也是長灘島的重要水上項目。保證安全的前提下,可以帶着一些魚食下水。輕輕拋灑魚食,無數彩色小魚立即聞香而來,從四面八方游到投食者身邊,場面非常壯觀。

膽子夠大的話,可以嘗試摩托艇降落傘項目。降落傘被拴在摩托艇後方,傘下設有安全座位。隨着摩托艇的加速,降落傘像風箏一樣高高飄向高空,坐在其上的遊客居高臨下,將長灘島美景盡收眼底。時間到了,摩托艇慢慢減速。降落傘飄飄蕩蕩向海面降落,在將落未落之際,被工作人員接引到摩托艇上,不會讓遊客掉落水中。

玩樂過後再游沙灘,很多剛才還平平無奇的地方變得可愛起來。面對大海的露天按摩,既可以緩解肌肉疲勞,又可以放鬆心情,讓人體會到菲律賓式的舒適按摩。當地居民膚色黝黑,身材壯碩。男子通常露著肩臂,臂上有各式各樣的刺青,頗具原始風情。如果想要入鄉隨俗,遊客也可以在一次性文身攤點繪上喜愛的圖案。當然,這種圖案不會永久存在,頂多一個月就會消失無蹤。

長灘島夕陽下的帆船

◎Dmall商業街:饕餮者的樂園

民以食為天。長灘島的美食絲毫不遜於美景,在吸引住遊客眼球的同時,牢牢掌控住遊客的胃袋。美食最集中的地方要屬位於市中心的商業街Dmall。在這裏,只有想不到,沒有吃不到。中國火鍋、西班牙海鮮飯、印度咖喱、日本壽司、巴西烤肉……各國美食料理琳琅滿目,遊客可以盡情享受豐盛的饕餮盛宴。

來此遊玩的中國遊客,萬萬不能錯過一家叫作「福建人在長灘」的中式餐廳。這家餐廳就在海鮮市場旁邊,經濟實惠,以為遊客加工海鮮料理著名。餐廳中加工的菜色一點也不花哨,融合了中式做法與菲律賓本土食材,既親民又美味。店主巧思別具,一隻龍蝦就能做出龍蝦粥、爆炒龍蝦、椰香龍蝦等不同特色的龍蝦宴。有趣的是,這家餐廳的牆壁上貼滿了便箋紙,上面寫着光臨過的食客對食物的評價。這些文字也極具中國特色,多是「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樣。

◎卡拉包島:不一樣的美景

現如今,白沙灘因其美麗的風景和蘊含的商業價值,已被多家商業集團佔據。雖然美景依舊,卻夾雜了過多的現代商業因素。待得久了,不免生出倦怠。這時,不妨去卡拉包島一游,讓心情真正沉澱下來,感受不一樣的美景。

卡拉包島位於長灘島北端,與普克海灘之間僅僅隔着一道狹窄的海域。按間隔距離來看,似乎游泳就可以輕鬆抵達。但是,在這片海域,游泳是被嚴令禁止的行為。因為這裏的水流看似平靜卻很複雜,足以讓游泳者喪生其中。

卡拉包島植被蒼翠,街道狹窄,人煙稀薄。走在椰樹下陰涼的小徑上,會邂逅許多意想不到的「朋友」。比如說,一頭水牛,又一頭水牛,又一頭水牛……或是,一匹不帶馬鞍的馬匹。島上水牛很多,「卡拉包」在當地語言中就有「水牛」的意思。不過,這裏的水牛、馬匹等動物生活得十分愜意,當地居民對它們極為愛護,給予它們充足的行動自由。看到它們的生活,會覺得「做牛做馬」並不是太糟糕的事情。

走出房屋稀少的村莊,欣賞著連綿的山脈和金黃的稻田,宛如造訪世外桃源。

百勝灘:止不住的心跳

遊覽呂宋島,百勝灘不可不去。百勝灘景區位於高山峽谷之內,全程乘坐小木船遊覽,從水路行進。途中巨石嶙峋,瀑布激越,險灘曲折,全憑撐船人的過硬技術才能順利通過。處處驚險萬分,挑戰着人們的承受極限。

◎溯溪而上:欣賞清奇山景

百勝灘瀑布

百勝灘景區全場約10千米,依據兩側山勢蜿蜒向上,直達山頂。想要觀賞著名的馬格達皮奧瀑布,必須從水中溯流而上。當地人因地制宜,製造出一種名叫「邦卡」的梭形小船,這種小船寬不到1米,船身繪製得五彩繽紛,頗具熱帶風情。每艘小船由經過專門訓練的當地船夫掌舵。他們一人站在船頭,一人站在船尾,依據水勢不停調整船的方向和航行方法。

因是逆流而上,小船前進得比較緩慢。如果小船眾多,船夫會將所有小船首尾相連,在最前端放置摩托艇,加快小船們的行進速度。隨着小船的向上行進,遊客已深處峽谷之中。放眼望去,兩側峭壁林立,山上林木蔥鬱,溫度涼爽宜人,比峽谷外降低了許多。越向上去,溪流越窄,溪水中不時出現暗礁和巨石。遇到暗礁時,船夫會踏入淺淺溪流,用人力將木船推出擱淺區。遇到巨石時,就要考較船夫的行船技術了。如果船只能夠通過,船夫會手腳並用,不停在船頭跳左跳右,調整著小船的方向。如果溪流窄到小船無法通過,船夫又會涉水而上,將小船抬過擋路巨石。

◎穿越瀑布:玩的就是心跳

溪流頂端是一方碧綠的清潭。潭水綠如翡翠,平靜無波。在綠潭的盡頭,一簾湍急瀑布從山頂傾瀉而下,衝擊著水潭,激起足有5米高的雪白扇形波浪,像極了白孔雀開屏時的美麗雀尾。水潭中,一側水平如鏡,一側波瀾壯闊,大自然形成的奇景總是讓人嘆為觀止。

接下來就是穿越瀑布的節目了。想要挑戰的遊客換成竹排,穿上救生衣,在船夫的操控下向瀑布劃去。臨到近前,隆隆水聲震耳欲聾。進入瀑布時,萬股水流狠狠「砸」在身上,別有一番驚心動魄。不過,這種刺激體驗只是一瞬間。竹排很快就會穿過瀑布,到達瀑布後面的山洞。在山洞中回望瀑布,外間的一切景物透過潔白水簾若隱若現,不由讓人想起中國古典名著《西遊記》中對於水簾洞的種種描述。抹去臉上水珠,回想剛才歷經的驚險,心中浮現歷盡千帆、看淡寵辱的寧定感覺。

◎順流而下:感受速度與激情

在百勝灘的溪水中逆流而上,心情也隨着溪水忽上忽下,真可謂「玩的就是心跳」。

再次穿過瀑布,換乘來時的小船,就到了回返時刻。溯溪而上大約需要一個半小時,順流而下卻只需半個小時。

回程中,小小木船順着溪水走勢漂流,速度比來時快了很多,驚險程度也相應地放大數倍。遇到巨石暗礁,小船甚至會騰空而起,讓人心跳如鼓,冷汗頻頻。直到水流較緩的地段,遊客才有餘暇回望兩岸峭壁,品味瀑布險灘的經歷。很多遊客表示,游過百勝灘后,無論是步行還是乘車,都有置身小船、隨波逐流的錯覺。

麥克坦島:歷史的見證

從宿務島沿曼達偉一麥克坦大橋走去,就可到達美麗的麥克坦島。麥克坦島資源豐富,景觀眾多。它有水下珊瑚礁,有生長著紅樹的沼澤地,有手工製造結他的工廠,還有椰子林和漁場。不過,讓麥克坦島永載史冊的不是它的自然資源和風景,而是一段歷史事件以及這段歷史留存在島上的遺跡。

◎麥哲倫紀念碑:定格生命消逝的瞬間

一幅表現麥克坦島戰役的繪畫

1521年3月,代表西班牙的航海家麥哲倫登上菲律賓薩馬島的雷伊泰灣口,將天主教義傳入薩馬島,並在距離登陸處不遠的沙灘上豎起代表天主教統治的十字架。此後,麥哲倫和多位部落酋長接觸,成功改變了他們的原始宗教信仰。

接二連三的成功讓麥哲倫有些忘乎所以。在受到宿務轄區的麥克坦島(又稱馬克坦島)酋長拉普·拉普的拒絕後,麥哲倫惱羞成怒,帶領手下向麥克坦島發動進攻,試圖用武力手段征服拉普·拉普。讓麥哲倫沒有想到的是,拉普·拉普率領的土著人民十分勇悍。為保衛家園,他們用原始的長矛、吹槍對抗武器相差懸殊的西班牙武裝力量。在麥克坦島人民的英勇抗爭下,西班牙人節節敗退,狼狽逃回船上。首領麥哲倫被刺中頭部,大腿上還中了一枚毒箭,就此與世長辭。

為紀念保衛麥克坦島戰鬥的成功,麥克坦島居民豎立起紀念碑。紀念碑的石頭基座上記敘了這一事件及麥哲倫死亡的日期。紀念碑旁邊,是仍然保持戰鬥姿勢的拉普·拉普酋長雕像。由於年代久遠,紀念碑和雕像都已破舊不堪。不過,麥克坦島勇於抗爭外來侵略及死亡者麥哲倫的特殊身份,讓紀念碑成為島上的著名景點。

◎阿萊格里:多情的結他工廠

在麥克坦島阿萊格里結他工廠,每天都會有各式各樣的純手工結他面世。午後,在溫暖的陽光里,結他的六根弦在製作者手中低啞地輕吟淺唱,和著海風浪濤,別有一番浪漫風情。

曼達偉一麥克坦大橋

阿萊格里的結他價格不一。有的價格低廉,合300多元人民幣。有的價格稍高,合1000餘元人民幣。價格超過1000人民幣的結他通常用於出口國外,內銷國內的結他多為平民化產品。在阿萊格里,最好的結他用進口烏木製造,烏黑油亮的身軀,細膩光滑的弦線,幾乎可以劃歸藝術品的行列。

除結他外,阿萊格里工廠還出產曼陀林琴。這種四弦樂器深得麥克坦島居民喜愛,鑲嵌有貝殼或直接用椰子殼製成的曼陀林琴還被孩子們當作美麗的玩具。

◎海上保護區:潛水風帆兩相宜

麥克坦島周圍分佈着美麗的珊瑚礁,是潛水、衝浪和風帆運動的極佳地點。近年來,由於炸彈捕魚方式的盛行,很多珊瑚礁遭到毀滅性破壞。為挽救生態環境,麥克坦島當局將附近的納盧蘇安島和希盧通甘島設為海上保護區。在海上保護區內,嚴格禁止炸彈捕魚等破壞海洋生態環境的行為。在這裏,遊客可以自由享受海水和沙灘,進行各項水上、水下活動,收穫滿滿的快樂。

圖巴塔哈群礁:多彩的珊瑚礁公園

圖巴塔哈群礁坐落在蘇祿海中央,隸屬菲律賓巴拉望島。1988年,菲律賓政府建立了圖巴塔哈群礁海洋公園,將方圓33200公頃內的海域全部納入巴拉望島生物圈保護範疇。1993年,這座公園以其古老的珊瑚礁群、多樣化的海洋生物及鳥類、多姿多彩的美麗景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美麗的珊瑚礁

◎沉睡海底的美麗遺骸

珊瑚礁不是岩石,而是海洋微型生物珊瑚蟲的遺骸。珊瑚蟲的存在可以追溯到數十萬前的古生物時代。這類大如米粒的腔腸動物喜好群居生活,依靠海水中的鈣質和二氧化碳維持生命。珊瑚蟲將體內的鈣和二氧化碳結合成石灰石分泌物,粘在身體外面作為保護性質的外殼,相當於骨骼的作用。

無數珊瑚蟲緊靠在一起,體外的石灰石分泌物緊密相連,形成一塊巨大的石灰石聚集物。等到珊瑚蟲死亡后,分泌物經過石化沉積,形成看起來渾然一體的大塊礁石。有的珊瑚礁體型較為巨大,部分露出海面形成島嶼。

◎海洋生物的樂園

蘇祿海上,隔着一道海峽,兩座珊瑚環礁形成的海上小島南北對望,和碧綠海水、湛藍天空一起,組成美麗多彩的圖巴塔哈群礁景觀。

北面的珊瑚礁體積較大,長寬分別達到16千米、4.5千米,呈現出橢圓形平台形狀,隨着潮汐漲落隱約浮現。礁體中堆積有珊瑚和貝殼碎屑、生物屑沉積物組成的沙礫,是典型的沙質珊瑚礁。南面珊瑚礁的成分和北礁類似,不過體積要小上許多,呈現三角形狀。

圖巴塔哈群礁吸引了大量海洋生物。礁島上,巨大的海龜懶洋洋卧在沙灘上,種類多樣的海蟹快速橫爬著,不時繞過貝殼、海星等「障礙物」,在沙窩內鑽進鑽出。

或許鳥兒們也知道圖巴塔哈群礁島是個不容錯過的美麗地方,它們呼朋引伴,每年都要來此「度假」。

海面下又是另一方天地。一道海溝橫亘在北礁南礁之間,靠近海溝的地帶陡峭如崖,形成美麗的珊瑚牆奇觀。各種海洋植物依附在珊瑚礁上,隨水波來回蕩漾。柔軟枝丫之間,游弋着色彩斑斕的小丑魚、形狀趣怪的蓑鮋(俗稱獅子魚)、扁平如蓋的蝠鱝等魚類。珊瑚礁表面,吸附着各種形狀、各種花紋的貝類。大部分時間,這方海底世界靜謐美好。偶爾也會有意外情況破壞這份寧謐,比如不期而至的鯊魚。這位海上霸主的突擊巡視,讓所有魚類立時亂了方寸,匆匆向四面八方躲藏。小一些的魚類游進珊瑚礁縫隙即可倖免於難,大一些的魚類拼的就是逃命速度了。魚兒們帶起的潛流攪動海底及珊瑚礁內的沙礫,水下頓時混沌一片。直到鯊魚掠奪一陣后離去,才會慢慢恢復平靜。

當然,鯊魚的到來只是極其意外的情況。自從菲律賓政府將這裏設為海上公園后,對周邊水域實行了周密的生態保護。人們可以放心潛泳,不用擔心遭遇鯊魚等危險生物。

◎不受干擾的鳥類樂土

圖巴塔哈群礁島上沒有長期居民。除了季節性來此捕魚的漁民外,就是來此潛水、觀景的遊客了。這裏植物的種類不多,只有樹木和草類。除了數量最多椰子樹外,其他樹種極為稀少。草類也僅有馬齒莧、虎尾草等科目的青草。

人煙稀少的珊瑚礁成為鳥類樂土。數萬隻種類不同的鳥兒將這裏作為遷徙期間的「行宮」,其中不乏一些珍稀鳥類。為確保海洋公園中海洋生物和鳥類擁有真正不受干擾的天然樂園,菲律賓政府派海警在附近沙洲上設立小型監測站,嚴禁各類人等打擾動物們的安寧。

科隆島:驚艷無處不在

科隆島,又被譯為科倫島,位於棉蘭老島、巴拉望島域的卡拉棉群島之上。它地處邊疆,百業不興。但是,大自然賦予了它得天獨厚的美景。造物主勾勒出獨屬於科隆島的壯觀神秘的天際線,將懸崖塑造成堡壘形狀,極盡勾畫渲染。每一位來此遊覽的旅客無不驚艷於科隆島獨特的美麗,一游三嘆,流連忘返。

科隆島之美,已經超脫了人間的概念,天堂的風景也不過如此。

◎卡帕斯:鳥類天堂

也許是地處棉蘭老島邊界,氣候及水文特徵和馬來西亞近似的緣故,科隆島的鳥類品種和菲律賓大多數地方不同,和馬來群島反而頗有相似之處。科隆島上的卡帕斯區域是鳥兒的家園,也是遊客拜訪這些空中精靈的最佳場所。

海上日出本就壯美,而科隆島的日出,則更加壯美。

卡帕斯區域林木繁茂,林中水聲潺潺,有河流蜿蜒而過。走入樹林,聽着音域、音色各異的百鳥啾鳴,頓時覺得自己闖入了一場隆重的音樂會。大多鳥兒只聞其聲,要想近距離邂逅鳥兒,着實需要幾分運氣。

翠鳥是當地最著名的鳥類,分為赤翡翠、棕背三趾翠鳥和藍耳翠鳥三個品種。翠鳥性喜安靜,通常在隱蔽處築巢,清晨活動,找到它們頗為不易。藍翅八色鶇、赤腹八色鶇和巴拉望扇尾鸚鵡比較常見,徒步林間,還會有不怕人的栗腹地鵑直飛入懷,為旅程增添不少趣味。

附近村落的商店裏,飼養著一隻著名的點斑林鴞。鴞,是中國古代對貓頭鷹的稱呼。點斑林鴞和中國所見的貓頭鷹外表大同小異。據說,多年以前,這隻點斑林鴞還是幼鳥之時不慎受傷,得到商店主人的救助。傷愈后,商店主人試圖將它放回山林,可它堅持不走,甚至自動入住籠中,長伴恩人左右。

◎美麗湖泊:別有天地非人間

科隆島內陸懸崖壁立。在懸崖另一側,如珍珠般遍佈着美麗的湖泊。其中,卡延甘湖和巴爾拉庫達湖是最為著名的兩座湖泊。卡延甘湖清澈見底。湖底不見泥沙,反而佈滿乾淨、充滿洞隙的岩石。驟眼望去,湖底風光和月球表面很是相似,加上周圍海風呼嘯,崖壁高聳,幾乎要疑心自己不小心穿越到月球。

巴爾拉庫達湖是一座奇妙的變溫湖。經測量,湖水由淺到深,依次是淡水、鹹水和鹽鹼水。水質的不同導致了湖中溫度的差異,最高水溫高達38℃。

◎沉船潛水:撫摸歷史的傷痕

對潛泳愛好者來說,科隆島的沉船潛水非常具備吸引力。這片海域沉船多達十餘艘,多是「二戰」期間被擊沉的日軍戰艦,比如水上飛機補給船和炮艇等。沉船種類之多,儼然是一處海底軍艦博物館。

科隆島水中小亭

船隻沉沒的地帶深淺不一,潛水新手也可潛入海中一試身手。穿行於銹跡斑斑的船內,想到硝煙紛呈、死傷眾多的戰爭,宛若觸摸歷史的傷痕,心中平添幾分沉鬱。

在西班牙殖民者統治菲律賓之前,菲律賓的各個島嶼居住着不同的原始部落。他們代代在此辛勤勞作,繁衍生息,鄉土意識極為濃厚。菲律賓共和國成立后,這些原住民開始向政府討要對居住土地的所有權。在他們看來,居住的土地屬於自己的部落,他們是土地理所當然的主人。

1997年,菲律賓原住民國家委員會宣告成立。這個機構致力於幫助原住民收回土地屬權,科隆島有幸成為第一個所屬權重回原住民手中的島嶼。

愛妮島:讓愛永恆

在愛妮島能遇到什麼?林立的小島、可愛的當地人、悠閑的海龜、自由的飛鳥,以及熱帶能帶來的一切美好。在這裏可以享受單純的人際關係,享受專屬的日落,享受海風吹來的暖暖情意,享受自然的無私恩賜,享受人間的極品風光。最重要的是,是享受跟愛人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愛妮島風光

◎愛妮島,美好的遇見

愛妮島,在西班牙語中是「金絲燕巢」的意思,這些燕巢懸掛在石灰石懸崖峭壁之中,是非常好的補品,價值連城。愛妮島取這樣一個名字,大概也是因為非常珍貴的緣故。的確珍貴,這裏有100多種鳥和3種瀕危海龜,碧藍的大海里還有最稀少的海洋哺乳動物海牛,還有高聳的已經有5000萬年歷史的石灰石懸崖。

不過愛妮島並不是一個島,而是巴拉望島北部的一個海邊小鎮,在它的周圍散落着45個小島和礁石。從馬尼拉到這裏,飛機飛行約1小時15分鐘。值得一提的是,到愛妮島的飛機非常小,大概只能容納十幾個乘客,對重量有着非常嚴苛的要求,所以行李一定不能超重。乘坐飛機時,會有乘務人員告訴遊客,在前往愛妮島的途中,會經過一個小島,在20世紀70年代,那個小島上住着一個參加「二戰」的日本兵,他不知道戰爭已經結束,一直在島上過着風餐露宿的野人般生活,時不時還會到附近的居民家中掠奪食物。直到有人告訴他日本戰敗了,他才上交武器,成為最後一個投降的日本兵。

飛機小,愛妮島的機場也非常小巧,看上去好像是幾間簡陋的熱帶民屋。但這裏的人非常熱情,他們在飛機抵達之前就已經準備好歌舞,待到乘客下機,他們就歡快地湧上前來,大方地通過肢體和歌喉來表達對客人的歡迎。除此之外,他們還提供免費的特色小吃。

在這裏,隨時隨地被熱帶的熱情環繞着。

◎名人的摯愛

愛妮島的海,並不是一望無際,總是從不知哪裏冒出一個小小的海島,阻擋了遠眺的視野。但就是這樣隨意的出現,才有別於傳統意義上的大海,令人想一探究竟——海島的那邊是什麼。這大概是吸引無數名人來這裏舉行婚禮、度假的原因之一。

或許每個女人的心裏都有一個關於白沙、海浪的浪漫構想,和愛人一起,手牽手漫步在這裏,即便不說一句話,也是最美的風景。難怪有詩人說:「如果是鳥,我希望是愛妮島的飛鳥,可以輕鬆飛越群島,尋找碧波中的神秘綠洲……」也難怪,荷里活明星和一些皇室成員如此鍾愛此地。

愛妮島是菲律賓高檔旅遊勝地之一,但人卻沒有多到做什麼都要排隊的程度,遊客有充足的時間慢慢走完每一寸沙灘,嘗遍每一道美食,看完一場不慌不忙的落日。這大概是菲律賓對旅遊景點的一種特別規劃,不讓它人少到像個荒島,也不能多到像熱鬧的市場,應是每個人都有貴賓一般的待遇和體驗。

◎來自愛妮島的提醒

愛妮島的海是海洋生物的天堂,1984年,菲律賓政府將這裏的一片海域規定為海龜保護區,所以在這裏的很多裝飾中都有小海龜的身影;1999年,愛妮島成為管理資源保護區。為了維護環境,這裏的每個酒店都會給客人準備一個編織袋,並提醒客人出門遊玩要帶在身邊,隨手將垃圾扔進去,而不是隨意丟棄在海邊;熱水是限量的,過量就會變成冷水;進酒店會獲得愛妮島宣傳冊,上面寫着10條在愛妮島的觀賞守則:

1.不要觸摸珊瑚。

2.善待海里和陸地上的動物。

3.帶走垃圾和污染源。

4.維護愛妮島的水、沙灘和森林。

5.將廢棄物放到指定地點,防止動物取食。

6.保持風景的原狀,今天能看到的,明天未必能看到。

7.了解當地人的快樂,並尊重他們的文化。

8.遵守生物相依共存關係,即便是再小的生物,也理應愛護。

9.尊重愛妮島的生活方式,因為這裏資源有限。

10.愛護地球,人人有責,不要因為我們的破壞,而貽害子孫。

這些細小的對客人的溫馨提醒,讓人覺得菲律賓在經濟上弱小,在環境保護上卻是個巨人。

海豚灣:民都洛島的珍珠

作為「民都洛島的珍珠」,海豚灣的美麗折服了每一位訪客。它有着幼細潔凈的銀白沙灘、世界級的優質潛水海域、秀美壯麗的瀑布,以及為數眾多的珍貴海豚。每一處景物都極盡精巧,帶給遊客數不盡的驚喜和收穫。

◎夢幻白沙灘

馬尼拉灣的落日氣勢恢宏,壯麗中透出歷史的滄桑與懷舊的悵惘。相較起來,海豚灣的落日則要溫軟許多。

海豚灣海底獅子魚

黃昏時分,漫步在珍珠般光潔美麗的白沙灘上。不經意間,一場精美絕倫的視覺盛宴不期而至。廣袤的大海展開懷抱,溫柔地迎接落日的到來。巨大的落日慢吞吞地滑向海平面,將海面上的所有船隻映襯成黑色剪影。好似「上帝打翻了調色盤」,天空如同作畫的幕布,染上無數繽紛的色彩,變得絢麗無比。色彩充滿了動感,眨眼間,橙紅變成紫藍,又在下一秒變為金黃……直到落日退入地平線下,所有色彩瞬間黯淡下來,被灰濛濛的夜幕徐徐掩蓋。

此時的白沙灘又是另一番情景。夜幕低垂,低到似乎伸手就可以觸到柔軟的雲塊。明月朗星下,各種沙灘派對進行得如火如荼,樂聲、笑聲、歌聲,和著潮聲亘古不變的旋律,交織成優美的交響樂,讓人無酒自醉,流連忘返。

塔瑪拉瀑布

◎奇妙海底游

或許是見慣了潛水的遊客,海豚灣海底的魚類對這些身背氧氣圓筒、頭生「觸角」、腳踩掌蹼的「異類」並不懼怕。時有色彩斑斕的魚群從潛水人旁邊悠遊而過,視他們為同類。偶爾,會有一兩條好奇心強的小魚停在潛水人玻璃幕罩外,魚吻一開一合,好似在用魚類特有語言和人類交流。

美麗的珊瑚礁或岩層上,都生有茂密的海洋植物,隨水流的節奏開合擺動。在海底植物附近,最常見的魚類是色彩鮮艷的小丑魚。它們在茂密植物間歡快地鑽來鑽去,玩著「捉迷藏」的遊戲。

海豚灣有一個不成文的規定:潛水者不得拿走海豚灣的任何東西,哪怕是一枚貝殼、一粒海沙。當然,照相是允許的。規定的制定者,初衷應該是號召人們僅作為過客旁觀,尊重海豚灣的原生態環境吧。

◎熱情奔放的塔瑪拉瀑布

海豚灣的海灣景色和水下風光美麗絕倫,島上美景也毫不遜色。

最著名的要數塔瑪拉瀑布群了。不同於平日所見的垂直瀑布,塔瑪拉瀑布群由好幾條大小、形狀、高度各不相同的小瀑布組成。這些小瀑布或淅瀝,或潺潺,或急驟,各有各的明麗,各有各的嫵媚,好似熱情秀麗的女郎,兼具嗔、笑、怒、喜等多種風情。

最後,每條瀑布在終點交匯,形成一條大瀑布傾瀉而下,頗具「飛流直下三千尺」的恢宏氣勢。

◎萌帥活潑的海豚

顧名思義,海豚灣海豚眾多。它們在大海中自在遨遊,發出歡快的鳴叫。海豚們心情好時,會表演凌空躍起、翹尾行禮、轉圈游等高難度動作,大秀流線型的優美身姿。

海豚灣的海豚對人類很友善,有時會主動游近人類。它們圓圓的大腦袋和無辜的小眼神,總會瞬間萌翻一大片遊客。

馬拉帕斯卡島:漂浮在海上的世外桃源

馬拉帕斯卡島隸屬宿務,方圓僅幾千米,游遍全島僅需2小時左右。小島居民信奉聖母瑪利亞,生活簡單純粹,少有紛爭。島嶼面積不大,但處處景觀如畫,透出濃厚的原生態風味,好似未染浮華的世外桃源。

◎體味慢生活

馬拉帕斯卡島遠離城市的喧囂,寧靜得如同一幅溫馨的油畫。

登上馬拉帕斯卡島,看着樣式樸素的民房、車輛稀少的街道及幽謐的椰林小徑,不禁生出時光倒流的恍惚感。這裏罕有發達的電子設備,沒有豐富的娛樂設施,就連供電系統都是故障頻頻。不過,島上居民淳樸的微笑,自在的步伐,處處透露出一股閑適意味。

遊客在島上待久了,都會被這裏的閑適所影響,在不知不覺間開始了慢節奏的慢生活。當然,所謂慢生活,並非指生活習慣的放慢,而是拋去浮躁后,心靈的逐漸鬆弛。在這裏,可以近距離觀賞日出日落,品嘗最新鮮的鮮活海貨,聆聽風聲潮聲,舉動間都與大自然息息相關。

◎莫納淺灘:長尾鯊與隆頭魚

莫納淺灘是馬拉帕斯卡島的最佳潛水地點之一。在這裏,可以探訪到長尾鯊的蹤跡,還可以近距離欣賞長尾鯊和隆頭魚表演的現場版各取所需。

和通常所見的鯊魚不同,長尾鯊的尾巴長度超出自己的身體。游泳時,它的尾巴根據前行方向隨時調整,轉折如意,十分飄逸。長尾鯊性情溫順,鮮少傷害人類。它的這一特性,讓潛泳觀鯊成為馬拉帕斯卡島最具盛名的遊覽亮點。

清晨,潛入水下25米的海域,可以看到成群結隊的長尾鯊在此游弋、覓食。一條條長尾巴在水中來回撥動,攪起潛流無數。多了長尾鯊們進食的殘渣及排泄物,海域變得異常渾濁。這時候,早已等候在一旁的隆頭魚群翩翩上陣,在長尾鯊身側遊動。不一會兒,長尾鯊群和隆頭魚群相繼離開,海域又恢復到之前的清澈。

原來,隆頭魚是海上的「清道夫」。它們專以大魚的食物殘渣、皮膚寄生物為食,大型魚類又在它們的「幫助」下甩去身上的「累贅」。因此,大型魚類出沒的地方,總有隆頭魚如影隨形。除長尾鯊外,蝠鱝、鎚頭鯊、魔鬼鰩魚也是鯊魚角的常客。

◎歌圖島:目不暇接的驚喜

比起莫納淺灘,水下攝影愛好者更偏愛歌圖島潛點。作為海洋自然保護區和海蛇繁殖地,歌圖島海域的水下生物種類十分豐富。

潛到水下10米處,會發現一條貫穿歌圖島的隧道。整條隧道長約30米,內里曲折往複,居住着種類各異的淺海生物。所有住客中,以螃蟹和龍蝦的數量最多。隧道是初潛者的禁地,就連經驗豐富的潛水員也不敢掉以輕心。原來,這裏是白鰭鯊的巢穴,稍有不慎就會驚動這些「地主」,引來不必要的驚險。

水下20米到24米的海域最為好玩。「海兔城」區域是水下攝影師的最愛。海兔們在此彙集,五彩斑斕,造型奇特,每一隻都是絕美的藝術品。「大教堂」當然不是真的教堂,只是形狀有些類似的一大塊珊瑚岩石。岩石上附着著各種浮游植物和貝類,還有白鰭鯊嬉戲其間,似乎在「教堂」朝聖。

潛到24米深度時,眼前的景象變得如夢如幻:淺粉和嫩黃的豆丁海馬亭亭懸立水中,珊瑚峭壁綴滿美麗的海兔,散發着幽幽亮光、姿態曼妙婉約的鰻魚來回穿梭……若非親眼所見,幾乎要疑心身在夢中。

馬拉帕斯卡長尾鯊

錫基霍爾島:神秘的魔法世界

錫基霍爾島位於米沙鄢群島中的維薩亞斯島中部地區,緊鄰薄荷島和內格羅斯省,政區劃分為「省」。比起兩位大鄰居來說,錫基霍爾島不僅面積袖珍,經濟發展也頗有不及。不過,錫基霍爾島自有它獨特的一面。知名旅遊網站孤獨星球曾這樣介紹錫基霍爾島:「對於大多數菲律賓人來說,錫基霍爾島就像一個神秘的未知魔法世界。」

錫基霍爾島美麗的水中珊瑚

◎古老魔法:日益沒落的傳統

錫基霍爾島曾經被貼上「神秘島」的標籤,島上流傳著各種黑、白魔法以及巫術傳說。不過,現在的菲律賓人和錫基霍爾島上的大多數年輕人對這些傳說嗤之以鼻,就連當地政府也對這些傳說多方澄清,甚至在島內顯要地點標著醒目告示:「錫基霍爾是一個放鬆和療養的好地方。巫術和黑魔法並不存在於這個島上——任何打着神秘業務的幌子都是騙人的。一旦遇到此類情況,請立即報告省旅遊局。」但是,每年仍然有很多國外遊客從四面八方專程趕來,興味盎然地探訪傳統「魔法」。

錫基霍爾島上的所謂魔法,不過是醫術的一種。巫師們利用天然的植物、昆蟲,來提煉據說有着神奇效用的藥物,配上各式各樣的咒語,用以包治百病。客觀地看,曾經被錫基霍爾島人深信不疑的「巫術」,其實是原始信仰的一種。

在古代,人們對懷孕、疾病、死亡等生理現象的原理一無所知。對一些感情現象和情緒波動,比如愛情和妒忌、原始的錫基霍爾人也很難理解。因為未知,當地居民對這些現象充滿畏懼和揣測,因此流傳出各種解釋這些現象的版本。

16世紀,西班牙殖民者將天主教義傳播至錫基霍爾島。島民們將古老巫術和天主教義融合在一起,形成獨特的錫基霍爾式天主教,或天主教式錫基霍爾巫術。每年的聖周(即復活節的前一周),錫基霍爾島上的巫師都會不約而同彙集到聖安東尼奧,煉製他們需要的神秘藥水。這就是島上獨有的製備草藥四旬齋節,吸引了大批遊客。據島上神職人員介紹,每年的聖周,他們都要提高警惕,保證宗教活動中的聖物安全。因為在巫師們看來,聖物可以有效提升藥水的功效,他們經常會利用聖周活動對其「順手牽羊」。和聖物失竊原理相同,島上的墓碑、十字架經常殘缺不全,巫師們篤信它們具備「法力」,往往堂而皇之地將其煉入藥水之中。

暮色中的錫基霍爾島

如今,島上的「魔法」文化面臨沒落,巫師已為數不多且大都處於高齡。最常見的巫術治療法是「bolo-bolo」。即把藥水塗抹在病人的患病部位,將一顆黑色石頭放入一杯水中,口含麥管向水中吹氣。杯中水變成渾濁時,再拿杯子在病人身體上方不斷搖晃,直到水變成褐色。整個治療到此結束,褐色的水代表身體內被驅走的疾病。

錫基霍爾島上年歲比較大的居民對「巫師療法」深信不疑。但是,島上的大多數年輕人以及遊客卻對它嗤之以鼻。在他們看來,美麗的沙灘、迷人的海景、美味的雞尾酒及寧靜愜意的生活,都是比魔法有效很多的治癒系現代療法。

◎潛水佳地:驚喜無處不在

除了著名的魔法傳說外,錫基霍爾島的旅遊業並不如米沙鄢群島一些著名島嶼發達。但是,沒名氣不代表沒實力——島上幾乎所有沙灘都適於浮潛。隨便在哪個海域下水,都會有優質的體驗,收穫不錯的海底美景。

最著名的潛水點是帕雷頓沙灘和湯加角。前者的海底拱出三個海底衝擊錐,由泥沙及生物碎屑組成的圓錐體靜靜立於海內,像極了微縮版的馬榮火山。美麗錐體配上嬉戲其中的海洋魚類,使帕雷頓沙灘成為水下攝影師們的最愛。湯加角海域下有着多彩的珊瑚礁,礁體上植物茂盛,附生貝類名目繁多,加之顏色絢麗的海魚們,海域面積雖小,景色之美卻毫不遜於著名潛水勝地薄荷島。

◎老教堂:過去的時光

和其他島嶼一樣,錫基霍爾島上教堂眾多。其中,幾座頗有年歲的老教堂,歷經數百年風霜仍然屹立如初,靜靜向人們訴說着過去的時光。

拉孜鎮的聖伊西德·拉布拉多教堂建於1857年,全部由珊瑚石著稱,氣派非凡。拉布拉多教堂對面,是差不多同一時期建成的、全菲律賓最古老的聖女修道院。修道院門牆由灰色磚石砌成,頂端為三角形。由於年代的古老,磚石縫隙內鑽出絨絨綠草,為古樸的修道院增添一份柔軟氣息。修道院門前的草坪上,擺放着白色英文字母「WELCOMETOSIQUIOR」(歡迎來到錫基霍爾),向遊客釋放着拉孜鎮鎮民熱情友好的善意訊息。

錫基霍爾島在菲律賓諸島中並不是很出名,但這並無礙於它也擁有不俗的沙灘美景。

◎桑都甘海灘:傳統的聶帕屋

若想在錫基霍爾島小住,桑都甘海灘是最佳場所。來到這片海灘,立即會傾倒在滿滿的東南亞民族原始風情中。從沙灘遠眺大海,海水很明顯地分為三種顏色:近沙灘處的土黃、遠處的蔚藍以及淺海區翡翠般的碧綠。漫步沙灘時,最好穿上鞋子。否則,踩到海膽的赤腳會紅腫疼痛,影響遊覽的心情。海膽周身遍佈尖刺,素有「海中刺客」之稱。若沙中邂逅,不妨將其放入沙桶帶回住所,簡單處理后就是一味鮮美佳肴。

淺海地區,矗立着一座座菲律賓傳統民居——水上聶帕屋。這種傳統小屋主要由木材和古老的聶帕棕櫚樹樹葉搭建而成。屋子下面有高高的木腳,防止漲潮時海水湧入屋內。躺在聶帕屋中,聞着木頭的清香和海水的咸濕氣息,看着落日逐漸沉入海平面,聽着潮水在身下拍打沙灘,讓人好似沉入一個古老的夢境。在那一刻,所有俗世紛擾統統遠離,只餘下澄澈的心靈,靜靜聆聽大自然的聲音。

◎班迪拉安:森林好風光

錫基霍爾島上山脈縱橫,綠樹蔥蘢,班迪拉安山自然中心坐落於島上山脈的最高處。來到這裏,群山盡伏腳下,大海遼闊無際,自然而然收穫一份登高望遠的暢快心情。除了射在山頂的自然中心辦公室外,這裏的一草一木都保持了原始風味。遊覽途中,可以在天然山泉旁凈手濯足,也可以在叢叢灌木中嬉鬧撲蝶。此外,不時停駐枝丫和人類對望的鳥兒,滿目似錦繁花,都顯示出一派恬靜明麗的森林風光。峰迴路轉間,眼前景物很快出現變化。幽暗岩洞群散發出神秘氣息,路旁陡峭的深淵讓觀者心驚膽戰。好奇心強的遊人,可以隨導遊徒步探索岩洞群。不過,岩洞群並不像想像中那樣浪漫神秘。經歷了狹窄的垂直通道和齊腰深的澗水,大多遊客都會匆匆離開。

百島國家公園:原生態的魅力

如果說千島之國菲律賓是散落在海上的明珠,那麼,位於菲律賓北部班詩蘭省的菲律賓百島國家公園就是明珠中的珍品了。它遠離市區,不受浮華侵擾自成一體。它熱情好客,向各地遊客展現出原生態的純自然風貌。

◎泛舟海上:觀賞別樣海景

和菲律賓海域盛行的螃蟹船不同,百島國家公園的船隻船身狹長,中間有木板橫架在船幫之上,供遊人休憩。狹長的流線型船身十分靈活輕便,可以自如穿梭在大小島嶼間。不過,遇到暗礁或岩石阻路時,隨着船身的顛簸往複,船上遊客乘坐的舒適度大大降低。隨着小船的快速穿梭,一排排浪花被它拋在船身之後。浪花分開復又聚攏,抹去了小船經行海面的痕迹,任憑它駛向海天深處。

百島國家公園的海水是不同層次的綠,這讓看慣了藍色海水的遊人驚喜萬分。

同菲律賓大多數海域一樣,百島公園海天相接處湛藍一片。令人驚奇的是,百島公園附近的海水,卻由遠而近,呈現出深淺不一的墨綠色、淺綠色和淡綠色。濃淡相間的綠色海水清澈見底,恍惚間,遊人往往升起置身於湖光山色間的錯覺。

近島行船,可以近距離觀賞百島公園特有的石灰質岩。岩縫中滋生著熱帶植物,散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下錨停船:漫步天然海灘

沿着不時隱現的海路,小船迴旋往複在島嶼之間。轉折中,三島之一的總督島橫亘在眼前。總督島是百島中地勢最高的島嶼,登高遠望,百島風光盡收眼底。享受着如詩如畫的視覺盛宴,不由得心懷大暢。

總督島處處散發着自然風情。坐在沙灘上遠眺碧海,感受陽光的溫暖,嗅着濕鹹的海風,整個人似乎與海、天融為一體。島上還設有可供野餐的風情小木屋,它們是情侶的最愛。

奎松島擁有百島公園中最大的白沙灘。島嶼面積雖然不大,配套基礎設施和遊樂設施卻很完善。飛魚、潛水、沙灘遊戲一應俱全,孩子們在此盡情嬉戲,灑落一路歡笑。

最吸引人的當屬亞洲巨蚌之家。這裏生活着幾千粒巨蚌,一開一合地散落在海底,意態悠然,全不關心身外動態。遊客游泳或潛水時,可以對它們進行撫摸,也可以合影留念。但唯獨不可以盜採蚌內珍珠。要知道,觸怒守衛的海警尚有轉圜餘地,觸怒巨蚌可了不得。它們兩扇蚌門用力開合間,產生的巨大力道甚至會夾斷骨骼。

◎尋洞探幽:收穫不尋常的歡樂

百島公園的島嶼上,林列著大大小小的天然山洞。總督島上的大洞穴是遊人必經之地。洞內有天然清泉,泉水清澈見底,水色碧綠,美麗非凡。最難的是,洞外艷陽高照,洞內卻涼爽沁骨。一洞之隔,直如兩個世界。

有些膽大的遊人會結伴跳入洞穴之中。至於跳入後會遭遇岩石還是水流,就全部聽天由命了。有的洞穴居住着蝙蝠等生物。遊人貿然進入,驚起睡眠中的蝙蝠,往往嚇得自己心驚膽戰。不但吸引人,蝙蝠之類的也受吸引,遊人猛地進去,會中「便便」大陣呢。有的洞穴在陽光和水光的交相映照下,會閃爍出耀眼的光亮,恍如藏有無數奇珍異寶,倍增神秘感和遊覽樂趣。

馬榮火山:世上最美的活圓錐

馬榮火山位於呂宋島東南岸港口城市黎牙實比附近,方圓約130千米,是菲律賓群島上最大的火山。站在馬榮火山山腳下,方知「遠近高低各不同」的特徵並不適用於所有山峰。無論在哪個角度觀賞,馬榮火山都呈現出一模一樣的圓錐形,散發着圓滿的對稱美,被譽為「世上最美的活圓錐」。

白雲環繞的馬榮火山

◎孤峰挺立,獨步天際

和大多火山生於群山之間不同,馬榮火山未和任何山體相連。它傲然挺立在翠綠的平原上,錐頂直聳入天,眺望着遼闊的大海。火山下16千米處,是著名的「薴麻之鄉」黎牙實比市。相對安全的距離,使黎牙實比市成為火山愛好者觀賞火山爆發時的最優選擇。在黎牙實比市的任何一個角落,都可以看到馬榮火山壯觀的身影。

白天,馬榮火山頂端不停噴出白色煙霧,和附近白雲一起,構成縈繞火山的縹緲雲帶。雲帶僅在山頂流轉,上有湛藍天空,下有翠綠林木,襯得整座火山如同瑤池仙子,幽雅嫻靜地俯視眾生。夜晚,馬榮火山山頂隱隱透出暗紅,可以感受到蠢蠢欲動的、來自地心深處的巨大力量。在漆黑天幕的映襯下,可以清晰地看到火山頂升起的紅褐色煙霧,煙霧裊裊婷婷,美麗中透著詭異,好似魔鬼的微笑。

馬榮火山不禁止遊人攀登,但只允許攀登到山腰。山腰以上,在火山熱力的影響下,地面幾乎寸草不生,只有灰黑的火山岩和光禿禿的褐色土地,和山腰下的青蔥植被形成鮮明對比。不要小看山腰以上的褐色土地,那裏是地表相對薄弱的地帶,不時會裂開一道縫隙,湧出少許熾熱的岩漿。曾有西方遊客不顧勸阻,強行登臨火山頂部。不幸的是,這批遊客自此杳無蹤跡,再也未曾出現在山下。站在山腰眺望,遠處是浩瀚的大海,頭頂是噴著熱力的火山,奇異地形成「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矛盾組合,吸引了大量遊客來自觀光、拍照,感嘆大自然的奇妙安排。

距離馬榮火山不遠的地方,有一個名為「Hoyop-HoyopanCaves」的岩洞。據說,這個岩洞連接着火山山腳,一旦洞內積水乾涸,就是火山爆發的前兆。當然,這個說法並無科學依據,但洞中造型奇特的天然岩石,倒是值得遊客駐足一游。

◎爆發頻頻,損失慘重

菲律賓群島共有37座活火山,馬榮火山是最為活躍的一座。據史料記載,在1616年至1993年的近四百年間,它總共爆發了50多次,每次都帶來災難性的後果。時間久遠的爆發已不可考,最近的一次發生在1993年2月2日和12日,馬榮火山先後兩次噴發直接導致了逾70人死亡,近十萬居民流離失所,山坡上40多個村寨化為灰燼。

2009年12月,馬榮火山的錐頂噴湧出赤紅岩漿,接近噴發的邊緣。所幸的是,火山只是小小地發泄了下怒火,最終沒有全面爆發。

稻田的盡頭是漂亮的火山,菲律賓實在是一個讓人嚮往的地方。

◎卡葛沙威教堂:無聲的控訴

去往馬榮火山的途中,會經過卡葛沙威鎮遺址。遺址中央有一個露出地面的塔尖,卡葛沙威教堂就埋藏在這裏。

1814年2月,馬榮火山驟然爆發,驚慌失措的居民們跑進鎮上最大的卡葛沙威教堂避難。不幸的是,火山灰迅速漫過整個城鎮,瞬間淹沒了教堂,上千人喪生在這次災難之中。災難過後,方圓數十千米一片荒蕪,僅餘下這個塔尖直指蒼天,似乎在控訴著天災的無情和生命的苦難。

近處的卡葛沙威教堂與遠處的馬榮火山

皮納圖博火山:改變歷史的爆發

皮納圖博火山位於呂宋島南部。20世紀90年代之前,被定義為休眠火山的皮納圖博火山始終默默無聞。1991年,它突然從亘古沉睡中醒來,迸發出衝天熱焰、滾燙岩漿及漫揚數百千米的火山灰。其規模和威力之大,使皮納圖博火山一躍成為近百年來全球噴發最猛烈的火山之首。

◎不噴則已,一噴驚人

有史以來,無論是古時代的原始人類還是近代的安赫萊斯居民,近在身畔的皮納圖博火山對他們來說不過是一座山,一座和其他山脈並無不同的山峰。1991年,這份篤定被打破了。1991年4月,皮納圖博火山的幾處山體突然噴射出滾燙的蒸汽。蒸汽爆發后,當地政府及時將異常現象報告給國家火山地震研究所。經過研究,研究人員不確定蒸汽噴射是否由火山活動引起。於是,菲律賓政府邀請了美國地質調查局的科學家對該現象進行共同研究。美國科學家帶來了先進的地震及火山爆發探測儀器。在儀器的幫助下,他們認為:皮納圖博火山即將爆發。菲律賓政府立即對火山周邊城鎮發佈了最高警戒令,動員人們撤離到安全地帶。

可是,皮納圖博火山實在沉寂得太久了,久到當地很多居民對警戒令嗤之以鼻。他們不相信火山爆發這種事情會發生在身邊,更不願意離開祖祖輩輩生活的土地。在菲律賓政府的強制措施下,大多居民抱着半信半疑的心態勉強離開了,少數居民卻選擇固守家園,甚至有些人撤離后又偷偷返回家中。

1991年6月15日,隨着一聲爆炸般的巨響,皮納圖博火山爆發了。火紅滾燙的岩漿瞬間漫過農田、村莊、城鎮,吞噬了一切,超過10萬人失去了家園。遮天蔽日的火山灰減弱了地球上10%的陽光,掩埋了附近的克拉克空軍基地和蘇比克灣海軍基地,迫使美軍從克拉克撤軍並在一年後交回蘇比克灣。瀰漫硫黃氣味的氣體短時期內影響了大氣結構,使地球進入長達兩年的火山冬季。皮納圖博火山海拔直降了300餘米。不幸的是,800多人在此次火山爆發中遇難,其中不乏沒有離開祖居的山下居民。

◎塵埃落定,禍福相依

火山爆發剛告一段落,颱風又開始肆虐。恰在颱風席捲暴雨而來之時,皮納圖博火山又開始了「普林尼式」的強烈噴發。本已沉積到河谷的火山碎屑重新被捲入大氣圈,造成二次污染。火山灰混合暴雨,成為火山泥流呼嘯而下,許多河流被迫改道,漫過一座座村莊,形成全新的馬帕努佩湖。

此後,經過數次小型噴發,皮納圖博火山真正沉寂下來。冷卻的火山灰肥沃了土地,火山口及山口中湛藍的火山溫泉湖也變為旅遊勝地。湖水下泉眼眾多,處處瀰漫着硫黃氣味。來此感受天然溫泉的遊客絡繹不絕。游得累了,還可以靠在岸邊,把自己埋進頗具美容功效的火山泥,來一個純天然SPA。

冷卻后的火山熔岩在火山周圍形成蜿蜒數十里的特殊地貌。在河流的沖刷下,火山爆發的沉積物形成高聳的熔岩峰和幽深的峽谷。如今,穩定下來的皮納圖博火山山體已是植被蔥鬱,承載着一次次具有冒險性質的攀爬之旅。

馬帕努佩湖風光

塔爾火山與火山湖:舉世僅有的火山奇景

塔爾火山位於呂宋島西南部。論形態,它趕不上馬榮火山的圓整美麗;論海拔,它趕不上阿波火山的巍峨雄壯。它能夠成為聞名遐邇的著名景點,得益於它暴烈的「脾氣」和「山套山、湖套湖」的獨特景色。

◎山湖環擁:大自然的套娃遊戲

塔爾火山的最高海拔僅300米左右。這個高度不僅讓它摘下「菲律賓群島最小火山」的桂冠,還榮膺「世界最小火山」稱號。不過,小個頭的塔爾火山脾氣可不小。它擁有40餘個火山口和30多個火山錐,誰也說不清它的下次爆發會從哪裏開始。近百年間,塔爾火山噴發了三四次,爆發頻率之高,讓很多大火山甚至活火山都望塵莫及。

頻繁的火山噴發湧出大量火山灰。隨着火山灰越積越多,在塔爾火山的火山湖中央,又湧出一座形似火山的小島。有趣的是,這座小島的中央還卧著一片小小湖泊,形成塔爾火山「山中有山,湖中有湖」的奇景。

塔爾火山與火山湖遠景

來到塔爾山旁的湖濱小鎮塔利賽,熱心的當地居民會爭相向遊客介紹自家螃蟹船的便利。若不滿意螃蟹船慢吞吞的速度,還可以去塔爾湖遊艇俱樂部享受遊艇接送的服務。登上塔爾火山山頂,眼前雲霧繚繞,濃厚的硫黃氣味灌入鼻管,讓人倍覺酷熱難耐。要想近距離接觸湖中之湖,還需要爬到塔爾湖中的「小火山」頂端。這座「山中山」土質疏鬆,灰塵遍佈,徒步走上山頂大約需要一個小時的時間。覺得疲憊的話,騎馬上山也是不錯的選擇。

塔爾火山山湖相擁、層層環套的現象,像極了著名的俄羅斯套娃。不過,這一美麗「套娃」卻是大自然的精心傑作。

◎仙境人民公園:沒落的「避暑山莊」

順着塔蓋泰山脊向東遊覽,有一處號稱「仙境人民公園」的景觀。整體來看,公園及附近地區較為繁華。碧樹掩映間,氣象塔拔地而起,頗有幾分傲視群山、鶴立雞群的味道。一些當地居民在公園內擺起手工軋制椰子糕的攤位,空氣中處處瀰漫着椰子糕清甜的香氣。

公園內最著名的景點是一處尚未竣工的場所。它是菲獨裁總統費迪南德·馬科斯為自己建造的避暑行宮。營建過程中,馬科斯遭遇政變遠走異國,行宮的建造隨之擱置下來。站在希臘式圓形競技場和華麗寓所的故址中,繞過一處處荒頹的磚瓦樑柱,仍然可以感受到,有一種貴氣穿越歲月,縈繞在建築之間。雖是廢墟,卻可描摹出工程的龐大和壯麗,秉承了馬科斯一貫的奢靡風格。

◎大雅台:菲律賓第二夏都

觀景名地大雅台位於塔爾火山近旁。在大雅台,可以俯瞰塔爾湖及塔爾火山全境,是遊客們的最佳下榻之地。觀湖的最佳位置,建有高爾夫球場、度假村等將休閑運動集為一體的娛樂場所。山坡上別墅林立,有的是有錢人的度假別墅,有的則用來當作旅館。別墅均為原木搭建,和周圍美景相映成趣。

大雅台名為城市,實則是一處平坦的山丘。它海拔約600米,周邊山巒起伏,林木如蓋。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賦予大雅台涼爽怡人的氣候,為大雅台贏得「小日內瓦」和菲律賓「第二夏都」的美譽。

塔爾火山景點入口

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鬼斧神工的自然奇迹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每令人拍案驚奇、嘆為觀止,而自然溶蝕形成的喀斯特地貌又總是其中最為瑰麗奇特的一種。在菲律賓巴拉望島就有一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形態的地下河溶洞,它不僅怪石迭出絢爛多姿、曲徑通幽別有洞天,而且河道寬闊舟船可渡,更兼蘊藏着豐富的自然資源,既是旅遊之勝地,又是天然的動植物寶庫。

◎徒步乘船兩相宜

巴拉望島是菲律賓第五大島,也是菲律賓最大的省巴拉望省的主島和首府所在地。這座狹長的島嶼西接南海,東面臨着蘇祿海,在島的中部就是首府普林塞薩港(又稱公主港),它也是巴拉望省最大的城市。

去普林塞薩地下河國家公園遊玩,船隻、燈光、安全帽,一個也不能少。

從這座城市的中心出發向島嶼北部行進,走過80千米左右的距離,就來到了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當然,實際上要真正進入這座受保護的國家公園有種種限制,所以遊覽地下河剩餘的路程需要步行穿過叢林或者沿海岸線乘船前往。

行走陸路,沿途可以欣賞自然風光,畢竟這裏有多樣的森林形態和豐富的動植物資源。從海上走,海灘也是一道亮麗的風景,而且可以乘坐當地別具特色的,俗稱為「螃蟹船」的展翼漁船。

無論哪種交通方式,都是對國家公園自然生態的一種保護。

在普林塞薩地下河國家公園留影的遊人

◎潛山通海有洞天

既然被稱為地下河國家公園,地下河自然是公園最大的亮點。實際上,這是一條潛行於聖保羅山區山脈之中的地下河。這條聖保羅地下河全長超過24千米,在山洞中匯聚,蜿蜒流淌。而它下游寬闊的部分可容納船隻航行,其長度約8.2千米,是當今世界上可航行長度最長的地下河。

地下河入海口位於一處隱秘的海灘,河口兩岸林木叢生,生態極為原始。而通向地下河山洞入口的道路更是幽靜神秘,宛若連接着世外桃源。

進入山洞只能乘坐人工划槳小船,且洞中為了保持天然原貌而沒有任何人為架設的光源和其他能源,只能靠手電筒照射著探路和觀賞沿途風景。然而即使如此,洞中景色依然壯麗可觀:懸垂而下的石鐘乳與堆積直上的石筍隨處可見、儀態萬千,引人萬般遐想。待船行到寬闊處,見洞廳廣大、石壁巍峨,更讓人忍不住讚歎。

沿河上溯固然遊興盎然,溶洞中千百成群的蝙蝠或飛或掛卻也令人厭憎。然而它們才是這山洞真正的主人。而這山洞更大的價值在於它的自然和原始狀態,它的深遠,它裏面每一空間、每一支岔和地下河的支流對於人類研究的意義。

◎自然本色稱奇觀

正如地下河喀斯特地貌形成的石鐘乳和石筍引人入勝,地下河公園原始多樣,未曾遭到人類破壞的動植物資源同樣、甚至可以說更加彌足寶貴。

在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分佈着多種亞洲熱帶森林形態,從低地到丘陵再到山地全都生長著繁盛的植物群落,其中包括近300種龍腦香科樹木。這裏還有多種動物,如食蟹獼猴、巴拉望犀鳥、水巨蜥等,以及溶洞中眾多的蝙蝠、金絲燕和鞭蛛。

作為鬼斧神工的喀斯特地貌,地下河稱得上自然奇觀。實至名歸的是,2011年普林塞薩港地下河國家公園真的被評為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之一,與亞馬孫雨林、濟州島等其他地方並列。而另一方面,它也被列入世界自然遺產名錄,成為全人類共同保護的對象。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世界第八大奇迹

它是人類歷史上最大的灌溉體系,是世界第八大奇迹,是世界文化遺產,同時也是瀕危世界文化遺產,它是菲律賓的科迪勒拉水稻梯田。這片梯田融匯了2000年前的人類智慧,除了是一種文化現象外,還是一種信仰,是古老的伊富高部落人民對自然與人和諧共處的信仰。

被稱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科迪勒拉水稻梯田

◎龐大的水稻梯田

菲律賓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不是單純的一塊田地,而是龐大的梯田群,它位於呂宋島科迪勒拉山脈沿線的伊富高省,跨越了4個市——基安干市、洪都安市、梅奧瑤市、巴納維市,由4市5個梯田群組成,總面積約2萬平方千米,星羅棋佈於海拔700~1500米的高山地區。

大約在2000多年前,生活在伊富高的土著部落為了生存而不得不在山地上開墾梯田,種植稻米。為了不讓土壤和水分流失,他們用2~4米高的岩石在梯田外圍壘成堤壩。在缺少運輸工具的古老年代,這些大塊石頭全靠人工搬運,他們肩扛、手抬,磨破了皮肉,磨損了關節,在高聳的山脈上,為梯田建造出長1.9萬千米的堤壩,所用石料超過了埃及金字塔,被稱為「通往天堂的天梯」。

從此之後,貧瘠又崎嶇的山脊上有了欣欣向榮的綠色生氣,而這裏也成為菲律賓獨一無二的梯田。1995年,這裏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屬於「有機進化的文化景觀」。然而自從梯田形成之後,「進化」似乎就在這裏停止了。伊富高部落的人民因地勢險峻而天長日久地與世隔絕,不管時代如何進步,他們始終堅持自己的耕種方式,一代代口耳相授,將耕種知識傳遞下去。正是因此,即便菲律賓被西班牙佔領,這裏也意外地沒有受到影響,保留了原來的樣子。於是科迪勒拉水稻梯田,就像一個有生命的化石,講述著2000年前菲律賓祖先與自然融合的和諧故事。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不僅提供了稻米供應,更是形成了獨特的風景。

◎不容樂觀的現狀

然而,任何不跟隨時代前進的文明,遲早要面臨淘汰,就算是有2000多年的歷史也無濟於事。科迪勒拉水稻梯田在2001年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中,它隨時有可能從菲律賓消失。

從經濟角度來看,科迪勒拉水稻梯田的產出已經遠遠不夠社會發展的需求——作為一年只能收穫一季的水稻,總產量也不過能維持普通家庭5個月的食用,於是在投入耕種的資金之外,還要增加一筆進口糧食的錢。一直到21世紀,伊富高省都是菲律賓的貧困省之一,每年的財政收入只有10%是當地資源創造,其餘都要依靠國家的財政配額。

為了餬口,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得不丟掉傳統的耕種,轉去從事其他手工行業,這又導致梯田在勞動力上的缺失,產量更加少,25%~30%的梯田荒廢,梯田外圍的石頭堤壩也遭到不同程度的毀壞。

顯然,一直堅持傳統耕種、生活方式的伊富高人已經受到了現代文明的巨大衝擊,過去和現代變成一個無法調和的矛盾,必須取捨。

然而菲律賓政府對此似乎並不重視,面對處於危機中的科迪勒拉水稻梯田只是委派了當地的水稻梯田委員會出面保護梯田,卻沒有給予足夠的資金和放手改革的權利,導致對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無序又無效。而在國際社會上,也缺少相關組織對這片龐大梯田的援助與關照。直到它被列入瀕危世界遺產名錄中,政府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和急迫性。

◎梯田保衛戰

2001年,ICOMOS/IUCN(國際古迹遺址理事會/國際自然與自然資源保護聯盟)派出專家前往科迪勒拉水稻梯田做考察,希望能得出一個切實可行的保護方法。專家小組給出的建議是:

1.當務之急要有足夠的資金進行維護,不排除長期的資金提供,這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2.管理體制上要做出大的變革,政府成立的保護梯田委員會應隨時掌握梯田情況,並及時進行反饋。更重要的是,要讓當地居民參與決策,因為沒人比他們更了解人們和梯田的需求。

稻田環繞人家,田園詩一般的意境,就是科迪勒拉水稻梯田賦予人類的美。

3.設立社區性質的基層管理機構,從跟梯田有親密接觸的人中選出工作人員,他們能在第一時間掌握梯田情況,並且具有可持續性。

2002年年初,菲律賓政府取消了一些鞭長莫及、形同虛設的管理機構,將權力交給伊富高省政府,並撥款5千萬比索(約合700萬人民幣)。為了保證這筆錢能真正用在梯田上,省政府設立了伊富高水稻梯田和文化遺產辦公室,並制定了《伊富高水稻梯田保護管理規劃》的政策。整個菲律賓,都在為保護梯田而奮鬥。

只有本國政府足夠重視,國際社會才能給予關注。2005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梯田進行了全面的考察,建議政府對伊富高省進行防洪等基礎設施建設。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也提出了同樣的要求,目的是讓當地環境變得更適合梯田的生存。

科迪勒拉水稻梯田讓人們見識了綠色之美,從淺綠到深綠再到黃綠,色彩中帶着豐收的喜悅。

除了保護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發展。發展當地經濟,讓更多年輕的勞動力回歸本土勞作,才是讓梯田持續發展的關鍵。於是有專家提出,將科迪勒拉水稻梯田作為旅遊景點對外開放,儘可能地保留原始的耕種狀態,將菲律賓傳統的文明展現給遊客。但在這方面,部分伊富高人並不贊同,他們認為伊富高人已經被時代甩在了身後,如果還是致力於恢復原始的耕種狀態,那樣會被時代拋棄更遠,再想追上現代文明將變得極其困難。他們不要像古董一樣生活,更不願這樣被人參觀,他們要發展成跟現代社會契合的元素,要做到這些,就必須荒廢部分梯田,讓年輕人到更廣闊的世界中生活。

然而這樣一來,伊富高的梯田將慢慢變成荒蕪,一位高級官員說,如果一味追求現代化,那伊富高的水稻梯田會在15年內消失。

梯田環繞中的五彩民居,充滿了人間的幸福煙火。

終於,保護梯田的聲音還是壓倒性勝利,當地旅遊部門開始大力發展伊富高的梯田旅遊經濟。他們建造了一些別緻的旅館,並專門為此開設了一趟機場專線——遊客可以從機場直接坐專車到這裏。遊客可以享受當地特製的雞尾酒,觀看部落舞蹈。在日落時分,或是一個人,或是和愛人相伴,漫無目的地在古老的部落村寨中遊走,看到一些精緻的工藝品,停下來把玩一下,跟商販討價還價一番,買走一個屬於自己的伊富高木雕,就是一次小小的收穫。

在部落附近,就是宏偉的稻米梯田。步行要費一些時間,因為從村落到梯田的大道長約16千米,只能乘坐汽車抵達。當然,這段路程並不枯燥,司機不會帶着遊客規規矩矩走大路,他們更習慣穿梭在羊腸小路之中,為的是縮短距離。

在梯田腳下停車,還要爬山,即便是最低的海拔700米的山峰,也需要一個好的體力。然而新鮮的空氣足以讓人忘記勞累。經過幾十分鐘的攀爬,當遊人非常希望找個地方歇腳時,那片開闊的梯田便出現在眼前,心情頓時開朗許多,似乎是等到一個意外之喜。

這樣的一段旅途,不僅是一次眼界的開闊,更是洗滌心靈的過程。這種對古樸的民風和對待自然的古老的智慧的展現,為科迪勒拉水稻梯田重新帶來的生機。也許經過努力,它可以更為久遠地存活下去。

巴洛克教堂:東方的梵蒂岡

巴洛克教堂群坐落在菲律賓共和國的巴奧艾、聖瑪利亞、馬尼拉等地,是當地的特色建築。它們的存在使菲律賓獲得「東方梵蒂岡」的美譽。幾乎所有的巴洛克教堂都是由殖民者在16世紀建造的,它們在承襲了巴洛克建築的固有風格外,還加入了菲律賓本土因素。幾百年後的今天,這些巴洛克教堂依然優雅如初,威武華麗。

◎聖奧古斯丁教堂

聖奧古斯丁教堂是菲律賓最古老的巴洛克風格教堂

在菲律賓,聖奧古斯丁教堂算是菲律賓最為古老的巴洛克教堂了。它始建於16世紀,迄今為止,已歷經400多年歷史。漫漫歲月中,奧古斯丁教堂遭遇多次天災人禍,挺過數次毀滅性打擊,在不斷修繕中煥發出新的活力。1993年,它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聖奧古斯丁教堂建築可分為教堂與修道院兩部分。其中,巴洛克式禮堂是集合其精華的巔峰之作。沉默堅固的巨大石塊上,栩栩如生的浮雕娓娓講述著湮沒在歷史塵埃中的老故事。走進禮堂內部,牆壁上絕美的繪畫映入眼帘。這些繪畫作品均為當時的巔峰之作,擁有完美的色彩和架構。仰望穹頂,刻於天花板的美麗畫作震撼着觀者的視覺。奧古斯丁與耶穌的畫像被繪於穹頂中央,慈愛地俯視眾生。這些畫作均出自當時的意大利著名畫家之手,畫面極具立體感,人物動感十足,呼之欲出。不禁讓人驚嘆當時畫家精湛的畫技。

此外,聖奧古斯丁教堂內的裝飾同樣極盡精緻之能事,細節處理十分到位,讓人眼前一亮。唱詩班的閣樓上,拿着喇叭的小天使圖樣活靈活現,彷彿下一秒就會揮動小翅膀飛向天空。禮堂內的粗大柱子刻滿枝蔓蜿蜒的玫瑰花紋,莊重中透出細膩。陽光透過彩色玻璃映在地板上,影影綽綽如同美麗的夢境。天花板上的巨大枝形吊燈累累垂垂,為大禮堂增添了一分莊重肅穆。這份肅穆滲透到大禮堂的每一處角落,撫平瞻仰者心中的浮躁。虔誠的宗教信仰者甚至會產生一種與「神」對話的感覺,得到更深刻的了悟。

莊重與華美的完美結合,使聖奧古斯丁教堂成為很多菲律賓新人的最愛。他們在牧師的見證下,在教堂內結為連理,許下愛的誓言。如今,在聖奧古斯丁教堂舉行婚禮成為一種風尚。越來越多的外國新人趕赴菲律賓,只為在教堂中見證自己婚姻的浪漫與莊嚴。

聖奧古斯丁教堂擁有4個庭院,其中,以植物學家布蘭科命名的布蘭科植物園是其中最著名的一座。布蘭科長期居於此間,研究各種各樣的植物。他所著的《菲律賓的花草》一書得到了學界的一致認可。

聖奧古斯丁教堂曾擁有大量珍貴的藏品,藏品的稀有程度與數量之多,完勝歐洲任何一座著名教堂。可惜的是,這些藏品在多次戰爭中悄然流失,很多至今仍不知所蹤。

◎奴愛斯特拉·塞納拉·台·拉·阿斯姆史奧教堂

「巴洛克」一詞在最開始有「不規則的珍珠」的意思,含有貶義。但是經過時代變遷,不規則之美已成為載入史冊的獨特建築風格,代表了人類審美歷史的重要階段。菲律賓的奴愛斯特拉·塞納拉·台·拉·阿斯姆史奧教堂正是這種風格建築物中的佼佼者。

奴愛斯特拉·塞納拉·台·拉·阿斯姆史奧教堂位於菲律賓呂宋島南伊羅戈省聖瑪利亞。傳說,當年有人曾在此地發掘出聖母瑪利亞的雕像。這個發現轟動一時。人們認為,這表示聖母瑪利亞希望在這裏建起教堂,用以傳播教義救贖在罪惡中掙扎的大眾。為完成聖母瑪利亞的「願望」,1810年,當地居民修建了奴愛斯特拉·塞納拉·台·拉·阿斯姆史奧教堂。

踏上教堂前面的高高台階,仰望,主建築兩側的圓塔巍然聳立。低頭,風吹葉動間,投在石階上的樹影斑駁搖曳。當此情境,獨立天地間的滄桑感油然而生。

阿斯姆史奧教堂糅合了中國元素。從塔形上看,鐘塔呈標準的八角形,與中國佛塔十分相似。此外,教堂的牆壁上還雕刻了阿拉伯風格的花葉圖案,肅穆中透出柔和之美。

聖奧古斯丁教堂門上雕塑

◎比略奴愛巴教堂

菲律賓的比略奴愛巴教堂完美結合了基督文化與建築文化,是菲律賓巴洛克教堂建築群中頗具特色的一員。

1809年,比略奴愛巴教堂建成於菲律賓米亞高。和多數教堂一樣,主建築兩側建有兩座鐘塔。不同的是,鐘塔上用熱帶地區常見的植物作為裝飾,民族風情濃厚。

比略奴愛巴教堂不僅僅是教堂,它還是一座堡壘。戰爭時期,它曾被當作戰鬥堡壘使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當地居民受戰火波及的程度,算得上是教堂中的「非主流」了。沐浴過戰火的比略奴愛巴教堂沒有一絲「硝煙氣」,仍然莊重、靜穆、溫和,靜靜守護著教徒們的精神家園。

為婚禮而裝扮的教堂內部

◎米亞阿戈奧教堂

除比略奴愛巴教堂外,米亞阿戈奧教堂也曾被用為軍事壁壘。米亞阿戈奧教堂矗立於菲律賓中部班乃島,建於1787年,前後耗費十年時間修築,專為抵禦外敵而建。從外觀看,以黃色砂岩當作原料的米亞阿戈奧教堂低矮而堅固,外表樸實無華,處處透露出「因地制宜」的特色。

外表樸實並不意味着內容粗糙。米亞阿戈奧教堂的建築細節雍容大氣,頗具貴族風姿。教堂主體建築兩旁立有兩座尖塔,尖塔上刻有美觀精巧的雕刻。仔細觀察,會發現這些雕刻大有文章。它們不是巴洛克建築中常見的花木圖案,而是具有動感的人形圖案,用人的肢體動作傳遞出不同信息。原來,這些肢體語言是當地居民對宗教複雜專業術語的詮釋。為了讓瞻仰者明了宗教術語的含義,當地居民將這些詮釋刻到了塔尖之上。

這些雕刻線條優美流暢,組合精美絕倫,有着極高的藝術價值。其實,雕刻的每一個轉折,每一個動作,都是當地工匠的傑作。他們從未受過專業的美術訓練,僅憑藉精湛的技術和想像力進行雕繪,卻絲毫不遜於大師手筆。

塔尖的特色雕刻成為米亞阿戈奧教堂最具吸引力之處。每年,上千遊客從世界各地趕來,欣賞著古早的神秘圖案,為思緒插上翱翔的翅膀,領略歷史長河中閃爍的智慧晶光。

椰子宮:為自己代言的博物館

菲律賓素有「椰子國」之稱。作為該國的主要農業經濟作物之一,椰子被菲律賓人民廣為種植。如今,菲律賓椰子產量和數量都躍居世界首位,為菲律賓帶來巨大的經歷效益。為昭顯椰子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性,菲律賓政府在馬尼拉灣附近,建造起一座完全以椰子為原料的椰子宮。這座以椰子為主要原材料的建築名為「宮」,實際上是不放陳列品的博物館。畢竟,博物館每一塊磚瓦,都足以成為椰子的代言人。

椰子宮

◎全身都是寶的椰子

椰子是棕櫚科植物,主要生長在熱帶地區。和稻穀、蕉麻等經濟作物有所不同,椰子樹、椰子莖葉、椰子汁、椰子肉都有不同用途,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椰汁清甜可口,可生津止渴,利尿除濕。椰子肉富含蛋白質和維生素,是葯膳中的佳品。椰肉榨油后剩下的椰子餅,是飼養家禽、家畜的高營養食物,可以提高飼養畜禽的體質和免疫力。椰油和玉米油、橄欖油類似,膽固醇含量低,長期食用可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

關於椰子,菲律賓當地居民有一個很有趣的說法,就是「椰子會長眼睛」,掉落時自動避開人員經行的時刻,不會砸到人。不過,這個說法無證可考,只可當作逸聞趣事一笑置之。

◎處處椰影的椰子宮

走近椰子宮,大門上精緻的幾何造型圖案格外博人眼球。匠心獨具的工匠們用椰殼片巧手拼成各種圖案,裝點出一份玲瓏巧思。遠看椰子宮,屋檐下的粗大圓柱為整座建築增添了莊嚴氣象。不難看出,這些圓柱都由整根椰樹樹榦製成。椰子宮的房頂不設瓦片,全都是木板搭成。這些木板都由樹齡超過70年的椰子樹樹榦製成,材質細密,紋路清晰。據說,為保證整體性和美觀性,整片屋頂整整耗費了2000多棵椰樹。

走入餐廳,迎面是一張長約11米的餐桌。可別小看這張餐桌,它足足由4.7萬塊椰殼片鑲嵌而成。椰子宮內的傢具、工藝品、燈具等,都由椰樹或椰殼製成。最讓人拍案稱絕的莫過於高達2米的落地座鐘。這尊座鐘是不折不扣的椰鍾。且不說鐘身、指針全由椰樹製成,最令人驚訝的是,它連整點報時都設置成敲擊椰殼的清脆聲音。

曾有遊客提出,椰子宮為磚混建築,搭建宮體的磚和椰子可全不搭邊了。其實,搭建椰子宮所使用的磚由椰子毛殼中的纖維混合水泥製成,是不折不扣的「椰磚」。就連宮中鋪設的地毯,都包含了椰子樹皮、樹葉和椰殼提取的纖維。在椰子宮內,處處都離不開椰子的影子。無論漫步到哪一個角落,都有淡淡椰香沁人心脾。

椰子宮外,百餘棵椰樹繞宮成林。每到椰子成熟季節,都有工人現場展示爬樹取椰的利落身手。他們用隨身攜帶的小斧砍開椰殼,請在場遊人免費品嘗香甜的椰汁。讓遊客從視覺、嗅覺和味覺上都能感受到椰子的獨特魅力。

馬尼拉大教堂:菲律賓教堂之首

在菲律賓共和國,馬尼拉大教堂是天主教的中心教堂。馬尼拉上層社會的達官顯貴們,都會將這裏作為子女婚禮、受洗的首選,作為身份、地位的象徵。對菲律賓天主教徒來說,馬尼拉大教堂不僅是一座教堂,更是菲律賓各地天主教徒心中的聖殿。

◎建築藝術:融貫東西的風格

在菲律賓,教堂建築多採用墨西哥巴洛克風格,外觀及內飾富麗堂皇,很有幾分殖民者炫耀勝利的奢華風格,高調而神秘。但在馬尼拉的建築風格卻迥異於教堂的主流建築特色,採用了敦厚、低調的羅馬式風格。

夜色中的馬尼拉大教堂

馬尼拉教堂創建於1581年,建築主體為厚重的石頭。石頭堅固、不易損壞的特性使馬尼拉教堂即便飽經風霜,仍然保留着當年初建時的石頭牆體,成為菲律賓留存下來的最古老的石頭建築。數百年間,馬尼拉教堂受到颱風、地震、戰爭等天災人禍的破壞,幾番毀損復修后,一度於「二戰」期間受到毀滅性破壞。「二戰」后,在天主教中心梵蒂岡的資助下,馬尼拉教堂得以恢復規模。重建后的教堂保留了最初的石頭牆體和著名的彩色玻璃窗,歷經5個世紀,這些建築元素依然時髦堅固,讓人不得不讚歎16世紀建築藝術的高超。

仰望馬尼拉教堂深灰色的牆體,一股歷史的滄桑撲面而來。教堂建築古樸莊嚴,散發出肅穆的森嚴氣象。教堂的正面牆壁上,6尊雕刻精美的白色宗教人物悲憫地注視着芸芸眾生,形象表達出基督教以拯救、包容為主的教義,散發出濃濃的宗教氣息。

馬尼拉大教堂拱門近景

進入長方形教堂大廳,穿過兩側佈滿白色圓柱的長廊,走在羅馬式拱券結構的屋頂下,直走到鍍金的聖壇旁,宗教氛圍變得越來越濃厚。來到此處的遊人會發覺,所有思緒逐漸沉澱下來,胸中愈發明朗,整顆心變得靜謐寧和。

馬尼拉大教堂是菲律賓天主教徒的聖殿。每逢重要節日,馬尼拉及周邊城市的虔誠教徒們都會趕到這裏,進行神聖的宗教活動。到了這時,教堂中足有4500管的大型管風琴會奏起悠揚的宗教音樂,更增添幾許節日的莊重。

◎菲律賓天主教:強勢登陸的信仰

在西班牙殖民者入侵之前,菲律賓群島大多地方還處於部落分居的時代,有着獨屬於本部落的原始宗教信仰。隨着航海家麥哲倫的到來,西班牙殖民者將貪婪的目光投向這片美麗的島嶼。西班牙政府派遣海軍遠征,最終將菲律賓群島歸於他們的殖民統治。

在西班牙人看來,殖民統治不僅僅在於領土的佔領,信仰的同化也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於是,殖民者規定,菲律賓人只有皈依天主教后才能獲得土地,將拒絕放棄原始信仰的土著居民冠以「異教徒」的罪名加以迫害。在威逼與引誘交替進行的手段下,天主教的勢力和影響在菲律賓範圍內不斷擴大。

充滿滄桑感的馬尼拉大教堂前門

1576年,菲律賓群島只有傳教士13名。到了1622年,菲律賓已有超過500萬人成為天主教信徒。天主教的迅速蔓延並不完全因為殖民者的鐵血手段。「信仰無罪」。隨着教徒在信仰中得到虔誠與平和,更多的菲律賓人,甚至連一些移居至此的中國人、日本人等僑民也加入了天主教。天主教在菲律賓的傳播過程中,做了一些因地制宜的調適,漸漸地,菲律賓天主教融合了西班牙和本土風俗,真正成為菲律賓人民本土化的天主教。

最能體現菲律賓天主教特點的,要數它的節日文化了。天主教舉世通用的節日,諸如萬聖節、聖誕節和復活節等,菲律賓天主教徒們始終奉行不悖。但在這些節日之間,菲律賓人們又增添了很多頗具當地特色的天主教節日,比如黑色納薩雷內節、莫里奧內斯節、聖母瑪利亞紀念節、聖海倫娜紀念節及對農作物的各種庇護節等。

節日慶典一般由教會發起,全體民眾(不單是天主教徒)都參與其中。節日期間,除了吃聖餐、做彌撒等傳統的宗教節日外,還會舉辦熱鬧的娛樂活動,用載歌載舞、鬥牛賽跑等形式,來表達對節日的歡迎和內心的喜悅。更有甚者,有些地方在節日當天還會舉辦大型展銷活動,用繁榮的商業活動來襯托節日氣氛的熱烈。

如今,菲律賓天主教節日已經發展成集宗教儀式、娛樂休閑、民族風俗於一體的集會活動,充分體現出菲律賓天主教中的本土文化特色。

◎興衰歷史:歷久彌堅的文化

縱觀歷史,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對菲律賓城市建設起到了關鍵作用。西班牙殖民者重新規劃菲律賓政區,摒棄傳統的以王宮為中心的建築格局,將城市中心設為總督府、廣場和教堂,菲律賓建築傳統的竹質、木質材料也逐漸被磚石等材料所取代。

天主教徒的激增,促使了教堂的大規模興建,大量巴洛克風格和羅馬風格甚至本土風格的教堂出現在菲律賓群島的大部分土地上,忠實地履行起各種功能。

作為天主教意識的物化形態,教堂是天主教徒的主要活動場所。每名天主教徒從出生起,他一生的活動就和教堂息息相關。出生受洗、禮拜、彌撒、結婚、所生孩子受洗……毫不誇張地說,教堂是天主教徒的精神殿堂,具有強烈且不可替代的宗教功能。

除了宗教功能外,教堂也成為殖民者傳播西方文化的中心。通過各種宗教活動,西方的音樂、文學堂而皇之地登堂入室,潛移默化到菲律賓本土居民心中。久而久之,兩種文化相互交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形成具有西方文化特色的本土文化。而教堂,正是這種綜合性文化的具體象徵。

近代史上,菲律賓群島經歷了種種災難,戰火、地震、火山噴發……這些災難摧毀了房屋、教堂、田地等物質化的實體,卻摧毀不了在人們心中根深蒂固的信仰。這也許正是馬尼拉教堂不斷毀壞又不斷重建的原因:文化歷久彌堅,永世長存。

聖佩特羅堡:遠離塵囂的博物館

聖佩特羅堡坐落在菲律賓宿務城的港口旁,和馬尼拉的「聖地亞哥城堡」一起,被列為「菲律賓最古老城堡」之一。比起聖地亞哥城堡的恢宏大氣,聖佩特羅堡更為精悍緊湊,處處散發着古樸氣息,鐫刻着一個時代的記憶,向遊人們詮釋著歷史的厚重與滄桑。

◎歷史的記憶

16世紀60年代,佔領宿務的西班牙殖民者米格爾·洛佩斯·徳萊加斯皮建造了聖佩特羅堡。這是西班牙人在菲律賓建造的第一座城堡,也是菲律賓群島上最小的城堡。聖佩特羅堡建有三個陣地工事,曾是西班牙在菲律賓的殖民中心。

富有時代感的聖佩特羅堡

米格爾建立城堡的本意是用於居住和軍事防衛。不過,之後的幾百年間,歷史幾經變遷,這座城堡的功能也隨之變動。它當過軍隊駐地,也做過叛軍聚點;它曾是專門關押戰俘的恐怖集中營,也是書聲琅琅的純凈校園。最讓人啼笑皆非的是,它還一度疏遠了人類,成為城市動物園。如今,它已被闢為集學習、娛樂、觀光於一體的綜合性國家公園,遠離了宿務市的紛亂嘈雜,靜靜地矗立在港口旁,幽靜,壯觀。

外表看去,城堡的造型十分獨特。這座高大的三角形建築,佔去了約2025平方米的土地。高高的城牆四角,四座碉堡傲然挺立。城門上方,鮮艷的菲律賓國旗迎風飄揚。整座古堡給人的感覺古老卻不蒼涼,簡約而不簡單。

◎隔絕喧囂的堡壘

宿務市曾被稱為縮小版的馬尼拉,是一座充滿活力與激情的城市,不可避免地染上時下都市的通病:喧鬧,浮躁。如果吃膩了美味佳肴,逛夠了商廈街區,可以趕赴聖佩特羅堡,感受那份隔絕塵囂的寧謐。

走進灰瓦黑牆的古堡,一座陳舊的博物館映入眼帘。博物館中,靜靜陳列著西班牙殖民者入侵時遺留下來的物品。除此之外,「二戰」期間城堡抵禦外族入侵的圖片和文件等資料也被留存下來,讓人深刻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和歲月的無情。

走出博物館,古堡城牆環繞,牆頭綠蔭掩映。明媚的陽光下,蔥鬱樹木蒼勁有力,似錦的繁花競相鬥艷,為靜謐的古堡增添了盎然生機。當此情景,參觀完博物館的遊客心懷大暢,一掃方才戰爭印記帶來的沉重感。歷史和現代的交融,厚重與活力的碰撞,矛盾卻又出奇和諧,讓觀者難忘。

穿過綠蔭掩映的小徑,沿着古樸的石階一路向上,就是聖佩特羅堡的最高處了。站在這裏,整個宿務城盡收眼底。不過,這裏沒有高處不勝寒的清冷,沒有獨自登高的寥落,有的只是盡收美景、暢享異域風情的愜意舒暢。

聖佩特羅堡為西班牙登陸后所建的堡壘,呈三角形佈局,三面都設置炮台。

待到日落時分,聖佩特羅堡會散發出別樣風情。似火的晚霞縈繞古堡之上,為整個古堡鍍上紅銅色外衣,古樸的石質建築頓然閃爍出金屬光澤。城堡內,總會有本地居民在此輕撥結他,彈奏具有濃郁西班牙風情的歌曲。美妙的旋律繾綣溫柔,如同一位美麗的西班牙少女,正在輕輕訴說着歲月。此情此景,感受古堡的莊嚴肅穆,聯想跌宕起伏的歷史風雲,遊人不禁陶醉於此,樂不思歸。

馬拉卡南宮:巴石河畔的混血貴族

馬拉卡南宮坐落在馬尼拉巴石河北岸,是全國政治中心。菲律賓歷代總統均在此起居及處理政務。它具有重要的社會地位和政治意義,譬如白宮之於美國,中南海之於中國。

◎菲律賓「白宮」

和聖佩特羅堡類似,馬拉卡南宮自建成之日起,就經歷了多重風波。它幾經易主,多歷修繕,「門第」越來越高,由一處貴族別墅發展為現在的總統府。

從外表看,馬拉卡南宮不算巍峨雄偉,黑色柵欄門搭配白色圍牆,宮外草木鬱鬱蔥蔥,宮內並立林蔭大道兩旁的椰子樹搖曳著東南亞風情,顯得格外清凈秀麗。很難相信,這座貌似沉靜低調的建築,竟然塵封了如許之多的歷史記憶。

郵票上的馬拉卡南宮

馬拉卡南宮修建之初,僅是一位貴族的花園別墅。它被主人賣給西班牙上校,又被上校獻給當時統治菲律賓的西班牙政府。西班牙殖民者看中了它優越的地理位置,巨資修繕后,將其作為接待本國高級官員的俱樂部。因受到官員們一致好評,不久之後,這裏又成為政要大員們的避暑山莊。

馬尼拉地震后,原西班牙總督府邸頓成廢墟。西班牙殖民政府決定將總督府邸遷至馬尼卡南宮。至此,馬拉卡南宮正式走近政治中心。美西戰爭后,西班牙戰敗。接續殖民統治的美國仍將此作為總督府邸。作為西班牙和美國的政權中心,馬尼卡南宮的建築風格兼收兩國所長,成為東西風格兼具的混血寵兒。不過,它的外表仍保持着西班牙建築的原型。

菲律賓共和國素有「接見人民日」的傳統。在這一天,馬拉卡南宮中門大開,總統在此接見各界民眾代表。非接見日時,民眾也可以自由出入這裏。不過,為了不影響政務,遊客們只能參觀昔日總統的辦公大樓及下榻場所。

◎馬科斯夫婦的奢靡生活

歷任總統中,要數費迪南德·馬科斯夫婦居住在馬拉卡南宮的時間最為長久。自他1965年當選總統,到1986年出逃國外,共在馬拉卡南宮度過約20年的時間。馬科斯夫婦性好享樂,私人生活極盡奢華。這一點,在他們對馬拉卡南宮卧室的佈置中,表現得淋漓盡致。

馬科斯夫婦

這對夫婦有各自的私人卧房,門上分別寫有「國王卧室」和「王后卧室」的字樣,表現出他們野心勃勃的獨裁統治。馬科斯總統向來重視養生,他將卧室佈置成小型醫院。各種急救設施、藥品一應俱全,足以應付各類突發疾病。卧室內留有一架價值不菲的寶馬牌汽車模型,據說,這是馬科斯送給孫子的禮物,當時價格就已達到7000美元。

馬科斯夫人極之愛美。她卧室附帶的洗手間內,鍍金的洗臉池金光閃閃,洗手台上擺放着各式各樣的名貴香水。馬科斯夫人在卧床邊設有氧氣瓶,篤信每晚吸入氧氣即可青春常駐。最讓人驚嘆的是她的衣帽間。這裏掛滿四季服飾及配套皮包、鞋子,款式之多,設計之精美,直可媲美世界任何一家著名商場。

不過,再奢華的享受也挽回不了逐漸流失的威望。馬科斯生活上的窮奢極欲和政治上的獨裁專斷,很快導致民心渙散,眾叛親離,最終落得流亡國外的下場。

華人歷史博物館:菲裔華人的傳奇史

華人歷史博物館由菲律賓華僑華人共同興建。他們有錢出錢,有物捐物,有力出力,以極高的效率建起這座凝結著全體華人期望與心血的建築。刻在大門入口橫幅板上的話語,貼切地描述出他們建立博物館的初衷:「見證華人在菲律賓的傳奇。從寓居者到華裔菲人,這是他們的故事,這是我們的故事。」

◎見證華人奮鬥史

邁入博物館,熟悉的中華元素無處不在,帶遊客追溯歷史長河中,中華兒女可感可嘆的奮鬥歷程。

華人歷史博物館再現了華人赴菲的經過以及奮鬥的心酸。

華人歷史博物館內華人雕塑:撥算盤的人。

按照時間順序,博物館分為多個主題區:早期的接觸,華人社會的形成,19世紀生活圖景,抗日戰士,有華裔血統的社會名人,華裔菲人與國家建設等等。每個主題區中,都陳列著豐富的歷史資料、重現當年情景的文物以及頗具時代特徵的人物塑像,盡最大可能還原當年情境,向遊客傾訴真實的歷史和生活。最別緻的是,很多主題區還根據歷史資料重造了當時的景物,更加直觀地讓遊客了解菲律賓華人所經歷的一切。

人物塑像大都由樹脂塑成。眾所周知,華人曾用「三把刀」(菜刀、剪刀、剃頭刀)闖蕩天下,辛苦創業。再看塑像,剃頭擔子旁,手持剃刀的中年人緊抿嘴唇,神情專註;正在縫紉衣物的裁縫師傅深深彎腰,辛苦勞作……每一尊塑像的面部表情和身體動作都栩栩如生。有力的手掌、堅毅的面龐、充滿希冀的目光,從細節着眼,讓人深刻感受到菲律賓華人在異鄉打拚的艱難。

華人歷史博物館承載了菲律賓華人的歷史和驕傲,這份驕傲是華人頑強不屈的奮鬥精神,更是華人對菲律賓經濟、文化與歷史做出的巨大貢獻。博物館導遊冊上的一段話,說出了所有菲律賓華人的心聲:「我們的血統雖是華人,但我們的根深扎在菲律賓的土地中,我們和菲國人民緊緊相連。為了菲律賓——我們的國,我們的家——我們貢獻了辛勤的勞動和寶貴的生命,我們可以驕傲地說:『我們不是旁觀者,我們是菲律賓這塊土地上的光榮子民』」。

◎不可磨滅的貢獻

在菲律賓歷史的每個階段,無論是文化領域還是經濟、政治領域,都離不開華人的身影,存有不可磨滅的中華文化的印記。期間,旅菲華人與當地居民雜居、通婚。幾代下來,他們與當地居民血脈相連,水乳交融,出現了無數兼具兩國血脈的英雄人物。比如菲律賓國父、民族英雄黎剎,祖先就是中國福建省晉江市人。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海軍司令的葉飛將軍在菲律賓出生,身上流淌著來自菲律賓的母系血統。

早在冰川時期,居住在中國華南地區的部落就通過「陸橋」來到菲律賓群島。到了15世紀,福建、廣東等沿海省份的商人長期往返中菲兩地通商,相當一部分商人在此定居。他們為菲律賓帶來絲綢、瓷器和比較先進的農具。直到如今,菲律賓很多食品和蔬菜的名稱仍然保留着閩南語的古代發音。

在古代,中國的陶瓷技術舉世聞名。在博物館的陶瓷展覽館中,展出了10世紀到17世紀,從菲律賓出土的中國陶器和瓷器。這些文物是菲律賓華人的生活痕迹,見證了中菲兩國綿遠流長的文化交流。此外,菲律賓華人在菲國的建築藝術、雕刻藝術和書籍印刷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貢獻。1593年,華人龔榮用來自家鄉的印刷技術,在岷倫洛印出了3本書籍,填補了菲律賓文化史上無書籍傳世的空白。

菲國華裔的歷史,不僅是家族史,更是中菲兩國的國史。他們繼承兩國文化遺產,為社會各個領域做出了重大的貢獻。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絲綢之路上的歷史風光:一帶一路上那些國家的地理人文(套裝10冊)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絲綢之路上的歷史風光:一帶一路上那些國家的地理人文(套裝10冊)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章 碧海風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