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節 母子鬥智

第三節 母子鬥智

袁盎離京后,景帝失去了一個重要的謀臣,不得不進一步向竇氏集團妥協,朝政也隨之落入驕橫跋扈的竇嬰手裏。這個魏其侯平素喜歡誇誇其談,對於軍國政務實在是知之甚少,偏又不能容人,對於敢於發表不同政見的朝臣傾軋有加,就連功勛卓著的條候周亞夫也不放在眼裏。

景帝任命周亞夫為丞相的聖旨剛一下達,竇嬰就指使其黨羽衛尉卿石德上本參奏,誣告條侯偏袒趙王,一味為趙王開脫,使趙王之子得以逃匿民間,至今未能歸案。景帝不信,當面斥責石德扳誣大臣,褫奪石德封爵,降為大長秋。竇嬰不知收斂,反而密奏太后,說周亞夫當年屯兵潼關,就有意進軍梁國,擒拿梁王。老太后護子心切,也不招周亞夫面折,直接命長樂宮衛尉發兵丞相府,將周亞夫抓入詔獄,誣其為趙王餘黨。

景帝哭訴太后,乞為開釋,痛陳「條侯兩代功臣,絳侯(周亞夫之父絳侯周勃是周初功臣,高祖死後,呂后專政,周勃聯絡陳平等人發動政變,擁立文帝。)對國家有存亡絕續之功,條侯也曾平定七國,豈能不加憐惜。先帝在日,曾說條侯有安社稷之功,讓兒臣甚倚重之,皇皇父言,如在耳也,兒臣安敢忘之。且亞夫為趙王餘黨之說本為莫須有之罪,若以此治其罪,恐群臣不服。望母親三思?」

「皇帝,條侯有罪無罪,母后也清楚。條侯對國家功勞素著,這哀家也明白。只是,我兒可知絳侯也曾無罪入獄,這是為何,你可曾想過?」竇太后不緊不慢地說,但眼中分明閃動着決絕的光芒。

「兒臣不知。」景帝有點迷惑。當初文帝未來得及給他講這件事,他也有些怪父皇太過輕信人言。

「皇帝,這就叫做帝王之術。絳侯功高蓋主,若不打磨他的銳氣,如何樹立你父皇的皇威?你父皇何嘗不知絳侯冤枉,但他來自代地,朝中大臣都是絳侯的人,如果不壓抑絳侯的氣焰,那一般惟絳侯之命是從的大臣怎會順從你先皇。」竇太后開導他的兒子道,說心裏話,她並不喜歡景帝,當初她堅持給景帝起名為啟,並非是因為希望兒子象禹的兒子啟那樣做一代開疆之主,而是因為她生啟時差一點丟了性命,幸好遇上高明的王太醫用了個古方才保住了母子性命,所以她從內心裏有點不喜歡這個兒子,就取塗山氏生啟而化為石的傳說給這位未來的大漢皇帝命名,分明是責怪景帝使母親難產受苦。由於竇太后與文帝劉恆是患難夫妻,劉恆也未深究。但景帝從小非常孝順,對母親從不敢違背,竇太后找不出廢長立幼的理由,只好封自己的愛子為梁王,讓他坐鎮富甲天下的中原,手握十萬雄兵,伺機奪取景帝的天下。

景帝對母親的話不敢苟同,他擔心一旦條侯被害,擁護自己的勢力更加衰落,再加上袁盎辭朝,自己豈不成了孤家寡人。但與生俱來的對母親的畏懼使他不敢違逆,只好說:「母后,兒臣以為以誠待人,才能統御群臣,若一味以帝王之術待臣下,他們會以欺詐來對付朕的,不是嗎?」說這話時,他沒忘記露出一絲尷尬的笑。

但太后並沒有理睬皇帝的表情,而是說:「皇帝,你有自己的看法,這很好,母后也不反對你以誠待人,但帝王之術不可不學。條侯功勞太大,無法封賞,只能挫其銳氣,使其激流勇退。母后這是為你好,為了你的江山考慮。至少現在你還不能放他出來。」太后畢竟不想和自己的兒子較勁,尤其是在景帝已經答應立梁王為太弟之後。

「兒臣明白了,這就叫廷尉訊問。」景帝見母親有所鬆動,忙說。「隨你的便,但我兒要謹記縛虎容易擒虎難。我累了,也想歇了,你忙你的去吧!」

「是,兒臣告退!」景帝急匆匆地走出了母后的寢宮。16977.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黃龍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黃龍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節 母子鬥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