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自相殘殺

第二節 自相殘殺

袁盎,是漢文帝時的名士,少以卓異聞,公車為薦,闢為二千石。其人任俠,好指點江山,曾言吳王必反。晁錯知道后,欲引為黨,但袁偏不就,以為袁不過逞口舌之能,而取公卿之位,常以劍斬晁錯之像。不期為人所舉,晁乃以誹謗公卿罪欲下廷尉。時廷尉張釋之憐其才,抗命不治其罪,並上諫景帝,為辯其冤。景帝久聞袁盎之名,頗愛憐之,故赦之。晁錯心懷不滿,但又無可奈何。后吳王國尉卒,晁錯乃舉袁盎代替,其實是想借吳王之刀除掉袁盎。袁盎明知此去犯險,但此任俠的個性,和想藉機探明吳王欲造反的證據,便慨然應允。景帝為此口譽袁卿「渾身是膽,真英雄也」。

袁盎到了吳王處,乃假意說自己當初是被晁錯所惑,故而冒犯吳王。吳王愛袁盎之才,且造反的準備工作還未完成,也就不追究了。過了三年,袁盎利用國尉的身份,遍訪吳中,知道了吳軍的底細。他曾密奏景帝吳國實情。但奏章卻落到晁錯手裏,晁錯故意當庭啟奏,吳王的密探將此消息傳回吳中,吳王濞大怒。吳王讓其軍司馬鄧方尋機殺掉袁盎。誰知鄧方手下的騎將龍芝曾受袁盎救命之恩,不忍害袁盎,便私放袁盎逃離吳國。袁盎一逃,吳王知道大事敗露,便與當天起兵,為了掩蓋真實目的,他還特意教人做了面旗子,上書「誅晁錯,清君側」。誰知這一來正趁了袁盎的意,他便聯絡鄧方(鄧方因為袁盎逃走,恐吳王怪罪,也棄吳歸漢)回京告狀。

當聽了袁盎和鄧方的泣訴后,景帝初頗不以然。他認為吳王老邁,斷不會興兵造反。就安慰袁盎說:「袁卿,我知你與吳王不和,但吳王忠於國家,他是不會謀反的。他不過是和你有隙罷了。也好,你也不必回去了,就在我這裏吧,我任命你為前將軍,歸周亞夫節制。你看怎麼樣?至於鄧方,你還當軍司馬,跟着袁卿吧。」

聽皇帝這麼說,袁盎自知現在還鬥不過晁錯,也直好謝恩當他的前將軍了。

沒過幾天,吳王舉兵的消息傳到長安。一時間長安城人心惶惶。袁盎認為參倒晃錯的機會倒了,便聯絡竇嬰和申屠夷(申屠嘉的兒子)等人,以「吳王造反,不是要奪皇上江山,而是因為晁錯推行削藩政策所致,只有殺了晁錯,才能退去七國之兵。」久耽太平的景帝對戰爭毫無準備,一時昏了頭,以為袁盎等人的辦法可以保住自己的皇位,便下令將晁錯處斬。晃錯在上朝的路上就被衛尉府的人捕住,他們不由分說,就將晃錯處死。可憐這位忠心為主的晃卿稀里糊塗地送了命,就連他的家人也未能倖免,被竇嬰派出緹騎全部處死。只有晁錯的老父親在老家,聽說兒子被殺,一口氣上不來,也死了。

可是,晁錯死了,吳楚七國的大軍卻向武關逼近。這時的景帝也從震驚中清醒過來,他本想治袁盎的罪,但袁盎卻帶回了吳楚七國的重要軍事情報,且袁盎也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景帝自己還是個不願認錯的人,他只好在心裏說對不住晁卿,卻始終未下詔為晁家平反。袁盎終於得到施展才華的機會,他主動請纓跟隨條侯出兵玉璧,並親自率軍斷了吳王的糧道,終於戰勝吳軍。景帝以其功封袁為酈侯。袁也被封為少傅,成了朝中炙手可熱的人物。

由於袁盎被重用,得罪了竇嬰。竇嬰便藉機在竇太后前說壞話,說袁盎輕慢梁王。而竇太后一直對梁王寵愛有加,因此就責成景帝要治袁盎的罪。景帝無奈只好貶袁盎為荊州牧,欲讓他遠離京師,避免被竇氏集團所害。誰知袁盎一時拗不過這個彎,竟然辭官回鄉。

16977.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黃龍帝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黃龍帝國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節 自相殘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