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篇 秋風西域―孔子和曾子

第二十篇 秋風西域―孔子和曾子

「你不是董卓的人。wWw.」華服大漢待韓文若立定后說道,「因為你,想要殺了我。」他頓了一頓,接著說:「但你已經沒有機會,我不會輕敵第二次。」

「你不妨猜猜能接下我幾招?」大漢恢復了悠閑的姿態,輕鬆的說道。

韓文若沒有回答,他只是以食指扣著中指,嗒嗒彈了兩下。可是他的眼睛一直未曾離開過大漢;就好象盯著一條昂首毒蛇一般,稍為鬆懈,很容易便會被它一口咬死。這時黑暗的林影中、也傳來「喀喀」、「咯咯」兩聲;對方又笑了,笑起來象只偷出蜂蜜來的讒熊、聰明而可愛的熊。

「我知道了,你在叫人,你就是可疑的夜行人。」

「你一定是在叫同夥。」大漢笑得有些老實和揶諭:「如果再多來幾個你這樣身手的,我可真是要吃不了兜著走了,可惜不只你有,我也有。」這時一行六人,自華服大漢的背後陰影中走了過來,六個人都神色微笑從容,毫不張惶。韓文若靜靜地看著他們到來,他們也鎮靜地從容走進來。

韓文若緩緩的移開了眼神,放鬆了姿勢,一手抱在胸前,一手托著下巴,出來的人慢慢止住了腳步。出來的人心裡一震:這人居然如此輕鬆的面對他們,用手支頤、淡淡微笑、好象一個含憂帶笑的少年公子,但又透著懾人千里之外的感覺,韓文若心裡有一種感受,這些人儀錶高雅、相貌堂堂、風度翩翩,高手氣態洋溢於眉字間,完全一副世家公卿的出身。

這使得他心中有一般憤怒。對那些生來就習慣於站在支配者立場的人在強制別人遵守他們所制訂的規定時,而他們自己往往就理所當然的臨駕於世上無數法則的群體的憤恨。韓文若彷彿沒有看到多出的幾人,只是淡淡地說:「我一個就夠了,你的這幾個人還不夠看。」

這六人的臉上,忽然沒了笑容。剛才這幾人還在笑著,可是他們的笑容,幾乎是說沒有就馬上沒有了,一點笑容也沒有。有笑容的他們,和沒有笑容的他們,判若兩群人。其中一名穿藍衫的公子走進一步,道:「行使大人,這人交給我收拾好了。」——收拾?韓文若表面上平淡如昔,但心裡無名火起:收拾!這豈不是當年他象狗一般餓趴在路上,給人誤為偷餑餑的賊時,所聽到的話!他最痛恨的就是那種只會欺負弱小,卻不敢挑戰強權的人。至少要他們知道要得到利益就不得不失去自己所擁有的,即使付出的是痛苦。

大漢皺皺眉頭,沒有作聲,藍衫的公子拔出佩劍,正要出手,其中三人倏地躍出,道:「曹兄,我們來掠陣。」說話的人叫蔡石之,是徐州蔡姓大族的世家子弟,以一手快劍自許。他對眼前這個夜行人極不順眼,也便要出來好找個借口侍機夾攻動手,另外以獲同伴的感激,可是話未說完,迎面只見一片劍光。他急忙跳避,劍光緊隨追到。他躲過一重寒光,又見數重寒光,躲過數重寒光,卻是千萬寒光。所謂「劍影如幕,幕幕無窮盡」,便是如此。

蔡石之先機盡失,眼見不出三招,就要死在韓文若劍下;幾名同伴連忙過去相助,誰知人蹤未到,數十道寒星,直向他們卷灑而來,幾人連忙縱身閃躲,才知道不是暗器,而是水滴,這卻使他們無法趕過去營救蔡石之。正在這時,「咯噔」一聲,星火四濺,韓文若的劍光一斂,所有招式被另一柄大戟封住!

這戟黑漆如墨,卻鋒利無匹,與短劍才一交鋒,即將其擊得如星光般粉碎。

韓文若再次棄劍退式,叱道:「好戟。」

大漢笑笑,將長戟收回,擲給一名手下。(真不知他身後陰影里藏有多少人)然後,掉頭對著韓文若正色道:「不管你是什麼人,只要你到我們這邊來,我們就會盡量滿足你的願望,決無虛言。把握住這個機會,你就很可能一生事事如意。」

「哦?把握的反面就是放棄,選擇了這個機會,就等於放棄了其他所有的可能。何況,閣下的志向也只是在個人的事事如意這個程度么?」韓文若淡淡地道:「豈不聞: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大漢聽后更是暗暗欣賞,但神情更加嚴肅起來,坦然道:「此中所謂「仁」就是一種因體驗到個人與天地萬物為一體,而後自覺地承擔起「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你所指的也就這個。但是曾子所身處的時代與現時遠為不同,從個人的生存選擇看過來。個人就象是被拋擲到這兒來的,你和我都一樣,無法選擇自己的時代。因而要重新去理解,孔子講過「中庸」之中,就是根據時代和具體情況選擇最適當的行為方式,而「中庸」之庸是指符合從整體利益出發的根本常道。儘管選擇也不是無原則地純依個人之好惡,但是強者的結合才是了結一切的基礎。」

在這一篇駁論的最後,大漢溫和的總結道:「我們現在生活的時代是一個舊的道德規範已經開始解體,新的道德規範尚未確立的時代,持國者皆以武力為尊,以權謀相尚,即使講論道德者,也完全是利用道德教條為勢力服務。」

「小兄弟,你的想法是以古度之,想當然耳。」大漢以一種飽讀天下後冷眼世間的睥睨看著他。

面對這一席話,韓文若啞口無言。16977.16977小遊戲每天更新好玩的小遊戲,等你來發現!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三國附略・志士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三國附略・志士輯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篇 秋風西域―孔子和曾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