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章 好言規勸

第70章 好言規勸

「一凡,你現在這種態度,正好印證了當初我的推斷。在機場,你忍受不住林莉的蠱惑,回到林家,現在你又被她洗腦,想指揮我回到國內,陷入疫情重災區。一凡,你和林莉要離婚,她只會害你,怎麼會幫你?我是她懷疑的對象,她又怎麼可能為我着想?如果她有這樣的胸懷,她就不是一個即將離婚的怨婦,而是變成了聖母。」

放在過去,卓一凡也許能夠同意顧菲的觀點。但是,經過疫情期間,他和林莉的深入交流,已經明白對方的博大胸懷,不再着眼於離婚或者不離婚,而是放開個人蠅頭小利,絕不自私自利,只想為了社會和諧,貢獻自己的力量。

「顧菲,我們先說到這裏吧,如果有西班牙的情況,我會發短消息告訴你,現在武漢封城,你回到國內,只能暫時回到故鄉,接受十四天的隔離,身體沒有異常狀況,然後就自由了。」

顧菲笑起來:「自由?你是不是覺得,我不看國內新聞,也沒有國內朋友?現在國內小區封閉,誰都沒有自由,只剩下巨大的恐怖,這時候回去,就等於是坐牢。」

十四天隔離的程序,不是哪一個人決定的,而是全部醫療專家得出的共識。

相信科學,才能夠保證安全。

每個人都在遵守的紀律,被顧菲如此不屑,卓一凡感到無奈。

「那就這樣吧,我們兩個總有一個是錯的,希望錯的是我。」

這次通話在極度的不愉快之中結束,讓卓一凡覺得很不舒服。兩個人之間,紅顏知己的光環被打破,就只剩下赤裸裸的針鋒相對。

顧菲不會聽他的勸告,他也無法理解顧菲的思想。

這麼晚了,小區的業主群里還有人在討論,一定要把這個群建成最有人情味兒的業主群,讓大家互幫互助,團結如同家人。

那些經營微商的,也主動提出向大家贈送自己的商品,沒有任何附加條件。只有放棄利潤,放棄索取,鄰居之間的關係,才會越靠越近。

卓一凡閱讀網上的新聞,的確有人已經開始從國外返回,不怕隔離十四天的麻煩,徹底離開疫情即將爆發的歐洲小國。

「希望顧菲的判斷是正確的,不用回來,也能躲過疫情。」卓一凡冷靜下來,毫無怨恨,真誠祝福。

儘管知道那種希望非常渺茫,他還是給顧菲發短消息:「非常時期,明智選擇,趕緊決定,切勿拖延。」

睡覺之前,他反覆的問自己:「我會被林莉洗腦嗎?林莉這樣做,真是為了我好嗎?」

他找不到答案,一個人苦苦思索。

顧菲回不回國內,對林莉沒有半點利益增減,所以,林莉根本不需要分神去管顧菲的事,而是認真的做好自己的工作。

更何況,林莉和顧菲的關係近乎於情敵,她怎麼可能放棄個人尊嚴,幫助情敵脫險?

昏昏沉沉中,卓一凡睡到清晨六點,被手機里彈出的短消息驚醒了:「意大利各個城市爆發疫情,歐洲各國自身難保,醫院方面,人滿為患,完全癱瘓,失去了救助能力。口罩全面缺貨,無法解決。」

他多希望這是一條假消息,可是,偏偏是真實的,雖然沒有消息中說的那麼嚴重,但是網上各種圖片都顯示,歐洲各大醫院壓力巨大。患病的百姓得不到及時醫治,有些人一刻不停地撥打醫療急救電話,卻得不到回應。

「如果顧菲看到這樣的消息,不知道會怎樣想?」

卓一凡的心沉甸甸的,進退兩難,考慮要不要在給顧菲打電話。

他坐起來,望着窗外,乳白色的霧氣瀰漫着,籠罩了武漢。

九院大樓,若隱若現。

他沒有權利決定別人的去留,尤其對於顧菲,過去給了對方太多幻想,如今或許到了抽身離開的時候。

長痛不如短痛,讓對方及時放棄對自己的幻想,奔向美好前程。

他放棄了打電話的想法,躺下繼續睡覺,只有調整好自己的身體狀態,才能為社區服務。愛情雖然美好,生死面前,卻又不值一提。

上午,有人在群里通知:「已經把贈品放在了小區的網球場上,大家隨時可以去拿,但要做好防護。」

卓一凡下樓,到了網球場旁邊,昨天送罐頭的鄰居,已經把一袋一袋罐頭放在了貨架上。

卓一凡遠遠的揮手打了個招呼,沒有過去幫忙,這種時候,人與人之間,一定要注意,隔開距離。

他在小區里轉轉,健身器材那邊有老人在鍛煉身體,那些哐當哐當作響的器材都已經被纏上了泡沫,再也不會發出噪音了。

原先小區里有快遞櫃,現在全都被封閉隔離,停止使用。

小區中心廣場的宣傳欄里,掛着大幅的抗疫宣傳畫。

旁邊的兩棵大樹之間,拉起了醒目的橫幅——「抗疫期間三件寶,口罩、洗手、隔離好。」

過去卓一凡很討厭這種順口溜宣傳標語,現在他覺得,只有這些大眾能夠接受的宣傳口號才能夠深入人心,讓大家引以為戒。

本來小區有兩個門口,一個是南門,一個是西門。

疫情爆發之後,西門封閉,只走南門,最初那些不理解的鄰居,現在已經毫無怨言。只有封閉管理,才能夠徹底隔絕疫情,讓小區變成一個安全的孤島。

不管到了什麼時候,市政的垃圾運輸車,也必須每天都來,帶走居民的生活垃圾,保持小區的衛生狀況。

那些清潔工,戴着厚厚的口罩,像往常一樣,任勞任怨的推著垃圾桶,完成自己的工作。

看到他們,卓一凡就彷彿看到了城市的保衛者。

無論疫情多麼兇猛,他們始終站在第一線,讓這個城市,永遠乾乾淨淨。

沒有他們的辛勤工作,各個小區垃圾成山,污水橫流,根本談不上什麼抗擊疫情,連最基本的城市衛生都保障不了,百姓家庭還沒感染病毒,就已經崩潰了。

要想打贏這場抗日戰爭,並不僅僅依賴於奮鬥在第一線的白衣戰士們,還有很多無名英雄,為這個城市的正常運轉,貢獻著不可或缺的力量。

市民們安全地待在家裏,清潔工卻必須冒着生命危險,衝鋒陷陣。

卓一凡覺得,應該讓那些不守規矩的人,出來看看,向清潔工學習學習。

他隨手拍了幾張清潔工的勞動照片,傳到業主微信群裏面,立刻有人點贊。

過去,無論嚴寒還是酷暑,一年四季,清潔工從來沒有缺席過城市建設,他們才是武漢市最可愛的人。

一個城市的居民百姓,怎麼對待清潔工這種底層工作者,就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

有人當即表示,接下來捐贈物品的時候,一定把清潔工計算在內,讓他們感受到小區居民的善意。

垃圾車經過的時候,卓一凡看到,車內車外,不管是司機還是搬運工,全都嚴嚴實實地戴着口罩和帽子,眼神平和安靜,似乎並沒有覺得,如今的日子和過去的日子有什麼不同。

劉經理說的便民商店蔬菜車,上午十點鐘準時到達,成袋的蔬菜很快就在網球場那邊上架。

現在,戴口罩是每一個人出門的標配。

卓一凡看到,送菜的工人滿臉大汗,幹得熱火朝天,大家都知道,戴着口罩幹活,呼吸不順暢,格外勞累。這些人嚴格遵守規定,不管多累,都沒有摘下口罩,自始至終緊緊戴着。

他們不是怕死,而是不願意給武漢的抗疫事業帶來變數。如果人人都有這種覺悟,武漢的抗疫戰爭就一定能取得勝利。

天空中雲開霧散,晴朗無比,卓一凡覺得,自己的心情,也輕鬆了很多。

把小區變成溫暖的大家庭,或許是每一個人的心愿,誰都願意生活在溫暖和寬容之中,而不是,人人都有惡鄰,他人即地獄。

他為了整個小區做出了這樣的貢獻,沒有一分錢的好處,但是,心中倍感欣慰。

走到小區門口,劉經理正在指揮保安,往側面的牆上貼標語,每一句話溫暖而貼心,再也沒有冷冰冰的規章制度。

比如,起落閘門上面貼著「歡迎業主回家,疫情期間請做好個人防護」。

原先面對大門的大屏幕,上面播放的是小區里的底商廣告,現在卻變成了「業主物業一條心,武漢抗疫定成功」的紅色橫幅。

傳達室旁邊的桌子上,放着免洗洗手液、紙巾、額溫槍,同時還有疫情期間物業的宣傳頁,上面都是專家的科學提示,號召業主做好家庭防護,嚴防病毒傳染。

所有的保安,嚴格佩戴口罩,為開車進出的業主測量體溫的時候,態度和氣,保持微笑。

卓一凡明白,物業正在改變,疫情期間他們將會拿出雙倍的努力,維護小區的和諧局面。

這正是明智的物業管理者應該做的,小區的治理水平大大提高,業主們交納物業費的時候,才不會推三阻四。

人心都是肉長的,得到了很好的服務,自然應該繳費,沒有二話。

換句話說,最好的物業管理,就是跟業主成為一家人,共同把這個院子,治理得欣欣向榮。

卓一凡看見劉經理,兩個人遠遠的揮手打招呼,沒有靠近交談。

工作這麼多,劉經理忙得腳不沾地。卓一凡也不方便過去打擾。

業主群里提到的事情,全都有了着落,這讓業主們非常滿意。

到了晚上,業主們除了在群里播放寵物視頻,有些人還把自己在家裏幹什麼的照片發上來。

原來,小區里這麼多住戶,並非每天晚上都在看電視,有些人鍛煉,有些人練書法,有些人練舞蹈,有些人練瑜伽,還有些人做手工……總之,家家戶戶晚上的時光,都有各自的特點。

家裏有高中生的,電視全關,兩口子就像進入了黑白默片一樣,幹什麼都輕手輕腳的,生怕影響孩子們複習。

看到這些,業主們紛紛感嘆,高中生家庭不易,表示以後一定給這些業主提供方便,減少晚上活動的噪音。

這就是疫情期間,武漢居民的生活百態,看到他們,卓一凡也能想到國內所有省市的老百姓生活。

或許在以前,大家晚上都出去聚會散心,很少呆在家裏,一家三口各忙各的。

如今疫情面前,全都回歸家庭,毫無選擇,強制性地讓每個人面對着其他家庭成員。

這的確是一件好事,以前有矛盾,如今二十四小時面對面,矛盾全都化解。同在一條船上,最後同舟共濟,這就是正確的選擇。

疫情讓人恐慌,也讓人變得強大,讓人煩躁,也讓人喚醒激情。

面對這麼大的困難,一個家庭往何處走是由一家三口決定的,未來的路,靠自己一步一步闖出來,而不是依靠別人。

卓一凡深切的感覺到,疫情讓自己變得更寬容,也更能理解別人,不再心浮氣躁,而是腳踏實地。

從某種層面上,疫情就像是一次,人類思想的清醒劑,讓人們重新打量身邊的世界。

跑的快的飛起來的,慢下來,落下來,跑得慢的落在後面的,快起來趕上去,整個社會,那些脫節的地方,全都接續上,讓社會運轉變得更有效,更順暢,更生機勃勃。

卓一凡感到,如果有人想寫一部抗疫日記,那就一定,要把武漢人的這種思想轉變寫進去,而不是緊盯着黑暗面、悲情點那樣,作家的筆觸太脫離實際了。

在微博上,他發表了自己這些感想,堅決的表示,武漢人民面對疫情沒有倒下,沒有恐慌,而是堅決相信黨和政府的領導,堅信抗疫一定成功,春天一定到來。如果記者此刻在街頭,採訪任意一個武漢人,相信都會得到鏗鏘有力的回答,武漢雄起,武漢必勝!

從這個小區,卓一凡就能想到,武漢成百上千個小區,就算是小區封閉,變成孤島,也要成為一個溫暖的孤島,不讓一家一戶掉隊,所有人同步前進,在煎熬中等待希望。

很快,微博留言裏有人回應,同樣是武漢市某個小區的青年義工隊隊長。

他做的事情跟卓一凡做的大同小異,殊途同歸,都是想把整個小區變成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情疫無雙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情疫無雙
上一章下一章

第70章 好言規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