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搶佔東北

第六百九十二章 搶佔東北

?第六百九十二章搶佔東北

8月18日,***致電羅榮桓、黎玉,做出具體部署:萬毅支隊即調東北,經河北至熱河邊境待命。該支隊現有2500人,汰去老弱及開小差者外,能有1500人到達目的地即好。東北幹部凡能調動者,儘可能調至萬部。萬電台與軍委聯絡。

為適時發展東北,中共中央繼電令冀熱遼軍區和山東軍區萬毅部率先北上之後,由***擬稿,以***名義電示各地佈置挺進關東事宜。***指出:紅軍佔領東北,***力圖爭奪東北。我方除李運昌率三個大團深入遼寧,冀東、冀察兩區各有一部深入熱河之外,中央決定從山東調兩個團(萬毅支隊在內),冀魯豫調一個團,冀中調一個團,共四個團,歸萬毅率領開赴東三省。山東之兩團,限在10天內準備完畢,即行出發,經河北會合冀魯豫及冀中之兩團,開至熱河邊境待命。

.........另有陝甘寧邊區配備一個團,晉綏軍區配備三個團,中央配備一個幹部團,共五個團,由呂正操、林楓率領開赴東三省。

依地理位置而言,從山東進入東北最為便利,故***對於八路軍山東軍區出人出槍進入關東寄予的希望和託付也最大。

8月22日,***發出關於派人打人滿洲開展地方工作給山東分局的指示,要求:.........為迅速爭取滿洲起見,分局應即抽調大批幹部在紅軍佔領旅順大連之後,穿便衣到滿洲去,進入建立地方黨、地方政權,發動與組織群眾,.........如果紅軍能允許山東八路軍部隊進入滿洲(先去交涉)肅清散敵與漢奸,則應從山東抽調部隊用東北義勇軍名義進入滿洲。

***十分善於集中政治局請成員的智慧。8月26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指出:隴海路以北迄外蒙一定要由我們佔優勢。

東北行政大員由***派,我們去幹部,一定有文章可做。如果這些還不行,那麼城下就不盟,準備坐班房。如果是軟禁,那倒不怕,正是要在那裏辦點事。紅軍不入關,美軍不登陸,形勢上是中國自己解決問題,實際是三國過問。三國都不願意中國內戰,國際壓力是不利於蔣的獨裁的。根據政治局擴大會議精神,中共中央決定先派千餘名幹部在林楓率領下去東北;萬毅(原系東北軍將領)等所率部隊仍需在熱河待命,可去東北則去,不可去則在熱河發展,以造成強大的熱河根據地。

8月26日,***在為中共中央起草的致各中央局、各區黨委的電報中又以正式文電的形式強調了以上思想,該電文指出:東北四省為中蘇條約規定範圍,行政權在***手裏,我黨能否派軍隊去活動,現在還不能斷定。但是派幹部去工作沒有問題。

但時隔3天後,***及其他中共中央領袖們就已經作出了對形勢的進一步判斷,並消除原先只能派幹部暫不能派部隊的顧慮,而大膽地向關東派遣部隊了。

8月28日,朱德在延安為即將去東北開闢工作的幹部作報告時就重申了中共中央的決心。朱德說:我們要積極向東北發展,東北大有文章可作。蔣介石的部隊大部分在南方,到東北要走半年。即使他到了東北,頂多是他占城市,我們占鄉村。

有同志這幾天看到蘇聯和蔣介石訂了條約,有些灰心。過去以為蘇聯會大大幫我們一手,現在失望了。這是因為過去希望過奢。但是要知道雖然有個條約,東北的工作還大得很。蘇聯三個月撤兵,中國要歸中國人自己管,東北要歸東北人管,我們當然可以管,條約上沒有規定不要我們去,不要我們管。現在要派五萬部隊插過去,再派萬把幹部,將來還要去。這是很長遠,很鞏固的路。

朱德的上述講話,是在***赴重慶談判后講的,代表了中共中央領袖們的一致意見。劉少奇在這次會議上也指出:東北「我們決定還是派軍隊去,能走路的先走,能快走的先到,到了熱河邊境瞪着眼睛望一望,能進去就進去,以後再抽些隊伍抽些幹部去東北,抽八萬去。一切要看情況,有空子就鑽,鐵路不能走就走公路。

大路不能走就走小路。***人垮了,滿洲皇帝博儀捉到了,蘇聯紅軍走了,***還沒有去,你們要趕快去搶「。

當然必須承認此時中共中央對於東北究竟能否進入,以及怎樣進入尚未有很大的把握,但並未停止發展東北的部署。

8月29日,代理中共中央主席的劉少奇以中共中央名義向中共晉察冀中央局、山東分局發出指示。指出:由於中蘇條約明確規定所有中國籍人員,不論軍民均歸中國管轄,蘇聯不干涉中國內政。如此,我黨我軍在東三省之各活動,只要它不直接影響蘇聯在外交條約上的義務,蘇聯將會採取放任的態度並寄予最大之同情,同時***在東三省與熱、察又無基礎,***派軍隊去尚有困難,現在道路還不通,蘇聯紅軍將於三個月內全部撤退,這樣我黨還有很好的機會爭取東三省。

要求晉察冀和山東準備派到東三省的幹部和部隊,應迅速出發。還指出:晉察冀與山東應派得力幹部帶電台到蘇聯紅軍後方了解情況,隨時報告。中共中央在給各地的電示中還要求「山東幹部與部隊,如能由海道進入東三省活動,則越快越好。」

該電示中還要求晉察冀解放區、山東解放區進軍東北的部隊和幹部應迅速出發,「但要用東北地方軍和義勇軍的名義,非正式進入東北,不要聲張,不要發表消息.........不要勉強與紅軍作正式接洽與聯絡.........」這說明,中共中央雖然早已有爭取東北的預案,但由於對東北的情況不大了解,又考慮到條約的限制和不明蘇軍的態度,因此尚未最後定下派大部隊前去爭取東北的戰略決心。但是,隨着形勢的變化,中央對於東北的了解越來越清楚,對於爭取東北的決心也越來越大了。解越來越清楚,對於爭取東北的決心也越來越大了。

為儘早解放東北,驅逐***關東軍,配合蘇聯紅軍進軍中國東北,還在1945年7月下旬,抗聯教導旅就組織290人編成小分隊,乘蘇軍飛機空降到牡丹江。海林、磐石、海拉爾、滿洲里、索倫、赤峰等18個地區,進行戰前偵察,為蘇軍提供軍事情報,付出了很大犧牲,但勝利地完成了任務。

遠東戰役發動前夕,抗聯處於高度的待命狀態。此時,他們收到斯大林的來電。斯大林指出:東北是你們中國人民的東北,蘇聯紅軍的任務是解放東北,建設東北的任務是你們的。待命。

聽到了斯大林的電文後,抗聯官兵受到了極大的鼓舞。

月,抗日聯軍經過中蘇邊界營地召開誓師大會,立即隨蘇軍行動,全力配合蘇軍消滅***關東軍。正在執行艱苦的敵後偵察任務的原抗聯第11軍第1師師長李景蔭,率領部隊主動出擊,配合蘇軍作戰,抗聯部隊還從教導旅抽調一部分人員為蘇軍擔任嚮導和參謀。

蘇聯紅軍進入東北作戰時,抗日聯軍從蘇聯境內打回祖國東北地區后,在蘇軍統一指揮下,迅速進駐哈爾濱、長春、瀋陽、吉林、佳木斯、牡丹江、齊齊哈爾、延吉、北安、綏化、海倫等57座大小城市。

因此,可以說整個大東北抗聯武裝進去得最早,接管得也最早。

為了避免***政府和美國人的口舌,駐各大小城市的衛戍司令由蘇方擔任,而抗聯的各級指揮人員只任副司令。周保中化名費紹元中校,擔任了長春衛戍副司令,張壽鎮化名李兆麟,擔任哈爾濱衛戍副司令。此外,馮仲雲、王效明、王明貴等領導人也分別擔任了瀋陽、吉林、齊齊哈爾等11個市的衛戍副司令。

自1941年以來,由於東北鬥爭環境所需,抗聯余部進入了中蘇邊境營地,並被編人蘇軍序列。抗聯領導人與蘇軍指揮員建立了良好的關係。蘇軍馬林諾夫斯基元帥與延安中共中央取得聯繫也是經過周保中等的安排才實現的。

抗聯部隊進入東北后,一面協助蘇軍肅清日偽殘餘和反動武裝,一面着手開展建黨、建軍、建政工作。先後成立了松江、黑龍江、佳木斯、牡丹江、吉林、延吉、長春、瀋陽等地地委以及所屬的各市市委和縣委組織,並組建了7個步兵團,5個警備軍團,7個警備大隊,兩個騎兵連。

1945年8月後的大東北,混亂之極。八路軍、新四軍和中共中央派出的負責幹部尚未達到,蔣介石的正式「接收」班底尚未最後搭起來。

1945年9月,隨蘇軍最先進入東北的東北抗日聯軍改稱東北人民自衛軍,周保中任總司令,李兆麟馮仲雲亦參與領導工作。到10月中旬,自衛軍發展到4萬多人,積極開展肅清日、偽殘餘和反對***「地下軍」的鬥爭。中共東北黨委員會和人民自衛軍在各地區採取各種形式,繼續開展接管偽政權和建立新政權工作,擴建人民武裝以及發動組織群眾,並與八路軍冀熱遼部隊密切配合,開展對敵鬥爭。

總之,抗聯是中國國內最早從***侵略者手中奪回淪喪了14年的東北所有權的人民武裝,並在整個大東北的接管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抗聯首先隨蘇軍進入東北,為中共搶先爭取東北的經營權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最先出關進入大東北掃蕩日偽軍殘餘及拒降之敵的中國武裝力量當數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冀熱遼軍區李運昌所部。

為配合蘇聯紅軍進軍東北,1945年8月11日,朱德在發佈的第二號命令中令原東北軍呂正操所部,由山西、綏遠向察哈爾、熱河進發;令現駐河北、熱河、遼寧邊境之李運昌所部,即日向遼寧。吉林進發。冀熱遼軍區接到延安總部命令后,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運昌即於8月13日在豐潤縣大王莊召開緊急會議,部署人關行動。

李運昌在會上傳達了延安的命令,參加會議的各級指揮員群情振奮。

李運昌是河北樂亭人,早年投身中國大革命,1925年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生,同年加人中國***,是中共創始人之一和早期革命家李大創的侄子。他既參加過秋收起義等武裝鬥爭,同時還在劉少奇領導下的中共滿洲省委做過地下工作,對東北十分熟悉。接到中共中央的命令后,經熱烈討論,決定在冀熱遼軍區黨委和軍區司令部的基礎上,以李運昌為首成立「東進委員會」和「前方指揮所」,並將準備開進東北的部隊,分別編組為西、中、東三支獨立進軍的先遣部隊。兵分三路,出長城各口以最快的速度,大踏步地向東北進軍。其中,西路由第14軍分區司令員舒行、政治委員李子光率領第13團、第16團一部和北進支隊共約2000人,於8月中旬從冀東平谷出發,經興隆向承德、圍場進軍。中路由第15軍分區司令員趙文進、政治委員宋誠率領第11團及青(龍)平(泉)支隊(后改編為第51團)共約2000人,於8月17日經喜峰口、平泉向赤峰前進。東路由第16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副政治委員唐凱率領第12、第18團和朝鮮支隊共約2500人,由撫寧台頭營葉區出發,經石門寨、綏中,向錦州、瀋陽進軍。「前方指揮所」隨東路部隊之後跟進。在挺進中,大雨連綿,河流洪水暴漲,道路泥濘,冀熱遼軍區出關部隊情緒高昂,克服許多困難,不斷加快進軍速度。

此時,正值盛夏,蘇軍的猛烈進攻使不少地區日軍已停止抵抗。但大批日偽軍一時尚未全部解除武裝,尤其在冀熱地區與長城內外,許多日偽軍仍保持其完整的建制與指揮,固守據點,拒絕向***軍隊繳械投降。其間,在長城內外各地有偽軍19個旅、27個「討伐隊」、兩個騎兵團及偽華北「治安軍」3個團,共約10萬人。日偽地方武裝也未解體。冀熱遼軍區部隊在進軍途中不斷與其發生戰鬥。

西路進抵興隆地區時,當地偽軍第24、第25旅及「討伐隊」拒絕繳械投降,該部即向敵軍發起進攻,后經冀東主力增援將其殲滅,俘其官兵3000餘人。中路解決了平泉一帶偽軍第17旅,並在平原與蘇軍會師。此後向凌源、赤峰、朝陽前進,接收8座縣城,俘偽軍5000餘人。東路所部於8月20日出發,沿途冒滂淪大雨解決了石門寨、九門口等地偽軍。自8月25日以來,冀熱遼軍區挺進部隊一路勢如破竹,所遇日偽軍全部被繳械,先後繳槍122多支。27日,迂迴山海關,到達綏中縣屬之前衛、中前所一線。8月29日,東路挺進部隊在山海關以北的前所車站俘偽軍400餘名和一批槍支及物資。

在前衛以北之涼水河地區,東路部隊與由林西、赤峰經葉枯壽、凌源馳往山海關的蘇軍一個戰鬥分隊會師。第16軍分區臨時抽調了一些司號員組成「軍樂隊」,吹起了歡迎號,歡迎蘇聯紅軍的到來。

兩軍會師后,雙方指揮員取得一致意見,決定向駐守山海關的日偽軍發動攻勢。待東路部隊包圍山海關后,由蘇軍向山海關守軍送交無條件投降通牒。

山海關是一座古老的名城,位於燕山山脈東端。地處河北秦皇島東北,南臨渤海,北依角山,西亘長城,山高勢險,北寧路穿此而過,是華北通往東北的門戶。明朝洪武十年(1381年)朱元璋派大將軍徐達在秦皇島東北設置山海衛,次年12月築起山海關城。從此,山海關便成為長城東部的一座軍事重鎮。山海關城牆高達10米,寬容五馬并行。「天下第一關」的橫匾雄踞於東門之上。全城佔地8平方公里,山勢陡峭,又加上護城河環繞,地形險要,易守難攻,可謂「一夫守關,萬夫莫開」,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為迫使守關日偽軍投降,第16分區部隊和蘇聯紅軍向日偽軍發出最後通碟。該通碟全文如下:由於蘇聯政府對日宣戰,強大蘇聯紅軍攻入東北,我八路軍已全面舉行對日大反攻。8月15日,***天皇已向***國下詔,接受無條件投降。現中國八路軍和蘇聯兩國強大軍隊,已兵臨山海關城下,著派中蘇兩國代表,向駐山海關日軍司令官送出通牒,命令駐山海關的日軍、偽「滿洲國」軍接到本通牒后,限於本日下午2時率部于山海關火車站「無條件向中蘇軍隊投降。

此致——駐山海關***軍司令官中國八路軍司令官蘇聯紅軍司令官1945年8月30日當時山海關有日偽軍約2000人據守。這些已經接到上級拒降命令的日偽軍拒絕向八路軍冀熱遼軍區部隊投降。面對山海關如此高大的城牆,冀熱遼部隊苦於無炮,打不開城門,冀熱遼所部分區司令員曾克林只得決定先圍再打,首先掃清據點外圍。當8月30日這天,曾克林部繞道出關,佔領前所車站斷其山海關守敵退路時,發現蘇軍的一個小型車隊拖着3門平射炮向前所地區駛來,這真如雪中送炭一樣來得及時。曾克林遂帶領大家擁了上來,熱烈歡迎蘇軍官兵。起初曾克林請求蘇軍炮火配合攻擊山海關未果,原因在於蘇軍不了解這些部隊是什麼人,不敢貿然表態。后經曾克林再三請求,蘇軍指揮官才答應聯合攻擊山海關。

30日拂曉,蘇軍開始向山海關發炮,60名蘇軍士兵以十分嫻熟的戰術技術,把一發發炮彈準確地送到守敵的頭上。曾克林即令軍分區部隊分頭攻擊,僅激戰1小時即攻人城內,俘偽軍1000餘人,大部日軍南逃秦皇島。通往東北的門戶——山海關獲得解放。東路部隊在山海關稍事休整和補充后,繼續北進,於9日進入錦州與蘇軍會師。其間,消滅錦州地區偽軍兩個師。並由第18團組成錦州衛戍司令部,控制了整個遼西戰略重鎮錦州。

曾克林、唐凱一路奪關斬將,出師順利。在錦州奪取后,即率所部一部約4個連坐上火車向瀋陽前進。

由於這些冀熱遼的八路軍是第一次乘火車,所以十分驚奇,一個個興高彩烈。當火車一路直下抵達瀋陽車站之時,蘇聯紅軍守衛部隊一見車上有這麼多來歷不明的中***人,頓時戒備起來,於是立即***站台不讓曾克林所部下車。

曾克林是一位典型的軍事指揮幹部,辦事講求效率,決不會吃蘇軍這一套。他立即帶人到蘇軍瀋陽衛戍司令部接頭,辦理放行手續。

日,蘇軍駐瀋陽的第6近衛坦克集團軍司令克拉夫欽科上將等會見曾克林、唐凱。蘇方提出,由於有(中蘇友好同盟條約)及有關規定限制,瀋陽要交給***政府,八路軍不能接管。

蘇軍衛戍司令還態度生硬地問:「你們是什麼軍隊?從哪裏來?誰叫你們來的?」要不是「老大哥」這一層關係,曾克林早就「翻臉」了。他耐著性子解釋說,我們是中共八路軍冀熱遼部隊,奉延安總部之命前往東北受降。誰知,被這位衛戍司令一口回絕,將曾克林等趕回了火車。曾克林經與唐凱商量,決定再次到蘇軍司令部交涉。這一次來到蘇軍司令面前,曾克林和唐凱的態度就不同了。唐凱投身中國革命時曾在自己胳膊上刺過五角星和鐮刀、斧頭的標記,於是他將袖子一亮,露出胳膊上的印記大聲喊著:「***,***!」終於,蘇軍看出了門道,態度改變了,最後同意冀熱遼軍區部隊下火車進入瀋陽市區。按照蘇方要求進入東北的部隊均改稱為東北人民自治軍,並摘下八路軍徽章。蘇軍城防司令部通知所屬各部隊對人民自治軍在東北各地活動不加限制。隨後,東北人民自治軍瀋陽衛戍司令部、政治部成立,曾克林任司令員,唐凱任政治委員,張化東任副司令員,湯從列任政治部主任。

為了顯示八路軍冀熱遼部隊的軍威,曾克林整頓軍容,部隊穿上了繳獲來的***軍衣,扛着槍威風凜凜地走在瀋陽的大街上。被***奴役了十幾年的東北人民,第一次看到了中國人自己的軍隊走在大街上,紛紛湧上街頭,夾道歡迎。蘇軍看到八路軍如此受民眾歡迎,態度大有改善。兩日後,蘇軍駐瀋陽最高指揮官克拉夫欽科上將還親自會見了曾克林和唐凱,並答應給予配合。

曾克林由於有了蘇聯紅軍的支持,便放手在瀋陽大幹起來。成立了瀋陽衛戍司令部,曾自任司令。當時的瀋陽一片混亂,大批日軍和日僑在等待美***艦的遣返回國,暫時滯留在瀋陽。東北老百姓受了***侵略者十幾年的殖民統治,對***人恨之人骨。一旦在路上相遇即舉拳就打,以發泄十幾年來的怒氣。瀋陽市面仍由偽滿舊警察維持治安。蘇軍則忙於搜集***在瀋陽的資產,和拆御軍工企業的設備,加緊轉運回國。由於工***批失業,街頭流民日益增多,曾克林等即組織補充部隊,不到10日,部隊從不足千人迅速擴充到兩萬人。蘇軍有意將***關東軍在瀋陽蘇家屯的一個軍火倉庫交給曾克林看守。於是曾部很快運出了3萬支步槍,300挺機槍和100餘門火炮。由於動作過大,惹惱了蘇軍。蘇軍擔心的倒不是這些日式輕武器的流失,而是怕刺激蔣介石和美國人。為此,蘇軍下令要趕走曾克林所部,曾克林根本不吃這一套,理直氣壯地告訴蘇方,要趕我們走必須要有延安中央的命令。結果弄得蘇方毫無辦法。

冀熱遼軍區部隊在進入瀋陽的同時還分別佔領遼陽、鞍山、撫順、本溪一帶,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運昌即返回錦州,根據中共中央指示負責接應出關八路軍、新四軍部隊。冀熱遼軍區部隊配合蘇軍部隊進入東北的行動,為中共組織和人民軍隊進一步進軍東北,建立東北總根據地,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其歷史功績不可埋沒。

儘管此時具有遠見卓識並且棋高一著的***等中共領袖大膽作出了一系列經營東北的舉措,但東北和蘇聯政府及紅軍的實際情況究竟怎樣?蘇軍對於中共進入東北后究竟持什麼態度?已在重慶的***和周恩來以及在延安主持中共中央工作的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等中共中央領導人並不十分清楚,因此亟待進一步獲取上述方面的新的情報。

為了了解東北情況,此時中共膠東區黨委即已派日其恩、鄒大鵬率領一個連100餘人帶電台渡海到遼東半島進行戰略偵察,於8月30日攻佔庄河縣城,發現當時蘇軍只佔領少數大中城市,廣大鄉村和中小城鎮均未佔領。呂、鄒立即將這些情況報告山東軍區並轉報給中共中央。

但是僅僅靠上述情報仍解決不了問題,中共中央對部署大規模行動仍有顧慮。

月11日,先期到達東北大連同蘇聯紅軍取得非正式聯絡的中共膠東區黨委的呂易來電,報告他們到達東北后的情形。儘管蘇方並沒有允諾中共領導的軍隊進入東北的大城市和要道,但具有過人眼光的劉少奇仍決定加大進軍力度。他當天向***報告說:膠東區黨委派呂易率一排武裝乘汽船到大連與紅軍聯繫,現已返回,紅軍某少將與之非正式接頭。據稱我在鄉村活動,紅軍不加干涉,在大城市組織非武裝之團體亦可。現紅軍只控制大城市及要道,鄉村及內地小城市相當混亂,偽組織有的等待交待,有的畏罪逃跑,有的小城市被土匪佔領,群眾情緒極高,自動毆打日人,並有自發組織。我在東北之抗日同盟會員,有大作用及活動。我一排武裝在大連登陸后,一經號召便有數百人參加工作。從膠東去東北,水路甚便。亦甚安全,部隊過海船隻亦不成問題。膠東已決定派兩個營及百餘於部即去東北。我們根據上述情況,已電山東抽調四個師十二個團共二萬五千至三萬人,由蕭華率領即日分散進入東北;並已電華北各地去東北幹部即日集中起程。

為適應這一部署,劉少奇向***建議派一個「有名的軍事指揮員」和一名「最高負責人到東北去領導。」

經過幾次電報來往磋商,9月13日,中共中央和劉少奇初步擬議彭真、康生和程子華前去東北,「組織東北中央局,以彭為***,以便迅速開展東北工作」。當天深夜,***和周恩來複電同意。至此,中共中央的工作重心在相當程度上轉向了東北。

是時由於中共抗日軍隊進入瀋陽並接收一些城市的活動,引起了***政府的恐慌和美、英等國的關注。***政府強烈指責蘇聯政府違反中蘇條約規定,並再三提出抗議,美國和英國則在外交上不斷向蘇聯施加壓力。在緊迫而又關鍵的複雜形勢下,駐東北的蘇軍遠東總司令華西列夫斯基元帥經請示蘇共中央,決定派代表赴延安與中共中央取得聯繫,這就順應了中共中央控制東北和掌握東北所急需情報的需要。

月14日,先期進入東北收復山海關和錦州等地后迅速自行進入瀋陽的八路軍冀熱遼軍區第16軍分區司令員曾克林經冀熱遼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運昌的批准,陪同蘇軍駐東北的馬林諾夫斯基元帥的全權代表蘇軍上校衛斯別夫(中共中央文電中譯成貝魯羅索夫中校)以及蘇軍中校副官謝德明,乘蘇軍運輸機從瀋陽直飛延安。

14日上午,衛斯別夫、曾克林一行飛抵延安。飛機在延安東關機場着落後,受到了熟悉俄語的楊尚昆、伍修權的迎接。

朱德作為中國***抗日軍隊的總司令在王家坪總部會見了蘇軍代表。陪同的還有伍修權。雙方進行了認真的談判。蘇軍代表奉命轉達蘇方意見,為履行(中蘇友好同盟條約)之規定,長春、哈爾濱、瀋陽等大城市必須交給***。中方提出,熱河、遼寧部分地區,從1937年抗戰爆發時即有八路軍活動,並開創冀熱遼根據地,而且這一地區不在中蘇條約範圍之內,應交給中共。衛斯別夫給中共中央帶去了耐人尋味的談判條件。譬如「按照紅軍統帥部的指示,蔣介石軍隊與八路軍之進入滿洲,應按照特別規定之時間」:「在紅軍退出滿洲之前,蔣軍及八路軍均不得進入滿洲」;並要求朱總司令發佈命令,命令已進入滿洲、熱河的八路軍,「退出蘇軍佔領之地區」。由於朱德和伍修權的力爭,中蘇雙方最終達成協議,即蘇軍同意將原屬冀熱遼抗日根據地範圍內的錦州、熱河兩省完全交給中共接管(錦州為滿洲一個省,轄遼西14個縣)。

衛斯別夫的談話記錄如下:(一)按照紅軍統帥部指示,蔣介石軍與八路軍之進入滿洲,應按照特別規定之時間。

(二)在紅軍退出滿洲之前,蔣軍及八路軍均不得進入滿洲。

(三)因八路軍之單個部隊已到奉天、平泉、長春、大連等地,紅軍統帥請朱總司令命令各該部隊退出紅軍佔領之地區。

(四)未得紅軍允許進入滿洲之***部隊已被紅軍繳械,紅軍統帥部轉告朱總司令,紅軍不久即將撤退,屆時中***隊如何進入滿洲,應由中國自行解決。我們不干涉中國內政,中國內部問題由中國自行解決。元帥轉告總司令他不論對總司令個人,不論對八路軍均抱深厚之同情。

朱德還交給蘇軍方代表一封信,請其轉交馬林諾夫斯基元帥。這封信的內容是:(一)貴使貝魯羅索夫中校來此,得悉***軍及八路軍均需按照特別規定的時間,在紅軍撤退後方得進入滿洲。

(二)現按照貝意,命令進入瀋陽、長春、大連、平泉及滿洲其他各點之八路軍部隊,迅速退出紅軍佔領地。

(三)在熱河、遼寧之各一部,自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時即有八路軍活動,並創有根據地,請允許該地區之八路軍仍留原地。

劉少奇對蘇軍代表說,中共中央準備派幾位同志前往瀋陽與蘇軍聯絡,希望能搭蘇軍飛機一起走。蘇軍代表答應了劉少奇的這一要求。事後,朱德即安排蘇軍代表食宿。

中共中央對蘇軍代表和曾克林到達延安,是十分重視的。主持中央工作的劉少奇以及朱德、任弼時、陳雲、彭真、張聞天、彭德懷、李富春、葉劍英等領導人均決定親自聽取情況報告。

下午,在劉少奇的主持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楊家嶺召開臨時會議。曾克林由彭真帶領進入會場,會議由劉少奇主持,朱德、彭德懷、葉劍英、陳雲、張聞天、任弼時、李富春等中央領導人參加了會議。劉少奇首先說:「***侵略者投降后,毛主席和周恩來副主席到重慶和***談判去了,暫時很難有結果。黨中央根據當前的局勢和東北的情況,確定我黨我軍在東北的主要任務是:繼續打擊敵偽,收繳敵偽武器,擴大人民武裝力量,發動群眾維持治安,消滅漢奸,肅清土匪,建立根據地,力爭控制東北,以便依靠它加強全國解放區及***統治地區人民的鬥爭,爭取和平民主的早日到來。為了力爭控制東北,中央準備派大批幹部和主力部隊向東北開進。但是,我們對東北問題研究了好幾天,就是不知道具體情況,下不了決心。現在政治局的同志都在這裏,請你(指曾克林)談談東北情況,越詳細越好。」曾克林首先彙報了帶領16分區部隊進軍東北,接管各城市和進駐瀋陽的經過,以及部隊發展壯大至兩萬餘人,並還在不斷擴大的情況。並告知各領導人由於***統治14年,東北人民的苦難十分深重,紛紛參軍參戰,對敵鬥爭情緒高漲,我軍擴軍很容易。每一號召都有數百人蔘軍,目前我們已接管了許多重要工廠及倉庫,內有大批槍炮、彈藥。軍需物資、糧食。此外,蘇軍只駐大城市及交通要道,各中小城市及鄉村無人管理,秩序混亂,我軍應該配合蘇軍,消滅敵偽勢力,接管東北。

此時的曾克林心情十分激動,情況也談得格外細。他說,東北各地秩序混亂,到處堆積著武器和物資,無人看管,各種輕重武器都可以隨便拿。任何人只要不打八路軍和中央軍的旗號,都可以自由進入東北。乘火車不用車票。在東北招兵很容易,我們四個連進瀋陽,一星期就擴大了4000人,還收編了1萬多人的保安隊,全都裝備了新式武器。我們已經看守了瀋陽各重要倉庫和工廠,槍有幾十萬,大炮有幾千門。彈藥多得數不清。紅軍只佔領大城市,中小城市和鄉村都沒有人管。

紅軍雖然不讓八路軍進滿洲,但我們個別同志去了,可以在紅軍幫助下當市長、衛戍司令!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抗戰之血色戰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抗戰之血色戰旗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百九十二章 搶佔東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