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2章| 吐利舌三劍貫通 誓壯志越軍轉鋒

第052章| 吐利舌三劍貫通 誓壯志越軍轉鋒

張儀緩步退出后,擊劍廳里靜寂無聲,沒有一人出言。所有劍士,包括倫琪、賁成、阮應龍、呂棕等,皆將目光投向無疆。

無疆閉目有頃,轉對眾劍士:「中原藏龍卧虎,劍術高深莫測,張子此來,正是我們切磋劍藝的絕佳機緣。無疆敬請諸位劍士認真對待,三日之後,隨寡人與他一決高下!」

眾劍士應諾而退。

無疆轉向幾位重臣:「這個張子,諸位愛卿可有品評?」

阮應龍跨前一步:「回稟大王,末將以為,此人言語託大,劍術未必了得。末將不才,當在十招之內取其腦袋!」

無疆白他一眼,目光轉向賁成:「賁愛卿,你觀此人如何?」

賁成應道:「觀此人氣色,想是有些手段。觀此人指掌舉止,又不似習劍之人。臣以為,此人要麼是個絕頂高手,要麼就是不通劍道。」

無疆深以為然,轉對眾人:「今日就到此為止,諸位去吧,寡人這要沐浴齋戒了。」

在場諸人誰都知道,只有遇到大敵,無疆才會沐浴齋戒,遂互望一眼,拜辭而去。

快要走到台下時,倫琪叫住阮應龍:「阮將軍留步!」

阮應龍頓住步子,轉望倫琪:「國師有何吩咐?」

「我大軍揚帆待發,此人卻在此時登門比劍,用心可疑!」

阮應龍應道:「一個不知天高地厚的劍士而已,還能有何用心?」

「我伐齊在即,此人早不來,晚不來,恰在此時求見大王,必有機謀。還有,這幾日來,老朽感覺此地伏有殺氣,使人打探,果然發現有不明劍客出沒於此,行跡可疑!」

阮應龍一怔:「國師是說」

倫琪點頭:「老朽懷疑此人是齊人姦細,以阻我大軍進程。」

阮應龍倒吸一口涼氣,抬頭望向倫琪:「若此,末將宰了他去!」

「不妥,」倫琪搖頭,「大王既已約定三日後與他比劍,不見此人,如何肯依?再說,此人既然敢來,必有手段。萬一不慎,將軍豈不遭他暗算?」

「國師有何妙策?」

倫琪捋須有頃,對阮應龍耳語幾句,阮應龍連連點頭:「嗯,如此甚好。任他劍術如何了得,也擋不住我萬弩齊射!」

「唉,」倫琪搖頭嘆道,「這也是不得已之計,你須小心行事,萬不可傷及大王,也莫使大王知情。若是此人真的是中原第一劍,大王不敵,即可將他亂箭射死。若是此人只是一個逞強的膿包,大王自有處置。」

「下官遵命!」

接下來三日,張儀未曾有一日摸劍,白日有說有笑地教導香女習琴,入夜閱讀冊籍。

無疆得報,更是詫異,越發認定張儀是個真正的劍道高手,既驚且喜。第四日晨起,無疆沐浴更衣,穿好劍服,早早來到劍廳,使呂棕駕王輦前往迎接張儀。

王輦到時,張儀正在廳中試穿劍服。劍服是荊生重金聘人在三日之內趕製的,通體素白,用料考究,張儀本就瀟洒,劍服在身,更是英武逼人。

張儀對鏡欣賞一時,轉對香女:「香女,你看合身不?」

因有呂棕在場,香女欲說無言,欲哭不敢,眼中噙淚,又不好顯示,只得略略點頭,別過臉去。

張儀轉對荊生,笑道:「荊兄,在下此去與大王切磋劍道,你陪香女在這客棧,記住,哪兒也不許去!」

荊生點頭:「小人謹聽姑爺吩咐。」

張儀轉對呂棕,拱手:「呂大人,請吧!」

呂棕略怔一下,提醒他道:「姑爺,您的劍呢?」

「劍?」張儀兩手一攤,笑著反問他道,「要劍何用?」

呂棕震驚:「您這不是去與大王比劍嗎?」

「比劍就一定要帶劍嗎?」張儀微微一笑,大步朝外走去。

呂棕不無狐疑地跟在身後,正欲上車,荊生追上,將呂棕拉到一邊,壓低聲道:「呂大人,姑爺此去,萬一有何不測,還望大人周旋。」

「荊先生,」呂棕苦笑一聲,「姑爺鬧大了,在下力微,實難周旋啊。」

「在下曉得,」荊生急了,「情勢若危,大人能否告知在下?」

「這樣吧,」呂棕略略一想,「你在台下尋個隱蔽處候著。」說罷轉身喝叫啟程。

在數十衛士的前簇后擁下,王輦轔轔而去。

張儀與呂棕再登琅琊台。

越王身著藍色劍服端坐於主席。越王身邊,一邊坐著倫琪,一邊坐著賁成,身後數步昂然立著四名劍士,穿的也是清一色的天藍色緊身劍服。擊劍廳下首,依舊端坐數十劍士,劍服五顏六色。

劍廳外面,阮應龍親領五十名弓弩手隱藏,張弩搭矢。呂棕眼尖,遠遠瞥到,心頭一沉,不由自主地打個寒戰。若是真的齊射過來,任張儀是何等高手,也將無處逃遁。

張儀一襲白色劍服,氣沉神定,英武逼人,緩步入廳,依舊在正中站定,拱手,聲音清朗:「中原劍士張儀見過大王並各位劍士!」

見張儀與三日之前判若兩人,越王脫口贊道:「好一個劍士!」

張儀再次拱手:「謝大王褒獎!」

越王輕輕擊掌,只聽嗖嗖幾聲,幾道光影閃過,身後四名劍士已如利箭般飄落廳中,在張儀四周五步之外站定,各自手持劍柄,目光如電。

見張儀依舊面不改色,兀自不動,越王點頭,指著幾位劍士對張儀道:「張子,這幾位劍士是寡人的侍衛,雖說不才,在越國也算是頂級劍手,聽聞張子是中原第一劍,皆想領教,還望張子不吝賜教,點到為止!」

「張儀領旨!」張儀拱手,身體未動,言語卻是對四位劍士,「諸位劍士是一個一個上呢,還是四人齊上?」

四人皆是一震,目視越王。

越王略略一想:「悉聽張子!」

張儀笑道:「大王既有此旨,就一齊上吧!」說罷正正衣襟就地坐下,二目微閉,瞧也不瞧四名劍士。

四位劍士以為這就開始了,心頭俱是一震,當即抽出利刃,紮下決戰架勢。

說好比劍,張儀竟然閉目端坐,赤手空拳,以一對四,且四人俱是越國一等一的高手,無疆縱使會盡天下劍客,何曾見過此等劍士?

見張儀氣勻身穩,無一絲懼意,無疆終究忍不住好奇之心,伸手攔道:「慢!」

四位劍士各退數步,作勢站定,握劍之手俱出一層冷汗。

無疆目光射向張儀:「張子既來比劍,為何不見出劍?」

張儀朗聲應道:「儀無劍!」

無疆大奇:「既是劍士,為何無劍?」

「儀赴越地,無須帶劍!」

「這」無疆愈加不解,「張子無劍,如何比劍?」

「回稟大王,」張儀拱手,「據儀所知,吳越善於鑄劍,大王身邊當有好劍,因而未曾帶劍,欲借大王寶劍一用。」

「哈哈哈哈,」無疆爆出一聲長笑,「張子不帶寶劍,我道有何玄妙,不想卻是想借寡人之劍!」朗聲,「傳司劍吏!」

司劍吏匆匆趕至,叩首:「臣叩見大王!」

「為張子取柄寶劍!」

司劍吏應諾而去,不消一刻,手捧一隻劍盒走出。

眾人僅看劍盒,就知是一柄好劍。

無疆目視張儀:「張子請看,此劍可中意否?」

張儀拿眼角稍稍一掃,搖頭:「此為庶人之劍。」

無疆怔了:「何為庶人之劍?」

「回稟大王,」張儀朗聲稟道,「就是怒目張牙者所佩之劍,可用於開腸破肚,刎頸割喉,儀不屑用之。」

「哦?」無疆看向倫琪、賁成,二人亦是驚愣。

無疆略一思忖,轉對司劍吏:「為張子換好劍!」同時比了個手勢。

司劍吏抱劍退去,過有一時,抱回一隻陳舊的劍盒,在張儀前面打開層層錦緞,露出一柄寶劍,緩緩退去。

眾劍士知是極品,無不引頸觀望。

賁成看那劍盒,知是越王勾踐賜給功臣文種的劍,後來文種引此劍自殺,劍被越王收回,珍藏至今。

文種劍名喚「屬鏤」,堪稱天下名劍,是劍中絕品。無疆讓司劍吏亮出此劍,一為看重這個中原劍士,二為炫示其寶,三為給倫琪面子。

無疆微閉雙目,斜睨張儀一眼,神色得意:「請問張子,此劍可中意否?」

張儀微微睜眼,將寶劍從盒中取出,眯眼瞄到盒上的「屬鏤」二字,就未拔劍出鞘,反將之復歸劍盒,嘴角現出一絲笑意:「此為卿大夫之劍。」

無疆愕然,兩眼圓睜:「何為卿大夫之劍?」

「回稟大王,」張儀微閉雙眼,「就是錦衣玉食者所佩之劍,可用於炫耀撫弄,博取功名利祿,儀不屑用之。」

張儀出語張狂,將卿、大夫喻作功名利祿之徒而不屑一顧,無疑惹下眾怒,賁成現怒容,呂棕一臉尷尬,又急又氣又無奈,輕敲几案警示張儀。因涉及先祖,倫琪呼吸加重,臉色已青如豬肝。

如此寶劍竟遭張儀蔑視,所有劍士無不震怒,所有目光投向無疆。

「哈哈哈哈,」無疆再爆一聲長笑,笑畢大喝,「再換劍來!」

司劍吏眼望無疆,用力比畫一下。

無疆點頭。

小半個時辰之後,司劍吏指揮兩個力士抬出一隻精緻的檀木大箱,走到廳中。

司劍吏當場開鎖,從箱中取出一隻劍盒,對劍盒連拜幾拜,呈至無疆几案。

無疆閉眼默禱幾句,親手開盒,取出寶劍,細細驗過,雙手遞給司劍吏。

除去張儀,廳中所有目光無不聚在寶劍之上。

呂棕明白,無疆抬出此劍,是動了殺心,不由得看向張儀。見張儀仍舊顯出不屑一顧的樣子,呂棕心頭一顫,額上汗出,悄悄起身,從旁門轉出劍廳,飛步下台。

遠遠看到呂棕臉色煞白,急奔下來,荊生情知不妙,迎上一步:「呂大人?」

「張子他」呂棕跺腳道,「唉,我命休矣!」

香女櫻唇大開,芳容失色,呆怔半晌,方才問道:「呂大人,快說,夫君他究竟怎麼了?」

呂棕將台上情勢略略講過,又將阮應龍在廳外埋伏弓弩手的事一併說了,末了嘆道:「公孫姑娘,荊先生,眼下尚有時間,你們若是速離此地,或可逃得一命!」

不及聽完,香女已是蹲在地上,嗚嗚咽咽,淚滿香腮。

荊生穩住情緒,轉對呂棕道:「呂大人,眼下可有補救之計?」

「唉,」呂棕長嘆一聲,「縱使神仙,怕也幫不上了!在下感念公孫先生大情,本想幫點小忙,不想卻是引火燒身,惹下這場滅頂之災!」

「呂大人且請回去,」荊生略一思忖,眉頭冷凝,緩緩說道,「就荊某所知,姑爺當是天下少有的奇才,如此行事,必有道理。再說,萬一有所差錯,好漢做事好漢當,荊某即使粉身碎骨,也不會連累大人。」

「唉,」呂棕又嘆一聲,「連累與不連累,不是你我說了算的。不過,眼下情勢,也只能這樣了。你們若不肯走,可在此處守候,在下再上去看看。」

呂棕作別,匆匆上台。

見呂棕走遠,荊生急扯香女拐入一個僻處,打聲呼哨,旋即趕來五名劍士。

荊生掃眾人一眼:「事急矣,姑爺生死懸於一線,諸位各領部眾,聽我暗號,按事先安排,以迅雷之勢登台,先解決弓弩手,再控制越王,救出姑爺!」

五位劍士點下頭,散去。

擊劍廳里空氣凝滯,所有人都似屏了呼吸,目光寸步不離那柄寶劍。

賁成的目光轉向張儀。賁成知道,無疆抬出此劍,等於是亮了家底,表明他已動了決死的殺氣。賁成斜眼看向倫琪,見倫琪的眼睛正在瞄向室外。賁成順眼望去,吃一大驚。數十名弓弩手正伏於暗處,數十支箭矢無不瞄向仍在廳中央坦然端坐的張儀。賁成暗自佩服倫琪,同時也為張儀捏出一把冷汗。不知怎的,他開始敬服這個中原劍士了。

司劍吏雙手捧劍,膝行至張儀身邊,將劍輕輕置於張儀膝前,又緩緩退去。自始至終,司劍吏未出一聲。

無疆二目閉合,將頭微微轉向大海方向,耳朵豎起,似在傾聽遠處傳來的隱隱濤聲。

張儀抬手,正正衣襟,調勻呼吸,閉目,口中念念有詞,陡然間二目圓睜,抽劍出鞘。

劍一出鞘,張儀就覺一股寒氣撲面而來,急急穩住心神,伸出手指,微微彈之,錚然有聲。張儀細審劍柄,眼角瞥到「純鈞」二字,心頭一凜,面上聲色未動。

無疆緩緩轉過頭來,兩眼微微開啟,兩道寒光如利矢般射向張儀,聲音壓低,殺氣隱現:「請問張子,此劍如何?」

張儀既無懼色,也不見驚喜,依舊靜如處子,如方才一樣將寶劍插回鞘中,讚歎道:「回稟大王,此為高士之劍!」

無疆面色陡變,眼睛圓睜,聲音似從牙縫裡迸出:「何為高士之劍?」

張儀微微閉目,氣沉丹田,聲若洪鐘:「回稟大王,就是德才兼修者所佩之劍,可健身怡性,益壽延年,非儀可用!」

如此寶劍竟也不堪此人使用,在場人眾均被激怒。賁成一眼瞥去,見倫琪二目緊盯越王,知情勢緊急,眼珠兒一轉,不待越王發怒,兀自震幾喝道:「大膽狂徒,你連越王劍也識不出,竟敢在此故作高深,妄稱第一劍士!」

一道亮光從張儀心頭劃過。

顯然,賁成明為喝斥,實是在幫張儀,暗示他這就是傳聞天下的越王劍。想到劍上刻有「純鈞」二字,張儀斷出越王劍就是純鈞劍,頓時心中有數,微微一笑,朝賁成拱手:「回賁將軍的話,此劍名喚純鈞,本為吳王夫差珍藏,後為越王勾踐所得,因而也稱越王劍,在下此言有誤否?」

所有劍士皆是震驚。

天下劍士無不知純鈞,也無不知越王劍,卻鮮有人知曉此二劍本為一劍。聽聞張儀道出此事,眾劍士,即使是無疆的四名侍衛,也似不敢相信這是真的,目光均射向越王。

無疆亦吃一驚,吸一口長氣,凝視張儀,知此人確非尋常劍士。細心回味張儀的品評,無疆竟也覺得妥帖,至少未見褻瀆之詞。思索有頃,無疆上浮的肝火稍稍平穩一些,示意司劍吏。

司劍吏膝行上前,將張儀面前的純鈞抱走。

見越王劍被司劍吏裝入箱中,使人抬走,無疆這才扭過頭來,對張儀微微一笑:「如此看來,寡人這兒已無張子可用之劍了。請問張子該用何劍,也讓寡人開開眼界。」

「回稟大王,」張儀拱手,「人有人品,劍有劍品。儀所用之劍,自非凡品!」

此言確證無疑地宣告越王劍也是凡品。

無疆笑容斂起,慍色再現:「說說你的非凡之品吧,寡人洗耳恭聽!」

張儀侃侃說道:「天下十大名劍,純鈞排名第三,大王可知排名第二、第一的又是何劍?」

無疆哼出一聲,冷冷說道:「這點常識寡人五歲即知,排名第一的名喚軒轅,排名第二的名喚湛盧!」

張儀淡淡一笑:「大王可曾見過二劍?」

無疆驚怔有頃,突然像是換了個人,身子趨前,兩眼眨也不眨地盯住張儀:「聽張子之言,難道見過?」

「不瞞大王,」張儀又是一笑,「儀自幼喜劍,之所以歷盡艱辛,深入雲夢山求拜鬼谷先生,為的就是求此二劍!」

張儀此言一出,滿場皆驚,無疆更是目瞪口呆。

賁成最先反應過來,急急問道:「請問張子,聽聞魏國上將軍龐涓曾拜鬼谷子為師,你可認識此人?」

「回賁將軍的話,」張儀微微點頭,「此人是在下師弟,與在下同窗三年,僅從先生那兒得了一點兒皮毛。」

無疆起身,緩緩走到張儀跟前,拉過張儀的雙手審看半晌,不無誠意道:「敢問張子,你這兩手可曾撫過二劍?」

「回稟大王,」張儀從容笑道,「儀在鬼谷從先生五年,日日撫摸,時時習練,不敢有片刻懈怠!」

無疆握緊張儀之手,轉對眾人,朗聲說道:「今日比劍,到此為止,諸位可以退去了!」

所有劍士盡皆退出。

倫琪急到外面,示意阮應龍撤去埋伏。

無疆親手扶起張儀:「張子請起,隨寡人劍室說話!」

「大王請!」

呂棕一頭大汗地踏完數百級台階,正欲拐向擊劍廳,見眾劍士紛紛走出來,正自錯愕,又見賁成一臉輕鬆地走出來,不知發生何事,急上前一步,攔住他道:「賁將軍,怎麼回事?」

賁成將台上之事約略講述一遍,不無嘆服道:「你引薦的這個人當真了得!」

呂棕拔腿奔下台去,遠遠望見從樹叢後面閃出的荊生,一臉興奮地叫道:「了不得,了不得,你家姑爺,真正了不得!」

觀他興奮之狀,荊生已知無礙,長長噓出一口氣:「姑爺呢?」

「被大王請入劍室了!」呂棕連喘幾口氣,「不瞞荊先生,呂棕隨大王十年有餘,至今尚未進過大王的劍室呢!」

香女喜極而泣。

越王無疆的劍室位於琅琊台的最東側,極其隱秘。

張儀、無疆跟隨司劍吏七彎八拐,走下數十級台階,來到一條石巷。

是一條死巷,並無門戶。張儀正自驚異,司劍吏旋動一隻樞紐,一聲悶響過後,現出一扇石門,門后是一條走廊。張儀三人又走一程,司劍吏再次按動樞紐,再現一個石門。

無疆指向石門,抱拳道:「劍室到了,張子請!」

張儀走進石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個巨大廳堂。廳堂三丈見方,由巨石砌成,靠東側是兩層窗子,各高半尺、寬三尺,由精銅鑄就,既可透光,又可觀海,縱使孩子也爬不進來。

廳堂四周的石壁上掛滿了各種各樣的寶劍。司劍吏引領無疆、張儀觀看一周,向張儀逐個介紹寶劍的名稱和來歷。

轉有一圈,無疆長嘆一聲:「不瞞張子,寡人收藏天下名劍二百六十有五柄,今日看來,皆為凡品。好在天下十大名劍,寡人獨得其四,也算有所寬慰!」

「乖乖,」張儀震驚,忖道,「天下十大名劍,此人獨佔其四,當真了得!」面上卻做漫不經心狀,微微一笑,淡淡問道:「敢問大王,十大名劍中大王藏有何劍?」

無疆應道:「純鈞張子已見過了,另外三劍,是幹將、莫邪和泰阿。」

張儀心中又是一震,口中卻撲哧一笑:「中原盛傳三劍失傳,不想卻在大王這兒!」

「不瞞張子,」說到家珍,無疆語氣自豪,「幹將、莫邪為先祖所傳,泰阿卻是寡人歷時三載,躬身訪得!」

「哦!」張儀掃視劍廳一圈,怔道,「好像它們不在此廳。」

「張子所言甚是。」無疆點頭,「四劍之中,寡人只將先王佩劍帶在身邊,以此勵志,另外三劍,皆藏於會稽山深處,秘不示人。不瞞張子,縱使倫愛卿、賁愛卿,也不知此事。今見張子是絕世高手,寡人方才言及它們!」

張儀揖道:「謝大王厚愛!」

無疆還禮:「寡人聊備薄酒,欲與張子同席歡飲,還望張子賞光。」

「能與大王共席而飲,張儀不勝榮幸。」

二人走出劍室,來到膳廳,早有僕從擺滿一席,皆是越地珍饈,海中奇鮮。無疆斟滿一爵,端起:「寡人敬張子一爵。」

「謝大王盛情!」張儀接過,端起一爵遞給無疆,「儀借大王佳釀,回敬大王!」

二人舉爵,相視一笑,各自飲下。

無疆又斟一爵,雙手呈給張儀:「請張子再飲一爵。」

張儀一飲而下,放下酒爵,看向無疆。

「張子痛快!」無疆爽朗笑道,「寡人亦飲一爵,聊陪張子!」

無疆自斟,飲下,將空爵擺在張儀的空爵旁邊,再次斟滿,二人對飲。

三爵飲畢,無疆拱手道:「張子,無疆一向爽直,不喜繞彎。今已酒過三爵,無疆有一不當之求,還望張子成全!」

聽到無疆不說寡人,改口無疆,張儀已知端底,抱拳道:「成全不敢,張儀謹聽大王吩咐!」

「聽聞張子言及軒轅、湛盧二劍,無疆心甚慕之。軒轅劍當是令師鬼谷先生的鎮宅之物,無疆不敢妄念。無疆願以幹將、莫邪、泰阿三劍,換取湛盧!」無疆轉坐為跪,連拜三拜,「無疆懇請張子言於令師,轉達無疆求劍痴情!」

張儀大怔,亦忙跪下對拜:「這這這大王真是一代劍痴啊!」

無疆起身:「愛劍而已!張子請坐!」

二人重新落席,又飲幾爵,無疆眼巴巴地望著張儀:「無疆所求,還望張子轉達!」

張儀搖頭。

「張子,」無疆眼珠兒一轉,「你可轉呈鬼谷先生,就說無疆額外奉送劍室里所藏的所有寶劍!」

張儀再次搖頭。

無疆急了,扔掉手中酒爵,再次跪下,對張儀又是三拜:「無疆豁出去了,先王這把純鈞,也送予他,可否?」

張儀長嘆一聲,再次轉坐為跪,對拜幾拜,又一次搖頭。

無疆臉上掛不住了,眉頭擰起,聲音冷顫:「請問張子,你家先生要什麼才肯交換?」

「大王有所不知,」張儀望著無疆,依舊平心靜氣,「莫說是大王所藏之劍,縱使大王將天下寶劍全部拿來,也難換來湛盧。」

無疆震驚:「這」

張儀微微一笑:「大王莫驚,且聽張儀一言。」

無疆急道:「張子請講!」

張儀略頓一頓,沉聲問道:「大王欲得湛盧,可知湛盧?」

無疆怔了一下,搖頭:「請張子教我!」

「欲知湛盧,須通劍道。大王劍術了得,敢問大王可知劍道?」

「劍亦有道?」無疆又是一怔,「請張子教我!」

「天有天道,劍有劍道。天下之劍,何止千萬?就劍道而論,卻是只有三劍。」

無疆大驚:「張子是說,天下只有三劍?」

「是的!」張儀心沉氣定,「第一劍名叫聖劍,第二劍名叫賢劍,第三劍,名叫俗劍!」

無疆不解,急問:「何為聖劍?」

張儀以手指天:「聖劍就是天下第一劍,又名天劍,也稱天道之劍,以道為背,以德為鋒,以陰陽為氣,以五行為柄,上可斷天光,下可絕地維。此劍為軒轅帝得之,人稱軒轅劍,傳至堯、舜、禹,歷時三帝,不翼而飛。」

無疆沉思有頃,若有所悟,微微點頭:「嗯,無疆明白了。請問張子,何為賢劍?」

張儀以手指地:「賢劍就是天下第二劍,又叫地劍,也叫天子之劍,以萬民為背,以賢臣為鋒,上應天道,下順地理,中和民意。此劍為周武王得之,世稱湛盧劍,傳遞十二世,至幽王時不翼而飛。」

無疆恍然大悟,急急說道:「無疆明白了!張子是說,軒轅、湛盧均是無形之劍。有形之劍,皆是俗劍。」

「大王聖明!」張儀拱手賀道,「俗劍又叫人劍,以精鋼為鋒,以合金為背,以冷森為氣,上可斬頭顱,下可剁雙足,中可破腑臟。」

無疆連連點頭:「是是是,張子所言極是。」

張儀接道:「天道有常,劍道亦然。自三代以來,聖劍失,方出賢劍。賢劍失,方出俗劍。聖劍唯有道者得之,賢劍唯有德者得之,至於俗劍,凡有力者,皆可得。」

無疆嘆服,拱手道:「聽張子之言,無疆茅塞頓開。無疆所藏,皆是俗劍。若要得到湛盧,無疆唯有德行天下,威服四海。」

張儀起身叩拜:「大王若有此志,儀也就不虛此行了。」

無疆雄心**,一把扯起張儀,不無感慨道:「不瞞張子,威服天下,正是無疆所欲!張子想必看到了,無疆徵調舟、陸三軍二十一萬,本為稱霸中原。今日看來,此志小了,無疆當效法武王,掌握湛盧,一統天下!」

「好!」張儀朗聲贊道,拱手,「大王欲得湛盧,儀願效微勞!」

無疆揖道:「有張子在側,無疆大業可成矣!」

「說起此事,」張儀轉入正題,「儀敢問大王,大軍集結於此,可為征伐齊地?」

「正是!」無疆不無自豪道,「無疆欲分舟、陸兩路伐齊,張子意下如何?」

張儀沉思良久,重重搖頭:「避虛而擊實,舍本而求末,儀竊以為不可。」

「哦?」無疆驚道,「張子教我!」

「如果不出草民所料,」張儀目視無疆,振振有詞,「大王必以三路攻齊,一路佯攻長城,一路繞至長城背後,截斷田忌退路,更有舟師由海路避實搗虛,直入臨淄。草民臆猜,敢問大王是否?」

無疆目瞪口呆,好半天,方才回過神來,抱拳問道:「如此絕密,張子何以知之?」

張儀微微一笑,亦拱手道:「在儀這裡,天下沒有絕密。」

「是是是,」無疆大是嘆服,「無疆忘了,張子是鬼谷先生高徒。」

「高徒不敢稱。」張儀應道,「儀竊以為,大王之策,仍不足以破齊。」

「請張子詳解。」

「大王請看,」張儀挪動盤碟,隨手擺出形勢圖,「此為長城,易守難攻,齊人更有強弓火弩守候。此為魯境,大王第二路奇兵必由此入,但據儀所知,齊人早有防備,齊公已經密晤魯公,兩國合力,在此布下巨形口袋,專候大王兵馬。至於大王舟師,齊人早在沿海各地布下警戒,尤其是臨淄一線,森嚴壁壘。舟師擅水戰,不習陸戰,只要齊人不下水,單在陸上守候,大王水師的優勢就被消解於無形。」

張儀的分析入情入理,無疆聽得毛骨悚然,半晌講不出話來。

「這且不說,」張儀不依不饒,繼續陳詞,「大王伐齊,另有三不利。」

「是何三不利?」無疆急問。

「大王伐齊,出師無名,而齊人保家衛國,是為義戰,此其一也;齊地富饒,兵精糧足,又在家門口作戰,後顧無憂,而大王粟米卻要不遠千里以舟船運送,更有楚人在後,時刻擔心其乘虛而入,此其二也;大王兵士多自江南水鄉而來,習水戰,不習陸戰,久居北方,必不服水土,如果戰局陷入膠著,冬季到來,將士不習北方嚴寒,戰力必失,此其三也。」

無疆長吸一口氣,良久無語。

「大王,」張儀接道,「有此三弊,儀是以認為,大王伐齊為不智之舉。」

「唉,」無疆長嘆一聲,「是倫琪誤我!以張子之見,無疆該當如何?」

「欲得湛盧,大王可掉頭伐楚。」

無疆眼睛大睜:「伐楚?」

「是的!」張儀加強語氣,「楚地廣袤,楚民眾多,大王只要得楚,即得天下大半。楚、越之民何止千萬,大王揮手之間,即可徵調大軍百萬。大王若以百萬雄師北伐中原,中原還不望風披靡?」

「這」無疆不無憂慮,「張子所言雖有道理,但楚地廣袤,楚民眾多,無疆伐楚,實無勝算哪!」

張儀爆出一笑:「大王何以如此懼楚呢?」

無疆多少有些尷尬:「不是懼它,是事發突然,無疆愚鈍,一時未想明白,還望張子指點。」

「在儀看來,」張儀笑道,「不是越人懼楚,而是楚懼越人。」

「哦?」無疆驚詫,「此言何解?」

「大王記得吳王闔閭嗎?闔閭僅以吳國之力,數萬之眾,一舉擊敗楚國數十萬大軍,取其郢都,掘其陵墓。吳軍如此了得,卻為越人所破,越人豈不是勝過吳人?大王今有吳越之眾,更有雄師二十一萬,遠非昔日闔閭所比,楚人何能不懼?」

經張儀這麼一番比較,無疆不得不服,點頭道:「嗯,張子所言,句句真實。請問張子,如果伐楚,無疆可有幾成勝算?」

「不是幾成,是完勝!」

「完勝?」無疆似是不信,目視張儀,「請張子詳解!」

「大王請聽!」張儀雙眉飛揚,「兩國相爭,得天時、地利、人和者勝。楚有景、昭、屈、斗、黃、項等八大世族,長期內爭,如伸指之掌。越人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如一隻拳頭。以拳對掌,大王首奪人和。楚地多水鄉,越人習水戰。楚地多平原,越人多山地。楚人若是攻越,山地易守難攻;越人若是伐楚,平原易攻難守。兩相比照,大王次佔地利。時下楚國重兵分作兩撥,一撥在西北漢中、宛城,與秦對壘,一撥在東北伐宋,與魏死戰。據儀所知,魏將龐涓已奪陘山十數城池,斬首楚將景合以下將士六萬,逼攻項城;昭陽被迫從宋國撤軍,與魏短兵相接;依昭陽之才,遠非儀之師弟龐涓對手。若是不出意外,此戰昭陽必敗。魏為中原霸主,楚與魏交兵,必出精銳,昭陽若敗,楚國精銳盡失,元氣必喪,大王再得天時。大王盡占天時、地利、人和三大利好,卻渾然不覺,仍在此處避虛搗實,坐失良機,儀竊為大王惜之!」

無疆沉思良久,拍案而起:「張子之言如雷貫耳,寡人再無疑慮,改道伐楚!」轉對廳外,「來人!」

侍臣叩道:「臣在!」

「召國師、賁將軍、阮將軍、呂大夫即刻議事!」

「臣領旨!」

小院里死一般地靜。香女、荊生各自閉目,相對而坐。

不知過有多久,香女睜開眼睛,神情開始不安,眼望荊生,小聲道:「荊叔,越王急召呂大人上殿,會不會又生枝節了?」

荊生搖頭:「想是不會。據老奴所知,迄今為止,除越王與倫琪之外,能進越王劍室的不過三人,一個是司劍吏,一個是大將軍賁成,再一個就是姑爺。」

香女不無憂慮:「正是因為這個,我才擔心。萬一越王」

話音未落,客棧外面傳來車馬聲。

荊生迎出,不一會兒,攜著呂棕的手走進院中。

望見呂棕神色,香女知無大礙,松出一口氣,起身見禮。

三人分賓主坐下,荊生問道:「呂大人,為何不見姑爺回來?」

呂棕抱拳贊道:「哎呀呀,你家姑爺真是好口才,大王要改道伐楚,阮將軍不服,但被姑爺駁得啞口無言,即使倫國師也不得不鬆口,同意大王棄齊伐楚。」

香女一臉驚喜,看向荊生。

「棄齊伐楚?」荊生佯作不知,「請問大人,大王為何要棄齊伐楚?」

呂棕笑道:「這得歸功於你家姑爺了!」遂將大殿辯論略述一遍,末了道,「大王當場頒旨伐楚,分為水陸兩路,溯江水而上,直搗郢都。」

香女急問:「夫君他人呢?」

「還在大王那兒呢。」呂棕應道,「看那樣子,一時三刻,姑爺是回不來的。」

琅琊台的觀海亭中,無疆南面而坐,張儀東向作陪,二人均將目光投向大海,遠眺水天一色的一片湛藍。果如阮將軍預言,自午時開始,大風驟起,海面波濤洶湧,大浪翻卷,但從如此之高的檯面上望去,幾丈高的浪頭竟如池中漣漪,唯有時隱時現的澎湃聲如雷貫耳,聲聲不絕。

這些日來,張儀的心一直懸著,直到此時,才算踏實下來,有雅興與無疆一道賞海。賞有一時,張儀側目望向無疆,見他觀海的神態如痴似醉,呵呵笑道:「大王在此日日觀海,可有膩味?」

「膩味?」無疆頗為奇怪地望著張儀,「大海杳無邊際,風雲際會,雪雨霧風,態勢萬變,晝夜陰晴,情趣各異,何來膩味?」

「如此說來,」張儀順口接道,「大王不僅愛劍,也愛這海了。」

「是的。」無疆點頭,目光再次移向大海,「人生不免一死。不瞞張子,無疆早就想好了,在那一刻到來時,無疆唯有兩個意願,一是死於高手劍下,二是葬於大海深處。」

張儀心頭一顫,抱拳:「大王坦蕩胸襟就如大海一般,儀敬服!」

無疆抱拳還禮:「越人都是這樣,日子久了,張子也就知道了。」略頓一頓,指著大海,「張子觀此大海,可有感喟?」

「不是感喟,」張儀望著大海,緩緩說道,「是敬畏。」

無疆贊道:「張子好言辭,應該敬畏!」

張儀將頭緩緩轉向無疆:「大王聽聞宋國的莊子否?」

「宋國莊子?」無疆搖頭,「無疆孤陋寡聞,不曾聽說此人。怎麼,此人也愛大海嗎?」

「是的,」張儀起身,轉向西側宋國方向,深深一揖,又轉對無疆,「儀在谷中時,有幸得讀莊子一篇妙文,寫的正是這大海。」

「哦?」無疆急問,「是何妙文,可否讓無疆分享?」

「此文名叫『秋水』,說的是夏末秋初,萬泉歸流,萬流歸水,萬水歸河,河伯聲勢大振,不可一世,攜巨水咆哮而下,及至大海,望洋而興嘆,自愧見笑於大方之家。」

無疆沉思有頃:「大海怎麼說?」

「大海說,」張儀侃侃而談,「對井蛙不可以語海,對夏蟲不可以語冰,對曲士不可以語道。你雖說出自崖縫,但一路走來,也算是見過世面,今見大海而自愧,是可以與你談談海了。」

無疆來勁了,傾身問道:「它怎麼談?」

「大海說,天下之水,莫大於海。萬川歸之,不知何時止,我從未盈滿;尾閭泄之,不知何時已,我從未虛少;春秋,我不變,水旱,我不知。受江河之流,不可以量數,我從未以為多。比形於天地,我猶如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

「噫,」無疆大是感慨,「這個故事,講的當是無疆了。」

張儀笑問:「大王何說此話?」

「未見張子之前,無疆一如那位河伯,在此僻壤浩浩然不可一世,及見張子,方知瀚海無邊啊!」

張儀起身叩道:「大王美譽,儀愧不敢當!」

「呵呵呵,」無疆起身,扶起張儀,「張子莫要自謙!張子之才,無疆由衷嘆服。無疆欲學中原官制,拜張子為相,舉國而聽張子,不知張子意下如何?」

「謝大王器重。」張儀拱手謝道,「只是大王所請,儀目下不能從命。」

「哦?」無疆不無驚訝,「此是為何?」

「因為儀還有一件大事欲做。」

無疆急問:「是何大事,能否告知無疆?」

「儀須去郢都一趟。」

「郢都?」無疆更是詫異,「我大軍伐楚在即,張子不助無疆,反去郢都,這」

「呵呵,」張儀意味深長地笑了一下,「大王,有儀在楚,豈不是」

無疆似也明白過來:「張子是說至楚內應?」

張儀抱拳應道:「大王聖明!」

「只是,」無疆沉思一時,不無憂慮道,「如果楚王不聽張子,又該如何?」

「在下有這個,」張儀笑笑,伸出舌頭,「如果楚王不是傻子,應當聽儀!」

「敢問張子,欲以何說服楚王,如何內應我大軍?」無疆問道。

「第一步,面謁楚王;第二步,取信於楚王;第三步,將楚軍部署及楚王籌謀密函大王;第四步,在楚獲取權柄,與大王裡應外合。」

「好!」無疆握拳贊道,「有張子內應,破楚無憂矣!」眉頭微揚,「張子此行,可要無疆做點什麼?」

「不需要什麼,」張儀拱手,「謝大王關愛!」

無疆略略一想:「聽聞楚王偏好珍珠,無疆予你南海寶珠二十顆,也好有個進身之禮?」

「謝大王。」

無疆即叫內侍取來南海珍珠二十顆,交予張儀:「張子此來,無疆受益匪淺。張子此去,無疆亦當有所表示才是。請問張子,需要什麼盡可說來,只要無疆擁有,必雙手奉送。」

張儀想有一時,望向無疆:「儀求大王藏劍一把,留個念想。」

「走,」無疆起身,「劍廳里選去。」

二人隨司劍吏再入劍廳,無疆指著琳琅滿目的寶劍,對張儀道:「這裡的藏劍,除純鈞為先王所遺,無疆不敢相贈之外,其餘藏劍,張子隨便挑選。」

張儀拱手道:「謝大王。」

無疆興緻頗高,上前親自介紹:「張子,此劍你已看過了,是文種的配劍——屬鏤,再前面那柄,你道是誰的?是孫武子的。據說此劍吳王闔閭配過,後來贈予孫武,孫武就是用它斬了闔閭的兩位愛妃」

張儀挨個看過,卻是一個也未選中。眼看就要走到盡頭,張儀目光一亮,落在一柄裝飾精美的女子佩劍上。

「呵呵呵,」無疆笑道,「此劍亦稱美人劍,是吳王夫差贈送美人西施的。」

張儀拿過此劍,細審幾眼,轉對無疆:「就是此劍了。」

無疆怔了下,撲哧笑道:「敢問張子,此劍可是贈送美人的?」

「大王聖明。」張儀回以一笑。

「哈哈哈哈,」無疆長笑數聲,「人說無疆是劍痴,張子當是一個情痴了!」

張儀面上微紅,抱拳道:「讓大王見笑了。」

無疆又樂一時,斂笑道:「不說這個了,無疆還有一事請教張子。」

「儀知無不言。」

無疆盯住張儀,目光真誠:「無疆苦思數日,仍未悟出張子的后發先至之術。此處並無他人,無疆懇求張子能出一語點撥。」

「點撥不敢。」張儀微微笑道,「儀問大王,出劍之時,劍在何處?」

「劍在手中。」

張儀連連搖頭。

無疆怔了:「劍不在手中,卻在何處?」

張儀指指心窩:「劍在這兒,在心中。」

「劍在心中?」無疆顯然沒有明白過來,大睜兩眼望著張儀。

「正是。」張儀靜氣凝神,「劍在手中,心不動劍動;劍在心中,劍不動心動。」

無疆凝眉良久,恍然大悟道:「張子一語,無疆茅塞頓開!劍動心不動,說的是劍已發,心未至;劍未動心動,說的是劍未發,心卻至。心即意念,張子重在劍意合一,劍隨心動。」

「大王聖明!」張儀拱手賀道,「天人合一,可成道人。劍意合一,可成劍人。」

「是哩,是哩,」無疆連連點頭,大是嘆服,「劍再快,也沒有意念快。張子果是天下第一劍士,無疆敬服!」

「謝大王褒獎。」

張儀拜辭無疆,乘王輦回到客棧,如英雄凱旋。

香女、荊生及貼身僕從迎出店外,無不叩拜。張儀下車,扶起香女,攜其手步入廳中,從腰中解下一劍,遞給她道:「香女,看在下帶回什麼來著?」

香女接過審看,見劍鞘鑲滿金玉珠寶,華美無比,拔劍出鞘,失聲驚叫:「天哪,西子劍!」

「呵呵呵,」張儀笑道,「請問香女,此劍如何?」

香女嘆道:「天下寶劍,丈夫之劍首推純鈞,女子之劍就是它了!」

「呵呵呵,」張儀笑道,「香女既識此劍,喜歡它否?」

對於自幼嗜劍如命的香女來說,豈有不愛之理,是以連連點頭,一臉痴迷。

「好吧,」張儀笑道,「若是喜歡,從今日起,它就歸你了!」

「歸我?」香女不可置信地盯住張儀,「此劍當是越王的寶貝呀!」

「昨日它是越王的,」張儀淡淡一笑,「今日它歸香女了。」

香女小心翼翼地將劍插回鞘中,輕聲問道:「是越王贈送夫君的?」

「不不不!」張儀連連搖頭,「是在下向他討要的!」

「是專為奴家討的?」香女歪頭問道。

「就算是吧!」張儀支應一句,似又想起什麼,撲哧一笑,「為討此劍,在下還惹無疆那廝一陣好笑呢。」

香女驚愕:「他笑什麼?」

「他笑在下是個情痴。」

聽到「情痴」二字,香女兩眼凝視張儀,淚水滿盈,一步一步地挪過來,將頭伏在張儀胸前,聲音哽咽:「夫君」

見香女如此激動,如此知情識趣,張儀兩眼微閉,眼前浮出玉蟬兒的身影,內中一陣悸動,伸手輕撫香女的秀髮,喃聲說道:「蟬兒,張儀無福,只能祝福你了。」

香女聽得真切,細想此話,卻是雲里霧裡,抬頭問道:「夫君,蟬兒是誰?」

張儀兩眼望向廳外,神情恍惚:「蟬兒是誰,你是不會知道的。」

看到張儀仍在盯著廳外,香女順眼望去,看到院中有棵大樹,恍然大悟道:「香女知道了,夫君說的蟬兒想必就是那些伏於樹間以露為食,能歌會唱的蟲兒。不過,我們越人不叫它蟬兒,叫它『知了』,因它一到夏日,總是日夜不停地唱著『知了——知了——』。」

「唉,」張儀依舊望著廳外,輕嘆一聲,「這『知了』不是那『蟬兒』,你只知『知了』,哪知蟬兒?」

香女怔了下,連連點頭:「嗯嗯嗯,香女明白。想那鬼谷里,每到夏秋,必是日日可見蟬飛,夜夜可聞蟬鳴,夫君看到那樹,必是思念鬼谷了。」略頓一頓,「眼下尚是暮春,並無蟬兒。不過夫君放心,待夏日來時,香女定為夫君捉上幾隻,讓它們日日為夫君歌唱。」

張儀收回目光,苦笑一聲,正欲說話,荊生進來,見二人狀甚親密,頓住步子。張儀聽到聲音,推開香女,轉對荊生道:「荊兄,準備車馬,上路。」

「好的,」荊生應道,「姑爺,去哪兒?」

「郢都。」

「老奴遵命!」

「聽說方今楚王酷愛對弈,可有此事?」

「正是,」荊生笑道,「老奴聽景大人講過。」

「幫我做只棋枰。」

「棋枰?」

張儀拿出一塊絲絹:「照這上面所畫,標有尺寸,用老楠木。」

荊生接過:「老奴這就安排,保證姑爺一到郢都,就能看到棋枰!」

張儀笑了。

楚國郢都南鄰江水,東臨雲夢澤,西依巴山,北望武當、桐柏,物產豐富,地理位置優越,楚文王時由丹陽徙此,至威王時已歷三百餘年,民眾摩肩接踵,甚是繁華。

在郢都東南約四十里處是一大澤,喚作雲夢澤,澤邊有一土陵,二百年前楚靈王在此大興土木,建一離宮,名曰章華宮。章華宮方圓四十里,中有一台,高三十仞,在琅琊台未建之前,是列國的最高建築。傳聞靈王建成此台後,召集宮女、園丁和奴僕三千餘人在此居住。靈王崇尚細腰,宮中嬪妃無不節食束身,弱不禁風,每每登臨此台,均需休息三次,因而此台也稱「三休台」,章華宮亦稱細腰宮。

同歷代楚王一樣,楚威王熊商亦喜此宮,每年仲春二月都要離開郢都到此賞游,一直住到五月仲夏。在此期間,大小國事盡皆托於太子。

這年春末夏初,午後時分,位於三休台上的觀波亭中,年過五旬的威王正在亭中與幾個宮娥嬉戲。威王黑巾蒙眼,東撲西摸。一位妃子與七八個宮娥四面圍住威王,咯咯嬉笑,東躲西閃。

正在此時,留守郢都主政的太子熊槐急急慌慌地走上亭子,內宰誠惶誠恐地跟在身後。

見到此景,太子槐一下子怔了。正在咯咯嬉笑的妃子及眾宮娥見到太子,無不粉面含羞,以袖掩面,急急避往一側。

陡然間聽不到嬉笑聲,楚威王一邊仍在摸索,一邊喊道:「愛妃!愛妃——」

太子緩緩跪下,連拜三拜,沉聲說道:「兒臣叩見父王!」

楚威王一把扯下黑巾,見太子跪在地上,面色尷尬,狠瞪內宰一眼,轉對愛妃,厲聲斥道:「還不退下?」

妃子與眾宮娥急急退下。

楚威王走至席前,並膝坐下:「平身吧。」

太子槐謝過,不等起身先自奏道:「啟稟父王,兒臣有緊急軍情奏報!」

楚威王漸漸恢復威儀:「說吧,可是項城戰事?」

「是邊關急報!」

楚威王眉頭緊皺:「何處邊關?」

「東越邊關!」太子槐從袖中摸出急報,雙手呈上,「鎮守昭關的卞將軍急報,越國伐齊大軍已於三十日前離開琅琊,兵分兩路,掉頭南下,大舉犯我!」

「哦?」楚威王接過急報,不及去看,驚問,「多少人馬?」

「陸路十五萬,戰車五百乘,已過廣陵,正沿江水北岸逼向昭關;水路六萬,有大船一百艘,中船兩百艘,小船無數,多運載兵械糧草,正沿江水上行,不出十日,可至長岸。若不阻擊,三十日後,水路可達雲夢澤,逼迫郢都。陸路一旦突破昭關,必將長驅直入,與水路呼應。」

楚威王凝眉沉思,有頃,抬頭問道:「項城可有音訊?」

太子槐遲疑一下,緩緩說道:「昭陽仍與魏人在長平、召陵一線對峙,前日表奏,若要擊敗魏人,收復陘山,仍需增兵五萬。」

「哼!」楚威王臉色一沉,鼻孔里哼道,「他已損去六萬精兵,還有臉增兵?」

「父王,」太子槐急道,「眼下急務不在項城,而在越人!」

「是啊,」楚威王點頭,沉下氣來,安撫他道,「越人一時三刻打不過來,槐兒不必急切。你可回宮穩定朝局,讓景舍速來章華!」

「兒臣遵旨!」

看到太子槐漸去漸遠,楚威王緩緩閉上眼去,有頃,大叫:「來人!」

內宰急至,跪在地上,叩道:「臣在!」

楚威王冷冷說道:「你可知罪?」

內宰再叩,泣道:「臣知罪!臣攔住殿下,要殿下稍候片刻,待臣稟過大王,可殿下心急如火,只是不聽!」

「好吧,既往不咎。自今日始,無論何人再上此台,你須稟報寡人,違者以抗旨罪論處!」

內宰再叩:「臣謝大王不罪之恩!」

「密召昭陽、屈匄,要他們火速返郢,直接來章華台!」

「臣領旨!」

郢都,楚宮三水環繞,從正門不遠處流過的一條名喚麗水,寬約數丈,水清流緩,岸邊楊柳依依,百花競艷。一排街市臨水而建,靠近宮城的一端立著一家奢華客棧,名喚棲鳳樓。

將近中午時分,一輛駟馬豪車停在棲鳳樓門前,太子槐的貼身侍臣靳(jì

)尚從車上跳下,大踏步走進。早有幾人迎上,見過禮,將他引至樓上。荊地潮濕,尤其是這種臨河客棧,因而,雅室大多設在樓上。

室中端坐一人,正是荊生。

見靳尚進來,荊生起身揖道:「在下荊生見過靳大人!」

靳尚回揖:「靳尚見過荊先生。」

荊生指著上首席位:「靳大人請坐!」

靳尚也不客套,走前幾步,並膝坐了。見荊生也於陪位坐下,靳尚方從袖中摸出一份拜帖擺在几案上,開門見山:「這封拜帖可是荊先生髮的?」

「正是。」荊生抱拳應道,「在下冒昧打擾靳大人,還望大人見諒。」

靳尚略略抱拳,算是還禮:「在下與荊先生素昧平生,荊先生面見在下,不知有何見教?」

「大人可知公孫肉林?」

靳尚眼睛一亮:「久聞大名!聽說楚人一半肉食皆為肉林所供,可有此事?」

「皆是傳聞,」荊生微微一笑,「公孫肉林不過是供應楚地北方二十四邑的肉食,僅此而已。」

「二十四邑肉食!」靳尚驚道,「這生意也夠大了!荊先生是」

「在下不才,奉公孫先生之命,暫時照管肉林生意。」

靳尚肅然起敬,抱拳賀道:「荊先生有能力經營這麼大的攤子,在下敬服。」

「謝靳大人抬愛。」荊生還過一禮,侃侃說道,「承蒙靳大人庇佑,這些年來,肉林生意才算做大。在下此番來郢,公孫先生再三叮囑,務要在下拜會大人,面謝大人提攜之恩!」

「庇佑?」靳尚一怔,「荊先生別是弄錯了,在下不曾認識公孫先生,何來庇佑之說?」

「大德不言,」荊生抱拳道,「靳大人幫下大忙卻不言功,實令在下欽敬!」

「這」靳尚更是惶惑,「在下愚笨,還請荊先生明言。」

「大人可曾認識景翠將軍?」

靳尚點頭:「他是在下朋友。」

「五年前大人與景翠將軍同往宛城,可否贊過宛城肉食?」

靳尚想有一時,點頭道:「嗯,好像有過這麼回事。那日吃酒,嘗到宛城肉食,覺得味道鮮美,種類甚多,曾對景翠議過此事。」

「這就是了!」荊生笑道,「靳大人的讚歎馬上傳至南陽郡守景合將軍耳中,景將軍一聲令下,南陽郡屬下二十四邑的肉食供應,就都交給公孫肉林了!」

靳尚震驚:「這是真的?」

「句句屬實。」荊生從几案下拿出一隻裝飾精美的禮盒,輕輕推至靳尚幾前,「公孫先生感念大人的提攜大恩,早欲報答,只無機緣。此番在下陪同我家姑爺、姑娘至郢,公孫先生特別備下薄禮,定要在下面謝大人。禮物雖薄,情意卻重,還望大人不棄!」

靳尚打開禮盒,看到內中竟是二十顆稀世珍珠,價值不可估量,急抱拳道:「荊先生,這公孫先生如此大禮,叫在下如何敢收?」

「大人莫要客套!」荊生抱拳還禮,「我家姑爺說了,若是能與大人結交,縱使千金,又有何惜哉。」

靳尚再次抱拳:「請荊先生轉呈你家姑爺,就說他這個朋友,靳尚願意結交。」

「謝大人!」

「請問荊先生,姑爺、姑娘此來郢都,可有在下幫忙之處?」

荊生略一遲疑,點頭道:「大人既然問起,姑爺倒有一事相求。」

「哦?」靳尚望著荊生,「只要在下力所能及,荊先生盡可說來。」

荊生撲哧笑道:「說起此事,倒有幾分好笑。姑爺是個天生棋迷,不知從何處聽聞殿下棋藝高超,不遠千里來郢,一心欲向殿下討教。」

「殿下棋藝高超?」靳尚一怔,沉思有頃,搖頭道,「在下侍奉殿下數年,未曾見過殿下與人對弈,不知你家姑爺從何處聽聞此事?」

荊生搖頭:「在下也是不知。」

靳尚將禮盒合上,推予荊生:「荊先生,姑爺之請,在下恐難從命。公孫先生的厚禮,也請荊先生」

荊生將禮盒再推回來,笑道:「靳大人,公孫先生的謝禮與姑爺所請風馬牛不相及,大人莫再推拒。」

「那」靳尚略略一怔,「姑爺那兒在下如何交代?」

荊生從袖中摸出一封信函:「只要大人能將此函轉呈殿下,姑爺也就感念不盡了。」

靳尚接過書信,細細審看一遍,見並無異樣,抬頭問道:「請問荊先生,是何書函?」

「大人放心,」荊生笑道,「是我家姑爺親筆所寫,斷無冒犯之語。姑爺說了,只要殿下讀到此信,就一定會親來客棧,邀請姑爺前往手談。」

靳尚拱手道:「既是此說,在下信你。荊先生,若無他事,在下告辭!」說罷將信納入袖中,拱手揖過,走下樓去。

荊生提上禮盒,跟在身後,送他到車上,將禮盒放他身邊,拱手作別。

二樓的另一套雅室里,香女撥開窗帘,望著靳尚上車的背影,轉對張儀道:「夫君,這事兒能成嗎?」

張儀探出頭來,朝靳尚瞟去一眼,微微一笑,轉身走回室內,指著几案上的琴道:「你的琴藝大有長進,得抓緊習練才是。」

香女「嗯」了一聲,回身坐到琴前。

太子槐正與奉命前來的景翠、屈匄、逢侯丑三位年少愛將商議眼前危局,靳尚匆匆走進,叩道:「臣叩見殿下!」

「靳尚,」太子槐白他一眼,「景將軍他們早已到了,本宮使人四處尋你,皆說不見,何處去了?」

「回稟殿下,」靳尚看一眼景翠,「臣接到請帖,前往拜見景將軍的一個友人去了!」

「在下的友人?」景翠一怔,「何人?」

「是位姓荊的,從葉城來。」

景翠急切問道:「可是公孫肉林的荊先生?」

「正是。」

「公孫肉林?」太子槐臉色一沉,「一個賣肉的為何請你?」

「回稟殿下,」靳尚應道,「此人有個姑爺名叫張儀,是中原士子,深諳黑白之道。此人不知從何處聽聞殿下棋藝高深,特來郢都,欲向殿下討教。荊先生不知景將軍已經回郢,聽聞臣侍奉殿下,特別使人登門求請。」

「向本宮討教棋藝?」太子槐先是一怔,繼而冷笑一聲,「國難當頭,莫說本宮不善弈棋,即使善弈,眼下何來這份閑心!」轉視靳尚,「你是如何回復他的?」

「回稟殿下,」靳尚眼珠兒一轉,「臣聽聞此事,甚覺可笑。只是有礙於景將軍面子,不便發作,推說殿下國事繁忙,沒有閑心對弈,要他速離郢地,尋他人對弈去。」

「嗯,」太子槐點頭,「回得甚好。後來呢?」

「那位姓荊的不肯罷休,從袖中掏出一信,務要臣轉呈殿下,並說殿下看到此信,一定會於百忙之中,親來客棧與他家姑爺手談。」

眾人盡皆怔了。

太子槐緩緩轉頭面向靳尚:「書信何在?」

靳尚從袖中摸出一書,膝行幾步,雙手呈上。

太子槐拆開一看,見裡面是一帛書,帛書上僅有七字:「殿下欲弈天下否?」

太子槐神色立變,匆匆將帛書疊起,納入袖中,轉對靳尚:「此人現在何處?」

「回稟殿下,就在麗水旁邊的那家客棧。」

太子槐忽地起身:「快,擺駕客棧,本宮這就與他手談!」

「臣遵命!」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鬼谷子的局.卷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網游競技 鬼谷子的局.卷六
上一章下一章

第052章| 吐利舌三劍貫通 誓壯志越軍轉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