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治民有術

第三十八章 治民有術

黃龍五年(799年)一月,王晉等人回到了裕縣。

雖然告假近兩個月,但縣署積壓的公務並不多,一是因為正值年節,朝廷自上而下的事務都少了很多;二是縣署有索秀玉、崔斯立等副長官留守,一般的公務他們可自行處置。

再一個原因便是因為此時的人口遠不如後世多,加上民風淳樸,且王晉懂得適當放權,縣署的政務並不繁多;不過說是民風淳樸,其實是百姓不太願意和衙門(政府)打交道,一般遇到什麼事情,總是找德高望重的士紳鄉老私下解決,除非遇到重大的事情,才不得不求助「父母官」。

正是因為此,王晉便將一些不重大但瑣碎的民事糾紛,委託鄉里有德學、且為民眾所敬重的長者配合自己共同處理。這裏講的「配合」和「共同處理」,其實就是他自己當甩手掌柜,讓鄉老們先行處理完后,再交給縣署審核裁定。如此這般,便大大精簡了衙門公務,一些不必要的事情不再佔用政府資源。

不過交給下面士紳、鄉老、里胥們一定權勢,有利也有弊,很可能一些心機狡詐之人,會從徇私舞弊、為非作歹;或者他們自認為公平、公正的處理決定,也可能會有錯誤。這便需要負責最後審核的縣署這一關,要認真地把好關。

這次,王晉回來后,先將緊急的幾件朝廷公務解決,然後所做的首要事情便是審核下面遞交的「處理報告」,結果,便從發現了一件很讓他惱火的案子。

這件被鄉老們輕描淡寫處置的事情是這樣的:說是槐樹鄉有個叫江伯兒的非常孝順之人,因母親生病,割脅入葯,服之不愈,又禱於神,許願說如能使母親病癒,願殺子以祀。後來母親病好了,他果真把一個已有三歲的兒子殺了祀神。可這算是「孝」行呢,還算是惡行?知悉內情后,族老士紳們吃不準,不過感懷他的誠孝之心,暫裁定為「雖嫌愚酷,情有可原」,擬罰他服苦役半年以示懲戒。

這份「處理報告」遞交縣署后,凌淮便覺得鄉老的處置有些欠妥,依著王大人的性格,絕對不會附議。於是等王晉回來后,稟上的第一份報告便是這件事情,王晉果然大怒,道這是「兇殺之案」,長者之輩何敢自作主張,又氣憤地說:「本是父子天倫,百姓無知,迷信昧心竟殺其子,此乃滅絕倫理之慘事!責令嚴辦!」

於是下令將江伯兒逮起來,審問后供認不諱,先打一百杖,然後經上面審核無議,發配南海之島充作軍夫。

這件「愚孝案「后,王晉對下面放權開始謹慎起來,嚴格規定了鄉老們可以插手和不可插手的具體事務範圍;並嚴責他們,即使看似再微小之事,也需認真細緻對待,倘若發生差錯和過失,也會按照事情的嚴重性,查辦有關人等的責任。

不過總的來說,由社會威望人士,協助政府管理教導民眾,確實能夠取得單純由縣署不能夠達到的效果;而且還能節約公務人員,提高辦事效率,將官吏們的主要精力從繁雜而瑣碎的民事煩擾解脫出來,從而更好地去解決朝廷頒佈下來的重要公事。

所以,因為政績優秀而多次被朝廷和刺史嘉獎時,王晉總是認為那並不是自己能力過人的緣故,只是善於合理安排「政府資源「而已。

……………………………………

雖然王晉偷懶當了「甩手掌柜「,但並不表示他對治下百姓完全放任不管,相反,王晉很注意觀察和收集民眾的所思所想。

在制度下,平民百姓是一個非常膽小、懦弱的群體,所以有人曾將他們比喻為「綿羊」。因此,王晉知道,正常情況下,以自己「官人」的身份去接觸他們、詢問他們,未必會得到真實的反映,於是公告說:如果大家有什麼想說給本官聽的,不管是好的、壞的,讚美的、批評的,檢舉的、保薦的,都可以張貼在衙門外的「公牆」上,以讓本人看到。

在公的後面,還強調一句:但不許誹謗朝廷,有敢犯者以重罪處之。這是因為王晉不希望淘寶網女裝天貓淘寶商城淘寶網女裝冬裝外套www.taobar8.com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女裝夏款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裙子淘寶網女裝夏裝新款淘寶網夏裝新款裙子淘寶網女裝2012商城淘寶網女裝春裝連衣裙淘寶網女裝商城購物www.suduwo.com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淘寶網女裝冬裝羽絨服淘寶網女裝天貓商城淘寶網天貓商城淘寶網女裝秋裝購物www.pingjiatao.comwww.taohu8.com淘寶網女裝冬裝新款www.tmalsc.com淘寶網女裝冬款自己下轄的地方,成為對朝廷不滿者的溫床而生出諸般是非。

上面所說的「公牆」,便是衙門外面的「八字牆」。俗話說「衙門八字朝南開」,衙門所以要朝南開,為的是天下官署建築都有坐北朝南的講究,以此體現尊貴;而八字的來由,是因為按照制度,所有官衙的大門左右,照例要分列兩道磚牆,沿門側呈斜線往左右前方擴散開去,轉折成一30度的角,剛巧像個「八」字形狀。大門敞開不閉,磚牆似乎也變作了兩扇門板的延伸,這就成了「衙門八字朝南開」的由來。

設計出「八字牆」,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為了張貼官府的「書」、「教令」、「告示」、皇帝的「聖喻」。如《嚴拿逃凶逸犯示》、《禁止地棍騷擾示》、《禁止土妓流娼窩匪示》等等,一方面是傳達朝廷和上級官府的諭示;另一方面是是張貼本縣長官發佈的告示或禁令。因為「八字牆」寬廣顯目,很方便民眾閱讀和引起注意。

從上面可以看出,以前,「八字牆」的目的主要是張貼政府公,百姓偷偷張貼上的那叫「揭貼」,是要被嚴厲打擊的,而現在王晉竟然允許民眾貼上意見、建議和想法,頗讓人有些吃驚和懷疑。

疑慮下,大部分謹慎的人便旁壁觀望,而有些膽大包天之輩或者對王晉異常信任之百姓,便試着偷偷張貼上自己的一些想法,結果,王晉很快就依他們的建議做了回復,並照樣張貼在「公牆」上,以讓公眾看到。

當然,這個過程,還是免不了有些渾水摸魚、胡言亂語之輩,雖然他們的言論沒有觸及「底線」,但不是言之無味,就是純粹湊熱鬧瞎起鬨,王晉暗派人警告了他們一番,這是為了避免縱容下去,出現一些不好的現象,同時也是為了避免魚蝦混雜,破壞了自己的本意。畢竟,他的根本目的不是為了啟發民智,主要還是想獲取一些百姓間的信息,做到心有數和便於管理。

後來,王晉的這個辦法,確實取得了他預期的收穫,不過施行時間久后,卻產生了一個誰也沒料到的副作用:那便是因為「欲所言」的百姓漸漸多起來,需要張貼的東西太多了,其後,衙署大門前那一堵正對着大門的「照壁」,也被派上了公告欄的用場。因其處於可供通行的衙前道路上,更方便大家停足仰觀,故有後來居上的趨勢,而這個從前威嚴肅穆很少有人敢停駐的「照壁」,卻也因為被百姓「寵愛」,而備受糟蹋。

不久后,縣署的公人們便發現「照壁」下面,滿地都是些牛糞污物,這滿地牛糞驢尿,卻正是鄉民牽牲畜進城,路過衙門觀看告示和揭帖后留下的「紀念物」。無奈下,王晉只得讓在遠處的廣場上專門開闢一處地方,作為栓牲口之用,規定衙門前不得駐留牲畜。

除了「收集民情」外,王晉也注意和百姓的親近和互動,他常常參加一些當地的風俗活動,與民同樂。比如「鄉飲酒禮」就是一項很能促進官民關係的習俗。

這裏說的「鄉飲酒禮」是一種古俗學禮,每年初春、仲冬縣署都會邀請鄉里各路賢人和普通百姓,舉行非常隆重的儀式,以示對知識、人才的尊重,不僅有「勸化民風」的作用,而且是官府和民眾接觸交流的良好機會之一。

飲酒禮儀又分為:迎賓、洗爵、行拜禮……等等十二個步驟,由縣署官員充當「主人」,由賢者、能人做「嘉賓」,普通百姓做「觀眾」。

正式飲酒的時候,先是要由「主人」恭敬地敬嘉賓和觀眾一杯,然後「賓客」將酒杯舉在腰間,向「主人」鞠兩躬,「主人」作揖還禮后,「賓客」再慢慢地將杯的米酒喝下,為了表示對「主人」的尊敬,杯里的酒還不能全部喝完。隨後,由嘉賓帶領大家包括主人,齊聲朗誦《關雎》、《鹿鳴》等《詩經》的名篇。整個儀式持續近一個半時辰,12個步驟才能一一演示完。

其,「鄉飲酒禮」對於服飾也是有嚴格要求的,普通觀眾要穿過節時穿的「喜服」,衣裳不整者會被禁止入內;嘉賓穿長袍儒服,手捧古籍;而作為主人的官員,必須穿只有參加祭祀、宴享、朝賀、拜表等重要典禮時才用的「朝服」(也就是現代的禮服)。

大周的官員,一般有三種制服:朝服、公服、常服。因為「朝服」是出席典禮時的穿戴,照例要有許多光燦奪目的裝飾,以示隆重,這些飾物叫「法物」法物越珍貴,代表身份越高貴。

除了法物外,身份的高低還以「朝服」和「公服」的顏色和紋飾區別尊卑,這就是「滿朝朱紫貴」一類句子的出典。而王晉現在是從七品縣令,按照「朱、紫、緋、綠、青」五等排列,他應該着裝為「綠色」。

而「綠色」還遠不能稱為身份高貴,這是王晉的遺憾,也是很多低級官員的遺憾,在平遙縣的時候,王晉常聽縣令李翱吟一首詩:「出身三十年,發白衣仍碧。日暮依朱門,從未染袍赤。」,這便是感慨自己入仕數十年,卻遠遠沒有踏入重要領導層的悲哀。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宦海夜雨十年燈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言情穿越 宦海夜雨十年燈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治民有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