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先天地

有物先天地

有物先天地

畫家形跡

丁雲鵬(1547—1628),字南羽,號聖華居士,安徽休寧人。工畫人物、佛像,得吳道子法,白描學李公麟,設色學錢選,以精工見長。兼工山水,亦擅花卉,傳世作品有《漉酒圖》、《三教圖》、《六祖像圖》等。

三教圖軸明·丁雲鵬

一縷禪思

在中國思想文化的發展過程中,儒、釋、道三家歷來有不解之緣。而禪宗作為佛教的重要門派,更是如此。傅大士的這首詩偈,可以說是對老子《道德經》的註解。眾多的文人墨客,對佛學及老莊只得皮毛,未能得其心髓,而傅大士及後來的禪師們,在這方面就大不相同了。

老子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傅大士則說「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可以說基本是從老子那裏脫出來的。老子所言的是道,一般人把這個道看做是外在的、神秘的、可望而不可即的。真實的景象卻不是這樣,因為這個道,原本就在我們的身心之中,它無形無相,是我們不生不滅的「自性」。如果大道在外,那麼人們就永遠無法得到了。正是因為大道就在我們自身的身心之中,你才可以因之而修,因之而得,因之而證,因之而成就。在這裏,禪、道幾乎是一個理論了,因為禪家也是認為「佛在心裏頭」的。

「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調。」既然道在心裏頭,那就當然的不以四時變幻和外物所左右,而是成為萬象之主。傅大士正處在魏晉南北朝玄學清談的時代,他一反那種對佛教、老莊的外在化的理解,而把這一切納於自己的心性之中,自己在萬法、萬象,包括一切經論中當家作「主」,不以他人的是非為是非,不理會那些榮枯無常的社會現象及文化現象,獨往獨來,無怪他能贏得當時及後人們的尊崇,也無愧於「大士」這一稱號。要知道,「大士」在當時就是菩薩的意思。

禪詩偈語

有物先天地,無形本寂寥。能為萬象主,不逐四時凋。

——傅大士

讀畫片語

此圖繪佛、道、儒三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於一圖之中,似正在辯經論道,體現了明代「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潮。畫面中釋氏趺坐於兩株菩提樹下成為畫面主體,老子坐於蒲草之上,與一身士大夫打扮的孔子相對。三人用筆略有差別,以高古遊絲描及鐵線描繪寫衣紋,質感不同。人物形象古拙,色彩明麗,為一幅上品之作。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一詩一畫一菩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一詩一畫一菩提
上一章下一章

有物先天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