願生有去處,心有歸途

願生有去處,心有歸途

願生有去處,心有歸途

從哪裏來,到哪裏去?

佛說:從來處來,向去處去。

我不信任何宗教,但我信大自然,到目前為止,大自然為我解答了所有的人生困惑。

我家背後的大山裏有近萬畝珍貴的柳杉森林,傳說這種樹製造出來的負離子是其他樹種的1.5倍,反正就是對身體特別得有益。

長期在森林裏漫步,漸漸就弄明白了為什麼同樣的柳杉樹種,會長得形態差異。

但凡生長得很濃密的柳杉森林,在樹間的距離很近的地方,所有的柳杉的樹榦都是筆直的,並且粗長的樹榦沒有任何枝丫和葉子,只有最高處不大的樹冠枝葉茂盛,這些樹幾乎都長成同樣的模樣,一是因為樹太濃密所以可以共同抵禦風雨雷電;二是因為長得太過密集,只有樹頂才可以遇見陽光,所以這些大樹只有樹頂才長有枝葉,柳杉真是沒有一絲一毫的矯情,長期見不到陽光的枝葉就是累贅,必須死掉,於是這些樹像是撐著長杆子的雨傘,在形態上樹冠與樹榦的比例嚴重失衡。

同樣是柳杉樹,在開闊地卻長成完全不同的模樣,樹榦上的枝葉豐滿圓潤,一棵樹會長成標準的圓錐形態。

而在密集森林的邊緣地帶,常常可以見到只有一面樹榦長有枝葉的柳杉樹,形態顯得非常怪異,像一個千手觀音,只有一邊的身體長出了無數的手臂,另一邊的身體卻空空蕩蕩,這不過是因為這些樹只有長出枝條的這一面,才可以見到陽光。

樹都長成了陽光的模樣,它們承載了多少陽光,都以枝葉來給自己解釋和說明,沒一枝一葉的謊言。

植物們相信陽光、泥土和水分,它們便長成陽光、泥土和水的模樣。一個人的內心相信什麼,這個「什麼」便決定着這個人的模樣。

上帝、神靈、佛這些概念,可以理解為人們心中的「相信」,算是人性中比較高級的部分。若是一個人心裏什麼都不相信,連自己也不信,便失去了作為一個高級動物的存在感。人活着需要一個信念來定義自己,就像是任何建築都需要有地基,沒有這個「信」字,人無法給自己一個清楚的詮釋和交代。

一個人想要知道自己的生命究竟長成什麼模樣,就終究逃不過要面對自己,為自己解釋諸如「我從哪裏來,要到哪裏去?」「我是誰?」這樣的問題,人活着就需要有價值觀,人要活得好就需要有歸屬感。

人需要向自己表白,與自己對話,自己給自己的行為做出詮釋,對自己的存在進行解讀。人一生都在做這樣的事情,離開了這樣的自我對話,人就無法感受到自己活着,這就是人類精神生活的全部內容,這就是一個人內在模樣可以呈現出來的全部事實。

每個人雖然都活得並不真實,但自己內心對於自己的解釋,卻句句話都實在,並且每一種詮釋,對自己人生的影響力都非凡。一個人關於自己人生的詮釋是什麼,人的境界就是什麼,等到了人生的盡頭,再選一句最重要的,留給即將閉上眼睛的自己。

每個人的一生,其實都可以用一句話去詮釋,才會有墓誌銘這樣的好詞兒。

所謂的人生意義、人生價值、人生歸宿等,這些詞的所有表達語境,都不是給別人看的,都是人拿來給自己的生命長成什麼模樣做詮釋的,有就有,沒有就沒有,人一旦真有,就像那些樹,陽光塑造出它們完全不同的生命模樣。

人自己決定自己所站立的位置,一個人若是可以給予自己一個完整的解釋,就像是一棵樹,陽光可以從四面八方照過來,這就是圓滿。

「願生有去處,心有歸途」,這樣的標題我現在寫起來甚是輕鬆和愉悅,但是對於多數人,恐怕是沉重的,這個時代人們正在經歷情感歸宿和精神歸宿雙重的迷惑,很少有真正找到人生價值感的人。

其實,人生哪有什麼真正意義上的歸宿,有的不過是一些像是人生歸宿的感覺;人生哪有什麼真正的意義,有的也不過是像是人生意義的感覺。正是如此,人要得到歸屬感的關鍵,就在於讓那些像歸宿的感覺,更像是歸宿一些,就在於去相信自己的感覺,把感覺上升到人生信念的高度。

沒有信念的人,是找不到人生價值感的,同樣也難找到人生的歸屬感,人生不過是一場又一場盛大的感覺,不去堅信某種感覺,又何來的價值感和歸屬感。

所以呢,一個人真實的人生信念,不必理解得過於高大上了,也並非是很理性、很科學、很系統的東西,信念本就是樸實無華的,信念不過就是一個人去相信了自己的人生感覺。

人類的理性無法徹底穿透對於事物的感覺,信念超越一切理性和感性,在人性的最高處。

我這樣說也許已經逆天了,信念如此高尚的事物,被我詮釋成一種被人堅信的感覺,哲學家們可以跳出來罵我了,各種思想家也可以來罵,別忘了,還有道德家。可是,信念在人生的事實之中,它就是一種被自己相信的感覺,雖然抽象,卻處處表現為事實。所謂的有信念的人,就是把某種感覺當了人生信條的人,並讓這種感覺成了生命的核心,讓人生的其他感覺,都臣服於這種感覺之下。

我現在把「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當人生信念,讓所有的人生感覺,都來服從這一核心的感覺,這正是這座大山,是大自然一棵棵樹木教會我的。

陽光、泥土和水,是一棵樹最樸實的信念,作為一棵樹,它每天都是全新的,每時每刻都在創造一個全新的自我。

我在向一棵樹學習,學它在黑暗中的部分,在陽光下的部分,在四季輪迴里的部分,在身體內流淌著的部分……學習它的過去、現在和將來,樹的過去長在枝葉上,樹的將來長在根繫上,學習一棵樹,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新鮮無比的現在。

感受到自我的變化,感受到每一天都是新的,這是一個人最高境界的成熟,這樣的人,對於自己的生命以及這個世界,不會產生絲毫的厭倦,這是一種不會枯竭的、強悍的生命力,意味着這樣的人可以不斷地創造自己。

我願意相信,這些其實是最樸實無華的東西,森林裏每一棵樹,都給予我這種樸實無華又非同尋常的感覺。人所能看見的對象,其實與自己是同一樣東西。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是一種最徹底的求真,新鮮感是不會騙人的;喜歡的感覺是不會騙人的;美好的心情是不會騙人的;熱淚盈眶的感動是不會騙人的,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是讓自己的習慣,逐漸與自己的感覺相符合,因為多數的感覺都無法言說,文字和語言都無法抵達,但這些感覺卻真實地存在。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就是沒有現存的自己,只有不斷創造的自己,沒有舊的自己,只有正在被創造出來的自己。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才是生命的本質,是一個生命最大的自由,精神生活雖然不可見,卻處處存在,遵循的仍然是自然而然的法則。領悟到這一點,便領悟了一切。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就是在有限的生命中,發現其中存在無限的感覺,找到像是歸宿的感覺。

人的行為能力是有限的,感受能力卻無限,行動永遠沒有徹底的時候,總也抵達不了自己想要的火候,而人生的感受卻能讓人酣暢淋漓。

人要行動,但需要的是打開一切感覺的行動,敞開內心感受的行動。

真正「富有」的感受是讓自己隨時隨地都活在收穫的感覺里,而非活在付出的感覺里,人若是能讓自己活在「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的感受里,沒有比這個更大的人生收穫。

過去的被領悟,現在的被感知,將來的每天都是新的,願生有去處,心有歸途。

所有的生命,都應該被祝福。

上一章書籍頁下一章

生活無法逃避,但你可以選擇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生活無法逃避,但你可以選擇
上一章下一章

願生有去處,心有歸途

%